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3章:苏良的备战法,赵祯的惬意下午茶时光

  六月二十日。

  变法司宣布,废除在西北诸州施行的保马法与保甲法,并将此二法对百姓的危害进行了公示。

  六月二十二日。

  开封府宣布祁三郎身死案的最终判罚结果。

  馆阁待制马奉朝以雇凶杀人罪、散播谣言罪、诬陷官员罪等,数罪并罚,废官身,流放琼州。

  依照他的年龄和体力,预计抵达不了琼州,便会死在路上。

  六月二十四日。

  赵祯下诏,宣布将苏良的《论枢密院与三衙之失疏》永存于知耻馆,使得百官引以为戒。

  与此同时。

  中书、大理寺、台谏的官员们纷纷上疏,称苏良认错态度良好,奏疏之中虽有逆上之语,但毕竟是为朝廷考虑,无任何私心,恳请将苏良恢复原职。

  赵祯不许,将此类奏疏全部留中不发。

  隔日,群臣再次上奏,恳请赵祯将苏良恢复原职。

  赵祯亦不许。

  群臣再再奏,赵祯再再不许。

  如此折腾了数日。

  直到七月初三,赵祯才下诏,恢复苏良官职,并以手诏告诫他:若再有逆上之语,定然加罪处罚。

  这就是大宋的朝堂政治生态。

  拉拉扯扯间,彼此便都有了台阶。

  官家的面子有了,祖宗家法的不可冒犯性保留了,想办的事情也都办成了……

  朝堂的官员们皆能看出,官家有赦免苏良之意。

  故而谁都没有上奏阻拦。

  那些真正憎恨苏良的官员因“过度弹劾”而遭到惩罚,现在一个比一个老实,根本没有弹劾苏良的勇气。

  只期盼着能将自己的认错书早日移出知耻馆。

  苏良一直未认错,但也没有那么倔了。

  他心中明白,凭借自己的一封奏疏,不可能使得朝廷破除执行了多年的祖宗之法。

  不过,当下中央禁军的斗志明显提高,苏良已经很满足了。

  崇文抑武,有利有弊。

  若想将弊端全消,绝非靠一人之力,更非是数日之功。

  当下,苏良已揭开了一个角。

  未来的禁军士兵必定会越来越好。

  欧阳修与苏良喝酒闲聊时。

  趁着酒醉还给了苏良一个看待“祖宗家法”的独特角度。

  当下,官家如此遵循祖宗之法,是因他的成就还远远低于太祖太宗及先帝。

  若官家有了大成就,那官家的话语和做法,就是未来大宋的祖宗家法。

  听到此话,苏良瞬间释然。

  待将官家培养成贤君、圣君,一切关于祖宗家法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

  七月初五,清晨。

  苏良身穿朱红色官袍,来到了变法司。

  而此刻。

  范仲淹、王尧臣、富弼、曾公亮、梁适、王安石、司马光七人早已在门口等候。

  王安石看到苏良后,躬身伸手,作出一个请的姿势,笑着高声道:“苏御史,您先里面请!”

  其他人也都笑着看向苏良。

  苏良一脸惶恐,连忙道:“诸位,此举可是折煞我了,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顿时,大家都笑了起来,寒暄一番后,才来到议事厅。

  变法司众官员在门口迎接苏良。

  不仅是为恭喜苏良官复原职,还因今日会议乃是苏良所提。

  他称有一强兵之计,欲与众人商议。

  自保马法、保甲法废除后,众人都是绞尽脑汁,思索强兵之策,但一直都没有结果。

  苏良称有计,大家自然兴奋,愿意对他“礼遇有加”。

  众人坐定后,苏良缓缓开了口。

  “其实,我们之所以想不到良策,是因为我们想要的是:在不花大钱的情况下,达到兵强马壮之目的。”

  范仲淹等人不由得都笑了,然后纷纷点头。

  此话虽不好听。

  但还真是这个道理。

  保马法与保甲法之所以增加百姓负担养兵养马。

  便是因军费是个无底洞。

  消耗巨大,故而要分摊给百姓。

  特别是大宋当下的情况,可能三五年内都不会有战事发生。

  若让朝廷花大钱养兵养马,那钱几乎就是全打了水漂。

  国库根本扛不住。

  苏良接着说道:“这纯属痴心妄想,根本做不到,要想兵强马壮,必须花钱!”

  听到此话,三司使王尧臣当即就坐不住了。

  “景明,你的强兵策略若是砸钱,那便不用提了,咱们变法虽然攒了一些钱,但只会用在国计民生之上,不可能再追加军费了,不但我会坚决反对,官家也不可能同意的。”

  苏良微微一笑,看向王尧臣。

  “计相,若每年再增百万贯用于西北边费,三司可愿意?官家可愿意?”

  王尧臣的脑袋摇得就像拨浪鼓一般。

  苏良再次问道:“如果每年增百万贯用于西北边费,可保证三年内能拓边两千余里,得数万亩养马之地,三司可愿意?官家可愿意?”

  王尧臣一愣,兴奋道:“那……那……可以商量啊!”

  数万亩养马之地,至少可抵得上三成军费支出。

  更何况还能拓边两千余里。

  这简直是无法用钱财来衡量的。

  他眼珠一转。

  “景明,你是要施行熙河开边之策?”

  其他人也都纷纷看向苏良。

  去年年底,确定强军开始之际,赵祯与苏良便将熙河开边的谋划,告知了所有变法司成员。

  “欲夺燕云,先灭西夏,欲取西夏,先复河湟。”

  苏良微微点头。

  “我觉得,强兵最好的方式,不是练,而是战;养马最好的方式,不是养,而是夺。”

  “熙河镇已发展近两年,商贸愈加繁盛,最多再过三年,便可收网,而今我们便可用备战法强兵。”

  “备战法强兵?”众人皆不解。

  苏良解释道:“备战法,是我想出来的一个名字。”

  “首先,我们先确定一个目标,三年内必须占领河湟之地,而后为此目标做部署。从士兵筹备、粮草、训练、将士调度等多方面,以战时的要求训练,而后必须完成这个目标。”

  “此目标只需告诉我们的重要将领即可,他们知晓不日将有战,训练方式定然会不同寻常。”

  “待此目标完成,我们的士兵得到了锻炼,我们也将拥有大片肥沃的养马之地,甚至捕获大量的战马!”

  “恕我直言,当下大宋的官营马场养的根本不是战马,而是一群只能当成牛驴使用的劣马,一方面因品种不行,另一方面因大量牧马之地都被开垦成了农田,马根本跑不开!”

  “养马最好的地方,一个是西北的横山山脉,一个是北境的燕云之地,而我们拿下横山山脉的一块地方,显然会更容易一些。”

  富弼捋了捋胡子,道:“景明,这倒是个好主意。但是,若西夏来攻,我们岂不是要一直与他们纠缠?再厚实的家底,也怕长年累月的战事啊!”

  这时,还不待苏良开口。

  王安石便回答道:“富相公,此战大概率发生在两年后。若两年后,我们还不敢与西夏为战,那就是我们这些变法之臣的无能了,他们若敢抢地,我们就将他们打回去,打得他们不敢战,甚至直接灭了他们!”

  王安石向来都是好战份子,此刻更甚是兴奋。

  苏良笑着点了点头。

  “该是我们主动出击的时候了,再不打仗,诸位都老了啊!”

  这一刻。

  范仲淹、富弼、曾公亮、王尧臣、梁适纷纷抬起头。

  这五人,最年轻的富弼都已经四十七岁了。

  此次全宋变法。

  他们不但看到了大宋繁荣昌盛的希望,还看到了收复燕云的希望。

  谁都想参与这场可名垂青史的壮举。

  顿时,大家都笑了。

  这时。

  苏良看向王尧臣,道:“计相,若真打起来,恐怕军费支出会……”

  还不待苏良说完,三司使王尧臣便非常爽快地说道:“交给我!三司将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军费充足。待占领了河湟,其他地方的马场都能撤一大半,能省相当多一笔钱呢!”

  “哈哈哈哈……”众人再次笑了起来。

  ……

  翌日,垂拱殿内。

  赵祯阅读着变法司呈递上来的奏疏。

  “强兵之上策,非练,而战也;养马之上策,非养,而夺也,所谓备战法……”

  “好!甚好!甚好!”

  赵祯看完苏良呈递的强兵之法,连道了三声“好”字。

  此法将他的斗志瞬间提了起来。

  全宋变法前。

  大宋惧战、怕战、不敢战,端的一副防守的架势。

  但现在,大宋不但敢战,而且还敢为了江山社稷发起战事。

  ……

  七月初十,午后。

  汴京城北,军器监,火器营,沙场上。

  五十杆管形火器齐齐摆好。

  军器监的官吏们一脸庄重,等待着官家的到来。

  曹佾也从百家学院赶来。

  火器营一些具体的对接问题,他乃是最清楚的。

  九十五岁的老道士玉阳子,管形火器的改良者,听闻官家到来,也特地换了一身崭新的袍子。

  当下,百家学院的火器作坊已完全被朝廷收编。

  里面的一百多名工匠全都成了吃皇粮的吏员,且俸禄依旧是百家学院的标准。

  两日前。

  曹佾告知苏良,管状火器已研制成功。

  炸膛隐患已消除,只是偶尔会有哑火的可能性,不过概率也很低,几乎是千中存一。

  苏良大喜,当即向赵祯做了汇报。

  而今日,官家亲至。

  还将范仲淹、富弼、曾公亮、梁适带了过来。

  赵祯有意唤夏竦前来,毕竟后者才是枢密院主官,但夏竦请了病假,三五日都难以痊愈,赵祯便不再等他了。

  片刻后。

  赵祯与众臣站在了沙场内,玉阳子向众人解释了一番此管形火器的制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官家,老道正在研制一类长约三寸的短小火器,到时可先赠官家一杆,无论是拿来射靶或是用来打猎都远比弓弩好用!”

  “老道长上心了!”赵祯笑着说道。

  ……

  众人寒暄了数句后,玉阳子大手一挥动,火器手皆到位,准备发射。

  这时,张茂则招了招手。

  立即便有数名禁军士兵站在赵祯与众官员身前,最前面的士兵还举着盾牌。

  这时,玉阳子顿时不高兴了。

  “官家若信不过老道,大可改日再来,今日不必演示了!”

  曹佾一脸尬尴。

  这个老道长自诩为世俗之外的修仙之人,但比谁都好面子,且非常倔。

  “老神仙,这是为了官家安全,莫使性!”曹佾连忙说道。

  玉阳子站在赵祯的前面,胸膛一挺,下巴一抬。

  “由老道护在官家面前,还不够吗?老道可对天道立誓,若此次发生一次炸膛,就让老道……我……我连一百岁都活不到!”

  这个誓言,让众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太气人了!

  用活不到一百岁来诅咒自己,这是诅咒吗?

  玉阳子见众人没反应,又解释道:“依照老道当下的体魄,至少能活一百二十岁,我以二十年寿元为誓,难道还不行吗?”

  赵祯笑着道:“朕相信老神仙,都撤开吧,朕距离火器还有一丈远呢!”

  赵祯的一声“老神仙”,令玉阳子老脸一红,臭着的脸上,竟然忍不住露出一抹罕见的笑容。

  当即,众士兵都撤了下去。

  不过一旁的张茂则,则是站在赵祯一旁,以防意外发生。

  “装弹,点火,顺次发射……”

  随着玉阳子的号令,火器兵们迅速地执行着早已试验了上千次的步骤。

  砰!砰!砰!砰!

  紧接着,火光冒出。

  远处的靶子,陆续炸响。

  范仲淹、曾公亮、富弼三人都是上过战场,对火器有一定了解的人,而今看到这一幕也甚是惊喜。

  往昔,火器都是以燃烧为主,攻击力非常有限。

  但此管形火器的攻击力射程竟高于弓弩,且操作方便,并且产生的声音还能惊吓对方的战马。

  可谓是克制骑兵之良器。

  特别是打埋伏战,那简直就是神兵利器,可胜十数倍之敌。

  很快,五十杆管形火器发射完毕,无一哑火,无一炸膛。

  赵祯忍不住夸赞道:“老神仙,实乃天人也,此火器,理应大力推广,大力推广!”

  这一刻,众人对大宋的军伍实力又多了一重信心。

  ……

  片刻后。

  众人回到军器监的议事厅内,围绕着管形火器细聊起来。

  范仲淹、曾公亮、富弼都是行家。

  有人称可改进火绳变为火石,由点火变成摩擦生火;有人称可再制作一类攻击性更大的火器,还有人称可制作投掷类的火器……

  一群火器迷讨论得热火朝天。

  坐在最前方的赵祯,喝着茶,心情甚好。

  他最喜欢看到的就是这种场景。

  “群臣忙碌皆为国,帝王无忧饮闲茶。”

  只有在这种气氛下。

  赵祯才觉得给官员们的俸禄有些低了,理应加赏。

  他心中思索着,待会儿给予众人什么样的赏赐,才能使得大家更卖力,更加干劲十足。

  昨日无更,竟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晚上还有两更,各位书友老爷们,求月票!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在大宋做台谏官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