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85年,三月初五。
安西,天山东段南麓山脚下,鹰娑川。
这里因位于天山脚下,无数小溪从天山山腰而下汇聚成一条淡河,淡河冲刷出片肥沃之地,这里就是鹰娑川,原来的鹰娑川都督府就设在淡河南岸,不过前些年经过改制,安西地区的一些由当地部族首领做主的都督府都相继被取消。
鹰娑川这些年因行商而使得人口锐减,只有少数牧民还留在这里方面,从前有一支安西军在这里驻扎和屯田,但在安史之乱期间,这支安西军被抽调回中原平乱,原来的田地早已经荒芜,而从大唐全国各地押送来的囚徒都被集中在这里开垦荒地进行屯田,在开荒屯田之余,他们还得接受军事训练。
军营就设在淡河两岸,数量达到二十个,每两个军营之间的距离只相距三四里,而这些囚徒们开荒屯田的田地就在河岸两侧,就在军营的旁边,阡陌整齐分明,绿油油的冬小麦已经齐膝盖高了,长出了穗子。从高空往下看,就能看见两条长长的绿带被淡河分隔开来,再往下一些,就能看见这两条绿带是由无数个几乎是大小相同的绿色方格子拼接而成,只用两个字来形容它——壮观。
北边不远处的天山东段山上此时还是皑皑白雪,整条山脉被银装素裹,山下已经春意盎然,不过此时山上的冰川已经开始悄悄融化,山脉南北两麓的多条河流上的冰层已经融化,潺潺流水从山腰流到山脚,再流向南北。
在原鹰娑川都督府的原址上是一座最大的军营,称之为一号军营。此时军营之中的校场上正在进行操练,阵阵喊杀声不绝于耳,原来是两支人马正在进行对阵厮杀攻防演练。在校场周围的东西南三个方向还有十几个方阵立于原地,这些兵士们都是已经进行过对阵厮杀攻防演练的囚徒军,或者是还在等待进行攻防演练的囚徒军。
不过在这里这些囚徒们还不能被称为军队,他们虽然已经**练了三年,但还没有正式成军,而今天是检验他们这三年来进行军事训练成果的最后一天。
当初他们从大唐全国各地的监狱押送来到这里之前,为了防止他们中途逃跑、在逃跑之后方便追捕,官方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刺了一个囚字,因此他们来到这里之后,当地牧民和安西军民百姓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号,叫刺配军,后来负责操练他们的唐军将校们觉得这个称呼比较恰当,所以采纳了这个称谓。
此时浑瑊、范希朝、高崇文三个最高将领就在站在校场北面的点将台上,身后站着十几个高级将校。他们三个官职品级和军阶都相当,没有谁大谁小,这座一号军营由他们三个轮流当值,每年一轮换,他们每年都要在这里进行一次军事大比武,而这一次是这三年来最后一次进行比试,结束之后就要派人向长安朝廷通报,由朝廷派人来验收训练成绩,朝廷派人来验收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成军。
就连浑瑊、高崇文、范希朝三个最高将领都不知道这支刺配军正式成军之后会调去哪里,也不知道这支军队有什么作用。
三人之中,浑瑊的年纪最大,今年四十九岁,高崇文与范希朝的年纪相当,都有三十九岁,十多年前他们才是二十三十岁的年轻人,作战勇猛,但缺乏沉稳和见识,经过这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他们已经退去了青涩,趋于成熟,从骁勇果敢变为沉稳、富有指挥才能的统兵大将。
浑瑊生性谦虚谨慎,即便现在已经身居高位,位列大将,也从不骄矜自大,每次面见摄政王与朝廷宰相们都态度谦卑礼让,就算是见到官职跟他相同或者官职比他低的大臣,他也从不摆架子,很得朝廷官员们的亲近。
看着校场上正在对阵交锋的两对人马,浑瑊对高崇文道:“崇文老弟,你这支人马的战力不错啊!以为兄看来,这支人马是你带的六支人马当中战力最强的一支,行进中进退有序、号令传达畅通物资,执行力高,真是不错!”
高崇文性刚毅忠勇,不苟言笑,此时被浑瑊称赞,也难得露出一丝笑容,抱拳道:“浑兄过奖了,在带兵上,我哪里比得上兄长?”
范希朝笑道:“以小弟看来,二位兄长统兵之能都在小弟之上,这次大比,只怕小弟要垫底喽!”
这一番比试下来,范希朝一共带领六支人马,但他只胜了两场,输了三场,还有一支人马正在等待参加。
这三人都有不错的军事才能,不过范希朝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却是在浑瑊和高崇文之上,这二人的政治能力几乎为零,而范希朝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这样的人才很是难得,赵子良对他关注得最多。
一个军事将领在政治上的才能如果比其他将军突出,那么在统兵方面就会有一定的优势,政治能力强的人一般都比较懂策略、晓计谋,会拉拢收买人心,这从范希朝训练出来的刺配军都比较信服他就可以看出来。
浑瑊听了范希朝的话之后摇头道:“现在说结果还为时尚早,如果你这最后一支人马能杀到最后,你还不是要夺冠?前面胜得再多有什么用?关键还是要看谁能笑道最后啊!”
经过这最后一天的紧张角逐,浑瑊训练出来的其中一支人马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一举夺冠,不过他麾下七支人马只有三支取得了过关,其他四支人马在第一轮交锋之中全部败下阵来。
获胜场次最多的是高崇文统带的人马,一共获得了五场胜利,但没能在最后夺冠。范希朝统带的六支人马获胜了一半,另一半惨败。
当日下午,浑瑊、高崇文、范希朝三人联合下令,大比结束后各支人马依次返回各自的军营,下令准备酒肉等丰厚食物犒赏所有人等。
在一号军营的最中间的一间偌大的营房内,浑瑊三人各自在一个矮几边坐在马扎上,面前矮几上放着烤羊肉和煮牛肉,还有一坛子美酒。
“来,二位贤弟,如今三年操练期已经全部结束,虽然从明日开始还要继续进行巩固性训练,等待朝廷派人来验收,但今后朝廷对咱们安排咱们还未可知,说不定以后咱们就要天各一方了,一起干一个!”浑瑊端起酒碗对高崇文和范希朝说道。
二人都端起酒碗跟浑瑊干了一碗,高崇文放下酒碗说道:“这不知道朝廷派人来验收之后,这些刺配军会被如何安排,是调往他处驻防,还是留在这次,又或是让那些刑满之人退役返乡!”
范希朝摇头道:“让他们退役返乡应该不可能,这三年来虽然吃穿都在这里自给自足,但很多物资、特别是盔甲装备和兵器等其他物资都是朝廷派人供给,花费甚巨啊,就这么让他们退役返乡?这不是糟践钱么?摄政王不会干这种没头没脑的事情,我猜啊,这些人很可能要派上战场去,至于被派往何处,那就不知道了!”
浑瑊和高崇文一听,连忙道:“范贤弟,难道你有什么内幕消息?快说说看?”
范希朝摇头道:“我哪有什么内幕消息,我也只是分析分析,而且有这种感觉,这事肯定不同寻常!”
······
长安,摄政王府。
赵子良正在批阅奏章,其中一份奏章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份奏章是浑瑊、高崇文和范希朝三人联名上奏的,奏章上说五万五千人的囚徒经过三年的开荒屯田和军事操练之后,现在已经结束了全部的训练科目,希望朝廷尽快派人前往验收训练成果。
“时间到了吗?”赵子良看完奏章忍不住低声自语,“也是时候要离开了”。
良久,赵子良对旁边伺候的李慕辰吩咐道:“李大人,传孤旨意,让高尚、李泌、郑三、赵霆等人过来一趟!”
这几人都是朝中宰相,不过李泌、郑三、高尚的年纪都比较大了,按照规定,他们也都快要到退休致仕的年纪,新的宰相人选正在物色之中,赵霆在去年已经被任命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其他三人一样都是宰相。
高尚、李泌、郑三和赵霆等人很快赶了过来,一起拜见赵子良,“臣等拜见大王!”
赵子良抬抬手,示意他们免礼,说道:“今日叫你们过来,是有一事告诉你们,让你们有一个心理准备。本王不久要离开长安返回西秦,大唐军政事务就交给你们,本王决定让赵霆监国,由你们几人辅佐!”
高尚等人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没想到时今天,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高尚拱手道:“大王既然把臣等找来说出这个决定,想必早就考虑好了,臣等也知道劝阻大王是没用的,臣等坚决支持咸阳王监国,不过按照规定,我们三人马上到了致仕退休的年纪,在今年之内,我们都要退下来,不知大王是否已经考虑好新的宰辅人选?”
赵子良问道:“你们即便退下来也还是对朝政有影响力的,有你们在,朝局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变数。关于新的宰辅人选,不知三位卿家有什么意见,可有推荐的人选?”
李泌想了想站出来拱手道:“臣举荐萧复!”
赵子良想了想点头道:“不错,萧复虽然与皇室女婿,但毕竟是外姓人,为人正派、不畏权贵,有立场有担当,也有才干,是一个理想的宰相人选!”
“臣推荐刘从一!”高尚站出来拱手说道。
郑三拱手道:“臣举荐张延赏!”
“都是理想的宰相人选!”赵子良点点头,看向赵霆问道:“你呢?你举荐谁?”
赵霆拱手道:“父王,三位大人已经各自举荐了一位宰辅,儿臣就不举荐了吧?儿臣认为宰相的数量不宜太多,而且最好是单数!”
“有道理!”赵子良想了想同意了赵霆的说法。
三日后,赵子良下旨命咸阳王、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霆监国,由高尚、李泌和郑三等三位宰相辅佐。
赵子良离开长安遥控政局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这几年来他经常前往大唐各地巡视,有时离开长安好几个月,他也曾离开长安十多年,把政务交给高尚等人打理,天下百姓们早已经见怪不怪了,现在他的儿子赵霆做了监国,百姓们都看得出来,摄政王是准备让赵霆来掌权,这种说法早就在民间传开了,朝野上下和全国各地官民人等也不觉得奇怪,都比较淡定。
在主持完最后一次朝会之后,赵子良于公元785年四月十六启程返回西秦。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