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善终的老臣

  且说,此话一出,李承乾一口茶水呛在喉咙口,咳了好半天。

  长孙无忌神色狐疑。

  话音刚落,李孝恭道:“老狐狸莫非不信?”

  长孙无忌神色镇定自若,道:“那好,你且说说,梦里是什么样的。”

  “这……”李孝恭欲言又止,眼神不住向一旁的侄儿使着眼色。

  殿内叹息一声,长孙无忌缓缓道:“是殿下梦到了河间郡王,而不是河间郡王梦到了太子,这种事情一说出去便是破绽百出,若细想之下坊间还会以为东宫有人妖言惑众。”

  “嗯!”李孝恭正色点头。

  长孙无忌的神色很严肃,又道:“不过也好,以后东宫闯祸了,也不用担心了。”

  “老狐狸你是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喝下一口茶水,神色平静,没搭理他。

  李孝恭起声道:“某家就不喜与你这种老狐狸谈话。”

  言罢,李承乾看着皇叔快步走出了东宫。

  殿内又安静了下来,长孙无忌神色多了几分担忧,问道:“去年,臣听闻殿下得了重病?”

  李承乾道:“孤的病已经好了。”

  “嗯。”长孙无忌缓缓道:“梦里遇到的事都是假的,还望殿下莫要当真。”

  “舅舅教诲,一定谨记。”

  长孙无忌再看一眼锅里的汤水,一时间也没了吃饭的兴致,收拾了一番心情便起身离开了。

  有些话不能乱说,尤其是东宫储君。

  就算是梦里真有什么奇怪的话语出来,事后也最好闭口不谈,大抵上就是心里知道,就不要说出来。

  舅舅的告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总不能对着天下人大喊,孤要灭世家,孤要让天下所有读书人一个公平。

  是忠臣的,就跟着孤一起上,轰轰烈烈将世家推翻了?

  但……真的很想大声喊出来。

  见殿下从崇文殿出来,脸色不太好看。

  宁儿跟在一旁没有作声。

  揣着手走了一段路,李承乾的脚步忽然停下。

  宁儿惯性地多走了一步,见殿下停下了,她又退后一步站在一旁。

  李承乾蹙眉道:“让人送信给杜荷的府上,许敬宗办的事都被孤的舅舅知道了。”

  “喏。”宁儿快步去安排。

  近来,说农夫与蛇这个故事,随着那群还年幼的公主与殿下们在骊山玩闹,这个故事也在坊间传扬开来。

  这个故事的寓意十分深刻,引人深思。

  骊山行宫,温泉宫内,李世民坐在温暖池。

  同样坐在池内还有尉迟恭,与魏征。

  李世民倒上一碗酒水,灌下了之后道:“听闻近来官吏下县之后,关中不仅又清查出了五千隐户,还开垦了诸多水田。”

  尉迟恭沉默不言。

  魏征低声道:“太子殿下能够重视农事,臣为大唐贺。”

  李世民将酒碗放在池子边上,蹙眉道:“朕的这个儿子有时总会去想一些别人不去想的事,就在秋猎之前他说西域人光是向关中卖葡萄就能赚很多钱,因此徐孝德还去坊间查问了。”

  “在承乾眼中,他觉得天底下就不该有这样的事,伱们以为呢?”

  魏征作揖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年少,总会有些骄纵。”

  尉迟恭坐在温泉池内,还是一动不动。

  李世民沉声道:“就如郑公所言,承乾还年少,他将事情想得太简单,光靠这些?要治理天下,还尚浅。”

  翌日,李承乾站在太极殿内继续监理朝政。

  只是今天没有见李泰来听政。

  这个弟弟多半是为了括地志忙得不可开交,这也无碍,毕竟父皇也还没回来,青雀来不来听政也都是他自己的事。

  人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所以面对朝中众臣时,不论是心里想的,还是嘴上说的,多多少少还有些保留。

  从来到这个时代,几经试探,加上一些自我的认知,至少能够清楚形势。

  比如说于志宁与徐孝德,虽然他们都是东宫的属官,可他们的能力依旧没有显著的特点,换言之不清楚他们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就比如说徐孝德擅长发现问题?倒也不能这么说,问题是自己作为太子与他说的,他顶多只能算是一个求证而已。

  而之后的,也没有给出的具体解决办法。

  所以一直以来,除了对内。

  对外的安全感便是这位舅舅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年过三十,已经快步入四十岁之列,他是当朝最大的外戚,也是最有权势的外戚。

  不论是年龄还是地位,都处于人生的巅峰阶段。

  他能够掌权,但他绝对不会背叛大唐,也不会背叛父皇,他的忠心依旧是坚实可靠的。

  尽管作为外戚,他身居高位,依旧受人指指点点,这也使得这位舅舅,更加谨慎。

  今日的早朝说起了吐谷浑之后的战事,今年秋天,侯君集的大军与薛万钧的兵马一路杀到大非川,合军一处之后,大势便已平定。

  侯君集与段志玄清扫了吐谷浑残余各部,现在就要班师回朝了。

  房相说起了这件事,等侯君集与段志玄班师回朝,陛下也该从骊山秋猎回来了。

  早朝事毕,李承乾与众人一起走出太极殿,大家谈笑间完成了一次轻松的早朝。

  走出太极殿,便见到了宁儿站在殿外,她低着头站台阶下。

  一群文臣笑着与太子殿下作揖告别。

  等人都走了,宁儿这才敢上前行礼,道:“殿下,徐长史带着应国公来了,说是来向殿下赔罪。”

  李承乾向殿前的侍卫招手。

  对方快步上前,道:“末将在。”

  “你去将徐长史与应国公请到武德殿。”

  “喏。”

  每天下了早朝去武德殿练箭术已是太子平日里的习惯。

  因这个习惯自监理朝政以来就一直保留着。

  所以请徐孝德与应公来武德殿,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一些。

  都不用与皇爷爷打招呼,李承乾站在武德殿前的阳光下,拉弓搭箭。

  一箭放出,箭矢精准落在靶心。

  等徐孝德与武士彟一路被人领着走来,李承乾已经练了六箭有余。

  让远处的太监将靶子继续拉远,李承乾将弓弦拉满。

  “太子殿下,徐长史与应国公到了!”

  李承乾依旧拉着弓弦,目光盯着远处的靶子,道:“让两位入殿等着孤。”

  “喏!”那侍卫回应得声音响亮,便领着两人走入了殿内。

  阳光下,李承乾将弓放在一旁,坐在殿前的台阶上休息着。

  拿起一旁的茶碗,喝下一口酒水。

  殿内,很快就传来了话语声。

  李渊皱眉看着眼前这个躬身站在殿内的熟人,快步走上前扶起他,缓缓道:“士彟?”

  武士彟缓缓抬头,又激动道:“陛下!”

  李渊有些不可置信,他打量着须发已经斑白的故人,缓缓道:“你怎么老了?”

  太上皇的声音很疑惑,又带着一些不可置信。

  武士彟低声道:“多年不见,陛下也老了。”

  李渊赶紧拉着他的手腕坐下来,又道:“当年,朕听说你调任利州,这么多年了,你是怎么过来的啊?”

  “臣听从朝中调任,万不敢怠慢。”

  李渊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缓缓道:“你早该回来的,当年的旧人一个接着一个地走了。”

  武士彟又行礼道:“臣此来是向太子殿下请罪的。”

  李渊看向殿外,见到大孙儿还坐在殿前的台阶上,又解释道:“朕的这个孙儿,喜练箭术,便时常会来朕这里,来请罪?是为何事?”

  徐孝德将之前的事情都讲了一遍,说到武士彟身体早已经不起奔波,这才前来辞官的。

  李渊点着头道:“你也老了,朕也老了,都老了。”

  殿内又说起了当年的旧事,武家当年是经营木材起家的,其实当年,年轻时李渊在河东任职时期就结交了武士彟。

  而自李渊要从晋阳起兵,武士彟提供了不少军需与银钱,许多攻城器械所需的木材也都是武家提供的。

  当年李渊入主长安,武士彟便晋封太原郡公,之后又被任职工部尚书,一度是李唐后方的钱袋子。

  只不过之后出了种种事,武士彟渐渐退出了大唐的权力中枢。

  李承乾继续在殿外练着箭术,让远处的太监,朝着高空抛一个藤球,箭矢放出,又没射在藤球上。

  移动靶没这么轻松能打中的,练不好移动靶就比不过军中寻常的弓手,唐军的弓手都是百里挑一的。

  这不光是眼力与力气的区别,更是一种对抛物线以及弓弦箭矢重量的经验。

  接着殿内的话语隐约多了一些哽咽声,说着说着,感情到了便哭了起来。

  李渊抬头看向殿外的孙儿,道:“朕都知道了,这件事承乾确实不好做主。”

  武士彟缓缓道:“是臣为难了太子殿下。”

  “你也别太在意,当初你是朕封赏的,就算是二郎不管你,朕来管你,你辞官的奏章,朕就算是冒着忌讳,也让长孙无忌帮你批复了。”

  武士彟闻言又是行拜礼,道:“谢陛下。”

  两人交谈间,武士彟又说起了昨晚许敬宗来访之事。

  李渊缓缓道:“既然你与许敬宗已有约在先,你也不用这么着急回并州,不如暂且留在长安养病,承乾虽年少,可这孩子总能结交三两高人,如今孙神医就住在长安杜府,你可前去看病,先留在长安好好养病,你此去并州又是奔波劳累。”

  “臣!”武士彟再行拜礼道:“领旨。”

  当年武士彟帮助李唐发兵中原,李渊还在皇位上。

  如今这一幕又像回到了当年。

  李承乾依旧在殿外练箭,武士彟走出武德殿,看着这位少年太子行礼道:“臣先前失礼,还请殿下赐罪。”

  李承乾试了试弓弦,有些不满意,又放下了手中的长弓,道:“应公何罪之有,莫要说笑了。”

  武士彟又看了看殿内的李渊,再面向太子继续道:“于情于理都是臣之前冒失。”

  “皇爷爷答应让你告老了?”

  武士彟颔首道:“让臣在长安养病。”

  “嗯,那就好好养病。”李承乾拉着弓弦,将箭矢对准了正在从高处坠落的藤球,一箭放出。

  箭矢穿过藤球钉在了远处的墙上。

  宁儿笑道:“殿下好箭术。”

  见状,李承乾咧嘴一笑,“孤的运气向来很好。”

  “殿下的天分绝非常人。”

  “偶尔一两箭能中而已,算不上什么天分。”

  再看一旁还作揖行礼的武士彟,李承乾道:“与皇爷爷谈得尽兴就好,应公若有空的话,以后多来看望他老人家。”

  “谢殿下不计前嫌,还为臣安排,臣感激涕零。”

  言罢,他再次行礼。

  李承乾不忍看一个快到晚年的人如此独怆然而涕下,便道:“徐长史,皇爷爷是如何交代的?”

  “回殿下,太上皇答应为应公辞官奏章做批复。”

  李承乾颔首道:“此事孤会如实禀报父皇,应公且回去等候消息。”

  “臣告退。”

  其实应公辞官,寻到太上皇李渊,话起当年不由得感怀当年情义。

  李渊为此破格让武士彟辞官养老,当年的功臣如今善始善终,怎么看都是一段佳话。

  既然是佳话就一定会有人成全。

  应公辞官的奏章经过吏部批复之后,送去骊山。

  第二天就由陛下亲自批复后,准许了应公告老。

  虽然曲折了一些,可大家都得到了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

  秋雨停歇之后,西北的干冷风吹入关中。

  长孙无忌闲来都会去看望他的舅父。

  许国公府邸内,几个老头子沉迷打牌一段时日,这些天就各自回了家中,打算过几日再聚。

  高士廉看着眼前的棋盘,道:“事情老朽与王珪说了,那老东西与老夫发脾气,说是为何不让老朽的大外孙也帮他辞官。”

  安静的院内,高林就在一旁烹煮着饭,手脚麻利地往炉子中加柴,这老仆从总是一脸笑容。

  长孙无忌缓缓道:“侍中的位置多半是魏征的。”

  高士廉低声道:“难道还会是你的?”

  被舅父这么一说,长孙无忌再看棋盘发现,落子错了,棋盘的大势出现了缺口。

  高士廉笑着落子在要害处,又道:“这就是你不如他人的地方,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容易拘泥于外人的看法,耽误了你自己。”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