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关键时候,总参政、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李长文站了起来,很明确地表明态度,“陛下,臣以为眼下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正是时候。”

  刘升点头,“先生请细说。”

  李长文道,“前明之亡,有一部份原因是亡于财政崩坏,也即是缺钱。”

  “而前明朝廷之所以缺钱,便是因为有些税赋、役银收不上来,或是收不足够。”

  “这里面,除了因吏治败坏、朝廷对地方掌控力降低,致使大户富人勾结贪官污吏,拖欠税赋外。

  “还有就是一些人借助前明给予权贵、士绅的免役特权,诡寄田地,逃避税赋。”

  “又有商贾借官绅之权威,逃避关税等商税,乃至光明正大的走私。”

  “我大崋若想根治这类问题,只有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之策。”

  “上至皇族,下至平民,该怎么纳税就在那么纳税,役银也是一体征收,不做区别。”

  “唯有如此,才能尽量避免权贵、士绅等特权群体钻漏洞、逃避赋役,乃至蛀蚀国家财政。”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之策,是早年刘升便跟李长文达成共识的。

  如今到了推行之时,李长文自然不会掉链子。

  在大崋建立的这十几年中,虽然天目山李家也发展成一个大家族,添置了不少产业。

  但这些影响不到李长文的想法。

  况且,不论是刘升每年的赏赐;还是李家参股皇室一些商业活动,所赚得的钱财,都比李家每年田地中赚取的那点钱多多了。

  所以,哪怕过去了十年,李长文依旧是“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政策的铁杆拥护者。

  李长文担任政务院总参政、吏部尚书十几年,是大崋当之无愧的第一文臣。、

  如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新政,与会的其他大臣即便对此有所想法,也不敢吭声了。

  不过,却也有些大臣抱着另一种想法和态度。

  李邦华起身拱手道:“陛下,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固然是解决前明赋役上种种痼疾的良策,然而此策推行起来怕是十分困难。”

  “若是地方官员不愿配合,乃至暗中阻挠,怕是良策也会被扭曲成害民之策,最终功亏一篑。”

  说到这里,李邦华便停了下来。

  他的意思很明白:这新政固然好,但你得能落实得下去才行。

  听了李邦华的话,有不少大臣都点头,显然也是如此想的。

  需知,改革若是失败,可不只是不能革除某些弊病那么简单。还会折损皇帝与朝廷的威严,损耗国力,乃至动摇王朝根基。

  李长文道:“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确实有损官员利益,但在当下而言,却并非不可接受。”

  “过去,历代朝廷给予官员免役特权,既有给官员体面的意思,也有避免官员职务与役务相冲的缘故。”

  “然而自前明时,绝大多数的役务都能以粮、银替代。如此,此免役给官员的体面就没那么重要,一体当差也不会与官员职务产生冲突。”

  “此策真的落实下去,不过是让官绅、权贵等多缴纳一点役银而已。”

  “若是哪位官员因为这一点役银,便与朝廷政策对着干,不仅是对大崋不忠,也是不智。”

  “这般不忠不智之徒,如何还能为官?倒不如开革了了事!”

  李长文这番话,不仅讲明了“世易时移”的道理,更是清楚地告诉与会众臣,会为此事跟阻碍新政的,都不配为官。

  同时,这也表明了他支持“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强硬态度。

  李邦华张了张口,却一时无言。

  这时,马世敏也出列道:“要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固然有难度,但如今若不做,日后只会更难实施。”

  “前朝所遗留的免役特权,如人之病灶,总不能因为治病困难且会产生疼痛,就不治了吧?”

  李邦华没想到平日里于他关系不错的马世敏,也如此坚定地站在改革派一边。

  一时间颇受打击。

  接着,马士英、钱运生、李允中等与会大臣,都相继出列,表示赞同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新政。

  剩下少数几位大臣虽有他想,或有疑虑,却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就此,大崋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新政的事也定了下来。

  刘升笑着道:“众卿同意推行既然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两项新政,那么接下来便议一议具体如何实施吧。”

  随后,这场大会连续开了三日,才算结束。

  会议决定,先在南、北直隶省试行这两项新政一年,积累经验,查缺补漏。

  然后再用两年时间向其他省份推广落实。

  又过几日,到了正月二十八,新政的部分准备工作完成,刘升当即明发圣旨,通告天下。

  很快就在南北治理及各行省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南京,狮子楼。

  几个在京任职的小官便讨论起了此事。

  “此新政一出,岂不是说我们这些当官的都要跟平头百姓般服徭役?”

  “张兄想差了,即便是在前明,都能以银钱替役,何况是在咱们大崋?朝廷这个新政,不过是让我们跟平民一般缴纳役银而已。”

  “若是如此,倒也能接受。只是跟前明时相比,咱们这当官的到底不那么体面了。”

  “但是跟前明相比,咱们的薪俸也提高了不少啊。依我说,这凡事都得往好处想。”

  “说的是,来,喝酒。”

  “···”

  类似的讨论到处都是。

  绣衣卫奉刘升之命,在这段时间搜集相关舆论信息,供给刘升参考。

  了解到这些,刘升到底放心了些。

  虽然他已经下定决定,即便流血,乃至引发地方叛乱,也要坚决推行这两项新政。

  可若是官绅们能理解,愿意妥协接受新政,自是最好不过。

  当然,绣衣卫所及的舆论只能作为参考。

  新政能否成功推广落实,还得看三年后的情况。

  说起来,不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皇室都会带头做表率。

  其他权贵、官绅群体,若是识趣,也该配合新政的推行。

  若真有人不识趣,搞什么幺蛾子,他握在手中的十数万亲卫军可不是吃素的。

  正好可以再抄家一波,填补国库,并流放一批人去支援边疆建设。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