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阳捂着额头,何光贵这家伙典型的无利不起早,完全不考虑政治战略,纯粹以金钱利益衡量战争。这种人就属于资本主义,好在朝堂就他一个资本主义者,还无法影响国家战略。要是一个国家都被资本主义控制了,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蒙古人都投降了还打什么打,何大人,我看你是昏头了。”内阁首辅辰央还是很清醒的,道理跟之前季阳说的一样,中原刚刚平息没多久,就算有实力碾压蒙古人也不利于大规模战争。
关键是这么大一片草原,以中原现在的胃口压根吞不下来。
“辰央说的不错,朕决定在北方开设茶马互市,与蒙古人通商。”季阳说道。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若是与蒙古人通商无异于助长他们的实力。”辰央说道。
季阳刚才还想辰央挺不错,现在看来,辰央并非聪明而是古板。
“通商的确给蒙古人带去很多好处,但是辰央,难道我们就得不到好处?一口铁锅可以换一头牛,一个瓷碗可以换一头羊,这么好的生意你竟然说不要做。”季阳说道。
“国家大事岂能处处盈利,若是让蒙古人缓过来,迟早成为心腹大患。”辰央说道。
“首辅大人,我看你才是昏头了,难不成你还能比皇上更聪明。与蒙古人通商可以得到更多牛马,赚取更多金钱,这些钱就能用来铸炮造枪,还怕蒙古人缓过来?”何光贵说道。
辰央张张嘴没能反驳,他还真没想到这回事。
主要是老思想作祟,以前中原赚再多钱,再富裕都打不过蒙古铁骑。在辰央这些老臣的眼里,金钱跟军事实力不挂钩。现在不一样了,中原的枪炮彻底碾压蒙古铁骑,而铸炮造枪又需要金钱。
“既然瓦剌,鞑靼和兀良哈战败,仅仅通商自然是不成的。他们的侵袭虽然未能对境内百姓造成困扰,却使得我们耗费了价值数千万两白银的弹药,牺牲了数百名将士,必须统计出来让他们加倍赔偿。”季阳说道。
“皇上圣明。”这下没人反对了,大臣都表示同意。
“另外,中原的疆域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朕决定从吉州往东推进三千里,往北推进三千里。这块地化为一省,我记得那里有广袤的黑土地,就叫黑龙省吧。”季阳说道。
大臣们闻言颇为心动,却没有马上同意,而是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还是辰央站出来道:“皇上,往北推进三千里好说,相信鞑靼和兀良哈应该会同意。但是向东推进三千里,那里是满族人的地盘,他们并没有进攻吉州。”
季阳心说满族人没有进攻我们,难道我们就不能打过去。当然,他不会说的那么直接,而是委婉地道:“满族人虽然没有大举进攻吉州,但是也派了不少人捡便宜,这是对太昊皇朝的挑衅,必须得到严厉的制裁。否则谁都敢来中原捡便宜,以后我太昊皇朝如何威服四海!”
“皇上圣明。”这下辰央听出来了,季阳想找个借口拿下满族人。
半个月后,秦霜率领三万大军押解着一万多名鞑靼和兀良哈的降军进京。一时间京城热闹非凡,无数百姓挤在道路两旁欢迎吉州大军进京,押解的降军则遭到了臭鸡蛋和烂菜叶的洗礼。
鞑靼的首领乌台汗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几年前在无双城的帮助下取得北元政权。后来季阳收复北方,把乌台汗赶回了草原,这家伙竟然还敢进攻太昊皇朝。不对,对于蒙古人来说并非敢不敢的问题,而是他们必须南下掠夺资源,否则冬天一来很多族人都活不下去。
兀良哈之前都被步惊云打服了,一度跟中原关系友好,眼看鞑靼势力雄盛,便跟鞑靼勾结在一起背叛了中原。他们看到吉州发展的十分繁荣,良田无数,渔业发达,便想一举攻进吉州掠夺一番。
鞑靼和兀良哈的想法很美好,吉州那么偏远,等援兵赶来他们都抢完了。谁料吉州根本不用等援兵,仅靠当地十万驻军就把他们三十万铁骑打得落花流水,兀良哈首领当场击毙,鞑靼首领乌台汗被生擒。
当乌台汗被押解到季阳面前时,他已是披头散发,一脸臭鸡蛋。
“圣武大帝,我乌台汗愿意投降,请您给我贵族的待遇。”乌台汗站在他面前,蒙古人等级森严,他们认为只要是贵族即便输了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待遇。
季阳没有说话,而是朝着对方释放出元神威压。他的气势何其庞大,乌台汗感觉犹如泰山压顶,整个人情不自禁地弯腰,屈膝,在重压当中跪了下去,一直到匍匐在地上。
乌台汗终于明白过来,这位圣武帝不是以前那些懦弱的皇帝,而是一位武功绝顶的皇帝。他的气势比曾经的独孤一方强十倍不止,独孤一方都能轻易压制乌台汗,更何况季阳。
“在我眼里没有贵族,只有胜负,败者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季阳说道。
“我,我明白。”乌台汗额头冒汗,感觉快要窒息了,说话都很困难。
“秦霜,你们这一战损失了多少弹药武器和设备,损失了多少人。把损耗告诉这位鞑靼的乌台汗,这一切是由鞑靼和兀良哈造成的,应该有人来负责。”季阳说道。
“回禀皇上,此战我军损失了五十三座炮台,十七个堡垒,壕沟铁网若干,消耗子弹二十七万发,炮弹十六万发,死伤将士两百三十七人,换算成银子损耗共计约五千三百万两。”秦霜回道。
“鸿胪寺卿,这个数目翻三倍。”季阳说道。
“微臣明白。”鸿胪寺卿许岩荣道。
乌台汗听到翻三倍暗暗叫苦,游牧民族经济落后,上哪找这么多银子。
按照季阳的吩咐,鸿胪寺卿很快拿出一张契约,上面写了赔偿事宜。鞑靼赔偿一亿五千九百万两白银,兀良哈则割地赔偿。兀良哈的地盘本来就不大,按照季阳的要求北进三千里,几乎把兀良哈一半多地盘给全进去了。
除了割地赔钱之外,鞑靼和兀良哈人还要出兵协助秦霜,明年春天发兵东进,把满洲人的地盘打下来。
兀良哈的首领已经死了,推出一个叫多兰的新首领来签字。这个多兰的胆子已经被虎神炮炸碎了,哆哆嗦嗦同意了割地赔偿,签下姓名后得到释放。乌台汗一边暗骂多兰无能,一边请求季阳减少赔偿,季阳把那九百万去掉了,并允许他用牛羊等资源赔偿。
在季阳和麒麟军的重压下,最后乌台汗也咬着牙签了投降书。
“一亿五千万两白银,一年最少偿还五千万两,三年之内还清。”鸿胪寺卿对乌台汗道。
“我明白了。”乌台汗倍感屈辱。
投降仪式结束后,多兰和乌台汗得到了礼遇,洗漱之后换上新衣服,然后送回旧部。
季阳没有再接见他们,两个草原武夫而已,不值得季阳过于隆重地对待。季阳封赏了一干立功的将士,秦霜从两州总督提升到了三州总督,多出来那一州就是兀良哈割让的三千里地,比原先的吉州还要大两倍,被季阳命名为贝州。
因为哈密离京城实在太远了,所以季阳没有召辰野进京炫耀。不过该封赏的也要到位,除了下面立功的将士升官赏银之外,辰野从三州总督提升为四州总督,赏赐龙鳞甲一套。
辰野之前管辖的三州分别是吐蕃,昌吉和新疆地区,现在增加了一个阿尔泰。这个地区自然是战败的瓦剌割地赔偿交付的,季阳把阿尔泰改名为泰州,比较方便记忆。
一战获得泰州和贝州两地,得到一亿五千万两白银的赔偿,朝堂上下人人欢欣鼓舞。开疆拓土自古以来都是大盛事,历代皇帝没有不想开拓疆域的,只是条件和能力限制很多没成功。
但凡开拓了疆域的皇帝,哪一个不是大书特书,把自己夸得万代圣明。不用季阳自夸,下面的人自然把他夸得不行,圣武大帝四个字名副其实。
借着一战之威,除旧革新的政策顿时顺利了许多,随着少林武当昆仑等古老的大门派改制为书院,几乎没有人再抵抗。官府下乡也迅速落实,在锦衣卫和御剑阁强强联手下,抵抗强烈的地主都被干掉了,其余的都偃旗息鼓。税制改革本来就比较顺利,在九变商会和星宿商会的大力协助下,那些零散商人抵抗能力不大。
最难改革的科举制度,有衍圣公一脉和心学门人鼓噪,都很难压得住那些读书人。但是这一战胜利之后,那些读书人也没办法再诋毁季阳,谁要是敢在这时候骂皇帝,绝对马上被人打死。
“咱们蜀王爷当了皇帝就是好,蒙古人再也别想来抢东西了。”蜀川的老百姓无疑是最支持季阳的,他们是最早一批享受到革新好处的人,以季阳曾经在蜀川当过王爷为荣。
“可不是,麒麟军都打下西域了,听说咱们这儿到西极六万多里路,一片大荒漠。”说话的是蜀王府王庄的佣户,虽然季阳当皇帝了,但是蜀王府依旧存在,王庄也依旧兴盛。
能进入王庄当佣户,在蜀川是莫大的荣耀,走出去都比人高一截。
随着季阳在整个中原和南洋一些被控制的国家推广改良水稻和玉米,土豆等作物,中原已经不缺乏粮食了。所以季阳把佣户的农税大大降低了,除旧革新政策把农税降低到两成,而蜀王府庄子里的佣户更是降低到了一成。
前朝农税表面上不高,但各种苛捐杂税,层层搜刮,实际收税高达七成。现在季阳把农税降低这么多,而且官府下乡之后管理力度强,可以落到实处,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过百倍。
以前老百姓交税之后,连饭都吃不饱,不得不向地主借贷。第二年交税之后还要还贷,能省下多少粮食?如此反复两三年普通百姓只能卖身给地主。
至于有人给地主们洗地,说他们保障了农民在灾年有饭吃,那纯属放屁。要是没有苛捐杂税,层层搜刮,老百姓自己都能存不少粮食,灾年哪里用得着地主接济。
实际上地主也很少在灾年接济老百姓,否则一到旱灾蝗灾,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百姓饿死。那些粮食大户非但不会接济百姓,更多是屯粮涨价,恨不得把老百姓每一分钱都刮干净。
也有少数好地主,但是就跟之前说的一样,不能因为有几个好地主,就对所有地主都一视同仁。总体来看,地主这个阶级都是一群蛀虫,全部干掉不实际,但是要限制住他们。
“分税法!”
前面几项制度改革落实下去后,季阳又抛出一条新的法令。
士农不得经商,工商不得囤田。
这是分税法的规定,但并不是死规定,如果违背了规定就增加税收。
首先怎样才算经商,必须有一个标准,按照内阁研究出来的标准,一次交易超过一百两银子算经商。一百两已经属于比较宽裕了,很多小商小贩一个月才能赚一百两银子,也就是说士农做点小生意是可以的。
如果士农经商,就必须征收极高的商税,高达60%,几乎是压榨。
工商不得囤田,也要定一个标准,怎样才算囤地?按照内阁研究出来的标准,一户四口人家的田超过一百亩算屯田。如果一户工商家里的田地超过这个限额,也要大幅度增加农税。
增加农税的标注同意是60%,而且无论士农工商都有一个二级标准。士农经商一次交易超过一千两银子,商税增加到70%。工商屯田超过一千亩,农税提升到70%。以此类推,三级标准是一万两银子一万亩田,提升80%的农税商税。
之所以推出这个分税法,主要是防止那些商人赚到钱之后,回老家屯田。大商人实在太有钱了,他们要是玩起地主模式了,根本停不下来,只能出台这种法律限制工商忘地主方向发展。
新的户籍分成士农工商四种,按照现在的比例,显然是不利于工商发展的。现在的农村户籍占了大半,工商户籍占三成左右,士的户籍不到万分之一。
为了适应将来士农工商的比例变动,必须出台一套适合的改籍政策。
关键是士农籍和工商户籍的改变,季阳出台这套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主经商做大,防止商人当地主。根据目前工业资本化进程,将来会有很多农民投向工商户籍,而工商重新当农民的需求应该很小。
所以季阳正对农工商做出限制,工商不得改为士农,真要改必须申请到户部,经过户部尚书的批准。这都申请到户部尚书这儿了,相信全国都没有几个商人这么牛哔的,有这么牛的商人何必冒险去当地主。
至于要把工商放在一起,是怕商人在当地申请改为工籍,然后又改为农籍。所以要限制就把工商都给限制了,工商不能改为士农,士农却可以较为轻松的改为工商。
估计没有几个士会放弃尊贵的户籍改为工商,真的改了,想改回来就难了。考虑到工业越来越发达,一部分农民投入到工商当中是必须的,所以农改工商户籍可以在当地申请。
然后就是工商两者之间互改,士农两者之间互改,可以在当地官府申请。
如果工商的子孙考上举人,当了官要改为士怎么办?
这个简单,举人和官都在朝廷直接管辖范围,即便到户部申请改籍都不难。为防范某些工商家庭,借着有个当官或举人儿子去屯田当地主,所以官员和举人要格外严格的监督。
还要一种可能,就是士农工商相互勾结,比如一个商人出钱买通一个士农去屯田,实际在在商人的控制中。这种并非没有可能,但是在朝廷的监督下,可能比他们自由屯田要好得多。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