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江上的阻碍,李家军水师战舰乘风破浪,直接开到了望江城附近。
在杨霖带着一团的将士登陆之后,正在集结整队的时候,水师上校冷崇阳站在旗舰的甲板上,望着不远处的望江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兄弟们,咱们一路上光给陆军当船夫了,心里憋得慌不?”冷崇阳大声喊道。
“都快憋坏了!”水师士兵们齐声回应。
“我知道你们憋坏了,我也快憋坏了!所以今天我跟杨团长商量好了,今天对望江城的第一炮由咱们水师来开,也让陆军的兄弟们看看咱们水师的火力猛不猛!”冷崇阳挥舞着手臂。
“开炮!开炮!”士兵们群情激昂。
“而且第一团的炮弹和火药也消耗了不少,所以正好也替一团的兄弟们省点炮弹和火药。”冷崇阳大笑着说道。
于是,便有了前面水师对着望江城开炮的一幕。
水师的战舰上安装的火炮都是大口径的重炮,射程远,威力大,用来攻城的话威力可比陆军使用的攻城炮要大多了。
陆军的火炮要考虑到机动性,不能盲目追求口径,还要兼顾机动性。
但是水师的火炮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口径大的有点变态,最小的也是九磅炮,还有十二磅炮,十八磅炮。
江面上李家军的水师一次排开,将一侧的炮口整整齐齐地对准了望江城。
“准备,开炮!”冷崇阳一声令下。
随着冷崇阳乘坐的旗舰首先开炮,“轰!”一声巨响,炮弹带着火光和浓烟飞射而出。
其他各艘战舰也纷纷开火,轰鸣声顿时响彻整个江面,黑火药燃烧产生的白色烟雾几乎将水师的战船给完全遮挡住了。
“啊!”士兵们被这巨大的声势所震撼。
这些重炮的炮弹呼啸着划过天空,带着死亡的呼啸声,落在了望江城里城外。
“轰隆!”一处房屋瞬间被砸开了一个恐怖的大洞,砖石瓦砾四处飞溅。
“救命啊!”街道上,一名清军士兵被炮弹的直接擦过,半边身子瞬间血肉模糊,发出绝望的呼喊。
“娘,我怕!”一个孩子在废墟中哭泣。
顿时,房倒屋塌,惨叫连连,恍如人间末日。
几十艘战舰上百门火炮的一轮齐射已经让望江城的清军损失惨重,士气瞬间跌倒了冰点。
杨霖站在岸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震撼不已。
“这炮火也太猛了!”杨霖身旁的副官说道。
“再这样下去,望江城就完了。”杨霖皱起眉头。
杨霖眼瞅着水师的战船正在转向,显然冷崇阳还打算再将另一边的炮口转过来再来一轮齐射。
他急忙让人跑到岸边打出旗语,让水师停止炮击。
“不能再打了,再继续轰击下去,望江城恐怕真的就变成一片废墟了。咱们是要打击清军,不过城中也有很多普通的百姓。继续打下去,百姓的伤亡肯定不会少的。”杨霖焦急地说道。
冷崇阳看到了岸上一团打出的旗语后,虽然心中多少有些不过瘾,但还是下令停止炮击。
“唉,先停下吧,听杨团长的。”冷崇阳无奈地挥挥手。
“上校,这还没打够呢!”一名士兵说道。
“以后有的是机会,服从命令!”冷崇阳喝道。
看到水师停止了炮击,杨霖暗暗松了一口气,带着一团来到了望江城下,然后派去先去劝降走流程。
没想到,水师炮击的效果非常的好,劝降的士兵刚念完台词,城头上就打起了白旗,有人大喊:“愿意投降!愿意投降,千万莫要再开炮了!”
就这样,望江城也轻而易举地落入了一团的手中。杨霖身先士卒,带着战士们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入城中。
杨霖进城之后,立刻扯着嗓子下令部下:“赶快救火,收拾废墟,把那些被掩埋的百姓都给我搜救出来!”
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拿着水桶奋力扑火,有的用双手拼命搬开废墟中的石块和砖木。“这边,快来这边帮忙!”“小心,别伤到下面的人!”呼喊声此起彼伏。
在一处倒塌的房屋下,传出微弱的求救声:“救命啊……”战士们闻声赶来,齐心协力地将沉重的横梁抬起,终于把一位被埋在废墟中的百姓救了出来。
那些受伤的百姓被陆续抬到临时搭建的救治点,杨霖焦急地喊道:“快,把城里所有的大夫都找来,给伤者医治!”
一位战士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应声道:“是,团长!”
对于那些不幸遇难的百姓,杨霖亲自带人将抚恤银子送到他们家人的手中。
一位中年妇女泣不成声,拉着杨霖的衣角问道:“军爷,为什么要对我们这么好?”
一个一团的战士走上前,温和地说道:“大嫂,百姓是无辜的,我们李大帅打的是清兵,杀的是鞑子,跟你们这些普通百姓没有关系。况且以后这望江城也是我们李大帅治下了,这里的百姓以后也都是我们大帅的子民,我们当然要善待你们了。”
周围的百姓听了,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感激。一位老者感慨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未见过如此仁义的军队,能成为李大帅的子民,真是我们的福气啊!”
而此时,对于那一千多名清军俘虏,杨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营帐中,他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团长,这些俘虏可不好处置啊!”一位将领忧心忡忡地说道。
杨霖停下脚步,看了一眼将领,说道:“我知道,李家军不许杀俘,可咱们现在也没时间整顿他们,更不可能让他们直接加入咱们军中。”
将领挠了挠头,说:“那该如何是好?总不能一直关着他们吧。”
杨霖长叹一口气,说:“放了他们吧。”
当杨霖宣布放了清军俘虏的决定时,本来瑟瑟发抖听了很多关于李家军杀俘流言的清军俘虏们都惊呆了。他们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真的放我们走?”一个俘虏颤抖着问道。
杨霖大声说道:“赶紧滚蛋,免得我改了主意!”
这些清兵俘虏如梦初醒,一个个惊喜不已,对着杨霖纷纷磕头谢恩。
“多谢将军不杀之恩!”
“谢谢,谢谢!”
杨霖不耐烦地挥挥手:“快走,快走!”
清兵俘虏们急忙离开了望江城,向着东流城逃去。
不过望江知县龚久善和游击毛先顺却没有离开。杨霖看着他们,疑惑地问道:“你们为何不走?”
龚久善苦着脸说道:“将军,我们是官,平时享受富贵,如今城池沦陷,就算逃回去也会被清廷抓捕问罪的。”
毛先顺接着说道:“将军,我们愿意留下,帮助您安定民心,恢复秩序。只求能将功赎罪。”
杨霖思索片刻,说道:“好吧,那你们可要真心做事,若有二心,绝不轻饶!”
两人连忙点头称是。
在杨霖和众人的努力下,望江城的秩序很快重新恢复,民心安定下来。
在望江城休整了一日之后,杨霖留下少部分兵力镇守望江城,自己亲自带着主力去攻打他这次作为先锋的最后一个目标:东流城。
东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1500年前,南朝梁、陈时期曾设置和城县,历经变迁,五代南唐时升为东流县。其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处于滨江要地,虽为弹丸小城,却是南方的襟喉、江汉的门户,是往来吴楚的必经之道,自古以来大小兵事无数。
古时东流县治原本没有城墙,明神宗万历元年,知县陈春相动员民众筑城。城墙临江而建,东西约一里,南北一里多,周长736丈有余,高1.4丈,垣下广1.5丈,上广1.3丈。
全城分为水城、山城、平城三段,水城长274丈,山城长256丈,平城长210丈。城有五门,各门皆有谯楼,东曰“迎春”、南曰“丽山”、西南曰“通津”、西曰“菊江”、北曰“瞻极”。
东晋陶渊明任彭泽令时,曾来此采菊,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游历此地,为陶渊明立传。此外,唐颜真卿,宋陆游、范仲淹、朱熹、辛弃疾、梅尧臣、黄庭坚、杨万里,元揭奚斯,明孔贞运、郑三俊、于谦等也都曾到访过东流,留下了大量诗作。
杨霖带着大军来到东流城下,望着这座历史名城,心中感慨万千。他对手下将领说道:“如此一座文化瑰宝之城,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最好的结果。”
将领们纷纷点头称是。
杨霖派人包围了东流五座城门,然后派出使者进城劝降。使者进入城中,见到了东流知县施昕。
使者说道:“施大人,如今局势明朗,我李家军兵强马壮,仁义之名远扬。我们不想这东流城毁于战火,百姓受苦。还望施大人能弃暗投明,趁早归降。”
施昕看着城下的李家军兵强马壮,军容森严,江面上的李家军战舰高大威猛,早就心生惧意。再听那些从望江城逃回来的俘虏说了李家军仁义善待俘虏的消息后,没有犹豫太久就说道:“我施昕也不想这东流城历经千年的建筑等瑰宝毁于战火,只是不知归降之后,城中百姓和我等官员的命运如何?”
使者回道:“施大人放心,我李家军向来仁义,只要真心归降,定保大家平安无事。”
施昕沉思片刻,说道:“也罢,我愿归降。”
就这样,东流城兵不血刃地落入了一团的手中。
至此,第六军第一团这次作为大军前锋扫荡安庆外围的所有任务顺利完成,甚至顺利地超过了他的想象。
杨霖一边派人探查安庆城的情况,一边派人通报后方的主力。
作为这次进攻安庆城的总指挥,第二军军长杨鹏举在得道第六军军长展雄飞转呈来的战报之后,大喜过望。
他对手下说道:“这第一团真是勇猛善战,表现出色,当予以重奖!”
手下将领附和道:“是啊,军长,他们此次行动迅速,战术得当,为后续部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鹏举说道:“传我命令,让展雄飞下令第一团继续驻守东流城,若是清军想要夺回东流城就坚决打退。”
而此时第二军的第一批赶赴前线的部队已经乘船出发了,已经抵达了九江城。
后续部队也在陆续等待登船,前往前线。
这次动用了两个军六万余人的部队,所以水师的运力有点跟不上了,只能分批运输。
就在李家军紧锣密鼓前往前线的时候,镇守安庆城的安徽巡抚苏启旺得知了望江城和东流城相继落入了李家军手中,大为光火。
他在府中大发雷霆:“废物!都是一群废物!两座城就这么轻易地丢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手下将领们都低头不语,不敢吭声。
苏启旺怒喝道:“陈实,你带一万兵马,给我把东流城夺回来!”
陈实连忙应道:“大人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虽然陈实内心之中是万分不想去执行这趟任务的,但是军令如山,却又只能硬着头皮带着士气低落的一万绿营兵前往东流城。
清军一出城,一支在安庆城附近侦查的前线斥候就发现了他们的动向,立刻向在东流城的杨霖传回了消息。
杨霖得知清军想要夺回东流城之后,召集手下各位营长前来议事。
“我们之前不想东流这样一座历史名城毁于战火,所以劝降了清军。可是如今安庆城的清军又要李夺回东流城。我对击败这支清军充满信心,只是不愿意让东流城受到战火损伤。所以这一战,我决定要在半途袭击清兵,让他们无法抵达东流城。你们有什么想法?”
杨霖说完,目光看向下面的一个个营长。
众人都思索起来,突然一营长开口道:“团长,既然要在半路伏击敌人,那我建议在黄石矶一带设伏。”
黄石矶是一座位于长江边上的小山,位于东流城东北方向,因为石色呈紫黄色而得名。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