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一开始听说数历山上光秃秃的,贾芸便心有疑虑。
俗语讲,山秃秃,土里油。山翠翠,土里光。
凭借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贾芸知道这山里必定有东西。
紧接着,他又在寻山时发现了这山上长满了忍冬藤。
忍冬藤,又叫金银花。极耐苦寒。因一株藤蔓上的花瓣分为白色和黄色的小花而得名。
常被人们誉为二宝双花。
忍冬藤的生长条件及其随意,越是别的植被不能生存的地方,它越是生长的茂盛。
相传忍冬藤茂盛的地方必有银矿。
《管子·地数篇》中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
贾芸凭借着这些判断,又亲自查验了忍冬藤下面的土壤,证实这土是红土无疑。这一下又加深了他的判断。
所以贾芸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座山。
明面上是包了稻田,似有亏损,实际的目的却是冲着这座山来的。
果然,几个月之后,山里挖出了银矿。
这一把!可真是赚大发了!
贾芸即将迎来他的巅峰时刻。
矿山的开采还在紧张的进行中。壮工们把掺杂着泥沙的银粒都一起放在簸箕里。
山坳里,已经堆了满满的好几簸箕。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怎样开始快速的开采。
贾芸提议,用火烧土。
只有把山上的土壤烧的脆了,才能利于更好的开采。这其实就是简单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果然,开采的速度快多了。
壮工们随时听贾芸吩咐。
接着,便是淘选矿肉。总共分为三步。
分别是粗淘,细淘和精淘。精淘之后便出银粒。
精淘后的银色粉末加入米糊,揉成团状,在火上炙烤,这一步最为精细,贾芸亲自在这里盯着,衣不解带。食不知味。一直从子时烧起,烧到辰时结束。历经整整八个钟头。
最后再将银融入铅中,在经历银铅分离后,便提取出了白花花的雪花生银。
此时经过提炼的银子还要经过最后鉴定。
“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这句口诀便是鉴定生银纯度的秘诀。
工艺越纯熟,提取的银子杂质越少。
三个月后,贾芸的银矿已然有了规模。
他一下跃居成了京城中最富有的人!如果那时有榜单的话,那他一定是首富。
因为,他家里有矿!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王公贵族,几代袭爵。有贵气,但还真不一定富有。祖宗留下的福荫,暂可保子孙养尊处优,但绝达不到富可敌国的地步。
民间也不乏好些日进斗金的富绰人家,可都缺少了一些祖上给的荣耀贵气。只能算是暴富。
贾芸这两样都占了!所谓富贵双全,今天的贾芸算是全都尝到了。
一时间,在京城里,贾芸风头无两。
如今,谁不知道,贾府里有个年纪轻轻的俊秀少年,为人沉稳,聪明绝伦。
上门求亲的王孙贵族之女简直都要排到了京城以外。上门的媒婆几乎将要踏破了门槛。桌案上垒着一摞摞的姑娘们的画像,细看上去各个都似仙女一般。
并且,这些仙女还是主动要求下凡的。
更有甚者,作妻不成,当妾也成!
这段日子,贾芸可算是将相府里的座上宾无疑了。
每日,他听的全都是崇拜与赞赏。推杯把盏下来,每回都喝的醉醺醺的!
虽酒醉,可心中却美。
贾芸心里也甚是恣意。
香料铺的买卖干脆就交给单全去打理。
以他目前的状况来看,若是需要,不过去矿上拿些银子罢了,多么容易的事!
贾芸矿上的银子可不是那么快就被挖完了的!
按说,他每日只需要尽情享受就好。什么东海的珍珠,云南的玉石,旧年的沉香,陈年的宝剑,都是唾手可得的事。
可是贾芸偏偏不一样。
当他知道自己挖出了银矿。他马上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利益均分给庄上的百姓。
那些人从祖辈开始就在此地苦了好些年。没承想,遇到贾芸一来,竟带着他们开出了矿,以后就算不是大富贵,也衣食无忧了。
在他们的眼里,贾芸就是他们的财神爷。
这些人对贾芸是惟命是从。不知不觉中,他府里的家丁渐渐在扩充。
第二件事,救济灾民。
往年一到冬天街上就会有一些拾荒者。有些富贵的人家便赶在初一十五施粥接济。
贾芸也是一贯的慷慨阔气,他派人找到拾荒者每人给了二十两银子。
有了银子,成家立业,谁还愿意拾荒流浪。
一时间,民间都称他为“芸大善人”。
第三件事,那就是他始终没有忘记灵泉寺方丈对他的恩德,他捐了大量银子,重修寺庙。
都说财能通神,其实更能通人。
别说贾府里的人如今都放着贾珍这个族长不闻不问,全都听由贾芸的吩咐,就连民间也对他的话是言听计从。
贾芸不知道的是,在暗处其实有一双眼睛,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他更加忘了,有句话叫做功高震主。像他们这种贵族身份,尤其需要多加注意。
贾芸确实是凭借着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这一路上他多有不易,任谁到了今天,都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无敌的天。
贾芸一度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最初,他只想发奋图强,后来,他想要挽救贾府。现在,他想要做的是造福苍生。
造福苍生?
谈何容易!
贾芸想,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
他要!
办书院!
看过秦钟等人那般低三下四的在贾府附学,贾芸想办一所免费的书院。
一座比白鹿洞书院还要上等的书院!
一所可以接纳民间子弟的书院。
就叫......逸芸书院。
贾芸有信心把这所逸芸书院办成与国子监比肩的书院。
马上,他便寻访地址,终于在山青水秀的郊外寻得了宝地。
书院建成。背山面水。背后层峦叠嶂,面前双溪交汇。
他亲自拜访当代大儒,花重金聘请名师。又广做宣传,一时间,多少富家子弟也前来书院学习。
师资优厚,又是免费的!
使得那些贫家却有志气的子弟也渐有上进的底气。
所有的赞誉都向贾芸涌来。
他心中也甚是得意。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