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五十五章 国庆快乐!

  美利坚纵享人生2014第两千零五十五章国庆快乐!

  现在人们平时看的电影是24帧的拍摄和放映技术,即每秒24格画面更新率来拍摄和播放,而120帧就意味着一秒里会有120张画面,《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直接将原有电影拍摄中的每秒帧数提高5倍,可以比24帧电影看到更多细节。

  高速度下会使重影消失,这其实等同于将人眼识别出的每一秒画面,都拥有4K静态图像的清晰度,消除拖影现象带来的画面模糊感,等于间接的提升了画面的清晰度,与直接提升画质分辨率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实话,如果只是120帧技术,想要实现起来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毕竟都有成功的先例,而《阿凡达2》这部作品的真正难点,是在于“裸眼3D”与“全系影像”的结合。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裸眼3D与全息影像是两个比较冲突的概念,前者多数服务于平面,利用视差错觉,来实现将2D画面“进化”成3D画面,并且不依靠眼镜的帮助,故而称为裸眼。

  而后者,通常被成为“全息投影”,它的真正完全体,是不通过任何固体介质,实现“浮空”显示,而现阶段也只能通过银幕与光线的折射进行实现,所以将两个本就矛盾的事物结合起来,真的是有些难以想象。

  你敢想象牛肉酱和蓝莓酱搅合到一起拌饭吃的味道吗?

  当然,理论上来说不是不可以,但要看厨师的水平,而放到电影中,就要看卡梅隆的功力了。

  《阿凡达2》如果真能达到卡梅隆所说的效果,那对于电影技术无疑是一次阶段式跨越,而这种飞跃,需要付出的成本是一环扣一环的层层累积。

  比如从影像采集开始摄影器材的升级之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4k、3D、120帧,几个词汇加在一起,的确有些吓人。

  4K已经普及了好久,现在连肾机都可以拍摄4K视频了,3D则更不用说,自从2009年《阿凡达》的问世,3D似乎就成了几乎所有商业大片的标配。

  那反过来再看120帧呢?高帧率让3D运动影像看起来更清晰,而现在4K来临之后,高帧率更有理由存在了,因为如果运动模糊的话,多少K都无济于事,所以4K和高帧频会一起发展。

  而现在最新标准中4K/UHD的最高帧频标准被定成120/秒,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优势自然不必多说。

  而且詹姆斯卡梅隆早在2008年就开始宣扬高帧率的好处,经过了75年的2D电影制作技术,人们已经习惯了24帧带来了频闪效果。

  同样的东西,在3D状态下看,这种频闪的效果就会更明显,不是因为它本质上更糟糕了,而是因为所有其它的地方都变得更好了。

  画面突然看起来如此的真实,好像观众就跟角色站在同一间屋子里一样,但是当摇动镜头时,会有一种奇怪的虚影。

  可能你以前从没发现过,事实上它一直被隐藏在最显眼的位置,一些人管它叫做抖动,也有人管它叫频闪。

  卡梅隆把它叫做“烦人的东西”,它也很好解决,因为数字电影可以实现立体再生,而且它也提供了解决频闪问题的方法。

  但无论如何简单,都意味着影像采集设备的大升级换血,就比如李桉导演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拍摄过程中,同一个镜头,架设多个设备拍摄,使用重叠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帧率的稳定性.

  那同理《阿凡达2》将使用的裸眼3D技术,肯定会更新升级设配,届时,将改变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整个产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应该提前布局,毕竟失去先知的优势,杨橙还是有些紧张的。

  不过跟卡梅隆合作,杨橙持悲观态度,虽然跟福克斯相爱相杀,但双方的合作还算稳固,杨橙很难插足。

  再说卡梅隆本人也不缺钱,靠砸钱是没用的。

  从任何角度上来说《阿凡达》都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宏大的场面,詹姆斯卡梅隆“十年磨一剑”的情怀,对电影行业的变革,以及推动电影院的设备更新,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同时也为身为摄影器材厂商大股东的卡梅隆,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导演只是他的副业,成功的商人才是他的主业,当然,他肯定不会这么承认。

  唐娜也知道这一点,“boss,技术方面,其实完全可以跟卡梅隆合作,我们使用他的技术,也是一种推广,我想他不会拒绝,剩下的就是电影本身的事情,找一个好本子,再找一个靠谱的导演,然后就赌上帝会不会青睐我们了。”

  杨橙微微点头,他已经动心了,“那就找机会跟他聊聊?”

  唐娜立马说道,“他最近在纽约参加环保大会,我去约他~”

  无论是环球CEO,还是新时代影业CEO,唐娜的身份都不比卡梅隆低,亲自邀约,对方应该不会拒绝。

  “好吧,试试看~”

  唐娜的动作很迅速,当天晚上就跟卡梅隆敲定了饭局。

  杨橙还是有些激动的,有点小粉丝要见偶像的心情。

  虽然他们此前曾在多个场合碰到过,但一直没有深入对话,今天是个机会。

  关于卡梅隆的起家历史,喜欢他的人应该了如指掌了。

  谁能想到他最开始是一位卡车司机?

  当年,22岁的卡车司机詹姆斯卡梅隆和一个朋友去看《星球大战》,朋友陶醉于电影之中不能自拔,卡梅隆却在离开影院之后准备打拳击发泄一下。

  他大学辍学,整天在南加利福尼亚奥兰治县开车运送校餐,但在闲暇的时候,他绘制小模型,还写科幻。

  可现在,卡梅隆面临一个令人泄气的现实:他幻想的世界已经被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带进了人们的生活……

  于是,他买了些廉价的摄影器材,试图还原卢卡斯的拍摄过程。

  他在家中的客厅打出刺眼的明亮光线,让摄像机沿一条轨道滚动来演练摄影,但这一切都令他的妻子怒不可遏。

  他常常整天逡巡于南加州大学图书馆,阅读所有与特效有关的书籍,他变得,用他自己的话说,“彻底痴迷”。

  接着,他说服了一群当地牙医,投资2万美元,制作卡梅隆版的《星球大战》。

  他伙同一个朋友,写了一本名为《世代交替》的剧本,把钱都用在了一个12分钟的片断上:外星机器人和一个操纵大量骷髅的女人之间的打斗场景,那些骷髅战士可是卡梅隆小心翼翼、亲手装配出的模型!

  他原计划利用这段剪辑赢得摄影棚,然后拍出全长影片。

  可是,在好莱坞兜售了好几个月,他却空手而归。

  无奈之下,卡梅隆只好努力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在B级片之王罗杰科曼手下打工,受雇为电影《世纪争霸战》打造微缩太空飞船。

  他用自己的方式日渐上位,后来成为科曼旗下的虚拟视觉效果专家之一。

  直到1981年,他登上导演宝座,监制恐怖片——《食人鱼II:繁殖》。

  一天夜里,开完《食人鱼》的编辑会后,卡梅隆发着高烧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看见一个机器人张牙舞爪地走向一个惊恐的女人,梦境定格于此,其后一年里,卡梅隆以这个梦中场景为基础,完成了一个剧本。

  反正这故事编得相当令人信服,一家小电影融资公司被彻底忽悠了,出资让其执导此片。

  3年后,这部影片上映,一举奠定了主演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巨星地位,这就是《终结者》,也是卡梅隆成为顶级大导演的开始。

  可谁又能想到,他用大船颠覆了人们的想象?他的大导演之路充满了奇迹。

  拍摄《泰坦尼克号》时,卡梅隆一直都在估算,可能会亏多少,而如今回看它那梦幻般的票房收入时,人们很容易忘记,这部片子曾一度被预言为票房毒药。

  预算仅有1亿美元,而实际拍摄投入却整整翻了一番,号称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影片。

  福克斯多次要求卡梅隆压缩成本,但他不惜承诺放弃全部导演费用和利润分成,以此来完成他对电影的全部想象。

  他还在编辑台上放了一枚剃须刀片,上面贴着一张便签:影片成功,方能使用。

  “我只知道我拍了一部耗资2亿美元的爱情大片,而结局是几乎所有人丧生,我究竟在干什么?”

  这是杨橙在问他当初拍摄大船时的想法,听到的回答。

  当时,好莱坞业内“电影史上最大的豪赌”,并质疑福克斯公司能否收回成本。

  然而,《泰坦尼克号》奇迹般躲过了冰山,凭借全球票房收入18亿美元,成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而福克斯公司也没有吝啬,真的克扣他的导演费和利润分成,并给他开了一张7500万美元的支票,有了这笔钱,他余生甚至不去工作,都够花。

  “正是这笔钱,我可以随心所欲玩了。”卡梅隆颇为自豪的对杨橙说。

  “那么《阿凡达》呢?你是怎么开始的?”杨橙兴趣十足,像个十足的小迷弟,根本无心吃饭,满脑子都是疑问。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美利坚纵享人生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