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照顾好它们,我的鸡还在水潭那边呢!别再被其他野牲口给偷走了!”
陆建升看着看热闹的几人,突然一拍额头,想起自己的叫花鸡还没做呢。
交代一句之后,快速跑着来到水潭。
说起来时间很长,其实前后也就不到半个小时。
来到水潭,还好,这次没有出意外。
陆建升在水潭里洗了手,然后先用盐在野鸡肚子里抹了一遍,又拿出一些准备材料塞进野鸡的肚子里。
最后。
陆建升用自己之前和好的泥巴,把野鸡包裹起来。
被狐狸偷走了一只野鸡,还剩下两只,也足够几人当下饭菜了,不多大一会功夫,野鸡就变成了两坨泥团。
后世有很多的叫花鸡做法,都是褪毛之后,用荷叶把鸡包裹起来,然后再裹上泥巴。
其实,陆建升这个才是最原始的叫花鸡做法。
当然了,最初的叫花鸡做法里,肯定是没有这么多材料,最多也就是一点盐巴。
把两坨泥团抱到老松树下。
陆建升看到陆二牛已经把瓦罐架好了,也捡了一些烧火木材。
随即陆建升点起了篝火,
此时,树下六只狐狸崽子,看见有人过来,立刻瑟瑟发抖的缩窝里。
其他人都在,忙碌的捡松塔。
陆建升用刀,在地上挖了一个面积很大的浅坑,
把泥团放进去,然后覆盖上一些泥土,然后把篝火转移到浅坑上。
然后回去洗了洗手,把沙半鸡剁成小块。
一把刀,在猎人手里就是万能的,可以防身,可以宰杀猎物,还可以劈砍柴火,当菜刀使用。
把野鸡油和沙半鸡的油放进瓦罐里,炼油。
然后把在沙半鸡放进瓦罐里煸炒。
现在也没什么讲究,煸炒一会之后,直接加上水,盖上锅盖等着就行。
“陆哥,这狐狸你准备养着吗?这几只狐狸幼崽的毛色倒是不错,就是味道大了点。”
李大柱见陆建升忙活完了,才开口和他聊天。
“没事,我家新房子已经快建好了,到时候把它们都养在后院里,那点骚气不影响什么。”
陆建升笑道。
六只狐狸崽子,养大之后,就是六张赤狐皮,等它们长大的时,候估计一张纯色赤狐皮都能卖个大几千了吧?
陆建升养这六只狐狸崽子,就是为了等它们长大之后,剥皮卖钱。
至于说繁殖,开玩笑。
这同一窝的狐狸怎么繁殖?
狐狸繁殖,近亲配对是绝对的禁忌。
除非,陆建升再去弄一窝毛色纯正的赤狐回来。
不然,根本没办法繁殖。
随后陆建升又去帮着一块捡松塔。
这边的松塔确实很多,陆建升看见地下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松塔,厚厚的一层。
这地方有好多年没有人来了,即便有猎人过来,也不会想着去捡松塔。
这每一年都会有不少的松塔掉下来,一年一年的积累下来,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子。
松塔里面的松子就是松树的种子,松塔掉落到地上之后,并不是很快就能长出小松树来的。
这里面需要很多机缘才行,首先需要松塔腐烂之后,里面的松子脱落出来,松子和土壤结合,然后再有合适的水分、阳光等等一系的条件,才能长出小松树苗。
条件不合适,那么松子不会发芽,只会和松塔一样,慢慢的腐烂,最终变成腐殖土,成为大树的养分。
这棵老松树下,显然是不具备松子发芽的条件。
所以,周围看不到发芽的松树苗,只有松塔、厚厚的松针、以及快要腐烂的松塔。
底下的一层不需要捡,只捡最上面的一层松塔,就算是这样,松塔也有不少。
陆建升拿了十几个松塔扔进火堆里,等一会就可以吃烤松子了。
主要还是地上的松塔太多,大家只要弯腰去捡举行,不多大一会功夫,就能捡一堆。
等到陆建升这边做好饭的时候,众人已经捡了三四堆松塔,
这每一堆松塔,都能装两麻袋多。
把火堆移开,从里面挑出松塔,被火烤过的松塔,往地上一扔,里面的松子就掉落一地。
里面的松子,大多数都炸开了一道口子。
接着,陆建升又把埋在地里的泥团挖出来,放在一边。
掀开的锅盖,一股香味在老松树下弥漫开来。
陆建升了一下,里面的沙半鸡已经炖的好,里面沙半鸡的肉都已经脱骨,加了一点盐,搅拌了一下就好了。
“好了各位,可以开饭了!”
“终于可以吃饭了,我都快要饿死了!”
“好香啊!”
几人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一个铝制饭盒,很自觉的排队等着盛鸡汤。
这样的铝制饭盒在农村不多见。
这是陆建升上次进城买的,为了打猎方便携带干粮,
因此多买了一些,李大柱几人的铝制饭盒,都是陆建升得到的。
陆建升开始给大家分鸡汤,每人一勺鸡肉,一勺鸡汤。
干粮都是自备的,鸡汤泡窝窝头或者泡玉米饼子,都好吃。
当然了,泡馒头也好吃。
不愿意泡,还可以烤着吃。
给大家分完鸡汤,那边的泥团温度降得也差不多了,陆建升过去敲开泥团,露出里面冒着热气的叫花鸡。
“大家吃的,别客气,”陆建升率先撕了一手鸡肉。
虽然材料不足,叫花鸡做的比较粗犷,但是胜在食材足够好,鸡肉的香味十足。
陆建升没有去吃鸡腿鸡翅,那个主要吃个鲜,原汁原味的鸡肉味。
真正好吃的还是鸡肚子上的肉。
那里有吸收了材料的香味,还有盐和药酒。
这个部位的肉,更有滋味,更滋补,几人正开心的吃着简单又丰盛的午饭,
吃完午饭,众人开始装麻袋,把之前捡的松塔装进麻袋里。
装完车麻袋,众人又继续建松塔,老松树下的松塔还有很多。
这还是没有打树上那些已经成熟,还没有掉下来的松塔。
树上的大家就没时间去捡了,光是地上这些,都足够他们捡的。
这还是只是一棵老松树底下的,这附近,几十年,上百年,松树不知道有多少,估计都是这棵老松树的子孙后代。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