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花魂王昭君

  苏晨讲述完杨贵妃的故事,那些没有听过的古人欷不已。

  如此美貌绝伦的一个女子,最终却成了大唐衰落的牺牲品。

  一些有识之士看得很清楚,大唐爆发安史之乱的责任在于唐玄宗的昏聩。

  至于杨玉环,不过是被推出来背锅的可伶人罢了。

  在历史的浪潮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但凡国家出了大问题,世人往往不愿意从自身找原因,而把全部的责任归咎于一个弱女子。

  尤其是倾国倾城的女子,往往被污蔑为祸国殃民的妖女。

  在古代这样一个男权社会,女子的地位往往很低。

  但即便如此,也会涌现出不少留名青史的奇女子,杨玉环只是其中之一。

  “她是古代女子的颜值巅峰,本可以成为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却因为得罪了一个小小的画师而被迫远嫁国外。”

  “甚至因为当地的陋习,她还嫁给了老公的儿子。”

  “但是她却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两国的和平,就连杜甫、王安石、李商隐等人都写诗对她歌颂。”

  “她就是征服匈奴的女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王昭君。”

  “历史上的王昭君,是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的古代四大美女。”

  “如果说她们之中谁最漂亮,我们无法得知。”

  “如果说谁最伟大,那一定是王昭君。”

  “因为在西汉210年的历史当中,一共有过12位和亲女子,其中王昭君是最后一位。”

  “她用自己的一生,维护了汉匈之间将近长达五十年的和平。”

  “如果她没有得罪那个小小的画师,可能她也不会做出那个决定,她或许也成不了四大美女之一。”

  “公元前54年,王昭君出生于西汉南郡秭归县,也就是如今的湖北宜昌昭君村。”

  “王昭君本名王嫱,字昭君,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

  “据说她的父亲是老来得女,所以从小就把她视为掌上明珠。”

  “关于王昭君的出生还有一段神秘的传说,话说有一个叫王忠的庄稼人。”

  “因为一直没有孩子,于是就到附近的屈原庙进香许愿,祈求得到一个像屈原那样忠于国家的后代。”

  “据说在八月十五的一个夜里,他的妻子梦见一轮明月投入怀中。”

  “不久便生下一个比天仙还标致的姑娘,这个人就是王昭君,因此王昭君的乳名也叫做皓月。”

  “关于王昭君的美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就在他的《明妃曲》中有这样一句描述。”

  “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连花朵都因为她的美貌而感到羞愧,可见王昭君是多么的倾国倾城。”

  “这里的明妃就是王昭君,因为在晋朝时,为了避司马昭的名讳,因此王昭君又称明妃王明君。”

  “所以一般带有明妃的诗词都是在写王昭君,比如李白那首《于阗采花》。”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夕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然而王昭君不仅有着美丽的颜值,还有着绝妙的才艺,尤其是弹了一手好琵琶。”

  “据传王昭君在远嫁塞外的途中,因远离故土,从此往后孤身一人。”

  “这使她心绪难平,于是就弹奏了一曲《琵琶怨》。”

  “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

  “使当时南飞的大雁都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

  “这就是平沙落雁的典故,所以落雁便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

  “在古代,像王昭君这样才艺双绝的女子,肯定是逃不过皇帝的手掌心。”

  “公元前38年,当时汉元帝在民间举办选秀活动。”

  “16岁的王昭君作为南郡的首选,被选入了夜庭,成为了一名宫女,从此开启了一段充满传奇的人生之路。”

  张居正:史书并未指出王昭君的死因,但后世许多文人写她投江而死。

  王昭君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并无记载,很多文人给王昭君安排了不同的死因。

  构造了王昭君服毒死、抑郁死、投江死,其中投江而亡成为王昭君死因的主流。

  马致远《汉宫秋》写王昭君投江死,此后投江而死成了王昭君故事的结局风向。

  王昭君因为不肯贿赂毛延寿被画丑,不得见君王,只好弹琵琶解闷。

  一次汉元帝巡宫发现王昭君美貌,故封她为明妃,两人恩爱有加。

  毛延寿逃往匈奴,怂恿匈奴单于威胁汉元帝献出王昭君以保和平。

  迫于压力,汉元帝只好答应,在灞桥为王昭君送别。

  王昭君行至汉朝和匈奴边界的黑龙江,投江自杀。

  自马致远之后,越来越多的文人更喜欢安排王昭君投江而死。

  王昭君投江的结局安排,是受贞节观念以及儒家的治世爱国精神影响的。

  首先,贞节观念的影响,也是影响王昭君投江的重要因素。

  王昭君是汉朝人,尚且觉得父死娶母的原始习俗的难以忍受。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女性守节便是天理,贞节牌坊开始在各地流行。

  明太祖更是把女性守节看作是教化的重要内容,在政策和文化上都推崇妇女守节。

  于是守节之风盛行民间,女性某种程度上也成了男人的附属品。

  文人当然也是受贞节观念的影响的,王昭君投江殉身就是一女不侍二夫的贞节观的体现。

  其次,投江可以体现出儒家的治世爱国精神。

  投江在文学史上不仅仅是死亡的一种结局,有时还是忠贞报国的象征。

  战国的屈原自投汨罗江后,被后人称为忠君爱国。

  王昭君投江,实际上也是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

  “但是自从王昭君入宫以来,一直到公元前33年。”

  “这5年的时间里,竟然一次都没有得到过皇帝的宠幸。”

  “相传汉元帝选秀的佳丽数不胜数,皇帝一时看不过来。”

  “便命令画工绘制这些美人的画像,再由他根据画像来慢慢挑选。”

  “为了求得见到皇帝的机会,诸多宫女都贿赂画工,让他们把自己画的漂亮些。”

  “根据记载,当时贿赂钱多的能达10万,少的也有5万多。”

  “当时有一个叫做毛延寿的画工,据说最擅长画人形,非常逼真。”

  “王昭君初入宫廷,不懂这些暗地里的规矩。”

  “再加上自持貌美,不怕没有皇上召见的那一天。”

  “后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时曾暗示过她。”

  “可王昭君就是不信这一套,不但没搭理毛延寿,反而还讽刺了他。”

  “见王昭君如此态度,毛延寿便予以回击,把如花似玉的姑娘化成了如花。”

  “结果就造成了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的状况,一人在后宫白白浪费了不少年华。”

  “因此,李商隐就写了一首诗来调侃毛延寿。”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虽然王昭君没有得到皇帝的召见,但是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此时,王昭君命运的齿轮开始了转动。”

  “公元前33年,匈奴的单于呼韩邪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于是汉元帝就打算从宫女中挑出一名充当公主,然后把她许配给匈奴。”

  “宫女们闻讯后战战兢兢,生怕自己被选中。”

  “在当时汉人的心目中,匈奴就是野兽鬼魅,远嫁匈奴等同于沦为野蛮人。”

  “而此时,只有王昭君站了出来,自愿前往匈奴和亲。”

  “因为王昭君知道,就算她一直在宫里,能见到皇帝的机会也是非常渺茫。”

  “倒不如当做公主嫁到匈奴,也许会有另一番天地。”

  “这就像在遇到人生的困境时,如果停滞不前,那么困境就会成为永恒。”

  “如果鼓起勇气放手一搏,或许你就能看见那柳暗花明。”

  “也正是这个胆大的决定,让王昭君成功跻身为四大美女之一。”

  “临行之前,汉元帝召见了王昭君,见她如此貌美,而且又善于对答。”

  “当时就后悔了,不过汉元帝最终也没有能将她留下。”

  “因为呼韩邪看见王昭君的那一刻也满意至极,一国之君又不能失信于人,于是就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

  “据记载,在王昭君走后。”

  “汉元帝大为愤怒,就开始追查行贿画工的这件事。”

  “当时大部分画工都被砍掉了脑袋,也包括毛延寿。”

  “据说在抄没他们的家产时,都是资金巨万,这个就是画工弃市的典故。”

  “后来王安石还写了一首诗,替王昭君鸣不平来讽刺汉元帝。”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王安石:王昭君的出塞,是汉朝为了实现边疆安宁,采取的一种和平手段。

  实际上,从秦朝开始,和亲已经成为了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

  说白了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这在巩固国家安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和亲政策更是源远流长,比如西汉的细君公主远嫁西域。

  还有文成公主,更是在唐朝留下了一代佳话。

  此后,经过文人的创作,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学内涵。

  匈奴本来是游牧民族,但他们骁勇善战,被世人熟知。

  匈奴趁七国争霸时,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

  到了秦朝末年,匈奴已经有了很强的地盘。

  尤其是初汉时期,冒顿杀父代立后,日益强大。

  汉高祖时期,匈奴已经开始大举进攻。

  一直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武帝刘彻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对内推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在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巩固中央集权。

  在军事上,汉武帝积极地发展军事力量,壮大军队,准备以武力征伐彻底地解决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

  汉朝的强大,让匈奴担惊受怕。

  尤其是在卫青和霍去病的讨伐下,匈奴更是委曲求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就开始和汉朝谈判,娶汉朝的女子,用联姻的方式建交。

  为了永绝后患,在汉昭帝死后,汉宣帝再次对匈奴发起进攻。

  匈奴的兵败让其内部四分五裂,出现了五位单于相互厮杀,民不聊生。

  不得已,他们再次开始向汉朝求和,并用联姻的方式解决战局问题。

  尤其是邱支单于死后,使呼韩邪单于又喜又惧。

  喜的是他在匈奴没有了反对力量,惧的是汉军将可能集中兵力打击他。

  呼韩邪单便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就是去汉朝觐见汉元帝。

  希望友好相处,并愿意娶汉朝的公主,成为亲戚。

  实际上,如果继续出兵,汉朝的战力是远在匈奴之上。

  但为了平息战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便同意了这件事。

  但问题是,当时汉朝的所有的公主没有一个愿意嫁到匈奴。

  汉元帝其实也不想把自己的女儿嫁到那么远,所以便有了冒名顶替的想法。

  汉元帝的做法其实并不雅观,也没有真诚地对待匈奴首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受到精神压抑的王昭君终于等到了机会。

  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王昭君到了匈奴后,被称为是宁胡阏氏。

  那天,汉朝为王昭君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

  当天王昭君穿着华丽的衣服,尽显妖娆,她的美貌让座位上的汉元帝震惊不已。

  但汉元帝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忍痛割爱。

  王昭君的悲惨命运,正是在于此。

  之后,汉元帝处死了画工,这也算是对自己的遗憾有所了结。

  “公元前33年,桃李年华的王昭君告别了故土,一路北上。”

  “到达匈奴后王昭君被封为宁胡阏氏,寓意着她是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的王后。”

  “王昭君没有像那些远嫁的公主那样成天以泪洗面,而是在这穷山恶水的生活中过得有滋有味。”

  “比如饮食不习惯,那就自己发明。”

  “王昭君让厨子把粉条和油面筋泡在一起,用鸭汤煮,一道美味绝口的昭君鸭从此出现人间。”

  “相传,在西北地区还流行一种以王昭君的名字命名的昭君皮子,就是人们在夏日常吃的酿皮子。”

  “此外王昭君也入乡随俗喝羊奶,将自己融入胡人的生活里。”

  “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还努力维系着胡汉两地的和平,劝丈夫和大汉修好。”

  “而且春暖花开之际,王昭君还教导牧民们植树载花,繁殖牲畜,纺纱织布等。”

  “王昭君把汉人的文明种子播散在茫茫大漠里,让胡人慢慢脱掉了野蛮落后的气息。”

  “据史料记载,昭君出塞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31年,丈夫呼韩邪单于去世。”

  “王昭君以为终于完成了使命,可以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

  “于是她就上书汉元帝请求回归,但是那时的汉元帝已经驾崩两年了。”

  “继位的汉成帝荒淫无道,也懒得理会这些事,回复了一句从胡俗,将其拒之门外。”

  “按照匈奴的收继婚制度,在王昭君的丈夫去世后,她必须嫁给她的继子,匈奴人最让中原诟病的就是这个婚俗。”

  “后来王昭君自知回家无望,无奈只好嫁给了呼韩邪之子。”

  “面对这荒诞之事,她只能强颜欢笑,为此还写了一首《怨词》。”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婚后王昭君继续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并且还给新单于生下了两个女儿。”

  “在此期间,她还继续维护着两国的和平。”

  “转眼间,11年过去了,王昭君在漫漫的黄沙中守望着孤土。”

  “她再也不奢望归乡,只求百姓安康,山河无恙。”

  “哪怕再艰难,王昭君也会咬牙支撑,这就是一个和亲女子的宿命。”

  “公元前19年,年仅35岁的王昭君病逝于大漠之中。”

  “按照草原的习俗,去世不修坟墓。”

  “但匈奴人为了纪念王昭君,给她修建了衣冠冢,取名青冢。”

  “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都消散在时光深处,唯有大青山下的青冢迎着黄昏无声伫立。”

  “为此,杜甫还写了一首诗来纪念王昭君。”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向黄昏。”

  “公元2年,王昭君的长女被召进京服侍太后王政君。”

  “女儿站在母亲曾经住过的地方,想象着母亲也回到了这里。”

  “对于王昭君来说,大汉是她做梦都想回到的故乡。”

  “而对于女儿来说,匈奴才是她的家乡。”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山一盏灯,没事常回家看看。”

  杜甫:王昭君的牺牲和奉献,为汉匈两国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享尽顶级待遇,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

  王昭君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而汉匈贸易也日渐繁荣。

  她和呼韩邪在一起生活了三年,也给呼韩邪生下了一个儿子。

  然而世事难料,没多久呼韩邪去世了。

  匈奴习俗,如果父亲去世了,其养育的继子有权娶回其继母。

  让自己嫁给丈夫的儿子,对于王昭君来说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王昭君写信要回家乡,但是新皇帝汉成帝不理解那么多。

  并拒绝了王昭君的请求,让她入乡随俗。

  王昭君在房间里难过中,一直爱慕王昭君的继子复株累冲进房里。

  王昭君吓得花容失色,拼命挣脱。

  但是复株累的力气非常大,她无法挣脱出来,放声大哭。

  复株累渐渐地松开了怀抱,王昭君愤怒的反手甩了他一巴掌。

  此时王昭君感到无助和孤单,终日郁郁寡欢。

  还好复株累因为是真心爱王昭君,后来一直很有耐心细心地陪伴。

  经过相处王昭君发现这个自己视为敌人的继子,其实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慈悲的人。

  继子对王昭君的亲情和责任感极为重视,带给了王昭君很多安慰和温暖。

  渐渐的王昭君被深深地吸引,她选择嫁给了复株累。

  王昭君潜下心来,亲自教匈奴百姓们种植,还带领女子们织布。

  同时还传播中原文化,让匈奴人加深对汉朝的了解。

  王昭君的智慧和才华感染了很多人,在匈奴渐渐的获得了尊重和支持。

  在复株累对王昭君呵护的十个年头里,王昭君为复株累生下两个女儿。

  复株累死后,王昭君自此寡居,便不久后也去世。

  由于王昭君的原因,匈奴和汉族和睦相处有五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自由,成全了国家的和平。

  王昭君用自己的智慧走出深宫,从一个普通女子走向自己传奇的一生。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