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没有意义。”杨定天无所谓的说到,“我更关注GPA排名。”
“那你排名多少位?”沈问到。
“我们这个专业,同期生里排名前三,偶有波动,曾在短期内掉落至第四。”杨定天淡淡的说到,并不显的特别张狂:“学科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实验、专业选修课,平均分九十几分,当然了,我也有失手的时候,《数学物理方法》只考了88分。”
“来,碰一个。”沈举起酒杯,和杨定天碰杯,这位物院大二的男人,有资格和自己坐在同一张酒桌喝酒。
杨定天说的这几类物院课程,也是沈需要进修的。
物理学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线代、高数、普物。
核心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四大力学、固体物理、计算物理等。
实验包含普物实验及近代物理实验,沈需要拿到至少6个实验学分。
专业选修课的课程选择非常多,达几十门,沈需要拿到至少18个选修课学分。
述课程加一起,接近100个学分,算物院特殊的讨论班制度,沈刚好需要修到100个学分,即可获得燕大物理学学士学位。
如果是物院编内学生,获得学位的学分数在128以,这算了马哲、思修、大学英语等公共课的学分。
“说说你吧沈,讲出你的故事。”杨定天说到。
“惭愧啊,不算线代,正儿八经的数学专业课考试,我考了一门,解析几何。”沈说到,他参加的物院专业课考试都本专业的多,刚刚考完两门。
“你大一拿到数学学士学位,想必是通过了学位论答辩。无所谓了,考不考试都无所谓了。”
“老哥,有空来数院玩,都是理学部的,一家人。”
沈和杨定天交杯换盏,交换联系方式,一人三瓶啤酒喝完,这便告辞。
六月份特别忙碌,除了已结束的线代和光学考试,沈还要参加高数、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课程的考试,以及英语四级。
天天写论也会产生疲倦感,灵感总有耗尽的一天。
在密集考试期,沈进入了刷题模式,他找回了自我,身心得以放松,新的灵感跳跃。
索末菲曾写信告诫他的学生海森堡:“要勤奋的做题做练习,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自己的弱点。”
杨振宁回忆他的大学生活时说过:“西南联大教学风气是非常严谨的,老师准备充分,学生习题做的很多。”
沈参加完高数和力学的考试后,线代、光学的成绩放了出来。
线代100分,光学也是100分。
除了刷物理题,近期沈大量阅读专业物理献。
N-S方程几种稳定化有限元算法数值较,可压缩磁流体方程光滑解的爆破性,厄米特多项式的新微分公式及其在量子光学的应用……得益于8级的数学底蕴,这些数学、物理紧密交叉的细分内容,沈的自学进度顺利。
也有疑惑和问题,如说基于逾渗理论的非晶合金屈服行为、一维原子链模型研究薄膜瞬态结构变化等内容,沈遭遇了一些理解的障碍,他需要这方面的真实数据以及高人指点。
总而言之,和数学关联越密切的物理分支,数学不单单只是工具,更是起到框架性的作用,沈得心应手。
需要大量物理实验支撑的分支,数学只是工具而不最主要的核心要素,这样的领域,沈单纯从理论理解,很难掌握核心技术。
作为数院的学生,沈不可能说服物院的大佬,把贵院的高能对撞机借我玩几个月,采集实验数据。
晶体的光电效应与电光调制,迈克耳孙干涉法测量气体折射率,高温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本科生做几个近代物理的基础实验到顶了。
沈当然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他强的是理论性,弱的是高端实验能力。
前者依赖天赋和勤奋,后者需要烧钱,烧很多钱,长年累月的烧。
本科阶段的物理专业考试,几乎都是理论性的。
高数和力学的期末考试分数出来了,沈再拿两个100分。
电磁学的试卷不知是谁出的,沈明显感觉到有人在刁难艰辛求学的燕大学子们。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内涵可用标势和矢势的一组微分方程表示,函数ψ依赖x、y和z,三维波动方程须关注所有三个坐标的变化。
在自由空间,标势φ和矢势A的每个分量满足相同的数学方程,将拉普拉斯算符的三项写出,磁场B的每一分量满足三维波动方程。
这里是电磁领域的心---电和磁,是由麦克斯韦建立起来的美丽建筑,或许是物理学最伟大的成之一。
沈在一个月内参加了物院大一、大二的几场期末考试,除了电磁学,其他的课程都考到了满分。
“电磁学95分,烦啊,拉低了我的GPA。”
线代、光学、高数、力学、热学、原子物理这六门课程,沈全部拿到100分的满分成绩,顺利获得相应的学分。
唯独电磁学只考了95分。
对于沈这种进修物理学第二学位的学生来说,物院对他的GPA排名有所要求。
对物理学编内学生,沈的GPA排名不可进入后30%,否则物院不予发放物理学士学位证书。
英语四级的分数,8月份可以查询,沈已完成了英语四级考试,他的大一结束了。
六月底,沈来到物院大楼,学位评定委员会。
“于老师,在已经结束的七门考试,我没有一门挂科,平均成绩是99.3分,我想知道这个成绩在物理学专业能排名第几?燕大内查不到排名榜,这个成绩排名对我来说很重要,如果我被刷到后30%,之前作的努力白费了。”沈询问负责学位管理的工作人员。
“99.3?沈你是来搞事情的吧?”于老师操作电脑立即查询数据,沈所修的七门课程,六门满分,一门95分。
“于老师你直说吧,我能排第几,我有心理准备,不怕受打击。”沈问到。
于老师不是没见过天才学生,燕大的天才并不少见,但沈这种学生不能简单的以天才、庸才、蠢材设定来看待:“沈,你暂时只考了7门,我没法跟你换算排名。再考7门你再来找我,如果那时你还能保持99.3的平均分,你将是第一。”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