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写稿子嘛,轻轻松松啦

  返程是21点35分发车。

  20点四十五分之前,餐车一应供给必须清点到位。

  唐根生和所有餐车组同志们狠狠忙碌了一通。

  大家伙情绪都是高亢的,斗志也是积极向上的。

  “小唐,这一趟车有41人的毛熊国指导团,西餐这块,可就指望你了。希望你不负众望,扛起这份重担。”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作为一名曾米其林三星大厨,唐根生毫不畏惧挑战。

  哪怕他的厨师证是电线杆机构120块材料费出品。

  经历过信息大爆炸,应付这个时代区区西餐,还不是手拿把攥。

  “六份咖喱鸡饭,2份炸猪排……”

  “奶油浓汤,三明治。”

  “炸肉丸,炖牛肉配土豆,荞麦粥……”

  唐根生没想到这群科研人员的胃竟然都喜欢熬夜。

  宵夜当正餐似的。

  起先只是有一位满脸络腮胡的老先生要点一份宵夜。

  唐根生便做了一份俄式薄饼和烤鸡蛋,给他勾芡了一道罗宋汤。

  老毛子同志的夸赞和两根大拇指那会儿让唐根生是有点开心的。

  随后……

  大部队就来了。

  络绎不绝的络腮胡和大波浪陆续来到了餐车,恨不得要把卡座都塞满。

  唐根生的忙碌就此开启。

  “老刘,土豆炖好了吗?”

  “老何,味出来了,牛肉赶紧的。”

  “雪峰,盛盘,端出去……”

  陀螺似的在几平米的厨房里兜兜转个不停。

  李苗苗的大辫子累得都甩不起来了。

  “我看到有一对夫妇,同样的餐食点了三份,都吃光了。”

  好悬没补上一句饿死鬼投胎。

  “唐老大,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曲师傅也会做西餐吗?”

  何大明一边擦汗,一边问道。

  “我师父他老人家可做不来西餐,诸位可千万别在他跟前提这个……”

  唐根生赶紧摆手制止。

  厨师之间的闲言碎语,行业内传递起来不比胡同大爷大妈们复杂多少。

  也就是周期性略差罢了。

  要是让师傅知道自己还会西餐,手艺还整的不错……他上哪儿解释去啊。

  前身可是顶瞧不上西餐来着。

  就算是要变化,也得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其实吧,毛熊国因为气候原因,饭菜很少用到香料,口味偏清淡自然些,多把精力放到体现原材料口感方面,大部分人都会爱吃的。”

  唐根生不吝啬自己的经验,也乐得跟刘学军和何大明分享。

  包括旁边累到脸色通红的孙雪峰,也一板一眼听得仔细。

  “雪峰也有兴趣学厨艺?”

  孙雪峰一个激灵,像是立马精神抖擞,疲意全消,脑袋瓜狂点。

  唐根生没GET到孙雪峰拜师的那个点,笑了笑,便随便切换了个新话题。

  “这群人晚上吃这么多,一会儿还喝酒吗?”

  “我觉得,别说喝酒了,明早估计也吃不下太多了吧?”

  “等明天看吧。雪峰,我先去抽根烟,待会儿他们离开你喊我一声。”

  因为晚上这一顿加餐,储藏室的煤球储备肯定是不够用了。

  列车都已经过了好几站,也没法临时补充。

  唐根生也只能组织餐车组全体同志,等餐车闭业后一起搓煤球。

  这俩个多月的列车餐车生涯里,平均每三趟就会要集体去搓一顿。

  一顿起码俩小时。

  等他们回到各自休息室爬上床铺,时间已然来到了凌晨。

  唐根生脱了外套,倒头就睡。

  他要比其他人更累。

  单单三十多人次的宵夜,就让他疲惫了。

  又马不停蹄的跑去搓了一个多小时的煤球。

  最后那会儿,他真的是强撑着在工作,动作几乎是肌肉记忆,脑子都不好使唤了。

  李苗苗爬上上铺,跟下铺的女同事聊了几句后,抱着水壶美美的睡了过去。

  刚才躲在被窝里,李苗苗偷偷拧开壶盖,含着水壶口舔了一圈,喝了一小口水,凉凉的,却带着一丝丝甜意。

  搓煤球期间,李苗苗瞧出唐根生嘴唇发干,给他递上水壶,亲眼看到他凑着壶嘴喝了两大口水。

  后来孙雪峰也要借水喝,拿了碗也没让李苗苗给他倒出去一滴。

  笑话,唐根生喝过的水壶,嘴唇碰过的水,岂能落入别人的嘴里。

  说不定他舌头也碰过某一滴水呢。

  必须都得是我李苗苗亲口喝掉。

  谁也夺不走。

  第二日一早。

  餐车组凌晨4点多就要起来忙碌。

  开灶之前要确保灶台和案面一尘不染。

  哪怕昨晚已经收拾过一遍。

  清洁标准比后世的标准不知高了多少倍。

  “唐老大,早饭我和老何,我们来扛扛担子,你不用那么累了,毕竟这两趟一直都是累你一个人……”

  刘学军这话是考虑好一阵才说的。

  他怕唐根生误会。

  毕竟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要是误会自己‘夺权’就不好了。

  刘学军很仔细的看着唐根生的眼睛。

  他自诩看人还算不瞎,起码能瞧出点端倪。

  “行啊,那就辛苦你们啦,我其实也想这么安排,还怕你们觉得我偷懒呢。”

  唐根生不以为意,甚至确是有点如释重负的轻松笑意。

  刘学军放心了,旁边的何大明也松弛了下来。

  唐根生嘴角挂着笑,游刃有余的帮他们打下手,备菜,然后看了看孙雪峰蒸的米饭,悠闲的迈步出了后厨。

  旅客的早饭基本不会缺席。

  唐根生还要密切多关注,万一再碰到文学杂志社的编辑或者影视话剧导演、编剧之类的……

  不就不用自己再打电话、发电报或者写信邮寄了嘛。

  唐根生捏了捏腰际左边口袋,里面装着他写的稿子。

  厚厚的十几页信纸。

  是他一个多小时的心血。

  也是他迈向文娱界恰小钱钱的第一步。

  最好的途径是先投给杂志发表,赚稿费后再赚编剧影视改编的费用。

  一稿两用性价比最高。

  如果运气一般,直接遇到个导演,也可以勉为其难。

  毕竟这一类风格的作品,只要唐根生乐意,他可以批量量产。

  反正是换汤不换药,换皮不换骨。

  说教类的影片改编,弘扬歌颂类的文章……

  堆砌华丽的词藻,三段式总分总的结构,在前开篇和收尾处整几条金句。

  达到发表要求估计是能实现的。

  而想要言之有物的话……

  你永远可以相信一个从21世纪中期穿越过来的人。

  不但可以言之有物,还能挥斥方遒、高瞻远瞩呢。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年代:从50年代开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