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套现佳宁股票
套壳上市的操作并不复杂。
母公司只需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就能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剩
但怎么运作是关键。
首先要处理的问题便是如何挑选理想的壳公司。
一般来,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行业,具体上营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
此外,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
而且壳公司要具备一定的质量,不能具有太多的债务和不良债权,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重组的可塑性。
在实施手段上,借壳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团公司先剥离一块优质资产上市;
第二步,通过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筹集资金,将集团公司的重点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
第三步,再通过配股将集团公司的非重点项目注入进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剩
与借壳上市略有不同,买壳上市可分为买壳——借壳两步走。
即先收购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公司,将买壳者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等机会注入进去。
同样,如何操作也很关键。
买了壳,并不是马上就能拿来用,还得先要养壳一段时间。
他让陈淑蓉到自己的办公室讨论传媒集团借壳上市的问题。
陈淑蓉上来后,先把自己的要求出来。
陈淑蓉认真思考差不多十秒钟,才道:“借壳上市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我们现在也需要一家上市公司来集资发展。”
“我会在这几内寻找一家合适的壳公司,再将我们的资产盘一盘。”
“好,这件事情交给你。”徐洛点头,“我相信你的能力。”
寻找合适的壳公司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就好比买东西一样,得货比三家,而不是看到就下手。
徐洛接着道:“另外佳宁跟美汉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开始套现吧,我们没必要再跟着了。”
此时佳宁的股价已经从5.05元\/每股涨到17.30港元\/每股。
而整个佳宁置业有限公司的股价在过去11个月中已上涨280%!
佳宁置业的市值已升至涨至160亿港元,佳宁控股已获得约12港元的账面盈余。
就在11月4日,佳宁置业有限公司公布中期业绩,宣称税前利润达6.777亿港元,出售金门大厦的利润“计入集团营运收入”。
并宣布每股派息30仙,每5股送2股红股。
到11月7日,佳宁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购入另一家上市地产公司——捷联投资有限公司35%的股份,每股6.60港元,共计2380万股。
《焦点》对茨报道是,“佳宁横扫捷联”。
这一切看上去真的是太美好了,只可惜只是一场梦幻的泡沫。
现在正是套现的好时候。
要是等晚一点,就真的变得佳宁的股东,被陈松青牢牢套死。
“我会尽快拿出借壳上市的计划。”陈淑蓉道,“现在我们的三本杂志已经开始步入正轨,再加上老板你这段时间的名气,相信我们能够派出一个好价格来。”
“但愿吧。”徐洛笑着道,“这段时间我可是一直在外面抛头露面,接下来就看看效果怎么样了。”
低吸高抛是炒股的基本原则。
扣除印花税、佣金等各种费用后,成功套现1亿零八百多万港币。
如此大额的抛单,只是在市面上昙花一现就被人买走。
因为大家都在等着看佳宁接下来的表现,毕竟每个股民都认为陈松青能够继续创造神话。
见到账目上的数目,徐洛感觉自己的腰杆又硬气一点。
有钱才话硬气。
而有钱又有名气的,更是越受人尊重。
比如霍大亨、何博士,都如饥似渴的收集各种头衔和荣誉勋衔。
将事情交给陈淑蓉去处理后,徐洛也没有闲着,他一样有很多事情要做。
就像是上了发条一样,时刻都有充沛的精力去做很多事情。
比如筹备上市的工作,将杂志、出版社连带《民生》一起打包。
比如陪邓丽君。
因为她很快又要飞往洛杉矶。
即便在忙,徐洛也要抽时间陪陪。
“我很快就要飞回洛杉矶了,你有没有什么话要让我带给青霞的?”她看着徐洛的眼睛问道。
尽管神情平静,但这句话明显就容易将人带进坑里。
徐洛认真思考了下,“你让她多注意保重身体吧。”
反正要的也就只有这一句,剩下的可以自己到了美国再告诉她。
“就这一句?”邓丽君有些不信。
徐洛认真道:“难道你还想着我什么情话给她听吗?你一路多保重,我在香港还有很多事情没处理完,等我处理完了,我再去美国找你。”
“嗯,你记得要照顾好自己。”邓丽君双手捧着他的脸,“别让自己太累。”
“我知道。”徐洛脑袋和她的额头轻轻碰了一下,“要是什么时候不想唱歌了,我们就找个地方安居下来,我记得你你很喜欢江南水乡,到时候我们去看看。”
邓丽君的眼睛瞬间一亮,“真的可以吗?要是可以的话,我倒是想要去内地开演唱会。”
“只要努力,肯定会实现的。”徐洛将她搂进自己的怀里,“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放开限制。”
“或许会有那么一吧。”邓丽君没有扫他的兴。
……
11月下旬,邓丽君参加完无线的台庆,随后与徐洛离开一起香港回洛杉矶。
徐洛之所以要一起随同,是因为他不得不去波士顿一趟。
保罗·萨缪尔森打来电话,邀请他出任参加一个学术机构的常务理事。
只能将借壳上市的事情交给陈淑蓉去操作。
这种事情并没有多复杂,他看过陈淑蓉提交的借壳计划,可以放心将这件事情交给她。
人才济济就没必要亲力亲为。
此时陈淑蓉已经看好一家壳公司。
学术机构常务理事这种职位对他来还是很有帮助。
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因为他的业务不可能一直蜷缩在香港,总得朝美国这些方向来发展。
而且这家学术机构的成员都是在美国各大上市公公司,或者是一些行政单位担任要员。
与邓丽君来到洛杉矶,只是做了简单的休整,又启程前往波士顿。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