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经过数日的痛苦折磨,刘备终于在历尽艰辛之后,抵达了犍为,好在镇守犍为的太守,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李恢,此人虽然是个文士,但却颇有战略眼光,将犍为治理的井井有条,对刘备也很是忠心,在历史上,就是李恢对寄居在张鲁麾下的马超进行了游说,让马超投效到了刘备麾下,从而使得刘备顺利的接掌了益州的,可见李恢的才能,确实非同一般。
在刘备抵达犍为的第一时间内,李恢便迎接了出来,为刘备接风洗尘,并找来郡内最好的医官,对刘备的伤情进行处理,并没有因为刘备失去了庞大的势力和一只左耳,而对刘备有丝毫的轻视,依旧向往常一样,将刘备当做堂堂正正的汉中王来尊敬。
同时,李恢还发出檄文,通知永昌郡太守霍峻和戕柯郡太守马忠,召集起各自的部下,来到犍为勤王,继续拥护刘备的统治。在接到李恢的檄文之后,霍峻和马忠各自带起精锐部下,向犍为郡聚集,数日之间便重新集结起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任凭刘备驱使。
刘备深藏在内心中的权力欲望,在李恢三人的辅佐下,重新迸发了出来,当即将李恢三人连升两级,进行了破格的提拔,同时对三人治下的一些官员,如文官费诗、杨洪、周群,武将吕义、吴兰等人,都做了相应的擢升。在刘备重整旗鼓的同时,从益州北部的各处战场逃出来的文武官员们,也先后来到犍为重新投奔于刘备,其中有大将向宠、傅俭、傅彤父子,谋臣马谡、廖立等人,随着这些人的到来,更让刘备心中的复仇火焰熊熊的燃烧了起来,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复仇火焰的灼烧之下,刘备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准备向南中地区的南蛮人借兵,效仿当初的袁绍,采用向外族人乌桓借兵的方式,来报复敖烈,实现自己重新夺回益州掌控权的美梦。刘备的这个想法刚一出台,就遭到了部下很多文武重臣的反对,毕竟,不管再怎么说,蜀汉和北汉的纠纷,那属于汉人的内部矛盾,只能在内部进行消化,一旦向南蛮人借兵,那就不是内部矛盾了,那将会把战争直接升级到********,到时候,战端一旦开启,必将是不死不休的结局,谁都没有退路了。
虽然部下重臣一再苦劝,但是刘备最后还是毅然决定,向南蛮人借兵,势要击败敖烈,将汉军赶出益州。见到刘备主意已定,文武官员们也不好再劝,只能顺从了刘备的意思,推举出费诗作为联络大使,前往南中与蛮王孟获进行具体事宜的商谈。
费诗精通南中的方言,且言谈得体,是眼下最适合作为使者的人了,对此,刘备没有任何意见,着令费诗即刻启行,火速赶往南中。
南中地区,是一个统称,因其在巴蜀之南而得名,囊括永昌的南部和建宁以及戕柯的一部分,这里夷族人和汉族人混杂居住,后世宋朝的大理国,便是南中的一部分,可以说,南中地区地形繁杂,丛林绵延不绝,易守难攻,是个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因此也滋生了夷族人自立的心理倾向,从数十年前开始,便不再服从汉朝的统治,推举有有勇略,有胆识的人为首领,称其为“蛮王”,对南中地区进行统一管理。
现任的蛮王,就是孟获,孟获饱读汉人的书典,精通兵法韬略,而且武勇过人,在南中地区有着很高的威望,刘备在入主益州之初,便想彻底清除孟获的势力,可是却被麾下的法正等人劝阻了下来,认为堵不如疏,赶尽杀绝不如感恩教化,应该对孟获势力进行循循善诱的劝道,最终使得南中彻底纳入益州的版图,后来刘备因事务繁忙,又在奢华的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便将南中之事放了下来,现在看来,这倒成了一件好事,前提是,费诗能够说动孟获出兵支援刘备,而孟获又能说服他手下的十个洞主,聚合整个夷族人的力量,出兵益州。
在费诗拿着刘备的名帖到达南中之后,面见了蛮王孟获及其手下的诸位洞主,彼此之间进行了一番详谈,最终,费诗代表刘备答应孟获等人,只要他们能够帮助刘备驱走敖烈的汉军,便准许南中地区正式自立,且蜀汉的军队永不犯境,世世代代和南中保持亲密合作的友好关系,当南中遭遇自然灾害的时候,蜀汉还将出于合作伙伴、友好邻国的立场,无条件的给与南中物资上的帮助。
面对费诗开出来的优渥条件,孟获连讨价还价都省略掉,直接便答应了下来。孟获可不是傻子,他知道如果不是刘备被逼到了一定的份上,是不会开出如此优渥的条件的,若是想再从刘备身上榨取一些有水,也不太现实了,不过孟获还痛快答应下来的同时,还是向费诗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那就是蛮兵出征的一切费用,必须由刘备来支付。这个条件看似简单,可其中却有很大的浮动,比如说孟获只出动了五万蛮兵,却向刘备索要十万人的军饷,或者以夷族人食量大为由,成倍的向刘备索要钱粮,刘备就算明知不对,也没有拒绝的可能,因为现在孟获是他唯一的援兵,这一点,无论是孟获还是刘备,心中都清楚的很。
费诗面对孟获的狮子大开口,在几经磋商无果之后,最后只好咬着牙答应了下来,毕竟他是带着刘备的死命令来的,一定要让孟获出兵才行。
在双方达成一致的第二天,孟获和刘备暗地里达成协议的事情,便以摩斯密码的形式,呈递到了敖烈的桌案之上,不用说,在偏远的南中地区,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搞到第一手情报的,普天之下,唯有暗影!
看着眼前的情报,敖烈的眉头逐渐皱了起来。现在益州刚刚平定,很多事情还都没有理顺,收服的那些蜀兵俘虏,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随时都有反戈的可能,而且冀州战场的战事,已经拖得太久了,再拖下去,说不定会有什么变数出现,敖烈还需要尽早赶回冀州去主持大局,不可能在益州呆太久的时间,当然也就更加没有时间去平定刘备和孟获的联手闹事了。
几经思量,敖烈最终还是有些举棋不定,于是便召集了麾下的重臣,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对目前的形势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商讨下一步的具体行动。
作为资格最老的重臣,荀彧第一个开口说道:“彧以为,益州乃是天府之国,我们绝不能对益州失去掌控,否则很容易会让刘备死灰复燃,但是,我国的根本,还是在北方,而冀州有失北方的门户,断然不能有失,因此彧主张,留下一部分人马镇守在成都,凭借着成都的坚固和周边的天险,采用防守的策略,应对刘备、孟获的联军,燕王应尽快回到冀州主持大局,以安定人心。”
敖烈叹息了一声,说道:“文若说的很有道理,和某心中的想法基本一致。但是具体的人员划分,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商量一下,到底是留下大部人马,还是把大部人马带回冀州;另外,由谁来镇守成都,巩固我们已经取得战果最为合适呢?”
庞统站出来说道:“燕王,适才文若已经说过了,益州是天府之国,昔日高祖正是凭借此处,才成就了大汉四百年之盛世,因此,益州将是我们下一个重要的战略地,是绝对不能丢掉的,统建议,留下大部人马镇守成都,燕王只需带上几只精锐部队赶回北方,配合公明、隽义的部队,也足以抵挡曹****。至于镇守益州的人选,统推举孔明,孔明文治武略都足以当此大任,同时,统也自愿留下来,辅佐孔明,一起镇守益州。”
在历史上,庞统和诸葛亮本来是有点矛盾存在的,可是现在,因为敖烈带来的蝴蝶效应,庞统的心结是被诸葛亮开解通的,让庞统和诸葛亮的关系,由此变得更为亲密,历史上出现那些许矛盾,早已消弭与无形之中了。
听到庞统的推荐,诸葛亮却说道:“不妥!士元与亮绝不能同时留下来,必须要有一人留在燕王身边,辅佐燕王统筹全局才行。”
敖烈转头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贾诩,问道:“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微微一笑,把他那句万年不变的应对之词搬了出来:“既然燕王心中已有决断,又何必再问?”
敖烈闻言,无可奈何的笑骂了一句:“你这个老狐狸,就不肯说句真心话!”顿了一顿,敖烈继续说道:“也罢,这件事就这样定了,除了四支精锐之外,其余的人都暂时留下来镇守益州,等收服的蜀兵军心归附之后,在进行换防。至于留下来镇守益州的人,就由孔明来担任吧,士元随某回北方去,那边的战事也是丝毫不能放松的。另,着令魏延、姜维、王平三人留下来辅助孔明,孟起和庞德进驻汉中,随时准备支援益州战场,至于凉州,暂时交由马岱来掌管吧。”敖烈心里清楚,诸葛亮的才能是无限大的,越是大场面,他越是应对的轻松自如,况且在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可是后世人人耳熟能详的趣谈,把诸葛亮留下,敖烈是一万个放心,诸葛亮治蜀,那可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至于王平,他是在汉军夺取汉中之后,投效到军中来的,敖烈知道在历史上,王平可是一员良将,所以只是对他略微进行了一下考察,便授予他四品将军的职位,暂时在诸葛亮的手下任副将,敖烈这样安排,也有栽培王平的心思,希望王平能在诸葛亮这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同理,把关门弟子姜维留下来,也是一样的道理,敖烈希望姜维接受更近一步的洗礼,尽快成熟起来。
在敖烈拍板之后,一众文武将官同时向敖烈拱手行礼,口中高声说道:“诺!”至此,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就算是基本定了下来,汉军将分成两个战场进行作战,诸葛亮留在益州,与魏延等人共同抵抗刘备和孟获的联军,同时负责对益州的改造和治理;而敖烈则是折返回北方,率领麾下大部精英,和曹操一决雌雄!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