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玫拥立新君的想法得到了李昌符、王重荣、张寻等人支持后,便立即开始了行动。为了掩人耳目,他首先需要一个有分量的朝臣来牵头此事。他最先想到了宰相萧遘。当初,就是萧遘亲自作书,召他来凤翔救驾。他觉得萧相公很有可能赞同他的想法。
朱玫对萧遘说道:“圣上在西川避乱六年,中原将士冒矢石,百姓供馈饷,战死饿死,什减七八,仅得复京城。天下刚刚为车驾还宫之事感到高兴,圣上却认为这全都是田令孜等宦官的功劳,委以大权,使纲纪堕乱,籓镇不堪其扰,祸乱丛生。我朱玫前不久奉萧相公的命令来迎大驾,不被皇上信任,却背上了劫驾的恶名。吾辈报国之心极矣,战贼之力竭矣,怎能心甘受制于阉贼?李氏子孙尚多,萧相公何不考虑另立新君,以利社稷?”
萧遘听完,表情甚是惶恐:“圣上登基十余年来,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只因为田令孜专权,才导致圣上坐不安席。每每提起此事,圣上都是流涕不已。近日移驾宝鸡,圣上起初并没有要走的意思,是田令孜陈兵帐前,迫胁圣上。所有的罪过,都在田令孜的身上,天下谁人不知!朱使君尽心王室,朝廷绝不会忘。但废立之事,是伊尹、霍光都不敢轻易做主的事情,萧遘实在是不敢从命!”
朱玫没想到,不管他怎么劝,萧遘就是不从。气得他拂袖而起,怒道:“我就是要立李氏一王!谁敢有异议,斩立决!”
萧遘闻此,便不再言语了。但内心里,却是悔之不及。
萧遘不愿意牵头,不等于别人也不愿意。朱玫约谈了一圈,终于户部侍郎郑昌图与其一拍即合。乐得坐领拥立之功。
光启二年四月,在郑昌图牵头下,凤翔百官奉襄王李煴“权监军国事”,即相当于代理皇帝。距离荣登大宝,只还差一步之遥。
同时大行封拜,以拉拢人心。以户部侍郎郑昌图同平章事、判度支、盐铁、户部。不仅将其升为宰相,还将朝廷的财政大权一以委之。加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同平章事,检校司徒,增领兴、凤两州。加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同平章事,检校司空,增领同州。加忠义节度使张寻同平章事,检校侍中,增领房州。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同平章事,检校太尉,增领银州。以淮南节度使高骈兼中书令,充江、淮盐铁、转运等使、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天下藩镇,十之八九,俱有封赏。
另外,升余县、武功、兴平、周至四县为余州,治余县。以忠义军牙将褚良为余州刺史。
最后,加静难节度使朱玫为侍中,并兼左、右神策十军使。侍中,即是正牌的大唐宰相。比那些“同平章事”衔的宰相,地位要高出一筹。
四月十八日,在朱玫的护送下,李煴及凤翔百官风风光光的返回长安。
襄王李煴荣登“监国”的消息传到兴元府,流亡朝廷从上到下无不震恐。当然,最受打击的人,还不是天子李儇,而是田令孜。
曾经,天子是田令孜手中的一张王牌。这张牌至高无上,独一无二。
而今,这张王牌不仅别人手里也即将要有。甚至于,受累于他的恶名,他手里这张王牌还有变为废牌的危险。
从襄王封赏的名单中,田令孜已经看出了谁是这次事件的主谋。显然,朱玫、李昌符、王重荣、张寻、李克用五人已经结成了统一战线,对他发出了致命一击。
田令孜很清楚,只要他还恋栈不退,这几个藩镇为了摆脱他的挟制,是不惜抛弃李儇,拥立襄王的。甚至于,天下大多数的藩镇,都会接受这个事实。
如果李儇被废了,那他田令孜的一切功业,不就全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了吗?
只用了一夜的时间,田令孜就想通了。为了保住李儇的皇位,他必须退位交权。
四月二十五日,一大清早,田令孜就梳洗得精精神神,换了一身崭新的朝服,到行宫面圣。
“阿父这么早来找朕,不知有何要事?”李儇尽管神情憔悴,见到田令孜仍然要打起精神。
田令孜道:“老奴是来向大家辞行的。”
李儇听了,不由得一激灵:“阿父要去哪?”
“老奴旧疾复发,请赴成都寻医。”
“这怎么行?听说叛军已经破了散关,进屯凤州。阿父这个时候离开朕,谁来指挥前线的战事呢?”
“老奴推荐一人,可担此大任。”
“何人?”
“枢密使杨复恭。复恭久掌枢密,颇识用兵。且子侄众多,皆是善战之辈,定能力挽狂澜,保护圣驾平安。”
李儇听到这里,才知道田令孜是真的想走了。田、杨二人原本势如水火,如今田令孜却要推荐老对头代替他做神策中尉,可见其退意已决。李儇心中虽然长出了一口气,却不由得又有些许感伤之情涌上心头。
毕竟,田阿父纵有千般不对,也是伴随着李儇成长的那个父亲一般的人物。李儇心底那份对田令孜的依赖,是连他自己都未曾觉察到的。
“阿父,朕舍不得你走。”
“大家,老奴知道。”田令孜用略显颤抖的声音问道:“大家,老奴斗胆问一句,您恨过老奴吗?”
“没有。”李儇十分干脆的答道。“从来没有。”
田令孜的眼角,竟然有些湿润了。他以手指天道:“老奴这一辈子,扪心自问,对得起李家的列祖列宗!老奴的作为,或许有些独断,或许不近人情,或许遭天下人衔恨。但我的初心,完全是为了李家江山,绝无半点私心!此心天地可鉴,此情日月可昭!”
田令孜的话,如果被史家听到,也许会被骂个狗血喷头。在史家眼中,田令孜独断专横,一生作恶无数。是个十足的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但田令孜的话在李儇听了,却是如泣如诉,字字不虚。李儇回忆田令孜的作为,竟然没有一件事不是为了他这个皇帝着想。
讨伐黄巢时,田令孜可谓尽心竭力,先后支持高骈、王铎、郑畋、杨复光等人为帅,终于收复长安。长安受到威胁时,田令孜提前将可靠的手下安排到山南西道和东川、西川,为李儇提前找好了退路。到了西川后,又是田令孜一手操持,才重建了五十四都神策军,让朝廷重有了振作的本钱。返回长安后,又是为了朝廷能有足够的财源,田令孜不惜得罪藩镇,也要让朝廷收回盐池之利。这宗宗件件,有哪一样,不是为了李家江山着想?有哪一样,不是为了李儇着想呢?如今,为了李儇能够继续坐稳皇帝的宝座,位极人臣的田令孜又毅然决定退隐。
李儇即便早已厌烦了田令孜的管束,此时此刻也触景生情。他垂泪道:“阿父,你为朝廷操劳大半生,也该享享清福了。”
光启二年五月,唐廷的权力核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权臣田令孜交出了自己的军政大权,只保留了一个西川监军的职务。枢密使杨复恭出任左神策中尉,接管了神策军的指挥权。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仅仅几天之后,田令孜的几个干儿子就以“余党”之嫌被逐出神策军。王建被任命为利州刺史,晋晖为集州刺史,张造为万州刺史,李师泰为忠州刺史,契必阿大为夔州刺史。同时,杨守亮升任金洋节度使,辖金、洋二州。杨守信、杨守忠、杨守立等诸杨氏义子干侄也均有提拔,位列神策指挥使。短短数日之间,神策军就由姓田,改为了姓杨。
这时,寿王李杰一行通过了崎岖难行的傥骆道,终于抵达兴元府。听说襄王李煴另起炉灶的消息,李杰既惊叹,又庆幸。如果他当初不是被张寻所救,假使落入了朱玫的手里,也许被逼登上大位的就是他了。
寿王的遭遇,让唐廷的几个决策者浮想联翩。如果张寻也有背叛朝廷的心思,支持另立新君,那为何不立落入他的手中的寿王,反而去支持朱玫控制下的襄王呢?要知道,寿王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远比襄王更有号召力。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张寻对朱玫不过是虚与委蛇,实际心里仍然是支持李儇的呢?
这个推测,让杨复恭、韦昭度、杜让能等人倍感兴奋。能够分化朱玫一党,就能增加李儇一派的胜算。
为了证实这个推测,李儇召见了皇弟李杰。当面询问了张寻的很多事情。特别是对于张寻的立场,李儇想知道李杰的看法。
李杰没有忘恩负义。他狠狠的称赞了张寻的忠心,并甘愿为张寻担保,说拥立襄王之事一定跟张寻没有半点关系。
李儇相信了李杰的话。他不仅同意了张寻关于任命鹿晏弘为阆州刺史的请求,还加张寻为同平章事,检校太傅,兼京东南面招讨使,命其讨伐朱玫。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