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战报,谢大帅恩典!

  二月十四,襄阳城。

  原杨嗣昌总督行辕内。

  刘升正在看赫连岳派人日夜兼程送来的战报——

  “龙潭渡口一战,骁骑卫第二营指挥李定国,以百骑冲营,纵火焚营,乱唐河东岸萧氏匪三千!”

  “廖岗一战,八百骁骑卫大破萧氏匪近三千人!当场击毙贼匪四百七十三人,俘虏大小头目二十七人,萧氏匪首领萧应训,为李定国生擒!

  此战骁骑卫战死九人,重伤五人,轻伤三十七人。

  另缴获战马八十八匹,兵器盔甲即粮草辎重若干···”

  “郭湾土丘一战,应是我义军举事以来最为惨烈一战!

  因此战为守御战,毙敌数目无法统计,由两营军政员呈报,约至敌死伤五六百人。

  其中敌骑兵便死伤近两百,另有明军步卒,死伤约三百多。

  我义军第二团二营、三营,共计阵亡一百五十九人,重伤七十六人,轻伤二百零五人!

  三营副林战飞左臂中炮弹,重伤致残。

  另有哨级军政员黄成、哨副李东等十一名将官阵亡,又有八名哨级以下将官重伤···”

  “明军撤退,骁骑卫追而击之,又毙敌一百零三人,俘虏七十五人,缴获战马五十七匹···”

  看完这封战报,刘升不禁一叹。

  从他建立崋部义军以来,确实经历什么艰难的战事。

  唐河郭湾土丘一战,即便除去轻伤人员不算,两营也死伤了两百多人,战损接近两成!

  看似跟当初舞阳攻城战战损差不多。

  但那时是义军攻城,这一战却是义军就地防御,不论是心态,还是战斗激烈程度,肯定是不能比的。

  根据战报中所讲,当时可是有三千多人围攻义军一千两百人!

  刘升为战斗中牺牲将士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常备军在此战中的表现感到欣慰。

  在平原上面对三倍敌人的围攻,能死守不退,战损至两成,可不是什么军队都能做到的。

  而且这一战中,将官战损比例颇高,足见义军将官在战斗中应是起到了不小的带头作用。

  也只有经历过这类激烈战斗,崋部义军才能逐渐蜕变为真正的精锐。

  刘升正感慨着,便有亲卫报告之后进来。

  “启禀大帅,张献忠部正在拔营离开!”

  “哦?张献忠终于要走了吗?”

  刘升并没有过早下定论,而是亲自到西城门楼,用望远镜观望。

  只见张献忠部确实在拔营,向尹集所在的那条官道而去。

  骁骑卫虽然都被派去护送船队,但襄阳城这边刘升还是留了一队斥候。

  待张献忠部都消失在视野中后,刘升便派出十名斥候远远追踪,了解其去向。

  到了次日,这十名斥候才赶回来。

  禀报说,张献忠部在余家湖附近渡过汉水,向东北方去了。

  刘升也懒得继续派人去探查张献忠具体去向——只要张献忠离开了襄阳城一带,后续去哪儿,做什么,就不关他的事了。

  至于说“张献忠觊觎崋部在襄阳城的缴获,在南阳搞埋伏”这种情况,刘升也考虑过。

  张献忠若真有这想法,来就是了,他和崋部义军并不怯战。

  二月十六,运输船队及护送的七营常备军、骁骑卫以及一万余民夫,再次来到襄阳城。

  二月十七,义军将在襄阳抄缴的金银财宝,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物资都装船后,便全部离开襄阳城。

  当然,这次刘升也没忘记强行收编襄阳城的工匠。

  襄阳城这边也有大明一个军器局,除了有众多铁匠外,其他各类工匠也不少。

  最终被义军强行收编的各类工匠约有两千余人,算上这些工匠的家人,则有八千多人!

  崋部义军离开不过三日,左良玉部三四万兵马便来到襄阳城外。

  发现襄阳城只有一千多乡兵守着,左良玉立即不客气地带兵进城,临时接管了这座重要府城。

  左良玉部军纪败坏是出了名的。

  因为左良玉的麾下除了他从辽东带出来的官兵,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投降的流寇、贼匪,此类出身的官兵既多且杂,便是左良玉也难以约束。

  何况左良玉本部的军纪都不好,又何谈约束附属小军头?

  一时间,襄阳城内百姓怨声载道。

  不论是士绅富商,还是平民百姓,都觉得日子过得远不如崋部义军掌管城池的时候。

  如果只论军队纪律、以及城市治安方面,便是大明官府做得也不如崋部义军。

  因此,在左良玉部入城几日后,竟有少数百姓变卖家产,准备到汝宁去投靠崋部义军···

  二月二十日。

  唐县县城。

  沐浴之后的刘升在县衙后院品茶。

  不一会儿便有亲卫来报,“大帅,萧应训已带到前衙。”

  “将他带到这里来吧。”

  “是。”

  很快,萧应训被带到刘升面前。

  “草民萧应训拜见刘大帅!”

  见到刘升,萧应训麻溜溜地拜倒。

  他被义军俘虏已有七八日。

  最初他也想过做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任崋部义军砍头,十八年后又是条好汉,也不算堕了过去六七年创下的偌大名头。

  可随着被关押的时间越长,他便越不想死。

  甚至到了近两日,一想到就这么死了,便很不甘心。

  因此,得知被带来见刘升,他便抓住机会,对刘升纳头便拜,希望能保住一条性命。

  刘升打量着萧应训。

  只见这个名震南阳、汝宁两府的大土匪头子,身高一米七几,在平民男子大多身高一米六几的明末,已经算是身材高大了。

  其人三四十岁的样子,除了有点鹰钩鼻,高瘦短须,相貌并无别的出奇之处。

  收回目光,刘升才不疾不徐地道:“我们崋部不兴跪拜大礼,萧大当家的起来吧。”

  萧应训并没有起来,而是叩头道:“请刘大帅饶草民一命,草民愿做牛马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