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引蛇出洞
“这是为何?”贾琮奇道,官员住官邸,不是理所当然之事?
“老弟你想,后宅曾是林大人贤伉俪并姑娘居所,老弟住进来是分所应当,我这个大老粗住进来,岂不是唐突了林夫人和林姑娘?
也太不尊重了些,林大人于我有大恩,此举断断不可。”徐清正色道。
贾琮闻言点头,看着徐清笑道:“老哥两榜进士出身,道德文章自然精妙绝伦,又怎是粗人,这也罢了。
我倒是从老哥身上看到两句话,深为佩服。”
“哦?什么话?”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琮叹道,道理很简单,人人都明白,但是要做到何其难。
徐清哑然失笑,拱手道:“谬奖谬奖。老哥我出身贫寒,上下无人,要想在官场立足,也只有尽量周全礼数。”
贾琮笑道:“礼多人不怪。”
徐清笑着点头。
“我见你肚子比上年又大了些,最好少喝酒、少吃肉,方可长寿。”
“多谢贤弟垂爱,我定善加保养。”徐清笑道。
――
熙丰十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
随着各地捷报传来,金陵全城欢腾,士林民间纷纷呼吁取消严格的宵禁令,恢复往日繁华。
顾涛迫于压力,反复权衡,考虑到大局已定,决定于中元节取消前些日子的宵禁令,仍命总兵衙门和守备衙门严防死守,谨防有变。
不过贾琮没回来,顾涛还有些顾虑,巡抚、布政使等一干人,却没放出来,仍旧留在府中“参赞军务”。
总督府一小院落中,巡抚陈中建、布政使翁运之、按察使谭曜等正在密谈。
“士孺兄,听说匪患平了,顾涛怎么还不放我等出去?”翁运之道。
陈中建笑道:“过犹不及。既然制台大人留我等小住,我们就安心住着罢,未必不是好事。”
谭曜眼睛一亮,道:“抚台大人可有妙计?”
“妙计没有,不过有些猜测。”陈中建低声道。
“请大人明示。”翁运之忙道。
陈中建笑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翁运之、谭曜两人一点就通,相视而笑,缓缓点头。
“若祸起萧墙,我等恰好被制台拘于此地,不见天日,正好逃脱罪责,还可趁势弹劾,拿下顾涛!如此,新法绝矣。”
陈中建笑道:“这便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大人高见。”
――
江南地方素有在中元节晚上放河灯的习俗,而金陵秦淮河的河灯,更是享誉江南的一大盛景。
傍晚时分,宝钗、黛玉、凤姐儿、晴雯、楚婵等人刚吃过晚饭,正在家里说笑。
忽听王家、薛家等管事媳妇上门求见。
凤姐儿、宝钗出去打发了。
回来凤姐儿笑道:“我道是什么事,原来是我娘家姊妹派人邀我去放河灯。”
宝钗也道:“宝琴丫头也派了人来,邀我去秦淮河放灯。”
楚婵笑道:“要说秦淮河中元节的河灯,倒是江南一绝。
不拘官宦士绅、士林学子、市井小民、三教九流,定要在这日‘结鬼缘’,放天灯、放河灯、放焰口,各色灯火争奇斗艳,直把秦淮河点成灯河。”
晴雯从未见过这般景象,不无憧憬地道:“婵姑娘,听你这一说,可想而知定是壮观灿烂非常了。”
楚婵含笑点头,她久居金陵,年年放灯,哪有不清楚的。
黛玉从小便去了神京,对秦淮河美景只听说过没见过,闻言也有些向往,道:“若能去看一回,倒也不枉来金陵一趟。”
凤姐儿笑道:“我也是小时候去放过,多年没去了。不知如今可有什么变化。要不咱们今儿去放一回?也让林丫头、晴雯见见世面。”
晴雯素来胆大,拍手叫好。
宝钗微微摇头,道:“琮哥儿临走前叮嘱,不许我们出门,家里也有活水,就在家里放灯罢。”
凤姐儿道:“那有什么趣儿?难得回金陵一趟,正赶上节气,若不去放灯,岂不辜负了。
再说,琮哥儿不让我们出门是担心匪患,如今四处匪患都平了,宵禁也没了,还怕什么?若不放心,把家里的亲兵带上,不就行了?”
楚婵不置可否,她年年放灯,对此并没多大兴趣。
晴雯极力附和,她与凤姐儿一般,是最喜欢热闹的。
黛玉心中想去,可想到河边人多眼杂,又有些顾忌。
“可是……”宝钗十分犹豫,一面因贾琮的叮嘱,一面又是宝琴的邀请,外加自己也有些想去,十分矛盾。
凤姐儿笑道:“怕什么,在京里还不是我服侍老太太、太太她们出门?
金陵城里我熟,多带些人手便是,咱放了灯便回来,包管没事儿。
们若担心琮哥儿生气,便推到我身上,我一力承担。”
黛玉想到秦淮河无数河灯顺水流淌、天灯如星散落的浪漫景致,终于缓缓点头。
晴雯见黛玉点头,高兴得跳起来,拍手笑道:“我去让人做个大大的河灯,还有天灯。”
凤姐儿笑道:“不必,河边各色灯都有卖,咱现买几个就行了。”
宝钗苦笑道:“既然都想去,那就早去早回罢。”
“嗨,琮哥儿的亲兵又不是吃素的,河边那成千上万的人,难道就咱闪失了?宝丫头,你也太杞人忧天了。”凤姐儿笑道。
宝钗气笑了,啐道:“我替大家伙着想,倒错了。琮哥儿回来问起,你自去交代。”
凤姐儿有恃无恐地道:“我交代便是,我是他嫂子,琮哥儿也不能拿我怎么样。”
宝钗知道她和贾琮的关系,暗啐了一口,还有脸当嫂子呢。
众人见天色不早了,便命婆子备车。
宝钗、黛玉乘了一辆紫檀象牙嵌宝雕车,凤姐儿、楚婵、晴雯乘了一辆黄花梨龙凤呈祥纹华盖车。
随行的丫头、婆子另乘了三辆青布大车。
刚至角门处,便被守门的亲兵拦着。
“诸位奶奶、姑娘往哪里去?”
凤姐儿撩开车帘,道:“去秦淮河放灯,你们跟着便是。”
那亲兵皱眉道:“回奶奶的话,三爷有令,若无他亲笔书信,请诸位奶奶、姑娘莫要外出。”
“混账!你们倒管起我来了。”凤姐儿柳眉倒竖,斥道。
“标下不敢。”亲兵知道她是贾琮的嫂子,不敢得罪,却也不敢违抗军令,放她们出去。
凤姐儿见状皱眉道:“叫你们管事的来。”
“是。”一个亲兵忙去把留守的两个把总请来。
“标下杜福贵、标下蔡森,参见各位奶奶、姑娘。”两个把总走到车前,躬身道。
凤姐儿撩开帘子,冷笑道:“今儿是中元节,我和几位姑娘要去放灯,你们不放心就跟着,难道琮哥儿让你们看犯人的?
还是说你们出了这道门儿,就没能耐护住我等周全了?”
两个把总对视一眼,他们怎么说得过凤姐儿,只是贾琮军令又不敢违拗,只是闭口不言。
“既然你们没话说,就让开,别耽搁时辰。”凤姐儿得意地道。
两人还是一动不动。
“混账!”风姐儿心头大怒,琮哥儿手下都和他一样,茅坑里的石头!
因扬声道:“宝丫头,我说话不管用,你说句话罢,他们听你的。”
宝钗脸一红,既已上了凤姐儿的贼船,却不好半路下来,因撩开车帘,道:“二位将军,你们若不放心,可随我们同去。
早去早回,想来无碍,如何?若你们三爷问起,就说是我说的。”
“这……姑娘言重了。”
两个把总知道宝钗身份不一般,连三爷都十分敬重,未来主母岂敢得罪,只得点头道:“那我等护送姑娘、奶奶们前往便是。”
说着召来几个队正商议人手安排。
杜福贵道:“如今姑娘、奶奶们都出门,府里已经没什么好守的,便派150人随行,确保无虞。”
蔡森道:“老杜,你我二人一人守在府里,一人跟着出去。”
众人点头。
杜福贵道:“那我留守罢,你带人出去。切切小心。”
蔡森点头道:“我理会的,即刻知会锦衣卫,请乔千户派人沿途护卫。”
“是!”
――
蔡森带着五队亲兵,披挂整齐,如临大敌,护着宝钗等人往外城走去。
按凤姐儿的指示,从内城东南角的正阳门出,说是这里最热闹。
刚出正阳门,蔡森就后悔了,眼前秦淮河两岸,好像把全金陵的人都聚了过来。
人挨人人挤人,争着上前放灯,不时还有人被扑通一声挤下河去,又被岸上的人丢绳子拉起来。
看得画舫花船上放灯的姐儿掩嘴娇笑,河上更增几分艳色。
许多大户人家在河里安置了船只,有的放焰口,有的载佛婆念佛,有的烧锡箔纸锭。
放河灯的船最多,都在船尾点缀了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夜色渐渐浓重,无数人影在五光十色的灯火中喧闹攒动。
蔡森见场面杂乱,人潮汹涌,忙命把车赶到一边草地上,远离人群,团团护住。
此时,乔尹已亲自带着数百校尉赶了过来,看到贾琮的亲兵,忙打了个招呼,命人散在四周护卫。
凤姐儿、宝钗未瞧见王家、薛家的人前来相迎,微觉纳闷,忙问亲兵。
蔡森心里一惊,王薛两家既然相邀,断不会不安排人迎接,且自己这里百余人身披铁甲,何等显眼,哪里有看不到的?
忙请乔尹过来,把此事说了。
乔尹也是一惊,顾不得其他,喝道:“荆参放烟火!召集弟兄们,护送车驾回去!”
“是!”
一支锦衣卫特制的传讯烟火射上天空,当空炸开,呈一面盾牌形状。
四下的锦衣卫迅速靠过来。
蔡森率亲兵牢牢护着车驾,便往内城走。
凤姐儿急道:“做什么刚来就要走?”
蔡森不理她,双目如电扫视四周,乔尹则命人前后开路护送。
两人都知道,若车里的人出了问题,他们就完了。
黛玉冰雪聪明,道:“宝姐姐,今儿来邀你的管事媳妇你可认识?”
宝钗点头:“认识,确实是二叔家里的下人。”
“如今我们来了,薛家、王家却无人来迎,恐怕……”黛玉脸色一白。
宝钗面色凝重,缓缓点头,定是有诈!
心中不由得又愧又急,若众人有个好歹,如何向琮儿交代。
黛玉握着她手,安慰道:“没事的,这么多亲兵还有锦衣卫护卫,即便有几个宵小,又能怎样?”
话音未落,便听外面响起凄厉惨叫。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