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1回:治西凉一
彭羽又一次受伤了,而且又是被个美人击伤了!
彭羽虽然愤怒不已,却也只能自认倒霉,难道一个大老爷们还要去报复回来不成?而且说实话,还不一定打的过她。
好在经过华安的诊治以后,倒是无大碍。
只是在府内被打晕,而彭羽又放过了马云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没三天,西凉上下人人皆知此事,造成了西凉之中风言风语,皆言将军欲成好事,结果却被暴打一顿,彭羽成为了西凉之中饭后闲聊调侃的对象了。
挨了打,背了骂,这些其实也还好,最大的问题是,打了,骂了,事还没办,这实在让彭羽有些愤怒不已了。
好在被打晕,倒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让彭羽稍稍冷静了几天,本来彭羽准备立即召见各地太守及麾下,将自己所想的政治体系立即在全西凉推广,可被打晕之后冷静的几天中,彭羽发现如此做派无疑又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就如同大坝一般,本是一好事,却因操之过急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所以彭羽稍稍沉淀了心思,欲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政治体系建设了。
推动政治体系建设最困难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底层,而是在于高层。
这些西凉上层人士,皆是西凉的既得利益者,而政治体系建设必然会带来一系列变化,那么必然会触碰到既得利益者的实际利益,这可是上层最为关心的地方,稍稍动了哪怕一丁点,这些人都会不满的。
所以当彭羽在养伤期间,明白这道理以后,倒是不急着找麾下商议“政治体系建设”了,而是分批召见核心心腹询问西凉之中的弊病之处,让麾下们毫无保留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彭羽借此完善自己的“政治体系建设”。
如此一来,众麾下虽不知道彭羽要做什么,但有一点众麾下倒是可以肯定,彭将军在西凉要有大动作了。
当彭羽充分听取了西凉高层的意见以后,与麾下所预判的不同,这次彭羽倒是决定,要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来推动政治体系的建设,让一切顺其自然,顺理成章,然后大势所趋,让上层不得不自己做出调节,做出让步。
换句话说,让底层先行一步,再让底层来推动上层,施行从下往上的政治套路,让西凉的高层在不知不觉中被推动着,被建设着,最后当这些高层幡然醒悟之时,政治体系建设早已完成,无人能跳出体系之外了。
所以彭羽的政治体系分为二大部分,一是百姓体系,二是官僚体系。
要想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政治两大体系建设,所以彭羽决定在西凉**分九个阶段来稳步施行。
第一步,广为宣传。
宣传可不是将彭羽所要做的事情毫无保留的宣传出来,而是跟着阶段的施行也分阶段的宣传。
犹如盲人摸象,政治体系是象,其他人皆是盲人,而彭羽要做的,乃是先只让他们去摸象腿,让他们心中疑惑,心中好奇,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象”,但必须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到“象”身上,至少要达到人人皆知、人人关注的目的。
在东汉的时代,欲要宣传一件事,达到人人皆知的目的,这可不容易,就算是陛下的一道政令,欲要人人皆知,都需要许多时间的沉淀,各级官吏的努力,才能让百姓们尽知。
可彭羽却没那么多时间等着百姓慢慢沉淀了,而且要让百姓尽知对于他人来说可能难上加难,可对于彭羽来讲,简直不费吹灰之力耳。
报纸!
彭羽有的是纸张,而且卖书多年,活字印刷早已炉火纯青,只要彭羽一句话,报纸就可以立即诞生,而报纸作为媒介充当彭羽的喉舌,彭羽估计报纸宣传一天,恐怕就比西凉所有官吏全身心投入宣传一个月的效果还要好。
特别是报纸算是新事物,必然能得到所有人的追捧。
当然彭羽的报纸可不是天天有更新,只在彭羽需要的时候才会发行!
什么需要?当然是控制舆论的需要。
第二步,控制舆论。
彭羽的控制舆论或者可称为引导舆论,以报纸为喉舌广泛的宣传来引导着舆论,让彭羽要做的事情得到绝大多数百姓的拥护,一旦百姓拥护了,官吏皆是彭羽任命的心腹,他们岂能不拥护?
当百姓与官吏之中绝大多数人的言辞一致,彭羽虽待在府内,却能带动着主流的言论,并让绝大多数人打从心里拥护彭羽的决策,这必然能使得彭羽的政治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还能预防流言及谣言的产生,杜绝妖言惑众者又借彭羽施行的政策往彭羽身上套上各种枷锁,更避免了修建大坝时“天灾**论”或类似的言论再次产生。
第三步,区域试点。
彭羽近期最重要的事情无疑是让百姓安然度过灾后重建,可不仅此事彭羽非做不可,还有一事彭羽也想一口气做到。
那就是黄巾的俘虏及外来的流民与当地的居民不再区分彼此,至少要做到在官吏的眼中,这些人皆是普通百姓而已,不可再厚此薄彼。
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官吏之中,必须启用黄巾的俘虏及外来的流民来担当官吏。
郡县乡里亭,郡县暂且不提,乡也可以缓提,至于各地“里亭”的小官小吏务必按照人口比例,大量启用黄巾俘虏与流民,让他们之中具有一定话语权的人数越来越多,借此让他们在争论中磨合,而不是在沉默中敌对。
只要运用得当,这些官吏低头不见抬头见,随着相处以后,争论、甚至争吵的时日越多,慢慢也会加深了解,而后必然会形成互相妥协,最终会不分彼此了。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投入到西凉的建设之中,心甘情愿充当西凉的基础。
而其中官吏的任免也无需操之过急,乡长的任免依然照旧,只是加大亭长与里长的比例而已。
当西凉之中百姓接受了这点,当亭长、里长的比例加多以后,乡长的比例也会自然而然的加多了。
而亭长、里长的职权很小,对于郡县的太守来说只是皮毛而已,对于更高的高层那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加大亭长、里长的比例,是轻而易举的行为,并且不会引起官吏的反弹,更不会引起百姓的情绪。
总之一句话,官小言轻,不足以引起重视。
彭羽煞费苦心,绝不仅仅为了提拔一批“里长、亭长”,也不仅仅为了解决了民众的融合问题,这些虽然重要,但对于彭羽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彭羽的一切努力,在底层最终的目的,不过为了建立一种制度而已,这制度才是彭羽政治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关键部分!
议民制度!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