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伴随一声巨响,一辆量产型中华“宋”在E-NCAP碰撞实验室开启了碰撞试验。
这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一次出现在这个全球知名的汽车碰撞实验室内,或者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汽车第一次现身这里。
因为只有在欧盟销售的轿车,才会被邀请在这里进行碰撞试验。作为中华集团试水欧盟市场的首秀,小型SUV”宋“寄托着韩皓美好的期待。
从去年亮相日内瓦车展伊始,就有欧洲汽车经销商把目光投向了中华集团,进而还关注起中国汽车来。
MC汽车经销集团一直保持着跟中华集团的联系,持续不懈地希望得到中华集团对欧盟国家出口汽车的代理权。
在他们给出可行的营销推广方案以及承诺用“照付不议”模式年包销2万辆汽车的条件下,韩皓同意了选择MC集团作为试水欧盟市场的代理人。出口的产品将会主打中东欧市场,以性价比取胜。这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农村包围城市”,先从法德两国汽车巨头影响力相对薄弱的地方开始立足脚跟。
“照付不议”模式是不管如何条件,MC集团都必须支付2万辆汽车产品的费用。不管实际卖掉多少,最终都由MC集团负责买单处理。
“中华集团的产品非常棒,我们首选的小型SUV‘宋’极其符合欧洲市场需求,它驾驶灵活,在欧洲狭窄的街道上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非常亲民,只要9999欧元起就能开回家。而且,小型SUV跟欧洲热销的两厢车近似又错开,同等领域它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存在!”
MC集团负责中国业务的高管解释了为何敢于报销中华集团产品的原因。
“更关键的是,我们可能在跟来自未来中国的‘丰田’在交易,现在下注的话今后会获得更高的收益。我们对中国汽车市场有过严谨研究,中华集团是其中最让我们看好的企业!”
看来最后这句话才是重点,MC集团敢于包销2万辆中华集团产品,就下足了功夫进行尽职调查。
在中国廉价日用品纷纷占据欧洲各大商家货架之际,汽车这种大件家用品,未来很可能也会出现中国人的身份。
“除了死亡和交税外,欧洲人现在还得加上第三件躲不过去的事情——就是购买来自中国的商品!”
这句话成为许多欧洲人的调侃,他们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了。
正是基于如此背景,MC集团决定充当第一个吃螃蟹之人,开启跟中国汽车的合作之旅。
除了中华集团之外,MC集团还在中国寻找到另外两家合作伙伴,分别是江铃汽车和华晨汽车。
其中江铃将向欧洲出口3000辆陆风SUV,而华晨将出口5000辆骏捷和新上市的尊驰轿车。
跟中华集团相比,江铃和华晨的出口代销合同属于意向非保障性合同,MC集团并未承诺一定完成双方的约定数量,第一批只进口了200辆陆风SUV和300辆华晨轿车赴欧试水。
与第一批整整2000辆“宋”统一在定海市码头装船相比,江铃和华晨的规模气势就低上一大头。
这艘满载2500辆自主品牌汽车的巨轮,鸣笛缓缓从中国出发前往欧洲,开启了中国汽车登陆欧洲的诺曼底之战。
为了配合中国汽车登陆欧洲的宣传,应MC集团建议,中华、江铃和华晨三家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携带着即将在欧洲发售的产品,统一亮相在德国的法兰克福车展上面。
法兰克福车展定于每年9月中旬举办,乘用车和商用车隔年举办,今年是乘用车展示的环节。跟日内瓦车展追求新流行趋势,号称“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相比,德国法兰克福车展更像是全球车企的集会,有“汽车工业奥运会”之称。
作为汽车起源地,尤其德国汽车在豪华车市场上一骑绝尘,法兰克福车展隐约有世界五大车展中带头大哥的意思。许多品牌选择在这里公布全球首发车型,相互间展示自身技术实力,有种同台竞技暗自较劲的感觉。
今年最大的聚焦点之一就是中国汽车登陆欧洲的新闻,这让许多媒体都把其当成是值得关注的头条。
“小心,中国汽车终于真的来了!”
这样的报纸标题显示出欧洲人民对中国汽车有着一种“狼来了”的复杂感情。
去年日内瓦车展,中华集团展示的新车让欧洲许多人开始认识到遥远的东方国度并非想象中落后,他们已经可以制造出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的汽车。
当时媒体报到就有“中国汽车来了”的标题,没想到喊了许久的“狼来了”,今年终于变成现实。马上中国汽车就会登陆欧洲,准备在欧盟地区销售。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中国汽车开始远赴重洋,登陆欧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来自欧洲的消费者可以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现场订车,从中国运抵的汽车已经入港报关,有现车可以提走。
对这样的热点,法兰克福车展主办方当然是举双手欢迎,可以进一步扩大车展的影响力。
他们特意划出中国馆范围,让来自中国的三家汽车企业展示自己的产品。
三家企业内,中华集团实力最为雄厚,因此展台面积占据了中国馆的一半,除了即将发售的明星产品小型SUV“宋”外,还展出了自己的首发车型——K1小型轿车“明”。
这是K1量产定型后的首次亮相,同时也正式确认了自己的名字——“明”,以此来跟更高一级的中华“秦”对应。明朝在中国历史疆域中面积不算大,正好用来对应小型轿车K1的大小定位。
韩皓的意图非常明显,在小型SUV“宋”之后,就轮到小型轿车“明”接棒跟上,继续进军欧洲市场。
为了表示对中国客人的欢迎,法兰克福车展主席特意来到中国馆,跟韩皓一起为来自中国的全球首发车型——“明”揭幕。
伴随红绸步落下,小型轿车“明”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这款号称2.0制造升级版的新轿车,将会是中华集团近期力推的主打。
“喔——”
阵阵镁光灯闪起,来自欧洲各国的记者们赶紧记录下这个时刻,因为其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预示中国汽车开始真正跃上国际舞台展露锋芒。
“明”跟高一级车型“秦”有些相似,但在外形上做出一些改进,显得更有侵略性,内饰上升级了不少方面,更加符合欧洲人的审美风格。
“这款车跟另外两个展台的中国轿车相比,显得高出一筹的美感!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很可能把它当成是一辆日韩品牌的新轿车!”
一位德国记者目睹了“明”的真容后,用德语对身旁的同行说道。
“我也有同感,隔壁两个来自中国品牌的产品,跟这里展台相比,感觉落后了5—10年时间。鬼知道他们是怎么样联系在一起,反正要我购买我肯定只选择眼前的车型!”
另一位金发记者一脸心有戚戚焉的表情回答。
同样参加展出,但风头却全部被中华集团抢了,这让江铃和华晨两家中国车企的老总也感到无奈,以及脸上有些无光。
国外记者们都被“明”吸引了过去,陆风SUV和骏捷、尊驰轿车暂时无人问津。
喧嚣过后,终于江铃和华晨展台也开始围满了人群,来自欧洲汽车发达地区的观众,开始以挑剔的心态来近距离观察中国的汽车产品。
其中并不缺乏吃螃蟹之人,他们斗胆跟中华、江铃、华晨展台下单,尝试感受来自中国汽车的风采。
“请问你们是否通过了E-NCAP碰撞实验?”
有消费者看了看陆风SUV,这款看上去还可以的SUV只需要15000欧元,跟日、美品牌同类型产品相比便宜了一半,超高性价比实在让人心动。于是,他们开口对江铃公司的人员询问道。
“噢——我们这款车型并未在E-NCAP评测,不过我们拿到了西班牙的单车认证,车辆可以在欧盟地区任何一个国家合法销售。”
江铃公司的员工按照事先培训好的台词,回答了对方的提问。
许多人都知道,在欧盟销售汽车,必须通过E-NCAP评测,并且达到排放标准后,获得“欧盟整车型式认证”才允许上路销售。
但还有一种额外情况,就是“单车认证”,适用于因特殊用途或因特殊原因,而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小批量用于生产和生活消费的进口车辆。
原本这种情况适用于老爷车、改装车,后来扩大到小批量的试销车。可以通过单车认证这种简易方式,以“一车一认证”模式发出许可,允许其在欧盟地区合法销售。
MC集团利用欧盟汽车管理的这一捷径,对陆风SUV和华晨轿车以“单车认证”模式,一辆辆通过西班牙海关报关进口获得许可,小规模登陆欧洲市场销售。
至于中华集团的“宋”,则是正儿八经获得了“欧盟整车型式认证”,可以堂而皇之地对外销售。
两者之间有何不同,就是“宋”的销量可以不封顶达到十万级别,而单车认证的车型数量只是千辆级别,不允许在欧洲大规模铺开销售。
听到可以合法上路,观望的消费者在考虑一二后,最终还是下单准备体验来自中国的汽车到底如何。
参加法兰克福车展,还是江铃和华晨汽车首次亮相国际车展,自然少不了邀请来自国内媒体的记者到现场摇旗呐喊助威,届时回到国内也能成为绝佳的宣传卖点。
毕竟能参加国际车展,潜台词上肯定就有质量优秀的保证,要不然怎么敢到国外班门弄斧。
更何况,在车展上,国内记者们亲眼看到了好几个欧洲消费者下定购买了中国汽车,这可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新闻。
热热闹闹的法兰克福车展将会持续2周时间,供来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参观。
结束了头三天的采访后,国内记者们就统一启程回国,在国内发表了法兰克福车展见闻的各大新闻稿。一时之间,中国汽车在欧洲大受欢迎的新闻就充斥在各大媒体平台,这也让许多支持国产自主品牌的消费者大受鼓舞。
没想到,在国内汽车界还沉醉于法兰克福车展带来的好消息时,德国那边突然传来了令人震惊的坏消息。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