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兵临大震关

  大震关在隋末之时亦称陇关,因在陇山东坡修筑而得名,西汉时,汉武帝率百官到崆峒山巡游,经清水,翻越陇关,因雷震惊马,后人称为大震关。

  三国时期,这一带处于蜀魏相争之地,司马懿在今太石河口修筑上募城,又称司马垒;诸葛亮在南道河口筑起下募城,又称诸葛垒,两军垒遥相对峙。

  北周天和元年于此设置关隘,将关卡加高加厚,作为河西入关陇的要塞之一。

  雄关巍峨,却并不十分大,成正方形,变成各一里,开东西二门,东门建有瓮城,南北依山傍河,是交通必经之路。

  侯君集亲自带人在这里周围勘探底线,觉得方圆数十里,要进入扶风郡,此关必须要拿下,否则,就要绕过七八十里,走另外的路很费事,不利于行军和运送粮草。

  这一关不拿下,会如鲠在喉,绵长的山峦地带,始终属于唐军的控制范围。

  关西坡面陡峭,四周山峦屏蔽,唯群峰间一条峡谷可达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抵”之势。

  这里山峦环绕,其地貌呈“凹”字形,是屯兵之有利地形。关隘的东西道均宽约两米,地面衬铺的卵石官路,如果攻打城关,大军很难展开。

  “常规的攻城战,肯定不行,一排排冲上去,只有几米的空间,其它都是山地、河床,必须全部填平,才能把兵马铺开,进行攻击。”侯君集盯着大震关,有些束手无策。

  这时候,侯君集心中忍不住猜想:“要是陛下用兵,该如何夺关呢?”

  “传令,派出斥候队,把附近的地形全部摸清,还有那些山顶制高点,都要安排岗哨,关注唐军城内的一举一动。”

  “遵命!”身旁副将、校尉们拱手领命。

  侯君集沉思片刻,让参军录事起笔给朝廷写信函,需要增兵,提强实力。

  ………

  前线所遇的难题,已经反馈回上邽城。

  罗昭云着急枢密院的官吏,郭孝恪、杜如晦、诸遂良等人,围绕着地形图,商议破敌对策。

  杜如晦学识深厚,解释道:“陛下,大震关在交通和军事上的地位,极其重要,素有“关陕锁钥”之誉,被视为关中诸塞中的西塞。潘岳在中将关中界定为“东至函谷关,西至陇关”,可谓关中之两端,过了此关,才是真正关中腹地。”

  罗昭云点头,他以前读历史资料,也曾看过这样的记载,比如胡三省注认为“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五关之中谓之关中。

  褚遂良道:“此关位置偏僻,处于群山之内,攻打起来,兵马铺陈不开,相当费劲。”

  罗昭云也在沉思,既然常规战打不成,那只能用奇谋了,不按常理出牌,如何能将城内的人马扼死于摇篮?

  “位置偏僻,道路崎岖?”罗昭云喃喃自语,最后询问:“有没有情报回复,城内有多少驻军,粮草能撑到多时?”

  郭孝恪道:“有,根据情报,驻军原来有五万,是太子李建成统领,来防守此关,抵挡我军侵入,随后柴绍、李秀宁带了三万人马抵达,共八万大军,守此关可谓固若金汤。粮草据说能撑上二十余日,按着情报的时间,到现在还能撑半个月。”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如果八万人没有粮草食用,他们能撑多久?”

  “这个,没有粮草,八万大军自然要弃城而逃,但是,唐朝廷肯定会不断派人押送粮草过去,不会缺粮啊!”

  罗昭云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山路崎岖,粮草车队入山路后,行动缓慢,排成长蛇,首尾难顾,可以进行突袭。

  然后再派人通知城内混在唐军的细作,破坏粮草,会起到意外的效果。

  他抓住了这个想法,大胆构思,觉得应该派奇兵绕过山区,然后对唐军进行伏击和断粮。

  当罗昭云说出这些战术手段,郭孝恪等人听后,都表示拥护。

  诸遂良道:“上兵伐谋,如果真能办到,那么大震关内的八万唐军,只能弃城退走。”

  于志宁提出疑问:“可是派什么人去火烧唐军的粮道?”

  “薛万仞是悍勇之将,很适合这种艰险任务!”罗昭云亲自点将,觉得薛万仞最合适带兵深入敌方背后,进行恶战、偷袭。

  杜如晦问:“那大震关内部,该如何火烧粮仓?”

  罗昭云神色绽放异彩,微笑道:“哈哈,这方面,朕也有人选,一些要塞之地、重要城池内部,提前做过部署,等信号发布,自然会有人配合行动。”

  众人听到陛下胸有成竹的部署,顿时感到事情可成。

  “后方已经储备差不多,放出消息,就说朕也要御驾亲征,这样可以麻痹唐军,卯足力量等待朕亲至会战,其实暗中方便我军奇兵绕去大震关后方的山路,进行伏击,效仿当年汉高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罗昭云道。

  诸遂良道:“没有问题,我方可散播消息出去。”

  郭孝恪忍不住发问:“陛下真的要御驾亲征吗?”

  “不错,等大震关拿下后,朕就御驾亲征,进攻扶风郡,给唐军施压!”罗昭云下了决心,其实也是对这些将领不够放心,毕竟李唐在历史上有天下,不能丝毫马虎,只有他亲自在前线坐镇,运筹帷幄,指挥三军,亲自击败李唐政权,才能安心。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江山争雄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