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出兵陈国,骆俊诈降

  刘宠遇刺,这对刘备来说算是好事么?

  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因为秦瑱之前给刘备分析过,刘宠遇刺,必然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袁术会动,曹操一样会动,没有刘宠这个陈王之后,陈国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瞬间就会成为曹袁和他们的战场。

  可现在,秦瑱却言之是好事。

  如此前后矛盾,自然引起老刘的不解道:

  “军师此言何意也?先前军师有言,陈王有若我军屏障。”

  “如今陈王遇刺,屏障顿失,何以言好?”

  见得刘备不解,秦瑱便对刘备道:

  “在下所言好事,非是陈王遇刺,而是郑师前来!”

  “须知郑氏乃当世大儒,自卢师、蔡师、荀师等人去后,天下群儒便以郑师为尊。”

  “如今郑师牵扯此案,正是我军拉拢郑师之时。”

  “若能将郑师拉入我军麾下,便不为官,只是坐堂授课,亦可坐收天下士子来投。”

  “若得郑师,我军日后便再不缺才,岂不言好?”

  就和袁绍、曹操一般,秦瑱听到郑玄消息的第一反应,是把郑玄拉过来助威!

  因为相对来说,夺不夺陈国,只是战略要地多一块少一块的问题,而郑玄却是关乎大势之人。

  别的不说,郑玄光是弟子恐怕就有上万人之多!

  其中常年追随者四百余人,优秀之人更有数十个之多。

  刘备要是能把郑玄拉过来,光是郑玄的弟子,就能把中下层官吏的位置给填满。

  这对于缺少人才的他们来说,可太重要了!

  而且更关键的是,在听了孔明建议之后,他准备筹建一所新学书院。

  纵观天下大儒,唯有郑玄精通古今经学,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崇尚古时经义,远非腐儒可比。

  如果能拉来这种大儒入驻新学书院,那以后推行百家之学,自然便可顺理成章了!

  只可惜之前凭刘备的名望和势力压根请不来这一位大佬。

  故而他并没有把目光放在郑玄之上。

  只不过他没想到,随着蝴蝶效应的演变,会把郑玄和刘宠遇刺案牵扯在一起。

  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刘备听着秦瑱之言,自然便反应过来了这个事情的关键不是刘宠,而是郑玄,当下便是眼睛一亮。

  他以往在北海之时,就时常拜会郑玄,也算半个弟子,自然知道能把郑玄请来意味着什么!

  可想到此处,他又是一阵摇头道:

  “军师言虽有理,然则郑师此番往许,乃尊天子之诏拜为九卿。”

  “便我等有意,也难将郑师留下!”

  他自然想把郑玄留下来,可人家郑大师这次是入朝为官的。

  官至九卿,论职位和他老刘差不多。

  他就算是想留,恐怕也留不住郑玄!

  可秦瑱见状,却是微微一笑道:

  “吾观郑师已然年迈,虽奉诏而来,却未必有意为官!”

  “来此之意,乃尊天子,待拜天子之后,多半辞病而归,此则我军之机也!”

  “再者,便留不下郑师,其弟子众多,似我军孙公佑、刘威硕皆郑师之徒。”

  “于情于理,该当往见,及至拜过郑师,再言麾下无吏治民,若能招些人才,也是好事!”

  他之所以敢劝刘备留下郑玄,就是因为知道历史上郑玄前往朝廷,其实是为了维护汉庭的威严。

  在抵达许昌之后,他就辞官而归。

  现在虽然历史发生变化,但个人观念却未必变化。

  郑玄这次抵达许昌,多半还会辞官,这就是拉拢郑玄的机会。

  先去拉拢一次,等郑玄回来便再拉拢一次。

  若能说动郑玄,那就皆大欢喜,若说不动郑玄,就算拉几个弟子入伙也是好的。

  这可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怎么可能放机会就此溜走!

  在他一番言语之下,刘备一时暗自点了点头,心道这个买卖做得,随之又问道:

  “郑师之事固然为重,然则如今刘宠遇刺,袁术必进,当先除袁术为要!”

  “不知军师以为,我军现在该如何动作?”

  在他看来,眼下郑玄固然重要,陈国的局势却也重要。

  虽然刘晔封锁了消息,但陈国距离许昌更近,指不定老曹已经收到消息了。

  因而他们必须尽快想出全局的策略!

  秦瑱一听这话,便即笑道:

  “眼下之局对我军亦是颇为有利!”

  “因子扬已经在陈国控住了局势,吾观他信中所言,此次虽是陈王遇刺,然则国相骆俊、世子刘衔却还尚存!”

  “有世子在,只要我军能趁机击败袁术便可稳住大局!”

  “而袁术此番刺杀刘宠,多半是已然穷途末路,狗急跳墙。”

  “我军之前已经让关将军分兵,陈到北上。”

  “此时固始有文稷率兵七千,郸县有叔至万余兵马,尚有元直驻守相县。”

  “论兵力上,我军已占据优势,只需自寿春出兵数千,同时联络陈县防备,便可关门打狗!”

  “故依在下之见,我军不妨以关将军自新蔡向北虚妄一枪,吸引曹操注意。”

  “同时调令元直防备程昱,让陈叔至进攻思善,吾料子扬必然会返军陈县拦住袁术进路。”

  “我等只管自寿春出兵,经水路而进奇袭宋国。”

  “如此行事,则袁术四面皆敌,不日必败。”

  “待败袁术之后,主公可借除贼之名,入驻陈国,若陈王得生,便以驻兵之名助其稳住大势。”

  “若陈王不幸已薨,便上表朝廷,立世子刘衔为陈王。”

  “刘衔暗弱,不似其父,有主公在,必然万事以我军为主,亦可为我军之屏障!”

  实际上因为刘晔的存在,陈国的形势已经彻底改变。

  须知在原本历程中,袁术可是一次性就把刘宠连带骆俊一道刺杀,使得整个陈国失去了指挥中枢。

  由此导致陈国面对袁术的进攻毫无抵抗之力。

  直到老曹出兵,方才击败袁术。

  而现在刘宠虽然出事,可骆俊还在,陈王世子也还在。

  他们只要击败袁术,再将刘衔推到台前,顺利继承刘宠之位,那老曹即便有心,也没法动兵!

  刘备听得这一番计划,方才展颜一笑,欣然从之。

  言罢便即下令书写公文,传向各处,为了稳住郑玄心态,秦瑱又让刘备传令刘琰先往陈国境内拜访。

  随着一道道命令传出,当天夜间,刘备便亲自领军八千,并秦瑱、孙乾、张飞等人朝着汝阴方向行去。

  当然,为了让诸葛亮熟悉军事,这一次秦瑱也将其待在身边,充作刀笔小吏。

  如此一道道命令下达之后,淮北各地在此动作了起来。

  而另一边,却说袁术自派出刺客之后,为了筹备出兵军粮,便即又向城内大族借粮支应。

  奈何其麾下这几个城池本就不是什么大城,并无太多豪富之家。

  之前能借出几万斛粮食,已然将这些大族家底抽空。

  眼下之前借款还没换呢,这些豪族哪里还肯再借新粮。

  一连几个县的大族都借光了,总计不过筹出五六千石军粮。

  五六千石粮食,算起来也就够三万大军十天之用。

  眼见军粮支撑不住,这可把袁术一个愁啊,又让众人前来商议计策。

  这一次他倒不再准备筹集太多军粮,但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粮草才能进军,一算起来起码还有万石空缺。

  面对此局,袁术麾下大将陈纪便建议道:

  “我军粮草本够支用,乃因舒仲应私自放粮,方才致使如今缺粮。”

  “既是只需月余粮草,不妨从百姓手中将粮食取回,待得取了陈国之后,再行返还即可!”

  而他这话一出,便引起了阎象和杨弘的强烈反对,按照阎象之言便是:

  “我军所获之粮虽是世家大族所借,但今予百姓,还若取之,必生民怨!”

  “若是我军出战,百姓于后方生乱,无济于大事!”

  杨弘也是罕见的和阎象达成了一致,对袁术谏言道:

  “今刘宠虽未动,然则郑玄已至,刘宠多半已离陈县,不妨取粮于敌,先袭宁平。”

  “待取粮以后,便可为我军进军之本!”

  袁术听得两个谋士的建议,便即否了陈纪再劫掠百姓之言。

  当下便调令一万五千兵马,以阎象、张勋驻守宋国,他亲自带着杨弘、陈纪等人杀入了陈国境内。

  一路急行军之下,不到数日,便兵临宁平城下。

  要说袁术本身也是常年征战,只不过周围曹操、吕布皆是强敌,故而不是对手。

  此时对上陈国的郡国兵,他便先令人于宁平假传刘宠已死的消息,待得城内生乱,大军压境,一封劝降书信,便成功入驻宁平城内。

  这边他刚夺取宁平,便收到了北边传来刘宠遇刺的消息。

  听到此信,袁术便即大喜,谓杨弘道:

  “今刘宠已死,陈国当为我军之基也!”

  杨弘听此,只是以为得计,便即喜道:

  “陈国之重,便在陈县,刘宠一死,陈县必乱,可直往陈县。”

  “若能取之,擒获骆俊,便可劝降刘宠麾下兵马以为我军之用!”

  袁术听得此言,自是欣然从之,如此休整一日,第二天便朝着陈县方向进军。

  由是,当刘备军动手之时,袁术实则已然朝着陈县行来。

  正值此时,陈县城内,唯有骆俊主持大事,世子刘衔一听父亲遇刺,便即方寸大乱,心想怪不得刘晔总劝他父子小心。

  现在可好,刘宠一个不备,果然便被刺客得手。

  一时又听到城外传来消息,言说袁术已经出兵朝着陈县行来,更是心中慌乱。

  若是凭他本性,面对此状,必然不知如何处理。

  然则刘晔离去之前,告诫过他,若是遇到大事,遍寻骆俊商议。

  于是他便将骆俊寻到了王府之中问计道:

  “国相,如今父王北上迎接郑师,却遭横祸。”

  “城内现在并无一大将可用,又听袁术这厮领兵前来,这可如何是好?”

  骆俊听得此言,自是一脸悔恨道:

  “悔不听刘子扬之言,致使大王遭难,吾之过也!”

  “然则世子勿急,城内尚有万余兵马,虽无大将可用,却也无须惧之。”

  “吾观如今大王方遇刺,袁术便即动兵,可见其便为此次真凶。”

  “吾有一计,或可以诈降之法,诱袁术入城而杀之!”

  要说骆俊也是一个治民大才,跟从刘宠十数年,自是忠心耿耿。

  之前见得刘晔前来,便觉不对,生怕刘晔是刘备派来图谋陈国的卧底,故而一直防备。

  没想到防备来防备去,竟然害了刘宠。

  现在他一醒悟过来,便有心为刘宠报仇,引诱袁术入城杀之。

  而刘衔本是个无主见的,听闻此言还以为是什么妙计,便欣然从之。

  当下便依照骆俊之言,写了一封书信朝着城外发去。

  信使一路来到袁术军中,便见了袁术,表达了骆俊献降之意。

  袁术一听骆俊愿降,自是大喜,刚想回复,便见杨弘出列道:

  “陛下且慢,此必骆俊诈降之计!”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