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力学

  接下来一段时间,陈景恪就开始对那些倭寇俘虏进行调教。

  对松下纯太郎他们的教育就比较简单,学习华夏简史。

  然后告诉他们大明的先进文明,什么科举改变命运啊,军功爵制改变命运啊。

  还有什么均田制啊,摊丁入亩啊。

  带着他们到繁华的地方游历,见识各种美好。

  还带着他们参观军队,了解大明的强大。

  从文化、制度、军事上,让他们羡慕大明。

  然后给他们画大饼,做大明的狗可以获得那些好处。

  除了画饼,还要有一些实际好处。

  分地,在大明给他们每个人,都划分了一块土地。

  但这块地暂时还不完全属于他们,要立下功劳才能拿到。

  还许诺他们,可以将在日本的家人接到大明入籍。

  然后没多久,这些还未入籍大明的倭寇,就纷纷以大明子民自居了。

  嗷嗷叫着要回日本,为大明立功。

  对这个效果,陈景恪非常满意。

  同时感叹一声,老美培养殖人的办法真是太好用了。

  而朱雄英和朱棡,则忙着做笔记。

  这种教化方法很好很经典,要学习总结,以后在更多的地方使用。

  那十三个落魄贵族,就没那么简单了。

  他们虽然落魄了,但身为贵族,还是接受过一定教育的。

  对日本这个国家拥有一定的感情。

  想要改造他们,并没有那么容易。

  陈景恪给他们找来了老师,专门教授朱理学和华夏简史。

  有些人暗地里抵触,学的一塌糊涂。

  陈景恪什么都没说,过上一段时间进行考核,将成绩最差的三个人杀掉。

  剩下的人都才开始用心学习。

  朱棡提出了疑问:“他们心有怨言,将来放回去恐怕也很难为我所用。”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对于他们这种人,忠诚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利益才是。”

  “只要大明保持强大,跟着我们能获得好处,他们就会一直屈服于我们。”

  “更何况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可言,只能和我们合作。”

  “而且,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搅乱日本,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至于他们是否忠心,其实无所谓的。”

  他们忠心,表现的足够好,还能让他们活下来。

  不够忠心,利用完正好一起杀了。

  朱棡点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自己想的太多了。

  像这种贵族,连自家君主都能卖,又怎么可能会效忠大明。

  不需要问他们心里想什么,只看他们做什么就可以了。

  既然说到了这里,陈景恪就决定多说几句:

  “我们真正要教化的,是他们的后人和普通百姓。”

  “让他们的后人从小接受大明教育,他们就是大明人。”

  “至于普通百姓,本就没有什么家国概念。”

  “他们只关心,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

  “只要大明做到了,他们就是大明子民。”

  “而且大明教化四夷,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个优势可以确保,我们势弱的时候难以被敌人教化。”

  “我们优势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的教化别人。”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要太多。

  某人类灯塔国,靠着自由大旗,在舆论阵线教化别国年轻人。

  然后靠着这些年轻人,演变了许多国家。

  但这一招,最终在中国面前碰了壁。

  有那么几十年,中国的年轻人确实迷茫过,不少人在互联网上当过美分。

  但他们很快就清醒过来,更多的人成了战狼。

  那些人又开始污名化‘战狼’这个词。

  然而,中国还是一天天变强。

  中国的年轻科学家们层出不穷,将殖人嘴里的明珠一颗颗摘下。

  更多的中国年轻人,重新拾回了自信。

  虽然国家还有很多缺点,但这是我们的国家。

  我想怎么骂就怎么骂,但你一个外人骂,就是不行。

  这就是文化底蕴带来的优势。

  即便我们深处谷底,也能靠着优势完成振兴。

  而这种独一无二的优势,将会一直存在下去。

  又在南方停留了两个多月,时间进入十一月份。

  朱雄英才在朱元璋的一再催促下,启程返回应天。

  这次他享受到了真正的君主待遇,群臣出十里相迎。

  国君是三十里,太子是十五里。

  为了孝道,不能在礼仪上超过父亲,所以迎接他的标准定在了十里。

  这并非固定的礼仪,属于实际操作中形成的潜规则。

  以前群臣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

  不过是太孙罢了,你爹都还没登基呢,你要什么礼仪规格。

  样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正是因为他此行,在南方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树立了威信,收获了人心。

  群臣才会如此郑重其事的,制定这套礼仪规格。

  蓝玉本不用亲自出迎,但为了给自己的外甥孙捧场,他还是带着一票部下来了。

  见到群臣如此恭敬他就知道,太孙已经化龙,不用自己搭台了。

  心中无比的开心。

  太子妃,伱在天上看到了吗。

  你的儿子长大了,已经有了君威。

  想必你在天之灵也很高兴吧。

  皇宫里,朱元璋急的团团转,不时的催促人去打探:

  “太孙怎么还没到呢?”

  朱标在一旁劝道:“爹,他都是大人了,您别总将他当小孩子看。”

  “您这样,他不更无法无天了。”

  朱元璋怼道:“放屁,咱的乖孙乖的很,怎么会无法无天。”

  “瞅瞅哪有你这样当儿子的,整天都不让咱和乖孙亲。”

  朱标暗自懊悔,怎么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

  这种事情不知道发生多少次了,这老头见到他大孙子就会失去理智。

  教导别人子孙,那都是一套一套的。

  棍棒之下出孝子都能给整出来。

  轮到他的宝贝大孙子,就全忘了,那叫一个溺爱啊。

  这孩子没长歪,真是奇迹啊。

  终于,孙福气喘吁吁的跑过来:“陛下……陛下……太孙进皇城了。”

  朱元璋大喜,就想去迎接。

  脚步刚抬起,似乎想到什么,又收了回来。

  然后脸上的表情一拉,回到大殿内的龙椅上坐好。

  朱标再次无语,得,这老头还端起来了。

  朱雄英脚步轻快的走进来:“皇爷爷,父亲,我回来了。”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

  “身为太孙,走路凫趋雀跃像什么样子,给咱站直了。”

  朱雄英眼珠子一转,一溜烟跑到他身边,狗腿的给他捶起了肩膀:

  “皇爷爷,您不知道,在外面我天天想您挂念您,茶饭不思。”

  “您看这个力道舒服吗?”

  朱元璋下意识的点了一下头,马上又反应过来,继续拉着脸说道:

  “你挂念咱?呵……这话骗鬼鬼都不信。”

  朱雄英说道:“真的,不信你把三叔和景恪叫过来……”

  “景恪说,我做梦都喊皇爷爷呢。”

  朱元璋也是借坡下驴,说道:“真的?你们俩好的穿一条裤子,不会是合起伙骗咱吧。”

  朱雄英叫屈道:“皇爷爷您这样就太伤我的心了……”

  “景恪才会骗您,我怎么会和他同流合污呢。”

  朱元璋也不装了,轻轻拍了他一巴掌:

  “莫要胡说,我看就你小子鬼点子多,变着花样哄我开心。”

  朱雄英打蛇随上棍的道:“我哄自家爷爷开心,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朱元璋很是认同的道:“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比你那不成器的爹孝顺多了。”

  朱标很想吐槽几句,但修养实在让他做不出这种轻浮的动作,只能说道:

  “爹,三弟和景恪还在外面呢。”

  朱元璋似乎才想起他们,将两人喊了进来。

  简单聊了几句,就让陈景恪回家了。

  今天不是谈工作的时候,先回家聚一聚,改天再谈也不迟。

  主要是他们在外面的事情,老朱都清楚,没必要当紧这一时半会儿的。

  大半年没回家,陈景恪也确实很想念家里人。

  以前是只挂念父母,现在又多了一个。

  回家之后,自然少不了一番嘘寒问暖。

  尤其是福清,激动的眼泪汪汪的。

  晚上就是大家喜闻乐见,但不能写的节目。

  总之,小别胜新婚,懂的都懂。

  第二天陈景恪也没有去宫里,而是在家好好陪了陪父母和媳妇。

  家里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明里暗里那么多人保护,也不可能出事。

  值得一提的是,福清整理的驸马传奇第一部终于完稿。

  陈景恪大致翻了一下,确实挺精彩的。

  但怎么说呢,过于以主角为中心了,好似地球离了主角就不能转了。

  这严重不符合现实,但很符合的套路。

  读者就喜欢看这种。

  福清还给自己取了个笔名,景清居士。

  这名字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对于媳妇的心意,陈景恪自然非常感动。

  马六甲海盗也已经动笔了。

  但碍于想象力,即便有陈景恪提供的主线和细纲,写的也比较吃力。

  不过写出来的质量,确实不错。

  看来自家媳妇不只是在政治上有见地,文学方面还是有一定功底的。

  只是以前没有往这方面发展罢了。

  以后要好好将她往这方面培养,以后能靠自己的能力名留青史。

  而不是以朱元璋的女儿、陈景恪的妻子之类的身份,被史书记住。

  第三天,陈景恪依然没有进宫,而是窝在家里制作了一个小玩意儿。

  当看到这个小玩意儿的功能时,福清惊的久久合不拢嘴。

  第四天,陈景恪终于进宫,见到了朱元璋。

  朱标、朱雄英也在场。

  陈景恪以自己的视角,将这一路的经历讲了一遍,还阐述了这么做的原因。

  他的侧重点没有放在军国大事上,这方面朱雄英和朱棡肯定已经讲过,没必要在赘述。

  他主要讲了另外两方面,生产力和卫生防疫。

  “臣……”

  朱元璋打断他道:“这里又没外人,别臣臣臣的。”

  “咋地,出去半年回来和咱生疏了?”

  陈景恪心中一暖,不论老朱是真心实意,还是故作姿态,他都很感动。

  “好吧,是我的错……我一直在强调生产力改变世界。”

  “半年前我拿出的哪几项改良技术,其效果陛下也看到了。”

  朱元璋不禁连连点头,然后气道:

  “你小子,有这种好点子为何之前不说?”

  陈景恪说道:“很多东西我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的,而是根据我所学的知识,推理出来的。”

  朱元璋眉头微皱,道:“你不是说技术的出现不可掌控,充满了偶然性吗?怎么推理?”

  陈景恪解释道:“我说的是,之前生产力的发展,更多是靠偶然。”

  “但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规律,我们将规律摸清楚,形成系统的知识。”

  “然后就可以利用系统的知识去推理……主动去发现新技术……”

  “好比飞梭,就是穿线用的工具……”

  “线穿的越快,织布的速度就越快……”

  “顺着这个思路去考虑,如何才能让飞梭穿的更快呢?”

  “于是,我就想到了新式飞梭……”

  “滑轮和轴承,涉及到的学问要略微深一些,但也只是力学的皮毛罢了。”

  朱元璋眼睛一瞪,说道:“等等,你方才说什么?力学?皮毛?”

  “滑轮、轴承这么精妙的东西,竟然还只是那什么力学的皮毛?”

  “那这个力学高深一点的是什么样子?还能让人飞起来不成?”

  陈景恪没有多说什么,拿出自己做的小玩意儿。

  一个带盖子的琉璃杯,奇怪的是,盖子上还有一个小轮子。

  还有一些奇怪的小玩意儿,将轮子和盖子连接在一起。

  屋内三人都看了过来,这小玩意儿能做什么?

  朱元璋问到:“这是什么东西?怎么看起来像是茶杯?”

  其实他想说的是,你就准备用这玩意儿,让咱见识高深力学吗?

  不过因为陈景恪一直以来的神奇,他没有将这种质疑表露出来。

  陈景恪依然没有解释,而是让人取来一壶滚烫的开水,然后让所有侍者都离开。

  在朱元璋祖孙三人的注视下,他打开盖子到了半杯水,然后小心的将盖子盖上。

  并用手轻轻的转动了一下轮子。

  然后……轮子就自己高速旋转起来。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