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图圣裴秀

  地图是人类自步入文明社会以来,极其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

  虽然现代有了更为方便的卫星导航等技术,普通人不再那么需要传统地图。

  但地图学仍旧是现代科学门类中,不断被深入研究的学科。

  测绘是门古老的科学,在中国源远流长,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关于测绘的描述。

  裴秀提出的绘图理论,把中国地图学的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中国古代地图事业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为记念这位中国地图创始人而设立的裴秀奖,是中国地图学界最高奖项。

  “裴秀,字季彦,魏晋期间河东人。”

  “西晋大臣,著名地理学家,开创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223年,裴秀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里。”

  “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

  “由于家庭的优越条件,裴秀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加上天资聪颖,裴秀到八九岁的时候,已经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了。”

  “裴秀十几岁时,就已经很有名望了。”

  “裴秀的叔父裴徽,在当时名望很高,家中常有很多宾客来往。”

  “有一次,裴徽当着客人提起这个聪明的小侄子。”

  “客人们就留上了心,从裴徽家里出来,便去找裴秀。”

  “裴秀年纪小小的,却知书达礼。”

  “见了客人也不知道腼腆害羞,总是有问必答。”

  “而且妙语连珠,逗得客人们开怀大笑。”

  “裴秀还拿出自己写的文章,请客人们批评。”

  “对不同意见,裴秀也能有理有据地辩论几句,引得客人们兴致盎然。”

  “一时间,人们称赞裴秀是后进的领袖。”

  “裴潜过五十岁生日的时候,家里请了几桌客人,都是裴潜的同僚和当时的名士。”

  “裴秀的生母的出身微贱,裴秀的嫡母宣氏根本就不把这个小妾当一回事。”

  “宣氏叫裴秀的母亲出来上菜,客人们不敢怠慢,全都站起来向她问候施礼。”

  “席散以后,宣氏立即打扫出两间上房。”

  “请裴秀母子搬进去住,从此不敢再轻视她了。”

  “几年后,将军丘俭欣赏裴秀,将裴秀推荐给大将军曹爽。”

  “并称赞裴秀生而聪慧,博学强记,孝敬尊长。”

  “于是,曹爽召裴秀为自己的下属。”

  “244年,裴秀父亲裴潜去世后。”

  “裴秀世袭父爵清阳亭侯,不久迁为黄门侍郎。”

  “当时魏帝曹髦好学有文才,多次请裴秀到东堂一起讲解谈论学问,切磋文章,称裴秀为儒林文人。”

  “249年,发生了高平陵事件。”

  “司马懿和曹爽火拼,曹爽被杀,裴秀受牵连被免职。”

  “河东裴氏家族势力很大,但很快就被任命为廷尉正。”

  “裴秀在司马昭麾下担任司马,参与谋划军国之政。”

  李世民:严格说来,五胡乱华的灾难,裴秀也有一定的责任。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善于巧思,在工程技术上很有天赋。

  但可惜的是,中国人虽然擅长技术,但却非常不重视技术。

  诸葛亮为解决运粮难题,于是发明了木牛流马。

  这种运输工具能够缓慢地自行,非常适合在崎岖的山路中行进。

  诸葛亮之后,又一位大发明家横空出世,此人就是曹魏的马钧。

  马钧官做得不大,空余时间也很多,于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发明创造之中。

  马钧曾改进织布机,研制出指南车,让曹魏君臣十分惊叹。

  之后,马钧又发现农民灌溉困难,因此发明了翻车。

  这种水车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并沿用了一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诸葛亮北伐后,马钧不甘心只在民用机械上有所建树,于是开始着力研究军用技术。

  当时,诸葛亮发明的连弩曾让魏国大吃苦头。

  之后,朝廷将魏军缴获的诸葛连弩拿给马钧研究。

  马钧认为诸葛连弩还不完美,改造一下,可以将其威力提高五倍。

  其后马钧对连弩进行了改进,竟能连发五十支箭。

  官渡之战时,谋士曾发明了一种投石车,专门用来克制袁绍的箭塔。

  马钧经过研究,认为这种投石车实在太粗劣,射程短,而且射速还慢。

  于是马钧在投石车上加了个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子,可迅速地接连抛射。

  然而,曹魏政权对马钧的投石车却不珍惜,反而还想方设法挖苦。

  裴秀年纪轻轻就享有名望,有时不免自视过高,看不起他人。

  对于马钧设计制作攻城用的发石车,能接连不断地把大石头发射到远方。

  裴秀对此嗤之以鼻,嘲笑这项发明没有实用价值,并与马钧展开辩论赛。

  马钧说话结巴,口才远不及裴秀,被驳得哑口无言,后来就不说话了。

  裴秀赢得了辩论赛的胜利,相当得意,异常骄傲。

  其实,裴秀对机械原理并无了解,取胜只是仗着牙尖嘴利罢了。

  由于马钧的投石车没有得到重视,于是被束之高阁。

  数十年后,中原大乱,五胡乱华。

  胡人的铁骑席卷中原,中原沦为野蛮人的跑马场。

  若马钧的连发弩和投石车还在,又如何会惧怕胡人的骑兵。

  而裴秀崇尚的清谈,在胡人的屠刀面前连丝毫作用也没有。

  “257年,诸葛诞据寿占春发动叛乱。”

  “司马昭亲自率军讨伐,裴秀与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从征。”

  “当司马昭率大军进攻时,裴秀随着军队,司马昭把绘制地图的任务交给了裴秀。”

  “裴秀仔细认真,准确地画出了蜀汉的军事部署和重要设施的地图。”

  “司马昭对照地图考察当地的地理情况,发现裴秀所画的地图准确无误。”

  “在参与军事行动中,裴秀也经常注意观察各地的地形、山川、河流的位置,不断地丰富了地图知识,为后来编绘各种地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8年,叛乱被平定后。”

  “裴秀逐渐得到司马昭器重,先后被封为鲁阳乡侯、鲁阳县侯。”

  “不久升为尚书仆射,增加食邑一千户。”

  “264年,朝廷下诏审查改革各种法律制度。”

  “当时荀负责制定礼仪,贾充负责订正法律,而裴秀则负责修改官制。”

  “裴秀建议恢复五等爵制,于是自骑督以上的六百多人都受封爵位。”

  “裴秀被封为济川侯,封地六十里,食邑一千四百户,以高苑县的济川墟为侯国所在地。”

  “当时,司马昭在选择继承人时犹豫不决。”

  “不知道到底该选择已经过继给哥哥的长子司马攸,还是自己的儿子司马炎。”

  “裴秀后来便告知司马昭,司马炎在世人中有德望,又有天生的标记,一定不是为人臣的相貌,自此才定司马炎为世子。”

  “266年,司马炎当了晋国的开国皇帝以后。”

  “对裴秀更加赏识和重用,任命他担任尚书令和司空。”

  “司空是掌管工程,地图和户籍的官。”

  “裴秀精通儒学,多闻博识,又留心政事。”

  “在司马炎受禅的时候,汇聚群臣进言的要领。”

  “裴秀所裁定的事,都不违犯礼。”

  “裴秀创制朝廷礼仪,陈列刑法,大多都被采纳应用,作为范例。”

  “裴秀在位四年,被当世称为名公。”

  苏轼:不得不说,裴秀的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司马炎是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接任,继续掌权。

  因为司马师无嗣,于是司马攸被过继给司马师。

  而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说明包括司马懿在内的司马家是很希望司马攸为第三代继承人的。

  司马师死后,因养子司马攸年幼,只有十岁。

  因此,司马师将大权交给了其弟司马昭。

  司马昭晚年,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不知道该选长子司马炎还是选次子司马攸。

  在当时,司马攸的才能、名声和威望都在司马炎之上,司马炎比不上弟弟司马攸。

  司马攸虽然是司马昭的次子,但是已经过继给了司马师。

  在法理上,司马攸是司马师之后。

  而司马昭的大权,就是从司马师那里接来的。

  司马昭经常告诉世人,他手里所掌握的本来是司马师的天下。

  因此,司马昭曾一度很钟意司马攸,有让司马攸作为继承人的想法。

  司马炎一生最大的政敌,就是自己的弟弟司马攸了。

  司马昭犹豫不决之际,找来了图圣裴秀为二人看面相。

  裴秀一看司马炎的面相就被折服了,帮司马炎出谋划策。

  于是在裴秀的支持下,司马炎成功确定了世子之位。

  当时司马昭已经钟意司马攸了,天平已经向司马攸倾斜了。

  在这个最重要的关头,裴秀的劝谏让司马昭改变了主意。

  没有裴秀的劝说,司马昭肯定选择司马攸了。

  事实证明,裴秀看人的眼光确实不错。

  这场世子之争的硝烟味并不浓烈,司马炎得到裴秀的支持后顺利被立,司马攸也没有生出不臣之心。

  司马炎称帝后,立刻就封弟弟司马攸为齐王。

  让司马攸总统军事,而司马攸一生也尽到了作为臣弟的责任。

  “裴秀担任司空时,除负责朝廷政务外。”

  “还主管全国的户籍,土地,田亩赋税和地图等事。”

  “当时,有人绘制了一幅《旧天下大图》,足足用了80匹绢。”

  “裴秀采用大约为1:180的比例尺,把那幅巨图缩小成一丈左右的《地形方丈图》。”

  “裴秀还把名山大川、河流湖泊、城镇乡村等标注得一清二楚。”

  “裴秀认为《禹贡》中的山川地名,沿用久远,后世多有改变。”

  “解说者常常牵强附会,渐渐混淆不清,”

  “于是,裴秀采集甄别旧文,有疑的地方缺而不论。”

  “古代有其名而当今不用的地方,也都作出注解。”

  “作成《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上奏晋武帝,被收藏于秘府。”

  “裴秀在图的前面写了序言,详细谈到了绘制地图所运用的方法,它体现了裴秀在制图理论上的卓越见解。”

  “裴秀总结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即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包括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这六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包括了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

  “裴秀的制图六体对后世制图工作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裴秀被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271年三月初七,裴秀服用了寒食散后,立即喝下了冷酒。”

  “药物和冷酒相互作用,竟然导致裴秀中毒,离开了人世。”

  “年仅四十八岁,谥号元,即巨鹿元公。”

  “裴秀逝世后,司马炎下诏表示痛惜。”

  “裴秀聪敏而有德,举止儒雅,佐皇室而辅国政,功勋宏大。”

  “正准备依赖裴秀阐释施行各种法制,为世人作出典范,但不幸去世,甚为痛惜。”

  “裴秀自幼聪慧过人,备受欣赏。”

  “成年后,裴秀能文能武,跟随司马昭征战立下汗马功劳。”

  “裴秀力挺司马炎上位,被器重,制定制度不违背礼仪。”

  “可惜误食寒食散,意外而离世,令人遗憾。”

  徐光启:可以说裴秀是华夏地图学理论的奠基人,影响华夏地图学达一千多年。

  裴秀的一生,在政治上相当显赫。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以外,裴秀最重要的成就是在地图绘测上的巨大贡献。

  裴秀提出的地图绘测理论制图六体,对后世的地图绘测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裴秀的理论中,对比例尺方位以及距离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分率是反映面积和长宽的比例,准望是确定地貌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

  道里则是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高下即相对高层。

  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为重要。

  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和图上距离比较和量测。

  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准望。

  那么在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它地方就会有偏差。

  有了方位而无道里,就不知图上各居民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

  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

  则路程远近必与实际相违背,地图同样精度不高,不能应用。

  这些理论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但这些理论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

  当裴秀在政治权利上达到自己的巅峰位置之时,他认为自己应该在一些其他方面做一些成绩,为后世留下一些财富。

  在自己长久的学识积累中,裴秀知道有一本名叫《禹贡》的书中曾记载了一些山川地名以及具体的行走路。

  但是裴秀认为只是通过文字来进行记载有些太过于片面,并且随着时间的更迭,具体的山川路线会出现变化。

  于是裴秀以《禹贡》为参考,实际勘测为基准,绘制了一副全新的地图《禹贡地域图》。

  《禹贡地域图》十八篇,是华夏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绘图方法。

  这幅地图中的一切山脉、河流、湖泊、沼泽、平原以及高原,都是经过实地勘测绘制而成。

  这幅地图是裴秀地图绘测理论的集大成者,几乎涵盖了地图学制作中的所有基本理论。

  这份详细精密的地图,为后期人们的出行以及军队之间的行军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也正是因为有了裴秀,华夏的地图绘测技术就不曾落后于西方。

  裴秀的地图绘制理论影响了后世,后期的隋唐宋元明时代的地图绘测都深受裴秀的影响。

  在西方地图测绘技术传入华夏之前,裴秀的制图方法一直是华夏绘制地图所遵循的规范。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