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出征东瀛

  永康元年五月初三日,十余艘试运漕粮的沙船在海上被倭寇劫走,贾琮大怒,朝堂震动。

  十来艘粮船被劫,损失一两万石粮,看似问题不大,但漕粮海运是贾琮摄政后力推的一项重大改革,不仅事关国家大事,万民福祉,更关乎靖王权威脸面。

  满朝文武知道贾琮震怒,都只敢私底下讨论,万不敢上书触他的霉头,即便要反对海运,也要先避开这个风头。

  统筹此事的顾涛也意想不到,不知道为什么走熟的海途上忽然出现倭寇,而护航的战舰刚好不在,因慌忙上表请罪。

  此事一出,反海运之声又将甚嚣尘上了。

  贾琮看着殿上百官,神色阴沉,缓缓道:“倭寇猖獗,犯我海疆,掠我漕船,事情虽小,但天朝上国威严岂容贼寇玷辱?

  孤意派一支舰队夺回被劫船只,并对其略施薄惩,诸公以为如何?”

  听说要打仗,王子腾、牛继宗等军方大佬忙齐声道:“天朝威严,岂容倭寇轻辱?末将等誓死效命,请王爷下令!”

  众文官虽不太愿意打仗,不过贾琮说的有理有节,也不好反驳,总不能说天朝地大物博,一两万石粮亏得起,抢了就抢了。

  一时文官队伍里无人说话。

  贾琮皱眉道:“诸公若有高论,但说无妨。”

  段准出班道:“禀王爷,倭寇此举应是海贼为之,与其将军幕府或许并无干系,国朝还须先礼后兵,以免两国纷争,因小失大。”

  “臣等附议。”众臣忙附和。

  贾琮颔首道:“准公此乃老成谋国之言,孤亦持此见,此次出兵非为国战,只是剿寇夺船而已。

  不过东瀛幕府执政荒疏,致使彼岛之民沦为盗匪,为害海疆,亦难辞其咎。

  翰林院,拟一封戒饬诏书,着东瀛幕府约束民众,善加管教,若是再犯,诛罚必申!”

  “臣遵旨。”翰林院院正吴江游忙出班道。

  “王爷英明。”见贾琮如此克制,众臣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大动干戈就好,为了这点粮米,实在没必要。

  当下议定,由户部拨二十万银子特别经费,贾琮派燕双鹰领十余战舰赶赴海贼盘踞岛屿,夺回被掠人船。

  旬日后,都中再次收到前方急报,众臣本以为十拿九稳之事竟起波澜。

  燕双鹰快步走上金殿,叩首道:“臣参见王爷,请王爷降罪。”

  “何事?”贾琮淡淡道。

  “回禀王爷,末将前番奉旨出兵东瀛,讨还被劫船人,因恪守朝廷化干戈为玉帛之意,先礼后兵。

  孰料彼辈蛮夷不服王化,抵赖不认,更有甚者纠集船只偷袭天兵,臣迫于无奈予以反击,夺回被劫人船,只是船上漕粮已被其尽数窃取。”燕双鹰愤愤不平地道。

  贾琮冷哼一声,道:“倭国有何说法?”

  燕双鹰道:“臣呈递了皇上诏书,倭国幕府将军甚是倨傲,这是彼国回书,请王爷过目。”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国书呈上。

  贾琮打开看了一眼,登时脸上阴云密布,冷笑道:“好个倭国,请诸公传阅。”

  段准忙上前接过,与众人一看,顿时一惊,倭人无礼!

  “好胆!倭寇大逆不道!”

  “倭寇找死!”

  “倭寇竟敢捋虎须!”

  “蕞尔小邦,狂悖如斯!”

  “是可忍,孰不可忍!”

  “野蛮之国,理应讨伐!”

  众臣看过后,无不群情激愤,破口大骂。

  只因该国书第一句便是:天照神裔、万世一系、天上地下独尊贤圣天皇致书吴国皇帝。

  天朝最鼎盛的时候给小国的国书也未曾如此狂妄,不承望区区倭寇竟敢如此给自己贴金,且对天朝皇帝并无半分敬意,倒向是两国关系颠倒了一般,直将众臣气得哇哇乱叫。

  众勋贵看后更加忍不了,纷纷跳着脚喊打喊杀。

  贾琮抬手虚按,止住众人,道:“稍安勿躁,哪位给孤说说,倭人在国书里说了什么?”

  冯远出班道:“回王爷,倭寇总共说了三件事,措辞十分无礼,其一、海贼之事与他们无关,让朝廷莫要冤枉好人;

  其二、让国朝自重,说天朝并无资格教训他们;

  其三、若国朝生怕海粮失窃,可每年付二百万银子与彼,由他们替朝廷肃清海盗,则海宇平静。”

  贾琮气极而笑,声震殿宇,面上杀机看得众臣心惊胆战,即便当日西域失陷,也不曾见过靖王如此愤恨。

  “诸公怎么说?”贾琮倏地止住笑声,扫视群臣。

  “王爷,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倭寇无礼,徒逞口舌之力,失于教也,天朝似不必与其一般见识。”陈骥道。

  他代表陈家的利益,最不愿意看到贾琮发动战争,导致军方权力膨胀。

  王子腾、牛继宗等人忙齐声道:“如今新君恰才登基,彼国蛮夷不说尊奉敬重,竟还敢如此轻慢悖逆,置我皇上于何地?

  古人云,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臣等愿以死报国,荡平海疆。”

  “说的是!倭寇都骑到国朝脖子上了,若不狠狠教训,天朝上国威仪何在?其余小国如何看待?”众勋贵纷纷鼓噪,要求出兵。

  贾琮看着自己一手导演的好戏,神色冷峻,眼中露出一丝得色,若无此计,倒不好逼迫文官同意出兵。

  众文官都有些为难互相看了看,若出兵又得国库掏钱,为这点事儿似乎不值得,但谁都不敢说出来。

  毕竟涉及新帝和国朝尊严,极易被人扣个不忠不孝、里通外国的大帽子。

  皇帝的脸面大如天,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倭寇这次是刚好碰到逆鳞上。

  若国朝孱弱,掏不出钱倒也罢了,大家忍忍就过去了,可如今国库里有的是银子,就不好再当缩头乌龟了。

  贾琮见火候差不多了,淡淡道:“孤的意思么,此事关乎国体、皇威,绝不可等闲视之,谨防周边其余小国效仿,从此以后轻慢天朝,我等可就是国家罪人了,因此非出兵不可!

  不单要打,还要把东瀛倭人打服,打得其百年内不敢正视天朝!”

  “王爷英明!”众勋贵忙轰然应诺。

  段准道:“王爷所言固有道理,只是兵者国之大事,不可轻动,不如奏明太皇太后,请了圣断再出兵不迟。”

  “元辅说的是,此事重大应禀明太皇太后。”众臣都附和道。

  贾琮看了众臣一眼,微微点头道:“也好。今日就散了罢,诸位中堂随我去养心殿禀明太皇太后。”

  养心殿里,太皇太后坐在珠帘后,听完段准的禀报,沉吟道:“既然被劫人船已夺回,些许粮食倒不值一提,倭人轻狂谵妄之言也不必放在心上,若为此口舌之争而兴刀兵,似乎有些过了,诸公以为如何?”

  陈骥忙道:“太皇太后所言极是,臣亦以为然。东瀛与天朝素来和平,若骤然兴兵,恐被人指责穷兵黩武,恃强凌弱。”

  江风、冯远、关浦等都没开口,反正打不打他们都无所谓。

  贾琮淡淡道:“陈中堂此言差矣。此事早已不是几条船、几石粮的事儿,而关乎国朝尊严体面。

  正方兄,请将国书呈给太皇太后御览。如今皇上方才承继大统,太皇太后也才临朝称制,倭人便敢如此狂妄,岂非欺我中国无人?

  各位中堂,若天朝装聋作哑,日后青史如何书写?又置太皇太后和皇上的英名于何地?孤窃以为,非为臣之道也。”

  太皇太后看罢国书,心中也是大为光火,女人比男人更在乎脸面,特别是对一个刚刚品尝到皇权的胸怀大志的女人来说,才将高丽收入版图,东瀛就来作妖,若让后人知道,恐以为高丽亦非朕之功。

  不过想到贾琮势力膨胀的后果,两害相权取其轻,因强忍着怒气,道:“小国寡民,坐井观天,不服王化,口出狂言,不足为奇,且随他去罢,鲲鹏何必与斥鷃争锋。”

  段准道:“太皇太后此言极是,老臣亦以为然,或可下旨斥责,令其悔过自省,断其贸易往来,以为惩戒。”

  顾涛因还须贾琮支持漕务改革之事,心中虽赞同此议,却也一言不发,免得得罪了他。

  众人除陈骥外,都没开口。

  太皇太后见贾琮嘴角微微冷笑,不置一词,因问道:“靖王以为如何?”

  凭贾琮现在的地位、权势,也没人敢绕过他作重大决策。

  “臣以为断乎不可!”贾琮毫不客气,直接否定了几人的观点,道:“若是开国之初,天朝为示宽厚,对倭国无礼之举忍就忍了,如今却万万不可!”

  太皇太后忍着气道:“为何不可?”

  “只因如今西夷列强环视中国,若天朝对贫弱的倭人也一再忍让,在西夷眼中便是懦弱无能。

  常言道人善被人欺,蛮夷之辈只听得懂刀兵之语,国朝宽宏有百害而无一利。

  臣身为大将军,执掌天下兵马,万不敢令太皇太后并皇上之威名有瑕,亦万不敢令国朝体统尊严受蛮夷轻辱,恳请太皇太后允臣出兵,教化蛮夷,扬我国威。”

  贾琮把话说到这份上,特别是执掌天下兵马六个字,威胁之意溢于言表,太皇太后已无选择余地,只得咬着牙道:“靖王有此忠君爱国之心,朕心甚慰。不知此战如何部署?”

  贾琮道:“此战有三大利,一则可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二则能趁机开疆拓土,将东瀛四岛收归大吴版图,让后世子孙知晓太皇太后并皇上之圣明神威;

  三则东瀛盛产金银,可取之补国朝之不足。”

  太皇太后闻言,心中舒服了些,毕竟打赢了对自己的威望也极有好处,因说道:“须多少军费?”

  贾琮道:“此战乃皇上登基之后第一战,只许胜不许败,臣愿提数万雄师,亲征东瀛,不成功便成仁!

  嗯,军费方面,让户部拨一千万两,臣便有八分把握了。”

  太皇太后皱眉道:“一千万……有些多了罢。”

  冯远也忙开口道:“臣对出兵东瀛无异议,只是一千万银子,国库一时之间……筹措有些……”

  贾琮哂道:“等孤打下东瀛,还国库一千五百万银子。”

  “呃……易如反掌。”冯远眼睛刷地一亮,连忙改口道:“回太皇太后,千把万银子不值一提,前番追回的漕粮赃款就有一千多万,臣以为应尽快出兵,嗯,尽快回款。”

  陈骥心头滴血,无耻之徒,拿老子的钱打仗,你还说不值一提?敢情不是你掏钱。

  太皇太后也气结,死胖子,果然是无耻之徒,诚心气我么?

  江风、关浦听说打仗还有这好处,忙道:“臣附议,东瀛忤逆,理应惩治。”

  太皇太后知道贾琮决心已定,只得顺水推舟,道:“既然诸卿都持此见,着大将军府拟定出兵事宜,户部拨一千万两军费。”

  “臣遵旨。”众人躬身告退。

  “准公,并非孤好战,实是东瀛之地十分险要,今若不取,必成大患。”贾琮出来后叫住段准。

  段准苦笑道:“王爷高瞻远瞩,仆所不及也。”

  贾琮笑道:“准公亦是老成持重,虽有分歧,皆是大公无私,孤甚敬重。”

  “谢王爷体谅。”段准道。

  “准公,世界在变,国朝亦要因势而变,否则要吃大亏,你看高丽不就吃大亏了么?连国祚都断了。”贾琮道。

  段准缓缓点头,道:“王爷所言甚善,仆食古不化,险些误国。”

  贾琮笑道:“准公过谦了,您老德高望重,统筹朝政,协调阴阳,功莫大焉,若无您老在,琮岂不累死了?

  对了,提到高丽,前儿拟派的千名学官教谕可选拔好了?”

  段准笑道:“有王爷开出的优厚条件,哪有人不愿意的?单是神京周边报名人数就远超千人。”

  “甚善,再穷不能穷教育,何况这批人自有山南百姓供养,不费朝廷一分银子。

  嗯,着礼部尽快筹备书本等物送过去。吴朗在那边也等急了。”

  段准道:“王爷放心,这几日便能启运第一批人,都是三十来岁年富力强的童生、秀才。”

  “嗯,告诉他们,此去山南不是为了培养读书种子回来考科举,只要能教导山南子弟读书认字,明白忠孝节义便可。

  过去之后不得凌辱乡民,制造汉夷矛盾,违者按律严惩。这个话我也对吴朗说了,他在那边可以先斩后奏。”贾琮道。

  段准点头道:“王爷虑的是,理应如此。仆自当重申王爷谕旨。”

  贾琮拱手笑道:“有准公在,孤无忧矣。”如今两人属于合作关系,能有段准稳定朝局,他也轻省。

  段准还礼道:“王爷过誉了。”

  因贾琮亲征是绝密,除极少数人外,众臣皆不知,对外只宣称他南下代天巡狩。

  当晚在家吃饭时,贾琮随口笑道:“今日太皇太后下了旨意,命我南下巡视漕务、军务并改土归流事宜,要离开几个月。”

  众女都有些意外,忙问道:“什么时候走?”

  “明日一早就走。”贾琮道。

  如意皱眉道:“这么急?”

  贾琮笑道:“整顿漕务事情繁杂,牵一发动全身,改土归流涉及数省,我不抓紧些赶不上八月在苏州给老太太办八十大寿。”

  众女都笑了,本以为他是随口说的,没想到真有这打算。

  黛玉笑道:“恐老太太有了春秋,经不起长途跋涉。”

  贾琮摆手道:“无妨,这次让你们乘海船,从天津出海,在太仓登陆,十数日便可抵达。”

  宝钗有些担心,道:“听说海上风浪大,且有海盗出没,前些日子漕粮不就被劫了么。”

  贾琮笑道:“放心便是,保不住漕粮难道还保不住你们?

  到时候让蝌哥儿派几艘大船来,另派一二十艘战舰护航,保管周全。有风浪就在沿途靠岸歇息,怕什么。”

  晴雯、湘云、完颜姐妹等性子活泼的拍手笑道:“总算能看一回汪洋大海了。”

  宝琴笑道:“有什么好看,全是水,我都看腻了。”

  白秋薇知道些内情,道:“我随你一道去罢。”

  贾琮摇头道:“不用,你和四娘在都中我放心些。”

  白秋薇点点头不再说话。

  黛玉看出些不对,忙问道:“你这回南下,可有危险没有?”

  贾琮笑道:“能有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不用我顶上,放心罢。咱们八月初三在苏州会合。”

  众女都笑着点头。

  次日清晨,贾琮与众女告别,又出来与众属臣交代了一番。

  “孤不在都中时,一切事宜听庞先生提调,抗命者斩。”

  “臣等遵旨。”众人忙躬身道。

  “庞先生,都中就交给你了。”贾琮道。

  庞超深揖一礼,道:“王爷保重。”

  贾琮点点头,带了程灵素,并杨凌、彭程两人,外加三百亲兵,直奔通州码头。

  一应事物都是早已安排好的,众人上了船,顺着北运河直出塘沽码头,数十艘战舰早已等在近海,看到贾琮旗号,一艘巨舰忙派小船靠过来,将一行人接了上去。

  “给王爷请安。”燕双鹰带着数百海军并水手齐刷刷跪倒。

  贾琮早已看到这艘一级战列舰侧面密密麻麻的炮门,登船以后更加满意,船体共有四层甲板,好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小城。

  如此巨舰征服尚处于冷兵器时代的东瀛应当不费吹灰之力。

  因抬手道:“平身。”

  “谢王爷。”

  燕双鹰躬身引路道:“王爷这边请,议事厅和起居室在最上层。”

  贾琮负手随他上去,问道:“双鹰,战舰军士都备好了么?”

  “回王爷,都备好了,此战比之当初征伐高丽攻势更强数倍,保证万无一失。”燕双鹰道。

  “那就好,爷还赶着八月回苏州给老太太办八十寿辰。”贾琮道。

  燕双鹰忙道:“末将等绝不敢误了老太太的千秋。”

  “嗯。”贾琮带着众人,进了议事厅坐下,见面前大案上摆着巨大的东瀛四岛地形沙盘,满意地点点头道:“双鹰准备颇为周详。”

  燕双鹰笑道:“当年随王爷征战辽东,总算学到些皮毛。”

  贾琮笑道:“沙盘精确么?”

  燕双鹰忙看向程灵素,他没去过东瀛,哪里知道精不精确。

  程灵素道:“爷放心,这沙盘是诸长老根据最新情报制作的,标明了各地人口、兵力、钱粮、领主,绝不会比幕府将军所用沙盘差。”

  燕双鹰也道:“根据征伐高丽的经验,纪伊流的情报非常准确,少有错误。”

  贾琮笑道:“他们办事的能力,倒也不赖。”说着俯身细细看了看沙盘,将胸中兵略推演了一番。

  “子龙!”

  “三哥!”

  “王爷!”

  此时,好几个青年将领神色激动,推门进来,正是此次带兵的几个将领,张祎、邓磊、贾环、雷泰、空性、解辉等,并十余个才从新军学院毕业,密调出京的世家勋贵子弟。

  “末将参见王爷。”众人一齐拜倒。

  贾琮抬手笑道:“都起来罢。老张、石头,近来可好?”

  两人面色紫膛,闻言笑道:“劳王爷挂念,好着呢,火枪火炮都摸熟透了。”

  贾琮笑着点点头,又看向长高了一个头的贾环,道:“环哥儿,可曾偷懒?”

  贾环忙肃手道:“回三哥的话,我在辽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春秋还操练新军,也会开枪打炮了,愿领一军。”

  贾琮摆手笑道:“这回你就与我一路,想单独领军么,下回再说。”

  众人都笑起来。

  贾环面色一垮,不情不愿地哦了一声。

  贾琮不理他,道:“都过来看看。”

  众人忙围在沙盘周围。

  “灵素,你给他们讲讲东瀛的情势。”

  “是,爷。”程灵素拿过指示杆,道:“各位将军,现今东瀛人口大约三千万,总兵力约七十万,分散在近三百藩中,幕府常备兵力大约六七万。”

  “三百藩?”邓磊失声道,“这么多藩王?”

  贾琮笑道:“东瀛政体十分扯淡,还在搞咱两千多年前就不用的分封那套,他们的藩我估计撑死就等于咱的一个州县,哪有什么藩王,叫大名。”

  程灵素道:“爷说的是,以天朝相比,大些的藩与州县相当,小些的只相当于村镇。”

  众人皆喷笑出声。

  贾环笑道:“三哥,那我领兵去打个小藩,如何?”

  贾琮瞪了他一眼,道:“不许插嘴。”

  贾环忙缩回去。

  程灵素又道:“东瀛以石高定赋税、劳役、军役等,雄藩有数十万石,最弱的藩仅一万石。”

  张祎道:“何谓石高?”

  “就是大名领地内的稻米年产量,譬如最弱的藩,一年能收一万石粮,大约能招募二三百人兵力。若是雄藩,则能供养上万人。”

  众人略一盘算,七十万人分到三百藩里,平均不过两千多人,何况都城要地必有重兵,其余地方兵力就更摊薄了。

  燕双鹰道:“程姑娘,若将国家都这么细分下去,各有地盘兵马,互不统属,难道东瀛朝廷就不怕下面的大名造反?”

  程灵素道:“正因为此,幕府将军生怕大名联合作乱,便定了参勤交代制度,以弱地方。”

  “什么古怪名堂?”贾琮笑道。

  “就是每隔一二年,地方大名必须去江户城朝拜任职,在都中居住一段时间后,才许返回各藩。

  总共算起来,全国大名有一半待在江户城,一半待在领地,每年轮流往返,嚼用都由各藩自理,因此各藩都穷,没有余钱发展壮大。”程灵素道。

  “弱枝之策。”贾琮哂道:“何必如此麻烦?如此虽弱了大名,可将军也没捞到什么实惠,不如免了那什么交代,多征收些赋税,使得地方愈弱,幕府愈强,不是一举两得么?”

  “王爷圣明,幕府将军懂个屁。”众人都笑道。

  程灵素抿嘴一笑,道:“德川家的人怎比得上爷的智慧呢?”

  “接着说。”贾琮道。

  “为削弱地方大名,幕府还颁布一藩一城令,各藩只允许有一座城池,其余都是居馆和阵屋,故只有大藩有城,中小藩连城池都没有。”程灵素道。

  “什么叫居馆和阵屋?”

  “居馆就好比是爷在城外的庄子,当然要小了千百倍,大概就相当于都中三四进的宅院,有围墙大门。

  阵屋就更寒酸了,连院墙都没有,就一栋房子,一炮就轰塌了。”程灵素道。

  众人都摇头笑起来,这些狗屁大名也就等于村镇级别的力量,甚至还不如,乡间随便一个土财主宅院都有高墙,甚至还有寨子堡垒。”

  “因东瀛多山,交通不便,其精华膏腴之地都集中在江户、关东、京都、尾张藩等地,其余皆是些松散小城。

  譬如博多城、小仓城、熊本城、金泽城并青森、岩手、秋田、宫城、山形、福岛等东北盛产粮米之地。

  故我军只要占据这些要地,则幕府自溃。”

  贾琮点头道:“诸位,此战之策,孤定名为蚁附战术。

  今次朝廷共派出大军五万人,尔等各领一路,或数千人,或数百人,总共分为数十路,齐头并进,分袭各富庶膏腴之地。

  孤自领一军,从东成郡登陆,先取大阪城,再直扑京都,把那什么万世一系的天皇擒了。

  只要控制了大阪、京都一线,则等于将东瀛拦腰斩为两段,使其首尾不能兼顾。

  双鹰领一万人,从武藏藩荏原郡登陆,直取江户城,不得强攻,只须安营下寨,频繁施以炮击,诱其或出战或固守,尽量在野战中杀伤其有生力量,使其难以驰援各地。

  至于蝦夷岛,上面都是些不开化的野人,暂且不管,容后再取。”

  “末将得令。”众人齐声道。

  “诸位,东瀛就这么大点,各中小藩国更是不堪一击,此外还有熟悉地理风土的纪伊流相助,一战而胜当不为难。

  故此战不仅要武略,更要文攻,要收服民心,彻底摧毁天皇、幕府的执政根基,这方面你们可向双鹰讨教,他在山南有经验。”贾琮道。

  “末将得令。”众人齐声道。

  “兵法云,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除了冥顽不灵、包藏祸心者,不得滥杀无辜,也不得奸淫焚掠。

  朝廷的意图不是毁灭东瀛,而是将彼处收归天朝版章,开疆拓土,建立万世功业。

  将来还需要大量人口耕种劳作,谁若驭下不严,败坏了天兵的名声,孤定斩不饶!”贾琮沉声道。

  “末将得令!”众人心中一凛,知道贾琮说一不二,既说定斩不饶,凭你是谁一定会人头落地。

  “灵素,把你的人分给他们,让他们这几天都熟悉熟悉情况。”

  “是。”

  接下来,贾琮又细细分派了任务,谁取哪处地方,一一安插妥当。

  魏无忌则早接到命令,不与众人会合,直接按时从山南出发,取九州和本州交接处的丰前、长门两藩。

  五天后,贾琮率部抵达仁川,顺便去山南省治所汉城看了看,并在原高丽王宫接见了群臣。

  见吴朗在金氏等高丽老人并都中派来的一干能吏辅佐下,将山南打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贾琮勉励道:“吴节度治理地方,功勋卓著,若能持之以恒,再接再厉,他日晋封国公亦不为过。”

  吴朗大喜,这句话别人说出来他只当放屁,从贾琮口中说来却重于千钧,忙躬身道:“臣若有些许功劳皆是王爷提携教导所致,绝不敢居功,愿永生永世为王爷牵马执鞭。”

  贾琮摆手笑道:“不敢当不敢当,你已是提督一方的大员,孤岂敢僭越。”

  “为王爷效力,臣甘之如饴。”吴朗忙道。

  贾琮笑了笑,换了个话题,道:“前儿你说山南通官话者少,孤命礼部给你送了一千读书相公过来,可收到了?”

  “谢王爷恩典,已收到了,并按王爷的旨意安插了下去。”

  贾琮“嗯”了一声,看向其余高丽官员,道:“诸位,是当高丽国的官儿好,还是当天朝的官儿好?”

  众遗老遗少忙撩衣拜倒,叩首道:“山南臣民苦李氏久矣,幸得天兵降临救拔,臣等愿为天朝效忠,愿为靖王殿下披肝沥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红楼:庶子称雄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