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明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说人很快就到,名单马上就发。
名单咋这么快?因为夏光明手头就有。
为啥会有?因为江州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停摆之后,员工们的安置成了大问题!
老少爷们没工资了,闹腾了起来。
本身这就是个领皇粮的单位,突然间连基本工资都没有,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如果继续养着这些人,夏国科学院以及科学部又不太愿意。
调查组找到了太多的问题,足以证明研究院这玩意,是真的该整顿了。
夏光明正犯愁,陆山就说要挖点人,真是打瞌睡有人送枕头。
索性看看陆山这边怎么弄,能收几个,要是顺利的话,全国其他地方的人都能送过来给陆山,然后就可以撤掉那些没有科研能力光领钱的研究院了。
陆山此时皱着眉头看资料,看着看着他也终于明白江州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干嘛出不了成绩了。
全院的编制是78人,编外的临时工竟然有85人,整个研究院乌泱泱的全是人。
更好笑的是即便是78个正式员工,里面后勤,财务,行政,等非科研人员就占去了40个人,剩下的38个人是科研岗位,
这38个科研岗位当中,有相关理工,材料,化学,物理之类专业的人仅有25人,其余都是其他不相关学科的。
再看看学历,25人当中,博士仅有2人,研究生7人,剩下的都是本科及以下的学历,有的一看就知道混的。
江州这个研究院能撑到今天,真算是个奇迹了。
陆山不是个凭学历论的人,但学历低的人,一般来说学习能力确实比较差。
如果有特长的话,陆山还是愿意挖的,这就得取决于见面谈的怎么样。
梁文平接到电话的时候,还以为是谁在恶作剧,想都没想就说了句:“打错了。”然后就继续看电视。
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停摆之后,大家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怪异起来,班爱上不上,反正上了也不知道做什么。梁文平偶尔去打扫一下就走掉。
他是那七个硕士之中的一个,不同于一般的硕士,他是实践型的人才,负责思路的转变。
理论方面他确实搞不定,但是执行方面有很强的能力。
电话继续打了过来,梁文平都有些生气了,这年头的骗子这么执着吗?
“你骗人就不能换个人骗?干嘛一定可着我骗?”梁文平很心烦,单位停摆,他一身的技术在江州没办法施展,下一步就得像很多江阳省的人一般前往南粤省打工。
南粤工资是高,但他还有家庭不是?以前他一边做研究院的活,一边做点私活,帮江州市其他的企业搞一搞生产设备,日子才算支撑起来了。现在少了研究院那部分的钱,光做私活就显得不稳定了。
梁文平这段时间一直在取舍,拿不定主意。
电话那头却语气非常的平和,说自己是泽梦公司的,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想让他过去谈谈。
“真的?”梁文平将信将疑。
“试试又不会吃亏,路途也不是很远,为何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呢?”电话那边依旧平和。
“好!”
梁文平去了之后才发现,研究院的其他人竟然也在,之前还以为是骗局,现在看来是真的。
到了面试的地点,这批人发现面试的只有一个年轻人,多少心里打鼓。这家公司看起来真不靠谱啊。
突然间,有个同事失声说道:“那是……陆山!”
在场的几人顿时就炸了,陆山的名号如雷贯耳。更别说刘宏明就是因为他的原因才被抓起来,导致了研究院停摆的。
所以大家对于陆山的情绪很是复杂,又敬佩但又有些恨意。
但这些恨意很快就烟消云散,因为陆山直接把待遇做成广告纸,贴在一边的广告板上。
“每月基本工资12000,五险一金另算,工作八小时,双休,节假日正常放假。需要加班的按法律规定发放加班费……”
这待遇也是没谁了。
有了这样的条件,来的人顿时期待起来,在现场泽梦员工的引导下,一个个进去面谈。
结果也是好的,陆山将这几个人都留下了,虽然他们的能力不足以支撑科研,但是已经可以领会意思转化为实际操作。
理论方面的培训以后可以进行,这群人还有提升的空间。
科研层次的人才等一等科学院那边的进度就好。
来参加面谈的人都是陆山挑选过的,从出身,学习经历到具体的业务表现都进行过调查。
拿梁文平来说,十五年前的硕士生,含金量比研究院里面的那两个博士生还要高。
这样的人混了十几年还只是个普通的员工,可见有多“不懂事”。
梁文平回去的时候晕乎乎的,他被陆山任命为技术主管,以后专门管生产设备的,基础待遇比同伴们一下就多了两千元,五险一金也有上调。
有这样的待遇,以后还出去打什么工?
这群人回去后,当即递交辞呈,立马到陆山的厂子里面上班了。
陆山还让梁文平再挑选一下研究院里面的
人,看看有没有落下的人才,梁文平倒也公正,还真多拉了几个人过来。
就这么着,石墨烯工厂的生产技术骨干团队初步搭建起来。
没日没夜的抓紧调试设备,陆山的进度一下就加快了。
但夏光明那边找人有点麻烦,石墨烯太高端又太低端,很多人才之前钻研过,没有成果就只能换掉赛道。
石墨烯得等基础上面的研究整起来,底层产业拉起来之后,才有足够多的研究人才。
全世界也就米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还成规模,水平比较高,其他国家在这个领域的进度真的非常慢。具体的原因前面也提过,行业规模小,现阶段能用得上的地方不多,没啥人专搞这个、
所以夏光明得往深处找人,询问下还有没有人领过相关的经费,还有没有人交过类似的报告,论文什么的,都需要时间。
好在科学院发动了自己的力量,将过去十多年时间内研究这个领域的人几乎都找到了,挑挑拣拣,又进行了面谈审核,最后把去的人给选定了。
这一回派来的人叫做王磊民,在某个国防军工相关大学做石墨烯的研究已经十五年,可以说经历几乎整个石墨烯的发展历程。
当初研究这个领域的人很多都离开了,去研究其他更有前景的项目,或者被挖到各个企业里面当技术顾问,唯有王磊民还在默默深耕。
陆山拍了下脑袋,一下就想起来这个人在十几年后发表过好几篇相关的论文,有一定的价值。这一世不知道跟他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跟王磊民见了面,说话间就把王磊民的进度给问出来了。
王磊民主张的是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利用其电化学性来形成更好的阻抗性能,这比纯氧化石墨烯的性能更强大。
这种材料就是是MoO3-GO,也就是三氧化钼——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
十几年后的研究结果为两者比例在2:1的时候电荷转移电阻最低,并在0.1A/g循环100圈后的库伦效率为95.5%,较其他比例样品的充放电性能更优秀。
王磊民还有另一个主张,就是用五氧化二铌-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来研究。
在十几年后,论文写的是比例为1:40的时候复合材料的电荷转移电阻最低,在小电流密度下循环50圈的放,充电容量为480、450mAh。g-1,库伦效率为93.75%。
过渡氧化物是代替石墨用于电池负极材料的优秀选择之一,掺到石墨烯当中会有不错的表现,这也是目前的思路,但成果还不是很高。
这都不重要,反正也没想着完全按照王磊民的那一套来搞,陆山需要的是一个懂行的理论专家来把自己的理论给细化解释给梁文平这些技术骨干。
也就是负责日常的理论性指导以及工厂的运营。
鉴于王磊民确实缺乏经理能力,陆山安排了助手,这样一来,就能各司其职了。
卸下这个担子,陆山就能更加专注理论方面的突破,突破之后交给王磊民理解,解释给陆文平,陆文平这些人调试设备,进行实际的生产并且培养更多更低一级的技术骨干。
梁文平这些人一边调试设备,也按照陆山的授意一边招兵买马。
他们这些有技术的,多少都干点私活,谁有本事谁没本事都清楚。
之前梁文平还怕自己招人太多,询问陆山的意思,结果陆山说多多益善,但是要保障质量。
众人才算是心里有底了。
奇点实验室内,三个英灵加上陆山在忙活着,现在他们在确定电池的基本结构,确定下来之后,就以这个结构作为基础,填充各种物资。
按照陆山的意思,结构不能轻易变动,不然以后怎么生产?
一会S型,一会直线型,一会圆形,产线生产哪个?
结构不是轻易决定的,需要根据石墨烯电池反应时候的各种特征决定,同时还要考虑外部材料。
这都得进行模型演算,一点点的推。
最后确定的模型是内部呈网状圈形结构,看过彩色卷起来的那种棒棒糖吗,就是那样的结构,因为这种结构下,反应面是最大的。
反应面大,就意味着会剧烈,所以还要确定安全距离,不能塞一堆就完事了,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松散的,以后外壳的材料技术提升了之后,就可以不断的压缩空间还能保障安全。
石墨烯的制备在实验室采取的是外延生长法,也就是在超高真空和高温条件下,通过气相反应在单晶基地上外延生长石墨烯。这种办法搞到的石墨烯品质大,但是成本也大,产量还低,只适合实验室的研究。
进入预生产环节,也就是梁文平这些人所在的环节时,必须改变制备技艺。
经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之后,这群人终于确定了化学气相沉积法。
依旧是高温下将含碳化合物分解,生成的碳原子沉积在金属或者其他基体表面形成石墨烯。这种办法可以搞出大面积,高品质的石墨烯。同时还能比较好的控制石墨烯的层数。
这个办法的成本确实也高,只适合高端使用,所以一开始的时候,
大家都主张用氧化还原法来制备。
但是陆山坚决反对:“氧化还原法固然成本低,但是石墨烯的质量很低,我们后期要提升石墨烯的品质,也是要成本的,并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种无形,不可控的成本才是大头。
况且,化学试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害处太大,从业者以及当地老百姓的健康会遭受严重威胁。”
众人觉得前期肯定会有一些牺牲,以后慢慢改了就行,不然企业的经营压力太大,前期得烧多少钱?
看出了大家的担心,陆山打下包票:“理论这边很快就有重大的突破,到时候就能用这个办法弄出高品质,低成本的石墨烯。工资不会少发的,请大家放心!”
老板话都说成了这样,手底下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说是不说了,心里面还是会怀疑——真的可以吗?
世界上的顶级科研机构搞了这么多年,也没听说有谁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搞出低成本的石墨烯,那玩意天然就不可能低成本!
但在陆山看来,化学气相沉积法才是未来。
含碳化合物容易找吧?
容易!来源如此广泛,原材料获取就廉价,到时候只需要特定的手段把碳给弄出来就行。
难点在于控制反应的环境和速度,好在拓扑半金属半导体材料的发明给陆山找到了不少的新思路,改造出了特定的反应设备。这一点就比国际上的水平高了不少,突破了现有技术的临界点,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解决了电池结构问题,还解决了石墨烯的制备问题,剩下的就是开始生产真正意义上的石墨烯电池了。
而对这一点,陆山反而没那么担心了,因为之前新材料的研究让他对电子这类微观物质的反应规律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加上模型的先进性,把握很大。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