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武帝龙拳,五帝真形
马骥在心中自嘲的同时,继续以神念观察那座宝山,随即发现在宝山一角放着一个小小的方形朱漆木匣。
其他再贵重的宝物也都如垃圾般随意堆积,这木匣中若有东西,那必然珍贵到极点。
心念一动间,那木匣凭空消失,同一时间出现在马骥的左手中。
他放下“炼妖壶”,举起木匣仔细观看,上面并未加锁,又用神念感应,也未发现什么危险,于是轻轻掀开盖子,便看到匣中安放着一枚无瑕美玉雕琢而成的印玺。
玺身方有四寸,上方以五条鳞爪毕肖的神龙相互盘绞形成印纽,拿起来翻看底部,见上面镌刻八个反体篆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它的样式与文字都与传说中的传国玉玺相同,只是并无黄金镶嵌的缺角,想来是越王李败亡前为过一把皇帝瘾而仿造的赝品。
若说这印玺的玉质实属极品,便比不上那雕成传国玉玺的“和氏璧”也差不了多少,但马骥又没昏头,绝不会将这惹祸的东西拿出去变现,所以只当它是一块无用的石头。
正有些泄气地要将印玺收回“炼妖壶”中,识海中的神秘玉碑却忽地有了动静:
“发现可加载装备――‘崆峒印’,是否加载?”
马骥调动丹田气海内的一道真气,依照某种特定的规律注入印玺上盘绞的五条神龙之内。
其二,它的内部隐藏着越王李学到的由太祖武皇帝李赓所创、成为大虞镇国神功的“武帝龙拳”秘诀。
那是五位分着青、赤、黄、白、黑五色冕服的帝王,虽然只是虚影又凝立不同,却都拥有无上的尊贵与威严。
其一,这件仿品和真品一样有凝聚和镇压气运的功效,只比真品削弱了许多。气运,虽然缥缈却真实存在。有气运加持,大则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小则个人无往不利、有如神助。
“五帝真形!”
五条神龙微小若米粒的眼睛同时亮起,向四方及上空投射出五片三尺见方的光幕,光幕上现出细密却清晰可辨的文字及图形,正是一路拳法的招式及心决。
这功法却不能像玉碑上的文字般直接印入他心中,需要他逐字逐句阅读。
但此刻没有太多时间,他只能粗略浏览一遍。
马骥这一下惊喜非同小可,那神秘玉碑的眼界极高,到目前为止也只将“炼妖壶”这件神器列入“可加载装备”范畴,对后来得到的宝刀与飞剑都不屑一顾,这印玺的名称后面虽缀了一个“伪”字,却必然“伪”而不“劣”。
马骥虽不识这位帝王的面目,却识得他们的冠冕袍服,正是位列五方上帝的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赤帝神农魁隗氏、中央黄帝轩辕有熊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北方黑帝颛顼高阳氏。
他在心中默认了“加载”,而后内视玉碑,见【装备】一栏果然变成了“炼妖壶、崆峒印”,同时了解了这方印玺的奥秘。
这门功法包含了武道练皮、易筋、锻骨、凝气、炼罡、抱丹六重境界的所有修炼及应用法门,但后面的雷劫、火劫、风劫三重境界便再无具体功法,有的只是五幅图画。
由此他也生出一大胆的猜想,昔年那位太祖武皇帝李赓,多半是得到了真品“崆峒印”,有了这件神器凝聚与镇压气运,又从其中的五帝真形悟出“武帝龙拳”这门绝学,才能赤手空拳荡平群雄,打下大虞三百年江山。
片刻之后,他注入印玺中的那道真气散尽,五条神龙目中的光芒黯淡下来,五片光幕也随之消散。
马骥先将印玺装回木匣,收入“炼妖壶”中,而后凝神沉思。
这门“武帝龙拳”的前六重境界于他的意义重在借鉴参考。
若是直接修习,不便在人前使用倒还在其次,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在武道上已经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前世他的武道境界未必不如这方世界武道四品的抱丹之境,只是被世界锁死了上限,才未能拥有与之匹配的武道修为。
正因如此,马骥这一世重修武道,并未绕多少弯路便构建出“浑天斗胜法”的框架,并将前世所学演化为两层各三十六种变化,修行到尽头便能晋升武道四品抱丹归元。
但对应武道上三品的三十六种变化,已超出前世所有武学的范畴。
原本他只有等到修为臻达四品,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推演更高一层的功法,如今有了这五幅蕴含无上武道妙理的“五帝真形图”,便可以提前参悟最后三十六种变化的原理诀窍了。
转过天来,顾镛终于开始巡视省内各府,马骥也辞别了父母随侍在他身侧。
他们从杭州出发,先依次经过了严州、衢州、处州、温州四府。
每至一府,顾镛不但会认真考察该地教化之风,还会在府城公开讲学三日,为当地学子讲授经书义理。
他文宗之名天下皆知,又是主管本省教化之事的高官,各府学子提前得到消息,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赶到府城听讲。
一来是聆听教诲增益学业,二来也希望有缘得到学政大人青睐,从此科考及仕途便都一帆风顺。
在此过程中,终日跟在顾镛身边的马骥便太过显眼。
众多学子辗转打听到他的身份来历,许多人都不忿唯独他一人得顾镛器重,羡慕嫉妒恨者着实不少。
这些人在听讲之余,免不得借着切磋学问的名义为难马骥。
顾镛虽然德高为尊,却是疏狂不羁的性情,总是看热闹不怕事大,又有心锻炼打磨弟子,对这些事情不仅不阻止,反而有意推波助澜。
总算马骥不仅诗词、书法双绝,各地学子虽众,却都难以望其项背,而且在经义方面也受了杜衡与顾镛两人言传身教,根基极为扎实,再辅以前两世的见识及随机应变之能,也没有一人能将他难倒。
如此一来,马骥的才名由杭州一地向各府扩散,渐渐传出“江浙第一才子”之名。
离开温州之后,他们的下一站是金华府,顾镛照例留驻府城金华县,先传见各县官员。
金华府下辖各县的学子早得到消息,纷纷赶来金华县等待顾学政讲学,也有人憋着口气要会一会马骥这位传说冠绝江浙的才子。
在金华县以北的兰溪县,有一位名为宁采臣的学子也听到这消息,原本因妻子患病而有意放弃这次机会,最终却被母亲和妻子说服,乘船由水路前来。
只是他出发时落后旁人一步,等赶到金华县时,城内的大小客店皆被各地赶来的学子住满,他已连一间客房也找不到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