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92年,93年的福布斯400榜单变化更大。
去年刚刚登顶美利坚第一富豪的比尔.盖茨,今年就让位给了其他人。
迪恩手中的杂志对榜单前十人,每一个都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今年排在第一的是巴菲特,凭借对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的控股,他的身家达到了83亿美元。
这个数字和去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排名也从之前的第八,直接跳到了今年的第一。
至于巴菲特的身家为什么能翻倍暴涨,这主要是因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的股价也在暴涨。
最高峰时期这个涨幅高达70%,再加上其他投资,巴菲特轻而易举完成了资产翻倍。
不过虽然拥有83亿美元的财富,巴菲特却表示他的资产将会由自己的慈善基金会继承。
而这些钱也将全部应用到慈善领域,他的家族只会获得少部分收益。
老实说迪恩很佩服巴菲特的做法,他至少比那些名义上的慈善家,更值当这個称呼。
虽然坐拥庞大的财富,甚至他的一句话能推动股市,也被誉为传奇投资家。
但巴菲特本人的生活却十分简朴,他打破了人们对超级富豪的刻板印象。
他很少度假,住在一个不起眼的房子里。
就连身上穿的衣服都皱巴巴的,至于豪车更是一辆没有。
平均一顿早餐的花费不超过3.3美元,观看棒球联盟比赛算是他唯一的娱乐爱好。
不管这是他真心实意的做慈善,还是生活怪癖如此。
但迪恩都很佩服生活如此自律的人,至少他自己习惯了身旁美女相伴。
福布斯杂志也对巴菲特的慈善行为大肆吹捧,他们认为前者的遗产会在20年内升值到1000亿美元。
如果这些钱全部投入到慈善事业,那将使得洛克菲勒、福特、卡内基这些家族相形见绌。
好吧,迪恩虽然对这位股神抱有敬意,但他绝不会学习对方的做法。
现在这种偶尔炮炮好莱坞女明星的奢侈生活,难道不香嘛。
他当初在18岁生日派对上,可是许愿要潇洒活一辈子的。
目光顺着杂志的榜单继续向下,排名第二的是我们的老熟人盖茨。
他今年的净资产估值是61.6亿美元,低于去年的63亿美元。
至于原因,则是盖茨套现了一部分股票。外加股价波动,所以他的资产略有缩水。
排名第三的也依旧是娱乐大亨约翰.克鲁格,他今年的身家是59亿美元,增幅不大。
紧随其后的第四名是雷石东,他也是一位媒体大亨,净资产估值56亿美元。
这是前十榜单中的新面孔,去年的他排在11名之外。
接下来从第五名一直到第九名,全部被沃尔顿家族包揽,并且资产估值十分相近。
基本都在45亿美元到46亿美元区间内,这五人从91年开始就锁定了榜单半壁江山。
如果后来者资产不能超过他们,那排名瞬间就会被挤出到5个名额之外。
就比如现在榜单上的第十,迪恩.普莱斯。
好吧,终于看到自己了。
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推算,迪恩今年的净资产估值是44.7亿美元。
毫无疑问其中大部分都是由比特公司贡献,后者目前的市值已经接近108亿美元。
其实在七月份财捷成功上市后,比特公司的市值也一举突破了百亿美元大关。
资本的反应非常迅速,尤其是华尔街,他们对财捷和比特之间的关系再清楚不过。
所以财捷上市,比特的股价也应声而涨。
当然这几年比特的战略计划得到按部就班的执行,也是它市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每年一款办公软件的推出速度,几乎没有同行可以与之匹敌。
虽说这些办公软件的销量,不会像流行的消费品那样突然大爆。
但它们胜在稳定,而这正是华尔街最喜欢的营收增长模式。
因此凭借那段时间比特105亿美元的市值,迪恩的净资产瞬间拔高到了39亿美元附近。
此外根据公开可查询的的资料,迪恩还分别持有AOL、财捷、思科,9%、20%、5.8%的股份。
这三者都是上市公司,AOL目前市值15亿美元左右,财捷13亿,思科22亿。
换算下来,迪恩持有它们的股票价值,累计5.2亿美元。
如果再加上比特公司,迪恩在股市中的总资产就是44.1亿美元。
最终在统计数据时,除了这些股票,迪恩名下的固定资产也被计算在内。
比如那座位于旧金山且闻名遐迩的庄园,还有他刚刚交付的私人飞机。
这两样东西被作价六千万美元,加入到了他的个人资产估值中。
这就是迪恩目前可以通过公开手段查询的主要资产,福布斯计算的结果是44.7亿美元。
这正好被沃尔顿家族的45亿刀拦在了后面,所以迪恩只能屈居第十。
当然这并不是迪恩的全部资产,至少他持有英特尔和微软的股票,这件事就很少有人知道。
而且即使知道也不了解具体的数字,此外他在其他地方的几处房产,福布斯也没有算进去。
因为迪恩虽然买下了它们,但却几乎没去住过,媒体自然也不得而知。
其他正处于创业状态的网景、普莱斯列表更不用说,在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前,它们一文不值。
但尽管如此,迪恩以44.7亿美元正式迈入榜单前十,这依旧震惊了大半个美利坚。
他是榜单中最年轻,也是唯一一位二十几岁的超级富豪。
更难得的是相较于比尔.盖茨,迪恩才是白手起家最典型的代表。
因为他没有作为银行家的爷爷,也没有身为律师的父亲,更没有在IBM担任高层的母亲。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小子,来自锈带俄亥俄。
可以说除了巴菲特,迪恩是十人中最具传奇性的一位。
他就活在当下,所有人都见证
了他的崛起。
在前几个月统计资产时,福布斯杂志还曾对迪恩发出过访谈邀请。
但他婉拒了,这种只统计账面价值的杂志对迪恩来说,可有可无。
倒是财富杂志的邀请,他答应了。因为前者看起来还有点深度,对比特公司的宣传也有好处。
将手中的杂志往身边一扔,迪恩又开始考虑MicroPro的收购问题。
这家公司就像钱伯斯说的那样,现在已经濒临破产。
比特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开始接触他们,不过因为价格问题双方一直还处于磋商阶段。
MicroPro希望把自己卖个高价,甚至还抱着一丝重夺市场的幻想。
毕竟曾经是文字处理市场的霸主,结果短短几年时间落到这个地步,确实很难让人接受。
但这就是现实,你不能一直主导市场,那就有被淘汰的风险。
MicroPro有过一系列的决策失误,其中和AT&T的合作,彻底葬送了自己最后的翻盘机会。
这倒并不是说AT&T坑了MicroPro,相反,它纯粹是创始人鲁宾斯坦自己作死。
在85年左右MicroPro接到了来自AT&T的大单,当时经过了反垄断拆分的AT&T,正准备大举进军计算机市场。
因此它需要在自己的Unix系统上提供成熟的办公软件,MicroPro作为业内的知名品牌,成为了AT&T的首选。
面对这样的大单,鲁宾斯坦哪有拒绝的道理。
他甚至没考虑公司的内部资源,就签下了这份合同。
然而当着手准备开发的时候,他才发现公司的技术人员对Uinx系统并不精通。
MicroPro之前的ordstar都是基于DOS系统开发,它和Unix系统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
但合同已经签下,MicroPro也更不会把送上门的生意往外推。
因此鲁宾斯坦干脆找到了某个程序员,这个人开发了UNIX下的ordStar仿制版。
经过一番协商,MicroPro收购了这个团队。
然后把他们仿制版的ordStar,稍微改改就交给了AT&T。
不过紧接着两难的事情就出现了,这个新招的团队和原有的团队同时在开发新一代的ordStar。
它们的功能并不完全重合,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而且还无法整合到一起。
同时随着AT&T那里计算机的销售,这两个版本都收获了一些用户。
最后思虑再三,鲁宾斯坦决定两个版本都卖。
然而这个决定,不仅让用户很纠结。
这种“二选一”也让公司内部的所有资源,从开发到销售都一分为二。
公司内部这两个产品之间的利益争斗自不必说,闹到最后甚至有团队整体出走。
内部的斗争,消耗了MicroPro太多的资源。
这导致它下一代的文字软件体验极差,用户们的投诉电话几乎淹没了MicroPro的客服热线。
如果文字软件处理市场,依旧是MicroPro一家独大,这或许没什么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内部总会调整过来。
可惜事实不是如此,在那时微软已经用ord和MicroPro展开了血腥的争斗。
后者的内部本就矛盾一片,再加上新一代产品滑铁卢。
最后的竞争结果自然不言而喻,MicroPro在去年就被纳斯达克勒令退市。
曾经巅峰时期上亿美元的销售额,到了今天甚至摸不到1000万的门槛。
比特公司收购它的打包价是4000万美元,这已经有所溢出。
如果鲁宾斯坦还不松口,那迪恩只能放弃这个苟延残喘的昔日霸主了。
要不是看上了对方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迪恩才懒得理这个破落户。
倒是微软那里需要注意一点,文档协同软件还不到推出的时候。
当然比起MicroPro的收购,远在伊利诺斯州的马赛克更牵动迪恩的心神。
就是不知道对方获知超文本语言开源后,会作何反应。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