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有钱就是任性!

  张寻追到淅川城下,却发现早已人去城空。

  朱温竟然弃守淅川,直奔长安去了。看来不得不接受现实,不可能追得上朱温了。两条腿,无论如何也跑不过四条腿。

  张寻登上淅川城头,向西望去,满眼莽莽山川。那应该就是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商洛了。过了商洛,就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也许此时,赵东阳已经快到黄巢治下的长安了吧?吉凶祸福,都只能靠他自己了。张寻叹了一口气。

  “追不上了是吗?”

  张寻回头,看到李暮不知何时站在了自己身后。

  “如果我们有马……”面对李暮,有些话张寻说不出口。

  “什么时候回师?”李暮似乎也已经接受现实。

  “等李师泰到淅川,我们就回邓州。”张寻觉得自己的话有些残忍。

  “我留下。”

  “什么?”

  “淅川还有三千余户百姓,这样规模的县,总不能像朱温一样放弃吧?我想做县令。”李暮很认真的说。

  李暮真的有兴趣治理一个县吗?张寻觉得未必。他一定是不忍就这样放弃赵东阳。就此转身离去,让他感情上很难接受。然而理智又告诉他,继续追下去也是徒劳无功。他不能不让张寻回师。这种纠结,也许才是他选择留下的原因。

  然而,更让张寻感到不安的是,李暮或许是难以面对自己,所以才选择别离。李暮,终究还是隐隐的,将赵东阳的被俘归咎于张寻了。

  “我答应你。”张寻拍了拍李暮的肩膀,“做一个好县令。”

  没等来李师泰,却等来了他求援的消息。

  原来李师泰携缴获的大量辎重,行进缓慢,终于被从南阳撤回的何勤军赶上。何勤就像当初李师泰撞上胡真一样,同样不能放过眼前的肥肉,将忠武军第八军死死围困在了距离淅川县城六十里的地方。

  张寻立即点齐人马去救李师泰。李暮及玄武都百余人,被留在了淅川。

  回头望见城头挥手的李暮,张寻忽然鼻子一酸。穿越以来,三个人还从没像现在这样,天各一方。

  何勤这支齐军的状况非常不好。从南阳前线仓皇退兵,到了邓州又没能获得补给。一路向淅川败退,早就断粮。若不是适时的遇到李师泰的“粮队”,这两千多人恐怕就要散伙了。

  李师泰的忠武八军的状况正相反。他们一路好吃好喝,行军也是优哉游哉,有的军士甚至还胖了一些。虽然被齐军包围,处境却并不怎么凶险。

  李师泰不仅是一个优秀的陌刀将,指挥起防守来,也很有智慧。他将辎重车辆首尾相接,摆在外围,形成一座“车城”。第八军的将士们以此作为掩护,躲在辎重车后放箭,给齐军造成很大杀伤。几个回合下来,唐军虽然未能突围,齐军也无力攻破“车城”,双方就这样陷入了僵持。

  显然,这样的局面对于断粮的齐军来说十分不利。何勤之所以还不放弃,就是因为眼前就有大量的粮食。那些快饿晕了的士兵都在想,也许只要再坚持一下,咬咬牙,就能打赢。到时候,就有吃的了。

  然而张寻生力军的突然出现,彻底击碎了齐军的幻想。极短的时间内,两千齐军就被击溃。主将何勤与参军谢瞳各领一军分头突围。最终何勤死于乱军之中,谢瞳下落不明,一千余人向唐军投降。

  解救了李师泰,张寻才知道朱温在邓州积攒的那点家底儿,竟然都落在了李师泰手里。他借着打扫战场的机会,顺便清点了一下李师泰的缴获。我哋乖乖!见到统计数字,张寻也不淡定了。

  李师泰共缴获辎重两百余车。其中粮草一百车,共计一千八百余石。财货一百车,折合铜钱约六十万贯!此外还有二十车粗盐,以及大量的铠甲兵器弓箭等军用物资。

  如何处置这些缴获,是一个大问题。

  李师泰来见张寻,正要拜谢救命之恩,却发现张寻一反常态的对他爱搭不理的。而且面沉似水,像是很不开心。

  李师泰心里打鼓,打了胜仗,张寻为何不开心?他不敢再在张寻身边晃荡。告退之后,就去找施惊墨,小声问道:“张将军因何事忧虑?可是要治我延误之罪?”

  “李将军有所不知,张帅的结拜兄弟赵东阳,不幸陷于贼手了。”

  李师泰听了也是一惊,忙问:“何不前去解救?”

  “没有马军,追不上贼人,如何解救?”

  “唉!”一提战马,也触痛了李师泰的伤心事,他也不再言语。

  “此外,将军还在忧虑另外一件事。”

  “何事?”

  “忠武二军的马军全军覆没,想要重建,却又没钱买马……”

  “怎么会没钱呢?这次缴获了朱温那么多银钱……”

  “可那是李将军您缴获的,我家将军怎么好意思开口呢?”

  “嗨!原来是为了这事!张将军凡事都好,就是做事不爽利,不像咱们这些大老粗!直来直去!没有二军的解救,老李的命早就没了,还要什么银子?”

  说完李师泰直奔张寻大帐而去。

  “张兄!老李有话直说,既然杨公让我跟着您,那我们第八军的缴获,就理应都归你处置!我老李绝无半句怨言!再说了,您救了我两次,我就是给您当牛做马报答,还得做两次,我怎么会跟你争银子?!切不可看扁了俺老李!”

  李师泰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张寻愣了半天,才听明白李师泰说的是什么事。

  但李师泰的表态却很让他满意。说实话,这些缴获,张寻是志在必得。如果万一李师泰在这件事情上想不开,恐怕就会出现人为财死的惨剧。张寻就是在为这事忧虑,他是爱才之人,不愿意因此就失去一个未来潜在的干将。如今李师泰如此表态,算是皆大欢喜了。

  “好!”张寻握住李师泰的手说:“我就知道我没有救错人!师泰,这次若能买到好马,首要就是给你再配一匹良驹!”

  听说自己又能有宝马了,李师泰乐得跟花儿一样。第十匹了,不会再死了吧?

  张寻将六十万贯钱,分成了三份。其中五万贯拨给李师泰的第八军。十五万贯与其余辎重一起,准备运往邓州。剩下的四十万贯,全部交给了辎重都头肖虎,让其取道菊潭,直接运回向城。

  张寻让裴仁、王渑率领残存的七十余骑,与肖虎一同回向城。并交给了裴仁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重建马军。

  “子仆啊,这些钱你随便花。我不管你花多少钱,我要一千匹战马。你能不能办到?”

  裴仁原本就是马贩,只要有钱,买到战马并不难。但让他感动的是,这么大的买卖,张寻竟然就交给他一个人。这体现了对他的信任。裴仁感到受宠若惊的同时,又无比自豪。士为知己者死,他暗下决心,一定不会辜负张寻的重托。一定尽早重建马军,并且还要更加强大!

  回邓州途中,张寻接到了杨复光的信件。信中两个消息,一喜一忧。

  喜的是,因取邓州之功,杨复光竟然履行承诺,答应为张寻向朝廷奏请邓州刺史一职。只要杨复光发话,唐廷那边不会有什么障碍,也就是说,张寻当上邓州刺史,已经板上钉钉,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邓州刺史,是张寻梦寐以求的位子。能够坐拥一州之地,就迈出了争夺天下的第一步。虽然举步维艰,如今总算得偿所愿。接下来,该好好考虑一下如何治理邓州了。

  但是杨复光的信中,还有一个坏消息。就在几天前,杨复光家中老母忽然病故。因此他不得不中止对长安的军事行动,暂时离职,回家治丧。临走时,他竟然任命忠武军第六军都指挥使鹿晏弘,做京西南面行营副都统。也就是说,杨复光不在的这段日子里,忠武八都,将统一归鹿晏弘指挥。

  看来历史的大致走势还是没变,杨复光果然还是在这个时候丁忧了。他这一走,就是两个多月,9月底才会回来。

  但杨复光离开的这两个月,可有张寻愁的了。依照杨复光的安排,张寻虽然贵为刺史,在军事行动上,却要受鹿晏弘节制。这就是杨复光的平衡之术,永远不会让某个属下一家独大。互相牵制,才是他想要的结果。

  但为什么是鹿晏弘呢?张寻感到很困惑。忠武八都将,论资历,庞从第一。论能力,王建与韩建并驾齐驱。论威望,似乎没人能跟忠武军坐地户王建争。如果为了牵制张寻,最应该让王建做副都统啊,杨复光为什么选择了蔡州牙将出身的鹿晏弘呢?

  施惊墨给出了一个分析,也许鹿晏弘,不仅仅是用来牵制张寻的,同时也是用来牵制王建的。张寻觉得很有道理。

  但不管杨复光的理由如何,张寻是不会开心了。鹿晏弘,是忠武八都将里面,跟他关系最差的一个。紧接着接到的一封来自张造的信,更让他烦心。

  信中说,此时忠武军各部已经全部进驻邓州城。由于杨复光丁忧,张寻在外,邓州暂时出现了权力真空。新任副都统鹿晏弘趁虚而入,渐渐接管邓州城的各项工作。现在,州城已经俨然是鹿晏弘的天下了。张造担心,鹿晏弘会阻挠张寻进城。

  万万没想到,自己机关算尽得来的邓州,竟然被鹿晏弘摘桃子了!

  张寻虽然怒火攻心,但也想出了一个对策,他对施惊墨说:“以新任邓州刺史的名义,发一份布告。为避免扰民,让邓州城内的忠武军各部速速移师城外,于城北小湍河北岸驻扎,准备提前领取今年全年的军饷。每人二十贯钱,必须本人亲自领取。过期不领,视为放弃。”

  施惊墨听完,竖起了大拇指。有钱就是任性。张寻此举,将一口气下发十几万贯钱。他的计划,应该是在其他忠武军出城领军饷的时候,乘势进入邓州,接管州城。就相当于用钱,买了邓州。

  邓州城内,副都统鹿晏弘身边已经聚集了一群攀附之辈。借助鹿大帅的高升,他们也都在邓州谋得了一席之地。

  “满纸胡言乱语!他哪来那么多钱发军饷?”鹿晏弘将通告狠狠摔到地上。

  一个谋士出来说:“鹿帅息怒。在下认为此事未必为虚。我听说张寻劫了朱温的辎重,贼人几月来在邓州的经营,如今都在他手里呢。他还真有钱发饷。”

  “即便他有钱,他有资格发饷吗?依杨公的命令,忠武军归我指挥,他也得听我的!”

  又一个谋士说:“主公,张寻还是这邓州刺史。掌一州军事民政。我们忠武军在他的地盘上,他作东道,发饷还真是名正言顺之举。”

  鹿晏弘越听越气,大喊道:“那当如何?乖乖出城领饷吗?”

  “未必,只要如此如此,可一举两得,定让张寻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晚唐逆流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