第五百九十九章:庞然大物的诞生(下)

  选择在冬至节日举行称王建国是吕哲亲自确定的事情。

  冬至节是这个时代的新年,现在人们还不将新一年的开始定在春节时分,因此吕哲选在冬至节当日举行称王建国未必没有喜上加喜的意思在内。

  称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祭祀上天与八方鬼神,那么按照既定的习惯是要建造祭祀台。同时,因为有乡间饮祀的习惯,吕哲还需要广派人手到治下的各处乡间将六十岁以上德高望重的老者请来参加典礼,这就要花掉不少的时间。

  乡间饮祀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事情,就是一乡的乡民在某个节日相聚,由乡里的三老主持共同饮酒作乐le,在祭祀之后三老评价乡里的所有“里”今年的劳动成果,哪一个里得到三老的称赞那将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哪一个里被批评也将会使得那一个里没脸见人。

  乡间饮祀到了宋朝期间,吕大防经过改良之后出现华夏第一部“乡间公约”。什么是乡间公约呢?既是在宋律的基础上明确规定的守望相助。史称《蓝田乡约》,内容是在日常生活礼仪规范,乡人互助条列,互相劝善戒恶规诫,目的是为了使风俗淳厚。

  吕哲恰好是知道《蓝田乡约》的人,现在还没有明文规定乡里间守望相助是一项法律,不过并不妨碍他对于称王建国需要邀请德高望重的老者持欢迎态度,本身也想亲自与老人们接触一下,了解各乡的实际情况。

  在距离冬至节的前六日,吕哲终于有了自己的直属后代,那是卫姬生下的一名男孩。

  卫姬生下男孩的第三天,吕雉也是临盆,给吕哲生下了一名女孩。

  终于是有血脉了,追随吕哲的众人无不是欣喜万分,更加让他们欣喜若狂的是在一男一女的诞生之后,赵婉也传出有了身孕的消息,这样一来除了新近被接纳的熊女和赵欣,吕哲的女人可都是生产或者怀孕,证明吕哲传递血脉根本没有任何问题,着实是让更加临近称王建国的气氛变得更为热烈。

  卫姬本来是想要一名闺女的,可是却生下了男孩,这让她产生极大的忧虑。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概因卫姬太明白一个没有强大母族助力的长子会有什么命运了,她也不觉得自己是受到吕哲多么的宠**,怎么会不替刚刚诞生的孩儿未来感到心优。

  吕雉则是非常渴望能有一名男孩,可是偏偏生下的是一个女孩,这让她的情绪几乎失控。

  长子啊,要知道吕哲现在还没有正式定下谁到底是主母,那么生下长子的人一定是有资格竞争的,毕竟那是吕哲第一个可以传承的血脉,长幼有序的社会环境里太占有优势了。

  吕哲在对待女人上面有些马虎,他当然没有看出卫姬的忧虑和吕雉的不甘心,但是在对待自己的血脉上却是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关**。

  自孩子出生后,吕哲就将卫姬、吕雉以及孩儿安置在非常靠近办公场所的大殿,俩人不过是隔着一条走廊。他有时候在处理公务时想起自己的孩子便会放下手头的事情,赤着脚“噔噔噔”踏着木板一阵飞跑,这边抱一个那边抱一个,最后成了两条臂腕各自有一个孩子,一脸笑嘻嘻的表情逗着玩。

  只要是宫城里的人都发现一个特点,吕哲对待孩子并无男孩女孩的区别,甚至在某些时候吕哲对女孩所表现出来的宠**要比男孩多一些。

  不明白的人以为吕哲是宠**吕雉多过于卫姬,这一点也让吕雉更加不甘心自己生下的是一名闺女,认为她本身就有沛县系的帮助,再加上吕哲宠**,要是生下的是男孩绝对有资格争夺未来王妃的位置。

  其实吕哲哪里是宠**吕雉多过于卫姬,他是按照现代人的心理在看待自己的孩子。认为女孩长大了总是要出嫁,能多疼**一些就疼**更多。男孩子却是一直会待在家中,有的是朝夕相处的时间。这样一来也就对女孩表现出更多的父**,并不是因为生母是谁的关系。

  女孩是父母的小棉袄,吕哲可不管这年代没有棉花制作的棉袄,初为人父在接见众臣时乐呵呵抱着女孩,让一众不明所以的人更加以为自己效忠的对象宠**吕雉,宠**到连在商议称王建国大事都随时抱着闺女的地步。

  “主上,列国前来朝贺的使节团已经全部抵达,”叔孙通被安排为称王礼仪官,负责封王时的诸多礼节安排,“秦国公主也随同使节团一同抵达南陵。”

  秦国公主是始皇帝的九公主阳滋,今次来到南陵是要与吕哲联姻来的。那么奇怪的事情产生了,吕哲现在没有所谓的后宫,甚至是连宫城都还没有建成,可是他的宫中现在却是有着赵、楚、秦三国的公主,除此之外齐、燕、魏、韩也都提出联姻的建议,如此一来不管是灭掉还是没有灭亡的国家都成了吕哲的姻亲之国。

  吕哲听后只是点点头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各国朝贺所代表是承认吕哲**,秦国却不是那么个意思了。

  秦国来的团队不叫使节团,是一个送嫁团,主持送嫁的人是王绾。

  王绾可是秦国的丞相,由他前来规格之高超乎想象,但是他的前来却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本来嘛,秦国册封吕哲为王,秦国是需要在称王大典上代表始皇帝鼓励一番,也要当众念出始皇帝的旨意,可是这一项吕哲哪怕同意,一些臣子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王绾已经明确被告知称王大典上秦国只有观礼资格没有支持资格,他将这个视为吕哲对汉中郡秦军不撤离的一种反击。

  吕哲的称王大典不由秦国主持,那么秦国册封吕哲为王的事情也就成了一件儿戏,毕竟没有秦国重臣主持的大典就不是册封大典,建立起来的国家也不能算是“封国”,该是**自主的王国了。

  秦国不愿意在汉中郡撤军,吕哲也没有什么好与秦国再客气的,拒绝了王绾在称王大典主持的要求,更是拒绝王绾当众念出始皇帝的册封诏书,被列国视为吕哲与秦国交恶的开始。

  当然,吕哲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攻秦,他才给了王绾等秦国来人观礼的资格,可是王绾等人并不觉得欣慰,反而是忧心忡忡。

  王绾最近一直在请见吕哲,希望能挽回吕哲接受由秦国来人主持封王大典,并在典礼上当众念出册封诏书。他为此表示汉中郡的驻军问题完全可以商量,并表示关于吕哲与扶苏商议的协议也能做部分的修改……自然是对吕哲比较有利的条约修改。

  列国使节团得到这些风声的时候公开或者隐晦的提示吕哲,说秦国从来都不是一个遵守条约的国家,为了还举了不少的例子,其中就有邀请楚怀王前去会盟却被扣押的这一件事情。

  秦国不守信用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事实上列国自己的屁股也不是那么干净。

  其实只要是政客又有谁会讲信用呢?在华夏的历史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尊重信用和约定被称为是一种聪明的表现,越是不遵守约定越狡诈就越被认为是有智慧的人……

  所幸的是现在道德还是严律克己,有着廉耻之心,列国的脸皮没有秦国厚,因此他们倒是没有多么理直气壮地来谩骂秦国的为达目的不折手段,只是用一种“我们比秦国信用好上一些”的态度在阐述事实。

  吕哲能有什么态度呢?他现在需要的是与所有国家保持一种不敌对到需要立刻开战的关系,因此只能是笑笑不做任何的评价。

  称王建国在即的前提下,新的计划已经在商议之中,包括吕哲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秦与列国交战越激烈越好,他们彼此流的血越多,吕哲这一方在未来的扩张中遭遇的抵抗就会越小。

  事实上关于北上和统一天下指华夏大地的计划已经列出一些方向,吕哲认为历经大战的秦、齐、燕、赵必然会国力严重受损,军队也会在长期的厮杀中减员厉害,他们只要能够取得三到五年的发展期,一旦出兵北上就将是一副横扫的局面。

  互相之间仇恨太大的国家,他们肯定也发现流太多血最后会便宜吕哲,但是现在是骑虎难下的局面,根本就是停不下来了,因此才会相续提出联姻,有联姻这个层面在,吕哲总是要顾忌情面不会吃相太难看,不足外人道的还有哪怕真的亡国也能像熊心一样能当个安乐公。

  在冬至节的前二天,四方的重臣基本是赶回了南陵,其中当然也包括南部军团和北部军团的一些将校,在离水战役表现出色的唐杰、周敢、陈绍以及夜袭幸存的七人也特别被吕哲点名参加建国阅兵大典。

  阅兵在这个年头被称为演武,所谓的演武就是找个空旷的地方摆摆军阵,然后进行围猎,但是吕哲的阅兵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了……R1152www..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秦之帝国再起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