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9章 抓不到老蒋,就拿头来

  12月11日,晚,西安。

  杨虎城河张学良邀请西安各界在西安易俗社看戏。这几天来到西安的党政大员纷纷出席。

  说起西安易俗社,那是有来历的。

  西安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创始人孙仁玉,是著名的秦腔科班,而且在戏剧研究历史上,被公认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

  散戏后已经很晚了,张杨二人送走各位大员,乘车回到止园。此时,东北军和17路军的中高级军官已经聚齐了。

  杨虎城道:“副司令,你说吧。”

  张学良简短地说了几句开场白,道:“所以说,我决定开始兵谏。”

  于学忠道:“抓了老蒋之后怎么办?”

  张学良果决道:“抓了之后再说。有反对的没有?好。就行动,各个部队出发,在明天凌晨4点,西安临潼一起行动。”

  军官们领了命令,回军营了。不一会,一队一队的人马开了出来,散向西安各个要地,其中一大队人马乘坐汽车出城,杀向临潼。

  老蒋这一次真的把张扬逼得无路可走了。

  现在,老蒋刚刚平定了广东,可以说全国大局稍微稳定了一些,如果把刚刚到达贫瘠的陕北的红军剿灭,顺道再把宁夏,甘肃,青海的三家马家军收归旗下,再紧逼新疆,那么全国的大局就更加稳定了。

  做到这一步,老蒋觉得,眼前已经看见全国的大局就象果实已经成熟,就差最后五分钟摘到手了。

  恰好先在是他的生日到了,全国开始祝寿,祝寿的方式是捐款买飞机。老蒋却等不得,已经把大军沿着陇海铁路运到潼关一带,自己则以避寿为名,先到洛阳,又来西安,催促进剿陕北。

  此时,老蒋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和张少帅拜把子的老蒋了,他志得意满,和张学良谈话的时候,动辄训斥,问张读什么书了,为什么不遵守命令,还把不把我这个领袖的命令当作命令了.

  学生们知道老蒋住在临潼华清池,便闯出西安,一路喊着口号,去临潼请愿。老蒋得知,命令卫队在路上架设机枪阵地,阻止学生前进。

  这个架设机枪阵地的地方叫做灞桥,也就是诗词里“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的那个地方。

  张学良刚刚从临潼离开,见此情景,把学生劝回,要学生们相信自己在几天里给大家一个交代。可以说,这个公开讲话表明,张学良把自己逼到死角了。

  其实,把张逼到死角的是老蒋。老蒋提出,你不剿共可以,东北军调到福建修整,十七路军调到安徽修整,剿共我来。

  这是老蒋早就准备好了的一招棋。正是这一招棋,把张扬逼上了绝路。

  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临潼。

  孙铭九是后来的名字,此时他还叫孙明九。孙铭九是卫队营营长,1928年被选派赴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这一次,他主要负责华清池的行动。时间一到,大队人马冲进来,卫兵发觉不对,立刻开枪。不过战斗不激烈,很快就占领了华清池。

  孙铭九进了华清池五间厅老蒋卧室,见屋子空空,后窗子开着,桌子上放着老蒋的军帽、皮包以及假牙,衣架上挂着大衣。

  孙铭九打电话汇报后,带领人马搜山。老蒋车子还在,被窝还是热的,能跑到哪里去?

  张见老蒋没抓到,有些着急,接通临潼电话查问,接电话的是白凤翔。

  张问找到蒋没有,白说还没有,张学良命令:“如果9点找不到委员长,就把你们的头送来!”

  搜查了一阵,天亮了。

  在半山腰,二营八连的班长陈思孝抓住一个老蒋侍卫。孙铭九闻讯,疾步赶了上去。

  那侍卫在寒风中哆嗦着,就是不肯讲出老蒋在哪里。事后才知,此人是老蒋的贴身侍卫、侄儿蒋孝镇。

  孙铭九用手枪对着蒋孝镇的脑袋,逼问蒋委员长在哪里。蒋孝镇虽仍不肯讲,但无意朝山上斜乜了一眼。

  孙铭九道:“在上面,搜!”

  搜山部队搜到了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见石头后面躲着一个人,于是就大喊一声,“什么人,出来!”

  老蒋露出头来,接连反问:“你们是什么人,你们是什么部队?”

  老蒋光着脚,光着头,上身古铜色绸袍,下身白色睡裤,颤巍巍立在朔风之中。老蒋此时尚在云里雾中。他不知突袭华清池行辕的是什么部队,他显然最担心的是红军袭击,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

  孙铭九答道:“我们是东北军!”

  老蒋一听,立刻松了一口气,马上就说:“哦,你是孙营长,孙铭九。”

  老蒋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

  老蒋道:“有人向我报告过。你是好青年!”

  老蒋的言外之意是说,有人报告,讲的是好话。

  孙铭九继续说道:“是张副司令命令我们来保护委员长的,请委员长进城,领导我们抗日,打回东北去!”

  老蒋明白了,事变果然是张少帅干的,道:“你是同志,就开枪把我打死算了。”

  孙回答说:“我们不开枪。我们只要求你领导我们抗日。”

  蒋介石坐在大石上说:“把张少帅叫来,我就下山。”

  孙:“张少帅不在这里,城里的部队已起义,我们是来保护你的。”

  老蒋感到放心多了。孙铭九请蒋介石下山,老蒋说:“我腰痛不能走!派一匹马送我下山。”

  孙铭九:“这里没有马,我可以背你下山。”说着在蒋介石前面蹲下。蒋介石犹豫了一下,趴在他背上。

  下了山,仆人送来鞋子,孙铭九把蒋送上一辆敞篷轿车,车牌号为1577。

  9时许,蒋被押送至西安,即住在绥署大楼,绥署大楼也叫新城大楼。此时,南京政府在西安的军政大员在蒋到西安前已全部被扣押起来,内政部长蒋作宾,军政部次长陈诚,豫鄂皖边区绥靖主任卫立煌等,都扣押在西安招待所。

  老蒋住下之后,他的随身物品也都给了他。晚上,他在他的日记第195页上写下来一篇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日记:

  “凌晨五时半,**上运动毕,正在披衣,忽闻行辕大门前有枪声,立命侍卫往视,未归报,而第二枪发;再遣第二人往探,此后枪声连续不止……”。

  接着:“……出登后山,经飞虹桥至东侧后门,门扃,仓卒不得钥,乃越墙而出。此墙离地仅丈许,不难跨越;但墙外下临深沟,昏暗中不觉失足,着地后疼痛不能行。约三分钟后,勉强起行,不数十步,至一小庙,有卫兵守住,扶掖以登。此山东隅并无山径,而西行恐遇叛兵,故仍向东行进,山巅陡绝,攀援摸索而上……”

  真是酷毙了,“离地丈许”的高墙也“不难跨越”,上墙之后,飞身纵下,跌入深沟,出逃之狼狈仓皇,求生之急切鲁莽,跃然纸上。

  后来,在日记上,老蒋说:“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二星期(至多一月内)可竟全功者,竟坐此变几全隳于一旦。”

  中午,张杨公布八项主张,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

  张杨八项主张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

  张学良道:“你看接下来怎么办?”

  杨虎城道:“对付他,除非共党不成。”

  张杨遂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中午,张学良前来见老蒋。

  张学良进屋,道:“委员长。”

  老蒋:“既然这样子了,你不要叫我委员长,把我枪毙好了。”

  张学良递上了一张纸,道:“这是八项政治主张,只要委员长在上面签了字,就还是我的委员长。”

  蒋一拍桌子,说:“让我签字,除非把我枪毙了!”

  张学良:“东北失陷,热河弃守,就是委员长你指示的结果。”

  老蒋:“我让你弃守你就弃守了”

  张学良很恼怒,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时弃守就是服从你的命令造成的。”

  张学良见没结果,只好走了。

  关于蒋是否给张不抵抗的命令,只有蒋张二人知道。以张的性格,怎肯说出。

  关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老蒋下令张学良,让其不要抵抗的说法,主要来自张学良机要秘书郭维城、东北军将领孙德沛、何柱国以及冯玉祥等人的回忆。

  更为广泛的传说是,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在军事法**辩护说:过去国人都责怪我出卖东北,现在我要读一封蒋委员长给我的电报,说着从衣服口袋中掏出一个小钱包,从中拿出电报宣读,大意是“九·一八”事变时老蒋命令张学良不要抵抗云云。张后来分辨说不是蒋命令不抵抗的,是自己判断错误。

  西安事变,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国有的开始行动,有的开始密切观察。

  最先行动的是日本。日本接到通电,情报几乎同时传到东京,同时,日本各大报纸也开始报道此事。日本事第一个报道事变的外国报纸,很多其他国家是从日本的报纸上获得这个消息的。

  各方行动了起来。

  下午,一架小飞机降落在临潼城外公路上。

  驻扎当地的十七路军装甲团看到了,立刻围了上去,扣留。

  一审问,才知道,驾驶员是国民党洛阳空军分校飞行组长蔡锡昌。

  国民党洛阳空军分校校长王勋得知蒋介石在临潼被扣,急派飞行组长蔡锡昌驾驶小型教练机北平号,直飞临潼,企图“救驾”。此处无机场,蔡锡昌便冒险降落在公路上。

  |

  12月12日,毛公看到张*学良给他和周公的电报:“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及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

  过了几分钟,高*岗跑了过来,道:“好消息!我们可以杀掉老蒋,然后打出潼关去。”

  毛不为所动,道:“我们应该站在后面,让张杨去打头阵。现在开会,研究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政策。”

  会议中,毛用几条理由说服了众人,不杀蒋,而是留下他,逼迫他抗日,要求他不得再追剿红军。

  一个小时以后,共党发电报给张学良:1,恩*来拟来兄处协商大计。2,要把老蒋扣押在兄自己的卫队营里,以防其收买属员,尤其是不能交给其他部队看

  管;3,将东北军主力调至西安、平凉一线,十七路军主力集中于西安、潼关一线;4,红军钳制宁夏、陇东一带胡宗南、曾万钟、毛炳文、关麟征、李仙洲等中央

  军,以免西安腹背受敌。

  小路被欢呼声吵醒,离开窑洞,见外面的人已经喊翻了天,众人在一起又唱又跳。外面大庙里已经有人在搭台子,一个人在台上忙碌,正是高岗。下面百姓红军已经抑制不住,有人喊起口号来。

  警卫员迎了过来。道:“队长,你怎么不高兴呢。”其他警卫也围了上来。他们是小路从关外带来的四个战士,魏希林、陈凤山、李芳邻、夏魁武。都是东北人,最近由抗联一军加入先遣队的。选中这个四个人是因为他们人机灵,枪法好。

  小路道:“你们谁用过花机关?”

  几个人相互看了看,魏希林道:“没用过。”

  小路道:“去借一只来,马上学习,两天内必须学会了。”走了。四个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他们知道,要打仗了。

  1918年,德国著名军械设计师施迈瑟设计了著名的MP18冲锋枪。伯格曼军工厂生产的伯格曼MP18型冲锋枪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一战后,作为德国剩余物资,MP18流入中国。当时中国管MP18叫“花机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连发,而枪管外的散热套为多孔式。

  MP18冲锋枪全长815毫米,枪管长200毫米,枪重5.2公斤,装弹量为32发,射速一分钟450发。在20-30年代,中国有10余家兵工厂生产MP18冲锋枪,MP18冲锋枪的枪管上打有多孔散热孔,口径多改成7.63毫米,与毛瑟手枪子弹通用。

  12月14日。

  毛公等发表《红军将领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政府电》。

  1,电报肯定了张、杨发动兵谏的正义性质,指出它是“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观其宣布之八项主张,实为全国人民之所言,厉行不暇,何可厚非”,“南京当局亟宜引为反省之资,而绝不可负气横决,反而发动空前之内战”;

  2,指出南京决定讨伐张、杨,会造成“亲痛仇快之讥,千秋万世,永难煎涤”;

  3,要求南京政府“立下决心,接受张、杨二氏主张”;

  4,提出“逼蒋抗日,一致对外”,红军愿与国民党军队“联袂偕行,共赴民族革命之战场,为自由解放之祖国而血战”。

  原来历史上的“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已经删去,换成“逼蒋抗日,一致对外”。

  延安几乎所有人看了通电,大哗。

  为了说服众人,小路是放了一条消息,说从日文广播里收听到的:在事变发生的当天,日本内阁召开了会议,讨论了西安事变得对策。

  当天,日本驻华大使紧急约见何应钦,表明了立场,只要南京出兵剿西安,日本院已停止北线的战事以示配合。

  何应钦正在积极活动,准备成立亲日政府。

  这一下子,大家立刻不鼓噪了。

  小路随着周公出发去西安。历史上,周本来是17日去西安,如今提前了三天。

  张*学良来电,说可以于16日派飞机来接。周坚持马上就走。代表团以后乘飞机去。中央经过讨论同意了他的意见。

  第一批代表团乘一辆卡车出发,周公博古在第一辆车上先行。其他人抓紧准备,乘飞机走。秦邦宪、叶*剑英从外地直接去西安。

  车上有二十五个人,两个司机和周在驾驶室,周公的随从副官、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陈友才,机要译电员曾洪才,记者吴涛和四名警卫员,保卫局特务队的副排长陈国桥和一个班的护送人员,加上他们五个人,一共三十个。小路等四个人都带着手枪,坐在车尾。

  路不好,车走得不快。因为延安刚刚解放,过延安很顺利。过了延安,走了半个小时,小路突然想起,历史上这里曾经有土匪出没。虽然上次自己杀过一批,但是陕北的土匪多如牛毛,必须小心。

  这时候,汽车过了一个村子,小路道:“谁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一个陕西口音的战士道:“这里是甘泉县了,村子叫劳山,前面的山叫湫燕山,也叫劳山。”

  小路心里一道闪电般闪过一个念头,道:“这里有没有土匪?”

  陈友才道:“有,不少。大股的已经收编了,不过有的后来又反水了。”

  小路道:“停车。停车。”不等车停稳,小路跳了下来,道:“我看这里地势不好,先侦察一下。司机,你把车退出那个隘口,到村子等我们。警卫班警戒,魏希林,你们四个下来跟我走。”

  陈友才道:“这里我看着,你去吧。”

  车刚刚倒了几步,山梁上枪响了。司机有了准备,抓紧倒车,出了隘口。

  小路道:“弟兄们,枪声密集,这股土匪看起来有个百八十人,敢不敢跟我把他们灭了?”

  夏魁武道:“干了。土匪枪打得不准,武器也不咋地。灭了他。”

  小路道:“好。你们两个一组,你们两个一组,从左右侧攻击西面的山坡。我从这里上去,目标是那个破庙。注意节省子弹,注意相互保护。出发。”

  这几个战士是在山林里打习惯了的,三跳两跳,隐没在草丛里。不一会,枪声响起,不断有人惨叫。叫声都是陕西口音。

  小路在山沟里爬了一段,见机枪已经在手枪射程里,土匪就是土匪,机枪的位置不对。

  再爬几步,看准机枪,一枪把射手打死。看见机枪射手死了,没人接替上来。机枪一停,其他战士动作顺利起来。

  小路见山神庙那里有人头晃动,摸了过去,开始有人朝他放枪,但是在山沟钻了几下,加上那个其他几个战士的攻击,土匪似乎不找他了。

  到了山神庙下,庙外有三四个人,庙内似乎也有人,这时候,庙里的人似乎看见了他,把枪从窗口陈了出来。小路向一边一闪,枪声响了,子弹擦着小路手臂飞过。这时候,小路的枪也响了,小庙窗口的枪滑落在地上。

  庙外面几个人回过头,举枪就要射击,小路枪声再响,把一个土匪打死,喝道:“投降不杀!你们的头领已经死了!藏着的,都站出来!”

  几个土匪被他镇住了,从山梁上站了起来。有一个土匪只见小路一个,撒腿就跑,只听砰地一声,不知道哪里来了一枪,把他打倒了。

  小路道:“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统统集合!过来。”

  陈凤山钻了出来,从一个土匪手里把一杆步枪夺了下来。

  埋伏在山梁上的土匪一个一个地站了起来。

  小路道:“把刀枪放在这里,排队!”

  俘虏有六十多个,武器扔了一堆,有一挺机枪,两枝花机关,两三杆好步枪,其他的除了很破旧的老套筒,就是大刀。

  魏希林把机枪拿过来,压上子弹对准土匪:骂道:“土匪就是土匪。谁不服!老子是东北抗联地!”

  小路拿起冲锋枪,这才松口气,道:“李芳邻,出来押俘虏。夏魁武去联系汽车。陈凤山,审问土匪。其他人继续隐蔽瞄准。”

  这时候,就听见小庙后面传来轻轻地一声响,好像什么东西落到了泥土地上。

  小路赶了过去,只见一个蓝布衣服一闪,进了枯黄的草丛里。小路喝到:“站住!”影子又是一闪。小路端起冲锋枪就追。

  追了几步,沿着山坡向下不远,那个蓝布衣服不动了,躲到一道土埂后边。地形对他不利,如果他一动,就会被打死。

  小路道:“出来吧。”也站立不动。

  山那边一个声音道:“陈参谋长,你们来了。”

  山梁那一侧传来人声,清点俘虏的声音。山梁这一侧,两个人静止不动。

  小路知道,遇到高手了。

  山梁那边一个声音道:“路队长呢?”

  “追一个土匪去了。”

  “夏魁武陈凤山,去找你们队长。”

  小路突然道:“别过来。”

  这时候,蓝衣服一动,小路没动。蓝衣服又一动,小路的枪响了。子弹擦过另一侧土埂。

  咚地一声,什么东西倒下了。小路清晰地看到蓝衣服觉察自己开枪,闪了一下,不过动作不甚灵便。

  小路慢慢地试探着过了土埂,见一个穿着白褂子的人倒在哪里,旁边是一件蓝衣服。小路没上前,仔细地看尸体,见一只手压在身下,感觉不对,冲锋枪突突突就是三枪。

  装尸体的这次是真尸体了。小路把他的身体翻过来,见他一只手上拿这一把盒子炮,一只手上拎着一个包袱,小路上前一提,哗啦哗啦,都是大洋,好重的。怪不得他动作不灵便。

  |

  汽车上的电报早就发出了。过了一个小时,延安的部队赶到,把土匪押走了。东北抗联战士如此凶悍,名声传出去了。从此,这一带再也没有闹土匪。

  两个司机都被打伤了,一个伤重,抬回延安去了,副司机是个学徒,伤不重,包扎一下还能继续工作,不过好像不太熟练。

  周公道:“不知道车坏了没有。缺个司机,小路,你会开车吗?”

  小路检查了车,道:“我会开。以前开过好几次。我来查一查。风挡玻璃坏了一块,其他的还好。我试试。”

  发动了一下,车还可以开,小路道:“我来开车。”

  ******

  1,魏希林、陈凤山、李芳邻、夏魁武。这四个名字是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的名字。1938年3月第5军3师8团1连12名官兵,在小孤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

  本侵略军而壮烈牺牲。他们是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排长朱雨亭、战士魏希林、陈凤山、李芳邻、夏魁武、王仁志、张全富、杨德才、王发、李才。

  2,湫燕山周公遇险发生在1937年4月25日。有十余人牺牲。之后,周返回延安。匪首李清伍后被歼灭镇压。当时红军刚刚进驻延安不久,土匪还没有肃清。

  3,1936年12月17日,周乘张*学良派来的飞机去西安。当时,延安还没解放。

  4,西安事变期间,关于苏联给中共的电报,有好几种说法,只有宋*庆龄传信的这个比较靠谱,是亲身经历的人的叙述。如果是这样,那么很多说法就站不住脚了,因为苏联要靠大使通过宋来传信,说明苏联和陕北的联系还没有建立。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百人会之关东局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