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并不知道自己的奏折已经被拦下来了,他正与张说商量下一步的走向。(〈网[
这几天李善将自己的整个规划彻底的给张说说了一遍,科普知识破除迷信,建立科学体系等事宜让张说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张说是个注重事实的人,李善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就将大理建设的如此的繁荣,这就足以打动张说了。
不过唐朝毕竟不是大理,唐朝的人口是大理的数十倍,国土更是辽阔,风俗文化都不是大理能够比拟的,而李善通过海上贸易让大理富余起来的办法在大唐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李善的规划在大唐实施的难度是几何倍数的。
不过张说还是觉得李善的计划是可行的,且不说别的事情,单单就是机械化的研究以及工业的展就让张说感觉耳目一新。
张说作为一个老臣,能有这番见识,确实让李善也刮目相看。别看四书五经教化的这些老臣满腹的刚理伦常,但是对于民生社稷他们也关注了几十年,什么可以用之于民,他们也是一清二楚的。
按照两人的估计,这次的证据足以让李林甫失去皇上的信任,那么他们就可以趁机上书采取改革行动。先从最容易让世人接受的机械制造与新品种种植开始,推广玉米棉花的种植,采用更加便利的的机械加工等等。
“这是我拟定的建设条例,我准备开放清化港口和安宁府两个地方,让唐朝派人前去学习。并且打算在唐朝的各大重要城市建立学校,教学我所学的知识。”李善道。
张说道:“这件事情我觉得还是不要有你出面为好,由老夫找人出面向陛下进言,毕竟旁观者清,我与你没有利益纠葛,相信陛下会听从我的意见的。”
自从上次李善无意间触怒唐肃宗之后,唐肃宗一直以来不见李善,对李善采取冷淡的态度,所以这时候李善出面主张这样的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不过张说就没有这个顾及,张说这么多年的肱骨之臣,对朝廷的忠心已经不需要查证了,张说提出这个意见,最起码唐肃宗会公正的去考量的。
李善道:“此言极是,另外,这些撤销节度使的计划也应该逐步的实施了。”
张说道:“李善,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这几年内如果可以把大理对唐朝开放的事宜做好已经算是大功一件了,如果强行推进不但引起陛下的反感,地方上的反响也不得不考虑。树敌过多不是明智之举。这次李林甫虽然吃了个闷亏,但是还不知道陛下如何处置他,我料想陛下就算是削了李林甫的官职也不会对他严惩的。一则李林甫是皇室宗亲,又是三朝元老,而来李林甫门生故吏众多,朝中人很多都是李林甫的亲信。”
李善郁闷的道:“这也是先皇时候留下的隐患,李林甫此人无非就是投机取巧,治国之道根本就是一窍不通,让此人担当宰相国家如何不衰退?”
中国自古的官职演变就是官官相护,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行政权力与监督权力的混淆与包庇都是朝廷逐渐衰落的根本。
单单是靠上位者的明察秋毫来维持的政体不可能长久的存在下去,李善在大理建立的行政监督措施已经出现了奇效。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体系的启,李善将他运用到了大理的治理之中,建立了目前世界中最公正有效的政府,这也是李善要向唐肃宗建议的最主要的意见,只不过被接受的难度也会非常
张说道:“我这就进宫一趟,探一探风声,想必现在陛下已经收到了奏章,且看陛下有何打算吧。”
李林甫府中,
李辅国已经将他了解的李善的问题都说与李林甫听了,李辅国的地位就相当于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自然是对皇上的事情一清二楚,只不过一开始他并没有想与李善作对。不过李善的一系列行动已经引起了朝中重臣的警觉,在朝廷的两大势力中李林甫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李辅国这时候抛出橄榄枝无疑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李辅国在宫中呆了二十年,见惯了风风雨雨,他太清楚像李善这种人很难再朝中立足了。锋芒太露树敌太多,如果让这种人继续下去,不知道会牵扯出多少事情,自己说不定也会被波及其中,那就得不偿失了。既然可以借李林甫的手除掉此人,而且还能从中获利,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而李辅国的这些情报对李林甫来说简直太重要了,没想到李善竟然有这样的把柄。偷窃先皇妃子,炸死先皇,这些事情拿来作文章,简直太简单了。
太监李辅国道:“眼下这封奏折不可能平白无故消失,我听说宰相手下有书法高手,还得让他们仿写一封奏折我赶快带回到宫中,让陛下过目。”
李林甫道:“公公的意思是篡改奏折的意思?”
李辅国点了点头道:“既然镇南王已经将这封奏折呈上,就说明他有心知你于死地那么又怎么会轻易善罢甘休呢?我们的计划需要些时间,在计划实行之前必须先拖住陛下与镇南王,所以这封奏折大人可以删减一二,但是也必须自曝短处吸引注意力才好。”
李林甫咬牙切齿的点点头道:“说的不错,反正这次李善一定会玩儿完的,杀敌一千少不得要自损三百了。我这就着人拟写奏折,公公稍等。”
李林甫拿着奏折出了书房,微微一笑道:“李善,没想到你胆子这么大,先皇的妃子都敢动,那么是你自寻死路可就怪不得我了。”
李辅国将李林甫准备好的奏折拿到手上道:“既然如此,那杂家就先回宫去了,陛下想必午睡也该醒了,这封奏折需的让陛下看到,宰相大人也早做准备吧。”
李林甫对着李辅国行了一礼道:“公公大恩大德林甫无以为报,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说着李林甫从袖中掏出一份地契给了李辅国,这是京城的一处宅院。
李辅国客气的接下道:“李大人破费了,您放心,这件事情我一定会办的妥妥当当的。”
李林甫满意的一笑,此事必成,李善必死。8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