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金”“扶桑银”“扶桑铜”,这三样对唐朝各个阶层来说,都是咬住了不肯松嘴的肥肉。
内廷外朝通力合作,给予牛进达极大的支持,也正是因为有利可图。
对阉人们而言,在给皇帝做家奴的同时,平壤宫修起来也能捞点外快。不是所有阉人都能像敦煌宫那帮人碰上程处弼这种顶级奇葩,旱涝保丰收,只要管好后勤,金山银海滚滚而来。
能够在平壤宫做个二道贩子,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美差。
现在牛进达一路赶鸭子一样把扶桑小朝廷赶到了岛东地区,陆续又在岛西海岸建立了大量据点,连扶桑小朝廷早年在难波修建的“宫城”也被攻克,可以说已经初步有了建制的基础。
只是内廷外朝还在犹豫是羁縻统治还是直接建立州县,成本太过高昂。每年的投入不可忽视,而且“扶桑地”每年的台风,也算是让唐军领教了一下。
中央政府还没有彻底下大决心,就在于财政上的压力太大,连续多年的扩张,朝廷也是举债度日。而且诸如蕃地、草原、黑水、大室韦、昆仑海、剑南等地,都是纯投入,想要看到利润,最少也是五年以后的事情。
除此之外,中原核心地区还要搞大建,工部和将作监已经迫不得已走上了技术追踪的道路,每年从武汉挖人才入京,这笔投入,不比干掉一个超级世家来得轻松。因为不是说你掏钱之后,人才过来就能立刻产生效益。
仅仅是整合人事资源,解决内部人事内耗,就是一个极其消耗精力的事情。一个进士科的科举达人,根本没可能服气一个武汉土鳖站在他的头上。同样的,在武汉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工作,进入到朝廷惯有的体制之中,整个适应的过程,无疑是一场试炼。
绝大多数武汉官僚,都很难迅速转变角色,往往会为了官帽子,直接把下限击穿,进而成为旧友体制中的一份子,而原先的钻研动力,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争权夺利的道路上。
这所有的一切,全都要靠钱来摆平,每年的硬性开销,在武汉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但这是中央朝廷不得不支出的“学费”,而且别无选择。
所以,当民间势力通过海上贸易显露,进入到“扶桑地”之后,他们展现出来的财力物力人力,自然就成为了唐朝镇压“扶桑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需要这些民间力量,同样的,民间力量同样需要官方的那张皮。
相互之间有了需求,于是就勾肩搭背,形成了现有的“扶桑地”资源分配格局。
旧年扶桑小朝廷曾经的京城之一“难波京”,如今就是民间巨头们在“扶桑地”的大本营。
这里有相当丰富的土地资源,还有不错的海港,加上离伊予岛又近,补给能力极强,镇压扶桑诸地“叛乱”的动员力也是极高。
“难波京”被攻占之后,因为整个地区就是个极为广大的坡,唐朝民间武装,就把这个地方称作“大坡”。
一般到了筑紫岛或者伊予岛之后,但凡港口妓院、赌场之中,都会有专门做跑路业务的掮客。
因为大多都是做两岛前往“大坡”的业务,所以这些掮客,在两岛诸多据点中,又被称作“大坡客”。
时间一久,连唐军上报给朝鲜道行军总管府的正式军报、公文中,也不再使用“难波”这个词,而是“大坡”。
近两年辽州、徐州两个民间集团看上去是要争夺和泉山南,实际上是为了争夺“大坡”往东的贸易通道。两个民间集团在“大坡”做不了主,头上还有经营据点的唐军,所以想要有话语权,掌握“交通要道”也就成了必然。
毕竟说到底,不管辽州也好,徐州也罢,他们在远海运输上是没有优势的,两家都严重依赖外部势力。而“大坡”往东,沿着大陆架的海岸线,可以做近海运输,这是两家都能掌握,并且有相当经验的。
老张对于辽州、徐州争夺什么其实不感兴趣,但总的来说,这种地方势力在外延伸,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实际可用劳动力会增加,旧地区的新生儿数量,也会每年稳步增长。
说白了,当徐州一部分的青壮以“冒险家”的形式离开乡土之后,他们对本土资源的消耗就大大减少,也就足够让徐州或者辽州中下阶层,有了更多的资源去养活更多的子女人口。
同样的,当辽州或者徐州的“冒险家”前往“扶桑地”之后,整个过程从驻扎到掠夺到经营到积累,时间短一点都要三年。
三年时间,在没有更加崇高理想来自我约束的情况下,想要让这些牲口管住自己的裤裆,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筑紫岛、伊予岛两地船港,往往交易市场的铺面数量,可能也不会比妓院多上多少。
至于“扶桑地”的有识之士,也早早地进行了投机。那些出身中土名门的子弟或者家生子,就是他们改头换面的好机会。
相较原先扶桑诸国的“血亲政治”,唐朝哪怕是旧有体制,也早早地打破了这种权力继承通过“血亲”的方式。
对“扶桑地”的中下阶层来说,拥抱皇唐天朝,是正确的不能再正确的事情。
而且随着唐朝民间势力进入“扶桑地”之后,唐朝中央政府对于管理海外疆土的信心大增,也进一步促使了“扶桑地”中下阶层的成功投机。
大量拥抱唐朝地方世族的土著贵族,迅速以“流外官”的身份,去协助皇唐临时官僚来管理本土。
其表现形式,既有在奴隶贸易中充当帮凶,也有在辽州集团和徐州集团的激烈对抗中,充当鼎灰。
辽州人和徐州人其实在冲突中并没有死伤多少,真正“慷慨赴死”或者“吃饱了赴死”的,大多都是这些土著贵族的“家臣”。
这些“家臣”,有点乞丐版“关陇军头”的意思,但随着两大民间集团的剧烈冲突,已经迅速衰退,土著领主贵族此时承担的角色,更像是唐朝地方州县那些掌握一定资源的豪强,离世家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到贞观二十五年的夏天,徐州、辽州两大利益集团终于要选择坐下来谈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土著贵族们的“家臣”快要消耗一空,接下来很有可能就要“硬碰硬”,这对徐州、辽州两大集团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双方各自阵营中的盟友,组团前往苏州,找张德出面调停,绝非是什么偶发**件,而是必然。
只不过,张德虽然指出了一条明路,双方已经可以接受不再激烈碰撞,但是,在现有的环境下,如何分赃,却又立刻产生新的分歧。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