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康熙连续两日进行了大朝会,场面可谓是热闹非凡,然而这热闹之中却充斥着混乱与无奈。

  众臣们吵吵嚷嚷,各抒己见,整个朝堂犹如闹市一般嘈杂,但令人失望的是,竟没有一个人能够拿出真正有效解决南方局势的切实对策。

  朝堂之上,意见纷杂。

  有人主张派人跟李弘谈判,试图以高官厚禄稳住对方,然后再徐徐图之。

  这种策略相对而言还算比较温和,属于招安之策。

  他们认为,通过给予李弘一定的地位和财富,或许能够暂时平息南方的战乱,为大清争取一些喘息的时间,再从长计议后续的应对之法。

  更有甚者,提出了极为激进的想法,索性放弃湖南湖北,封李弘为王,统治湖南湖北。

  只要他承认大清的宗主地位,每年定期上贡即可。

  此议一出,在朝廷上引起的争议堪称巨大,支持者与反对者皆为数众多。

  反对者怒不可遏,大骂提出这种建议的人是不是忘了三藩之乱的前车之鉴。

  当年三藩之乱,大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得以平定,若如今轻易割地求和,日后局势恐更加难以收拾。

  然而,赞同者也据理力争,他们认为,朝廷能够平定一次三藩之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吴三桂突然病死,这才让战局出现了转机。

  可是李弘如此年轻,精力充沛,难道还能寄希望于他也跟吴三桂一样突然病死吗?

  既然当下在军事上打不过李弘,还不如先割地封王,然后将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养精蓄锐,以待日后有足够的实力再反攻回去,夺回失地。

  除了以上这两种意见,还有一种是由一些年迈的满清贵族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中原江山实在太大了,汉人数量众多,满洲要想安稳地统治他们实在太难了。自入关以后,打了近四十年的仗,可是汉人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根本镇压不完。还不如趁着李弘尚未打到北方来,开始筹谋撤回关外,将这些年在中原弄到的财物、物资、人口、女子全部迁到辽东,把这中原江山留给李弘。

  这种意见属于最少数派,除了一两个行将就木的老家伙赞同之外,其他人都不敢支持。

  毕竟,若真如此行事,大清多年来的努力将付诸东流,毕竟局面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这些意见虽然内容各异,但其倾向性却是一致的,都是觉得李弘势头太猛了,如今大清根本不是对手,军事手段难以奏效,那就要用政治手段来解决。

  对于这些求和派的言论,康熙气得是七窍生烟。

  在乾清殿上,他怒目圆睁,指着一群大臣破口大骂,骂他们一个个都是软骨头,卖国贼。

  他痛心疾首地斥责这些臣子,身为大清的官员,不思为国效力,抵御外敌,只知一味求和退让,简直是将祖宗的基业置于不顾。

  康熙的怒火在朝堂上熊熊燃烧,他誓言绝不放弃一寸土地,定要与李弘抗争到底,捍卫大清的尊严与荣耀。

  为了以儆效尤,有效压制求和派的嚣张势头,康熙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雷霆手段。他毫不留情地贬斥了数量众多的官员,其中不乏地位颇高之人。不仅如此,康熙甚至果断剥夺了好几个满清贵族的爵位,这一举措令满朝震惊。而对于那个提出撤回关外的老家伙,康熙更是下令将其进行圈禁。

  康熙这种严厉至极的态度,使得清廷之中的那些求和派一时间噤若寒蝉,再也不敢轻易发声。然而,尽管求和派暂时在朝堂之上失去了声音,可南方局势这一严峻的问题却依旧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康熙满心忧虑,无奈之下,只能召集明珠、李光地、陈廷敬以及图海等大臣,连续两日在乾清宫东暖阁秘密商议应对之策。

  看到明珠,康熙就不由得想起了索额图。这两人原本都是他的侍卫,陪着他一起长大,堪称他的左膀右臂。可如今,就只剩下明珠一人了。

  对于索额图兵败被杀之事,康熙心中又恨又难受。他满心愤懑,真想挖开索额图的坟,好好问问他:“到底是怎么能让十万大军短短数日就覆亡的?哪怕是十万头猪,也不会败得这么快吧?”然而,如今连索额图的尸体都不知在何处。

  除了明珠本就是康熙的宠臣之外,其余的几人,也都是康熙近些年来比较倚重信任的臣子,他满心期望这些人能够给自己支持和帮助。

  面对康熙的问询,明珠率先开口:“皇上,臣以为,当下当务之急,是编练新军。”

  康熙微微点头,道:“继续说。”

  明珠接着道:“臣提议从西洋人那里购买新式的火枪火炮来武装新军,如此方能与贼军抗衡。”

  康熙眉头微皱,说道:“编练新军之事,朕可以同意。但从洋人那里购买新式火器,朕需再思量思量。”

  明珠作为康熙的宠臣,自然深知康熙的顾虑。

  满清自从入关以后,虽一直用汉臣汉将汉兵,可骨子里始终在防范汉人。历史上,康熙到到乾隆,并非不知外面世界的变化,也并非没机会接触西方更先进的科技和武器,却依旧选择了闭关锁国,使用落后老式的火器,以致于在末期被西方列强吊打。

  其核心原因便是防汉的思想作祟。八旗人本就人少,以少御多,如同坐在火山口,随时担心爆发。而一旦汉人掌握了更新式更犀利的火器,八旗恐怕更要提心吊胆了。

  南方的反贼李弘就是现成的例子,他们之所以能够节节胜利,在康熙看来,不就是使用了最新式的火器嘛。到现在为止,他一直都笃定地认为李家军的武器是从西洋人手中购买的。所以现在对西洋人是恨之入骨,更别说从这些西洋人手中购买武器了。”

  明珠见状,又道:“皇上,臣还有一计。不如请西洋人来教授新式火器的铸造方法,然后从八旗之中挑选工匠进行学习和铸造,这样既能保密,又能不使得这些新式火器流传出去。”

  康熙有所意动,但并未直接做出决定。

  这时,李光地站了出来,说道:“皇上,臣以为,当集中力量和贼军进行一次大决战。”

  康熙抬眼看向他,问道:“细细说来。”

  李光地拱手道:“皇上,臣分析,李弘在攻占武昌府之后,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九江。拿下九江,上可进逼安徽,威胁江南,下可攻入江西,直逼南昌。但是消息传来已经这么久了,九江说不定已经落入了李家军手中,所以已经无法在九江做文章了。虽然还没有九江陷落的消息传来,但是皇上,臣心中却也认同李光地的判断。”

  康熙问道:“那依你之见,如果要决战,选择在哪里?”

  李光地毫不犹豫地回道:“南京,皇上。臣判断,李弘一旦拿下九江之后,就会集中主力攻打安庆,然后进逼南京。毕竟南京的地位摆在那里,一旦占领南京,贼军必定声势大振。所以臣建议提前在南京开始布局,集中重兵防守南京,跟贼军进行决战。”

  康熙听罢,陷入沉思,久久未语。

  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做出了错误的决断,导致的后果会非常可怕的。

  别的不说,万一康熙将重兵集中在南京,结果李家军却并没有进攻南京的意思,那显然会导致其他地方防守空虚,很容易被李家军给趁虚而入的。

  而且就算李家军会选择南京决战,可是对于是否能胜利康熙现在心中也没有了底气,毕竟李弘从起兵之后未尝一败,直接给康熙干出了心理阴影。

  一旦决战失败的话,那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会比索额图武昌之败更深远更强烈。

  所以这既是战略抉择,也是一场赌博。

  康熙不得不慎重。

  李光地显然也明白康熙的顾虑,于是说道:“臣知道此事事关重大,皇上自是要三思而行。”紧接着,李光地又接连提出了好几条建议。

  他拱手说道:“皇上,其一,可在重要城市加固城墙,储备充足的粮草和武器,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如今局势紧张,城防乃是重中之重,唯有筑牢城池防线,方能抵御敌军。其二,号召地方士绅组建团练队伍,牵制李家军。对于这些乡绅大户来说,李弘施行的分田政策乃是他们绝不能容忍的,从这一点上讲,他们与李弘也是水火不容的敌人。其三,增加税收,在合理范围内适度增加税收,为战争筹集更多的资金。如今战事吃紧,资金不可或缺。其四,调配物资,统筹全国的物资调配,优先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前线将士若无充足物资,如何能奋勇杀敌?”

  对于这几条建议,康熙都表示了同意,并说道:“李光地,你速速拟出具体的条陈呈给朕,不得有误。”

  看着康熙采纳了李光地好几条建议,陈廷敬和图海也不甘落后,纷纷建言。

  陈廷敬上前一步,说道:“皇上,臣以为可从四川以及广西、江西等地抽调军队进攻李弘的老巢湖南,迫使李弘回防,如此便能减轻前线压力。同时,现今的局面也表明,还要大量制造战船,组建新的江南水师。事实已然证明,当下的江南水师根本不是李弘的对手。没有水师助阵,官军在南方作战定会举步维艰。”

  康熙微微颔首,道:“陈廷敬所言有理。”

  图海紧接着说道:“皇上,臣认为朝廷之所以一直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李弘的实力并不清楚,导致了前线将领将士过分轻敌,这才引发了一连串的失败。所以现在要将情报搜集工作重视起来,可让内务府安排大量的探子进入湖南去打探消息,甚至可以让人假装投奔李家军来接近李弘,寻机对其进行刺杀。”

  李弘毕竟年轻,要让他跟吴三桂一样暴病身亡不太可能。但是如果能刺杀成功的话,那李家军凶猛的势头必然被打断,届时便是清廷反击的绝佳时机。

  康熙听后,沉思片刻,说道:“图海所提,不无道理。着令相关衙门拟定章程呈上来。”

  随着一条条对策被提出,康熙原本沉重焦急的心情逐渐轻松和缓了许多。他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眼神中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康熙扭头对身旁的太监赵昌说道:“赵昌,去端一坛子御酒来,再拿几个酒碗。”赵昌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将酒和碗呈了上来。

  康熙亲自倒出一碗酒,神色庄重地说道:“这第一碗,敬给那些为大清阵亡献身的忠臣良将和千千万万的将士!是他们的英勇无畏,才让大清的江山得以稳固。”

  说罢,他将酒洒在了地上,以表敬意。

  接着,康熙又倒出一碗酒,环视着眼前的臣子们,大声说道:“这第二碗,敬给正在为大清尽忠的臣子们,明珠、李光地,陈廷敬,图海,朕相信,有你们在,大清定能度过此次难关!”

  随后,康熙再次倒满一碗酒,站起身来,目光炯炯,豪迈地说道:“这第三碗,朕要敬给自己的敌人们!螯拜、吴三桂,都曾经是朕的死敌。他们皆是英雄豪杰啊,可如今呢?一个被终身囚禁在狱中,一个早已经变成了冢中枯骨,而朕这个大清皇帝,却依然活的好好的,而且还在这些人的逼迫下建立了丰功伟业。现如今又多了一个李弘,哼!他也会跟鳌拜、吴三桂一样成为朕的手下败将,为朕的丰功伟业再添一份光彩!”

  说完,康熙仰头一饮而尽。

  众臣见康熙如此豪迈自信,皆被深深感染。

  明珠率先开口道:“皇上如此气魄,我等定当拼死效力,助大清战胜一切敌人!”

  李光地也紧接着说道:“皇上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

  众臣纷纷附和,然后端起酒碗一饮而尽。一时间,东暖阁之中的气氛变得振奋起来。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清掘墓人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