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坟前开会

  正如申时行所料,朱常洛虽然敬重张居正,但当然是要超越他。

  张居正只是臣,他是君。

  张居正也局限于他所处的时代,朱常洛却比他多知道四百多年,经历过更加系统的教育和体制锤炼。

  朱翊钧的丧礼按部就班。

  他的陵寝早在生前就修好,他的神主随后会奉入太庙,包括张居正的神主。

  商议谥号、庙号,这都是朝廷那边臣子们的工作。

  最终无非朱常洛来选择一个。

  他不看重这些,他看重的是完全属于他的时代正式铺开。

  但臣子们看很重。

  朱国祚趁着叶向高还没有抵京,赶紧发挥着自己的学问,集合部里想要抓住这个风向一变的机会进步的属官们呈了方案上来。

  果不其然,这个方案里的文章就暗含了他们的看重。

  朱常洛不得不又喊了一票人来商议。

  先皇的谥号庙号是要赶紧确定,毕竟后面许多文本乃至于刻牌位都要用到。

  这次田乐没有参与,当然是进贤院、御书房、施政院和鉴察院的人为主,有资格来的大多也只是旁听,主要还是听申时行、王锡爵、朱国祚、朱赓、沈鲤等人的看法。

  谥号就不说,对于仅取一字的庙号,摆在朱常洛面前有了三个方案:中祖、神宗、哲宗。

  谥号庙号里的讲究,朱常洛其实不太懂。

  但听了他们的议论和争辩,朱常洛倒是听明白了一些意思。

  首先:目前有臣子陪祀的都是祖,大行先皇不称祖是不是怪怪的?

  其次:既然定下基调这是一个父子中兴大明的连续剧,大行先皇又是先禅位再驾崩的特殊情况,称一个祖不过分吧?

  再次:陛下这么勤勉圣明,大明蒸蒸日上,祖以外的顶级美谥当中,如今只剩下一个中宗了,该留给陛下吧?

  最后:如果要开称宗亦得陪祀的先例,那么神、哲二字最好!

  既然有争议,当然是由陪祀而引起的称祖问题:好像离谱了一点。

  祖有功宗有德,开创功业才称祖,其他继承的都该是宗。只不过朱家的情况似乎又乱了些,太祖后有成祖,如今太宗反倒没了,嘉靖皇帝庙号世宗确实也不算有问题。

  那么大行先皇能占了成祖以前的庙号称太宗吗?明显不行。

  称高宗吗?大行先皇又不是大明“始受命之君”。

  中宗吗?那陛下将来怎么办?陛下除了称祖,还怎么更进一步?

  大家面临着既要拍先皇马屁也要拍如今皇帝的两难。

  大明开国已经两百多年,已经这么多皇帝了,好庙号已经被用得差不多了。

  朱常洛是不在乎这些的,说了一句:“称祖恐怕不妥,置世庙、穆庙于何地?只是陪祀一事而已,称宗亦得陪祀,又有什么不妥?总要有先例的。”

  于是朱国祚开心了:“陛下圣明!”

  朱常洛古怪地看着他。

  看样子,配享太庙的饼确实很刺激人。

  朱国祚胜在年轻,而泰昌朝的功业才刚刚铺开。如今的这批老臣,大多做的还只是过渡工作。别看如今波澜不断,但功业还真谈不上。

  朱常洛现在觉得,他明知不妥而故意让礼部议出个称祖的方案来,就是先表一下称颂万历朝新政打下再开创功业根基的功劳,顺便向皇帝表一表忠心:您将来最差是个中宗,我会好好干的!

  反正最终能得个称宗也得陪祀的先例。

  朱国祚倒是自信,但朱常洛不看好他。

  有这个精力在这些方面疯狂做文章,只说明他的思维还是老派。

  于是又回到称宗的话,庙号哪个字为宜。

  神这个字……目前来说,前有宋神宗,在位时有熙宁变法。朱常洛听他们议论了一下,又说取义是从“文祖神宗”而来,在一些典籍里也代称帝尧,禅让嘛……

  朱常洛的概念里,神宗似乎暗含贬义。但目前听他们说,似乎也是太、高、世、中、仁、宣、孝、宪之外比较好的了。

  像是圣宗这种名号,前朝只有个辽圣宗,“无所不通”这样的含义大行先皇也不适合。“於穆清庙,肃雍显相”这样威严、礼仪宏大的肃宗字样,总缺郊祀、朝会的大行先皇不合适,汉肃宗、晋肃宗、唐肃宗有例在先,不符合现在想夸一夸大行先皇的宗旨。

  哲宗倒是也与新法有关……目前先例里就是宋哲宗,宋神宗之子。幼年即位时先是文彦博复出废了新法,但他亲政之后改元绍圣又追谥王安石为文,允其配享神宗庙廷重新开始新法。

  而哲字在谥法里的含义:知人曰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朱常洛被他们辩得晕晕乎乎的,又延伸到什么尧之四德四运,还与仁义礼智等含义牵连起来,说哲有智的含义。

  又说什么英是指夏商周三代之英,而哲是指什么尧、舜、成汤、周文王周武王代表的知人则哲、濬哲文明、经德秉哲、世有哲王,因此哲宗约等于英宗。

  朱常洛脑海之中浮现出了奉先殿里英宗朱祁镇的身影,看了看众人摆了摆手:“别争来争去了。既然熙宁变法是经了波折,绵延到宋哲宗时,父皇最终也有了明悟,那就定了哲字吧。父皇知太岳公是哲,知朕亦是哲。识微虑终,也合了父皇晚年。”

  现在,朱常洛倒更愿意强调一下宋哲宗自己想继承宋神宗遗志继续变法的含义,而宋哲宗也是英年早逝的。

  万历朝的前十年与朱翊钧本人又有多大关系呢?张居正掌权时他都没有亲政。

  朱翊钧真正为帝的时间,一开始倒是新法反扑。只不过朱常洛现在把自己继位后重新开始新政的“功劳”,也安在他知人“禅”任,识微虑终上。

  先皇最终发现,还是该变法的。

  只是不幸,晚了些。

  而之前柱国方倾,朝中有坏人,群情汹汹,先皇花了十几年也不好掌稳皇权罢了。

  他一生之功,就用这个知人之“哲”去总结吧。一开始没有去阻拦张居正分毫,最后临危立断直接禅位。一辈子能做出这两个正确决定就够了,中间的是是非非,都靠申时行他们接下来去解释,去讲故事。

  无非说清楚坏人是哪些,先皇迟迟不定国本到底是为什么。

  朱常洛不是很在意定什么庙号,只在意用这庙号去引导什么样的风向。

  总之,张居正是正确的。

  他泰昌帝的登场和今后的决断,也是正确的。

  哲宗择名臣,择圣主!

  ……

  有了谥号庙号,葬礼得以继续更顺利地举行。

  初终、小殓、大殓、成服、吊奠赙、择地告祭后土、发引、葬入陵、虞、卒哭、祔、小祥、大祥、禫……这有一个漫长过程。

  葬礼之后,才是实录编撰、神主牌位升附太庙等后续。

  而神主牌位升附太庙,一般是去世两周年之后才进行。

  但这则消息已经在往整个大明扩散。

  这个时候,奉命进京的诸王还在路上,欣喜不已的叶向高还没出发就要换上丧服和哀容,在外的京营三路大军也化身哀兵继续他们更显肃杀的旅程。

  在这样特殊的时间点,因楚藩案而掀起的惊涛骇浪也要让步,却也更方便浙江上下行事。

  借着举国服丧的时间里绝大部分人不敢轻举妄动触怒皇帝的大背景,他们全力为自己洗刷。

  那些被精准控制着抓入死牢的“谋反”诸族,仿佛是万历皇帝驾崩之后的人殉。

  始于新法,也终于新法。

  始建于万里十二年的哲宗陵寝历经六年才建成,在它建成将近十五年后,它才迎来它那个在阴间的主人。

  许多殉葬器物要放进去,在朱常洛眼中,这些“财富”自然是没必要长埋于地下的。

  但这些只是细节,何况总该留些什么,让后人发掘真正的历史。

  作为儿子,作为受到信任而被禅让提前继位的皇帝,他带着朱由检和另外三个弟弟亲自护送梓宫到陵寝所在。

  被他一同送入朱翊钧陵寝的,还有一个小彩蛋,就看后人会不会发现了。

  表面上,那是他对朱翊钧这个生身父亲最后的孝心,一份他抄写的经文。

  实际上,他在北面留了些特殊的一幅画,为难后世的考古工作者们。

  毕竟对于这个新的万历朝与泰昌朝之间巨大的变化,恐怕会成为千古难题。

  时间已经是三月初九,梓宫早已合上,现在墓门也合上。

  彻底长眠的朱翊钧身侧,左手边有他喜爱的酒壶,右手边是儿子为他抄的经文。

  若能摊开了,就能看见折页的一面是文字,另一面的画上,寰宇舆图里海上行着冒烟的巨轮,路上有列车高楼,天上有飞机和卫星,画面最中央最古怪:是身穿龙袍的皇帝在电脑前面。

  屏幕里还能分辨出字来:未完待续……

  这幅画的作者,竟还是李太后。

  因为朱常洛说,“要让父皇见到那一天。”

  李太后只认为这是孙子的坚韧意志,是孙子对儿子的承诺。

  反正她听过朱常洛讲的那“将来图景”。

  现在彩蛋埋了进去,今天来不及回宫,朱常洛则看着诸藩亲王和华阳郡王:“也是难得的机会,都去祭拜一下先祖吧。今夜就在列祖列宗陵前,先叙叙宗谊。”

  大伙只觉得阴嗖嗖的。

  而太祖的其他血脉,在这里却不好祭拜——太祖埋在南京嘛。

  于是他们都只能和皇帝一起呆在这哲宗陵寝定陵的祾恩殿里。

  对这些大明顶级宗亲来说,一起进京就够心惊胆颤了。

  坟前开会,更是恐怖如斯。

  一种一言不合可能会被丢进去殉葬的大恐惧。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光宗耀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