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全场顿时大哗。
勒尔锦等人连忙道:“索中堂,我大清的八旗天兵天下无敌!何须惧怕区区闯贼!”
“只需八旗天威一到,整个湖广的闯贼必然闻风丧胆啊!”
听着满洲年轻宗室们的言语索尼顿时摇了摇头。
而孝庄、鳌拜、岳乐等老成谋国之人也是没有反对。
因为我大清的八旗兵情况正如索尼所说!
早在六年前。
在满清三路进兵西南的前夕。
八旗内部的丁口便不复入关之前了。
根据满清内部的统计,西历1657年八旗满洲有丁口四万九千余人,八旗蒙古有丁口两万六千余人。
满蒙丁口相加,一共也只有七万多人。
这是满清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下的所有满蒙丁壮人数。
这七万多满蒙丁壮除去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之人,再将体弱多病不能上阵的男丁扣掉。
我大清就算让其余的满蒙丁口尽数披甲上阵。
也只能得到区区五六万的满蒙兵而已!
可就是这区区五六万的满蒙兵又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损失惨重。
李定国的一场磨盘山大捷,数以千计的满蒙子弟战死沙场。
郑成功的一场镇江大捷,又是超过两千的满蒙子弟命损江南。
再之后,史无前例的厦门海战打响。
我大清战死八旗将佐高达八十二位。
超过了衡阳、磨盘山、镇江三战的总和。
更有数百名满蒙兵被郑军成建制地俘获,尽数淹死在大海中。
这一仗打下来,满城中家家带孝,顺治帝一病不起。
几乎打断了八旗兵们的脊梁骨。
磨盘山、镇江、厦门。
仅仅在三场大战中,我大清的满蒙子弟便损失以万计。
再加上连年在南方征战所造成了大量非战斗性减员。
可以说我大清的几万满蒙老本在一统天下的前夕。
已经被汉人们给打得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气啊!
得亏吴三桂这货没什么想法。
要是这位平西王再在插上一脚。
就我大清最后的那点实力又怎能禁得起他的祸祸呢?
可以说在厦门海战之后。
满清的老兵老将们便凋零殆尽。
如今又过去了三年。
虽然在这三年间有大批满蒙子弟长大成人能够披甲上阵了。
可是相比于他们的父辈。
这些年轻的满蒙子弟又如何能在战场上重现八旗兵昔日的威风?
所以索尼说的没错啊。
我大清的八旗兵将正在青黄不接的时候。
从三路进兵西南伊始到现在。
虽然在这五六年的时间内,八旗兵补充了大批新生代的兵将。
可是在老兵老将所剩不多的情况下。
八旗兵早就已经不是当年的八旗兵了!
“皇上,太皇太后。”
“索中堂说得对,我八旗兵自岔路口之战后便鲜有征战。”
“如今又被西贼和海寇多次重创。”
“所以派八旗往征湖广还需慎重啊!”
辅政大臣遏必隆率先开口赞同了索尼的意见道。
其实八旗兵战斗力的下降不是在现在。
也不是在进兵西南的前夕。
亦不是在衡阳大战之前。
而是在满清入关的伊始!
自从满清入关之后,随着战事的升级。
八旗兵的伤亡开始增大而八旗兵的补充却始终难以为继。
这就造成了老兵越耗越少,新兵越来越补充不上。
为了缓解危机,早在十几年前。
摄政王多尔衮便在攻破大同平定了金王起义后。
让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些汉王们南下。
并许以一省之地,好让这些汉王充当消灭南明的马前卒。
从那一刻开始,满清自身的八旗兵便开始了避战。
其原因不外乎是面对汉人们越来越猛烈的反抗。
满清的几万满蒙老兵已经无法再继续消耗了。
而在八旗主力选择避战后。
伴随着入关后的腐化以及老兵老将们的离去。
虽然八旗兵的人数得到了维持但是其战力却愈发地下降。
所以等到大西军出滇后。
李定国便能在衡阳大捷战以弱胜强两蹶名王。
孙可望也能在岔路口之战先胜后败全身而退。
孙可望和李定国的部队战斗力在那个时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顶尖。
因为大西军在出滇之前根本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事。
整个西营的二十万大军只是由两万入滇老兵和十几万的新兵组成而已。
然而就是这种一个老兵带十个新兵的军队。
八旗兵却根本无法占到便宜。
可见八旗兵在十年前的战斗力便已经急速下滑。
紧接着在岔路口打完后。
损失惨重的八旗兵为了补充损失又开始了长时间的避战。
直到西营三王内讧后才再次南下征战。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
八旗兵中的老兵老将在惨烈的战事中其实已经被消耗地差不多了。
满清的这次南下只能以从未上过战场的信郡王多尼为帅。
让他带着大批从未打过仗的满蒙子弟从北京赶赴西南剿灭西贼。
为了能尽可能保存八旗兵实力。
满清不得不让吴三桂负责战阵,洪承畴负责统筹。
然而即便如此。
面对李定国的殊死反扑多尼等人都差点死在了磨盘山中。
而到了现在。
随着磨盘山、镇江、厦门三战打完。
我大清就连多尼手底下的那支参了无数水的八旗大军都拉不出来!
如今的北京城中。
虽然满蒙丁口为数不少。
可是入关前的精锐老兵们早已经不能用十不存一来形容。
而是要用数十存一来形容了!
而今鳌拜却要派这种状态下的八旗兵去和李来亨麾下的闯贼老兵们打。
这又怎么能行啊?
“鳌少保,八旗兵的情况你也是清楚。”
“入关之前的老兵寥寥无几,衡阳大战前的老兵十不存一。”
“厦门大捷前的老兵也是损失十损七八。”
“没有足够多的老兵带领让一堆刚刚成年的满蒙子弟披甲上阵。”
“这是不是强人所难了?”
岳乐郑重地开口道出了自己的意见道。
鳌拜听着一众的反对声却是坚定道:“太皇太后,安亲王。”
“老夫知道满蒙子弟们久在享乐,不曾征战。”
“难免会不如他们的父辈。”
“可精兵从来都是打出来的!”
“我大清不让满蒙子弟们上阵又如何能得到一支能征善战之师!”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