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不绝的掌声过后。
顾铭和陈昆周讯他们就被记者包围了。
当然,其中近一多半都是亚洲面孔。
一个个的问题砸向了顾铭。
“顾导,你这部片子是对阶级固化的隐喻吗?”
“女主角惠美究竟是不是被男二杀死的?”
“男二那一抽屉的手链手串什么的,是不是就是他的战利品?每次杀掉一个经济状况不好的女孩后,就会留下一件她的东西收藏起来作为纪念?”
“顾,最后男主在杀人为什么要脱光?如果是销毁沾着血的衣物的话,光着身子开车不是更吸引人注意吗?是不是在暗示最后杀本的这一段其实只是男主的幻想?”
“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幻想。”又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影评人在那嚷道。
“你们别忘了男主还有个职业是写小说,而且很缺少女人,经常会做手艺活。会不会是他在和女主发生了一夜情之后,女主消失了,缺少慰藉的他想出了这么一个富人杀人的故事?让他觉得自己还曾有过一段爱情。”
“其实就是他娘的一夜情。”
听着大家各式各样的问题。
顾铭只能感慨一句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真是没错。
这么多观影者,就能从影片中解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就和做阅读理解一样,作者都未必是那个意思,读者就能解读出很多很多。
只怕最后说不定会有人说什么“顾铭他就是个拍电影的,他懂什么《燃烧》啊!”
其实怎么理解都对。
所以,顾铭只能是摇摇头,糊弄过去,“想要找到心中问题的答案,我建议你们多看几次本片,到时候你们就会清楚!”
接着记者们就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拍摄期间的事,顾铭会回答。
但只要是有关影片解读的问题,一律建议他们再看一遍。
而看的越多。
新冒出的解读就越多。
加上顾铭特意改变了拍摄手法。
看了几遍过后,后劲起来了,好多人都感觉了一股虚无。
然后就是不明觉厉!
在影评人的嘴里,这部《燃烧》就成了本次戛纳最大的惊喜。
吸引了许多好奇的影迷也赶了过来。
几天的展映,《燃烧》场场爆满。
随后的一件事,更是彻底点爆了《燃烧》。
1997年创刊的戛纳场刊给燃烧打出了3.8的高分!
“3.8很高吗?这不是连优秀都没达到?”黄小明有些不解,为什么北影的代表那么兴奋。
“不懂就不要乱说,场刊的满分是4分!”
“一般的电影都在3分以下。”
“3.8是自场刊创刊以来的最高分!”说完,北影厂的代表眼睛里冒出了一抹期盼,“说不定可以向着戛纳金棕榈大奖发起冲击!”
“要是真能拿就好了!”
“那将华语片的第二座金棕榈啊!”
“哎,顾导你怎么不高兴啊?”周讯下意识地看了眼顾铭,却发现顾铭的脸色表现的很是平静,甚至,还有股淡淡的担忧。
“我没高兴吗?”
顾铭挤出了个笑脸。
掩饰住了内心的慌乱。
没错,慌乱!
这走势越来越像前世的《燃烧》了啊!
场刊最高分,呼声热烈。
然后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榈,《燃烧》来了个颗粒无收。
自己是把李沧冬那股子现实主义拍摄手法去掉了不少。
但,你不得不考虑到评委们大都是些搞艺术电影的。
这种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甚至会故意和你的想法不一样来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
你影评人捧出个《燃烧》,还创刊以来最高分?
怎么着?
你在教我做事啊?
我就觉得你的艺术鉴赏性不足。
偏不选他!
你们能拿我怎么样?
怕就怕评委有了逆反心理。
不过这都不是顾铭能决定的。
本届戛纳也没有华人评委,他不能再去酒店找了。
就只好是在接下来的日子继续按部就班地参加展映,以及应付来自世界各地的片商。
“我们买阿根廷的版权,多少钱?”
“我们买……”
面对这些询价,顾铭就一个回答,“对不起,本片暂时不出售版权,要到颁奖典礼结束后。”
还没开始尘埃落定呢,怎么能卖掉版权?说不定到时候就能拿个奖呢?
到时候的价格可就不是现在的价格了。
这样的回答,直到遇到了MK2的副总经理。
在顾铭拒绝了他们260万美元的欧洲地区版权购买价格后,对方把顾铭单独约到了一个餐厅里。
“顾,先不要着急拒绝。”
“我理解你,你觉得自己的《燃烧》肯定可以获奖,说不定还能拿大奖。”
“我也可以告诉你一些评委们的情况。”
“评审团主席大卫·柯南伯格喜欢你的这部影片,你也知道,他拍的电影《毛骨悚然》《果体午餐》《欲望号快车》都带着悬疑惊悚的感觉,你正对他胃口。”
“但是,这次评审团里有很多的女性评委,她们认为你的《燃烧》有物化女性的嫌疑,她们更喜欢那部女性为主角的《美丽罗塞塔》。”
“大卫现在也犹豫了,他看好归看好,但还没有到力挺你的程度。”
“260万美元卖给我们我们欧洲地区的版权,你亏不了的,说不定翻着倍的就从其他地区赚回来了……”
对方说了很多。
没有把话给挑明。
不过话里话外的意思顾铭也听出来了。
《燃烧》拿大奖的话很悬,自己要是肯以这个略低的价格把欧洲版权卖给MK2,他们愿意在评委那里使劲。
说实话,顾铭不怀疑MK2在戛纳的实力。
墨镜王能拿戛纳最佳导演,几年后还当了一次戛纳评审团主席,固然有他的才华所在,但那都是在他的影片交给MK2发行之后的事。
不能说和其没有关系。
MK2或许不能做到让谁获奖就获奖,但怎么也是一个不弱的影响。
他们加上评审团主席本来就看好,未必不能让《燃烧》向戛纳金棕榈发起冲击。
当然,也有另外的可能。
他们知道燃烧能拿大奖,提前过来捡漏来了。
“究竟该怎么选择呢?”
顾铭手不停地转动着杯子。
足足思考了十几分钟后,顾铭回到了酒店,给北影厂和西影厂都打了个电话,把这里的情况说了一下。
顺便让他们发动人脉探查一下这件事的真假。
而且他们毕竟也是投资人,这种事不能由自己一言而决。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