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虽然最后还是成功的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但却损失惨重,英军第五师伤亡两千余人,加拿大第一师伤亡一千两百余人……加拿大伤亡较小,主要是因为德军的主攻方向是英军。
德军的选择是很明智的,因为他们有隆美尔非洲军团在与英军作战的经验,他们知道英联邦军中有些殖民军反而比英军更难缠……殖民军在战场上常常是被放在最危险的位置当炮灰,时间一长却养成了它们更能打苦战、打恶战的结果。
相比之下,英军就总是习惯于躲在别人后头占便宜,他们装备虽好打起正规战来战斗力也不弱,但遇到突发状况时更容易崩溃、混乱的反而是他们。
事实也证明德军分析的没错,只不过他们没能及时抓住机会而已。
第二天一早,蒙哥马利的指挥部几乎就让记者给围住了,蒙哥马利也不得不出来应付下记者。
“将军!你有想到德军会发起如此猛烈的反攻吗?”
“将军!战前你们对登陆保持乐观,现在却有如此大的伤亡,对此你怎么看?”
……
“先生们!”蒙哥马利回答:“我只能告诉你们,我们努力了,而且如期拿下了萨勒诺和塔兰托并构筑了防线,为进一步朝前推进做好了准备,我们达到了目的,所以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胜利!”
说着蒙哥马利就灰头土脸的走回了指挥部,记者则被士兵们拦在了外面。
至于艾森豪威尔那边,他保持沉默,什么也没说,甚至原本打算对记者说起赌约的事都没提。
在这一点上艾森豪威尔表现得很聪明,因为如果这时候再发表对英军不利的言语的话,“落井下石”的痕迹就太明显了。反而是不说话,却更让记者乃至世人觉得美国人更讲义气,而且全力维护盟军的团结一致对外。
当然,艾森豪威尔作为一个未来的美国总统,也不是脑袋瓜一热就讲义气的人……他明里没说,暗里却让人把赌约的事透出风声给记者。
要做到这一点很容易,随便哪个副官、参谋说漏嘴就可以,而且还可以做得不留痕迹。
知道赌约的事后,记者们又像一群蜂似的涌向蒙哥马利求证,这让蒙哥马利尤显尴尬难堪。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知道赌约后,所有人都在想:英国方面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而美国在此之前甚至都提醒过英国了!这场战争由英国主导真的是正确的吗?
这就是对英国指挥权、主导权的怀疑。
当然,许多人还保持着观望的态度,接下来就看事情会如何发展了。
美军和法军是在第二天下午登陆的。
之所以会选择这天下午登陆,是因为蒙哥马利担心天黑后德军又会再次发起反攻……其实这是蒙哥马利被德军给打得有些心理阴影了,英军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炮火和弹药又十分充足,只要多运一些坦克及反坦克武器上去完全就不用担心德国的进攻。
然而,蒙哥马利已经失去了信心,英军同样也失去了信心,所以他们才要让美军和美军赶在天黑前登陆并往前推进。
这一来那些登陆的美军可就牛逼了,他们个个都以胜利者的姿态居高临下的嘲笑着英军:
“嘿,罗伯特(英国人的别称),德国人不好对付吧!”
“放心,我们会把他们赶跑的,你们就呆在这管厨房吧!”
“告诉蒙哥马利,他还得再动动脑筋给你们安排更轻松的活,比如看管俘虏,那就不会有危险了!”
……
尤其这些美国大兵还是站在一辆辆汽车、装甲车和坦克上朝英军喊的,对比起刚打完败仗灰头土脸的英军来就别提多威风了。
张弛与法军一起登陆穿过英军的防线看到这一幕,就只能说一声:“可怜的英国人!”
英国人的确可怜,他们并非没有战斗经验,也不是没有装备,甚至与敌人作战的决心也有……但在战场上却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德军打得伤亡惨重。
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优秀,而是因为英、美间政治斗争而做出一些明显违反战争常识的决定,这些决定原本是偏袒英军的,却最终让他们反受其害。
法军最先登陆的当然还是第一军……虽然第五军和第六军也接受过训练做好战斗准备,但追击敌人却是种技术活,张弛并不打算一上场就让第五军、第六军干,它们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
由于法军没有装备坦克,所以只能跟在美军的后头做为增援单位前进,对于这一点张弛没有意见……骑着自行车去追击德国人的装甲部队是很可笑的,德国人随时一回头就能展开一次大屠杀。
当天美军就将战线前推了五公里。
推进五公里就不敢再前进了,因为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美军需要时间布设防线他们可不希望像英国人那样又被德国人杀个回马枪。
这时蒙哥马利暗暗松了一口气,现在英军的战事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吧!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参谋就拿着一封电报到蒙哥马利面前报告道:“将军,我方军舰‘战恨’号重伤,丧失战斗力!”
“什么?”蒙哥马利不由奇怪的问道:“是怎么发生的?”
也难怪蒙哥马利会奇怪,盟军已经掌握了制海权、制空权,又怎么会有军舰受到这么严重的打击,除了潜艇似乎就没有别的了。
“不!”参谋说:“是德国人的‘飞机飞弹’!”
“‘飞机飞弹’?”蒙哥马利越发觉得奇怪:“你们不是说它无法精确命中目标吗?”
“我们也不知道!”参谋面有难色的回答:“它就是命中了!”
正所谓运气不好时喝凉水也塞牙,德国人在意大利也布置了一些“飞机飞弹”,撤退时又带不走,干脆就把它们全都发射出去,也不管能否命中目标……结果就有一枚击中了英军的“战恨”号致其重伤。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