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国之不亡,党争不断

  在江北,高杰在攻打黄得功,刘泽清与左良玉战成一团,好在退到山西的李自成正在组织一次**,大顺军与清军也正在交战,都没有余力南下。

  而南京城里,同样暗流涌动,派系之争不可避免地又成了主旋律;

  当初拥立新君时,朝中大臣就分为“挺潞派”和“挺福派”,而这种分歧绝不是刚刚形成,而是从万历年间延续下来的。

  这次挺福派凭借手上枪杆子在拥立新君一事上赢了,但结果是,挺福派将福王推上皇位之后却发现,理想很好,现实却有些**蛋。

  他们忙活了半天,最后占据朝堂大半要职的,还是以东林党为主的挺潞派,首辅是东林党人,掌握人事任免吏部尚书张慎言也是东林党人,其余的各部尚书也多数是东林党人。

  而且他们还在不断往朝堂里塞自己人。

  而挺福派想往朝堂里塞个人都不行,诚意的刘孔昭建议用前太常寺卿阮大铖,就遭到了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张慎言等东林党人的强烈反对。反对理由是阮大铖曾经阿附过魏忠贤,被列入崇祯皇帝钦定的魏忠贤“逆案”之中。

  这弄得挺福派十分不爽,开始不断在弘光面前递小话。

  马士英一派的成员太常寺少卿李沾,向弘光帝详述南京官员拥立新君的争论过程,揭发吕大器、张慎言等人主张拥立潞王,反对拥立他的事情。

  而弘光帝对此却显得很大度,他答李沾道:“朕遭时不造,痛深君父,何心大宝?直以宗社攸关,勉承重任。当ri效忠定策诸臣朕已鉴知,余不必深求!”

  东林党听说这事之后,觉得弘光一时没有追究,但不代表他永远不会追究啊,怎么办,现在只有更多地引荐自己人把持朝堂了,这样或许还能保证安全。

  崇祯十七年五月二十三ri,主管吏部的张慎言在朝堂上又荐用吴甡,吴甡曾在崇祯十六年被崇祯晋为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也就是内阁次辅)。

  这一大堆头衔是够吓人的,当时李自成在襄阳称王,建立大顺**,崇祯命吴甡督师武昌,结果他和侯恂差不多,观望不前,崇祯一怒之下,削其官职,交法司议罪,十一月被遣戍云南。

  他走到半路京师就破了,弘光帝登基后,东林党人立即请旨赦还了吴甡。

  赦还就赦还吧,这也没什么,但张慎言还举荐吴甡入朝,这让挺福派彻底暴怒了。

  我们举荐个阮大铖,你们说是思宗皇帝钦定的“逆案”人员,不能用。

  现在倒好,吴甡也是思宗皇帝下旨发配的钦犯,你们不但为他洗白白,还举荐他入朝任**,简直是岂有此理。。

  这天的朝会上,张慎言刚刚举荐完吴甡,诚意伯刘孔昭就跳出来,象头暴怒的狮子,指着张慎言的鼻子大骂:“雪耻除凶,防江防河,举朝臣子宜将全副jing神倾注于此。乃今ri讲推官,明ri讲升官,排挤武臣,专选文臣,结党行私。所荐吴甡,有悖成宪,真jian臣也。”

  刘孔昭一骂完,灵壁侯汤国祚、忻城伯赵之龙等等勋贵也纷纷站出来,指着张慎言的鼻子大骂,众人气势汹汹,声se俱厉,竟然把张慎言吓得不敢辩白。

  此时内阁首辅史可法已经离开南京去扬州督师,东林党人中以内阁大学士高弘图为首,见张慎言被围攻,他连忙出面喝斥道:“吏部用人自有本末,此事何必在大殿上吵闹!”

  弘光见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也连忙出面制止,但很显然,南京诸臣其实谁也没把他太当回事。

  特别是诚意伯这样的人,自以为从龙有功,更是嚣张,他竟突然从怀中抽出一把小刀,把张慎言赶出了朝堂,还扬言要杀了张慎言,把张慎言吓得肝胆皆寒,面无人se。

  这时还是司礼太监韩赞周出来喝斥道:“诚意伯,这是金銮殿,不是你家,持刀将大臣逐出朝堂,自古无此朝规。”

  刘孔昭可以无视弘光帝,但却不敢无视韩赞周,因为他非常清楚韩赞周背后站着谁,是为谁代言,这是一个以实力说话的时代。

  被韩赞周的喝斥后,刘孔昭才怏怏地收起刀子。

  这一天的朝会,被这么一闹,乌烟瘴气,也开不下去了,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也彻底地撕破了脸面,明争暗斗将进入白热化。

  单就这件事而言,同样是崇祯钦定的案子,吴甡可以赦免荐用,阮大铖却不行。东林党理亏在先,但刘孔昭的做法也绝对能用无法无天来形容。

  刘孔昭是开国功臣诚意伯刘伯温的后人,乍看血统很高贵,但这厮其实不是什么好鸟,他祖父叫刘尚忠,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刘莱臣,是正妻胡氏所生。

  长子刘荩臣,是刘尚忠与家中一个叫莫巧云的婢女所生,刘孔昭是刘荩臣的儿子。

  以嫡子继承制,本来刘孔昭与他父亲是没机会继承爵位的。

  但刘尚忠死的时候,正妻胡氏所生的刘莱臣还很小,刘荩臣便僭袭了诚意伯的爵位;

  当时刘荩臣与胡氏达成了协议,将来自己死后便将爵位传给弟弟刘莱臣,胡氏为什么要和刘荩臣定下这样的协议,这其中存在什么猫腻不得而知。

  但是,在刘荩臣死后,他的儿子刘孔昭又冒袭了诚意伯的爵位,并且为了去除后患,将自己的小叔刘莱臣杀谋害了。

  从这些事可知,刘孔昭绝对不是什么好鸟,他骂张慎言时义正词严,说什么满朝大臣都应该将jing力放到雪耻除凶,防江防河上,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自己也没把jing力放在这上面。

  不管双方如何强调自己的正义xing,这都不过是一场狗抢屎的派系之争。

  东林党手上没有军队,硬的不行,只能用集体辞官来威胁,朝会一散,高弘图,姜曰广、张慎言等人纷纷罢工回家,然后上表请求辞官。

  弘光帝一ri之间接到一大堆请辞奏疏,不禁焦头烂额,连忙派鸿胪寺官员分别到这些人家中安抚。并召见了高弘图、姜曰广、马士英三位内阁辅臣。

  弘光诚恳地说道:“京师沦陷,先帝大仇未雪,当此国家危难,社稷存亡之际,卿等都是朕所倚重的大臣,还望卿等以国家社稷为重,莫轻言辞官。”

  高弘图听了黯然一叹答道:“朝廷用人,本应由吏部铨选,择贤才而用,此乃朝廷规制。然则如今臣等说可,勋臣们就说不可,如此混淆是非,有制不遵,臣等实在是无所适从。”

  “朕刚刚登基,对国家大事,尤其是择贤用人方面无甚了解,因此,一直很倚重诸位阁臣,还望诸位阁臣不要有所误解。”

  弘光帝把姿态放得很低,话也说很真诚。他这番话的意思是让高弘图等人不要误会诚意伯等人拥立了他,他便会偏袒诚意伯等人。

  从东林党反对拥立他,而他登基后,东林党却能把持内阁六部要职这些事实来看,弘光确实没有刻意偏袒拥立他的一派。

  他把手上的糖果都平分下去了,甚至还多分了东林党一些,充分显示了他的大度,从他登基后种种所为来看,很有几分中兴之主的胸襟气度,也希望能消除党争,让满朝大臣一起致力于恢复中原。

  但他的愿望注定是要流产的,大明的党争已不是一ri两ri的事,各方已经结下太深的仇怨,想一下子解开根本不可能。

  比如现在,弘光就算没有对付东林党的意思,东林党因为做贼心虚的缘故,也会小心地提防着他,不断地往朝党里塞自己人,以增加自己对抗君权的实力。

  弘光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不能就此取信于东林党人,而且他们要的并不是弘光的低声下气,他们要的是今后不再受勋臣的掣肘,甚至是不受皇帝掣肘。

  因此,不管弘光怎么说,他们就是坚持辞官。

  弘光帝被逼无奈,最后只得答应他们,尽快把勋臣掣肘用人的问题解决掉。

  得了这句话,高弘图等人才顺坡下驴。

  但就弘光帝而言,让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根本就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勋臣不但是拥立他的功臣,而且掌握着南京的城防、江防。

  如果过于偏袒高弘图等人,必定又会引起勋臣的不满,若是他们也来个集体撂挑子,那南京的防务怎么办?

  南京城里这一大潭浊水怎么搅和秦牧懒得管,他非常清楚,除非让满清大军来砍杀一通,否则大明延续了几代人的党争根本销除不了。

  一直以来,他几乎不用东林党人,对接受勋贵集团投靠也持小心翼翼的态度,宁愿启用刘伯全那样的小吏,原因就在此。

  五月二十八ri这天,秦牧又迎来了一位盼望以久的人才,这是一位天文历法,数学机械无不jing通的人才,是秦牧一早就要求夜不收全力“绑架”的人才。

  ps:月票,推荐票,票票,票票。谢谢。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明扬天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