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故宫博物馆,收集别人的文物,让别人无路可走,十二年义务教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372章故宫博物馆,收集别人的文物,让别人无路可走,十二年义务教育肃贪之风骤起,朝堂一片混乱。

  聪明的,立刻归还赃款,然后到养心殿外跪下请罪,傻的装傻充楞,这样的官员必然被杀鸡儆猴。

  而民间,并没有被朝堂上激烈的政治活动而影响。

  中枢一直在让政治和百姓剥离。

  目的是形成政治高度垄断。

  百姓永远是被动的,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被动的被选择,然后认命就完了。

  在报纸上乱喷的愤青,会被爱心人士关怀,说“你不行你努力呀”“你为什么不努力?”“有这怨天尤人的功夫,都能打一宿螺丝了”,然后节奏就歪了。

  中枢在脱离群众。

  政治权利和群众,本就不可能融为一体的,这是先天性决定的。

  所以,民间受中枢影响不大。

  百姓照常上班、下班,原城市没有工厂,工厂都在城外,就是现在的新城,所以百姓基本都住在那边。

  自行车非常普遍了,几乎人手一台。

  但上高速路,是要付钱的,百姓舍不得付钱,就走老路。

  民间老路分几种,有用熟土夯实的土道,下雨天就泥泞难行;一种是修的青砖道,这种基本用作城市交通;还有一种石板路,石板路,商业街才修石板路的,最后一种是煤灰路,在土道上堆的煤灰,走时间长了走出来一条路。

  而随着铁路、沥青路的普及,这几种路都不太修缮,基本都是百姓自己管理,保护得也不错。

  因为修缮道路,不在政绩考核之中,所以地方官员都不管修缮。

  除非特殊天气,才会走沥青路。

  幸好,每个城市的下水做的还算不错,下水和废水、污水的排理,是城市建设的硬指标。

  骑自行车,不能走煤灰渣路,容易扎坏车胎,修理费用太高。

  到了下班点,工人们成群结队的推着自行车走出工厂大门,男男女女,彼此说说笑笑的。

  男女平等喊了三十年了,已经没人说三道四的了。

  归根结底是女工赚的不比男职工少,人有钱就硬气。

  谁说女人非要回家做饭带孩子,什么君子远庖厨,这话都滚远点吧,一个家庭,分得这么清,日子就没个过了。

  景泰年间,男女关系就很融洽。

  只是儿媳和婆婆这种天生冤家,那是怎么也调和不到一起去的,归根结底是三观不合。

  闹着分家的声音,此起彼伏。

  贯穿整个景泰朝。

  朝廷倒是不反对分家,但也不支持,民间因为家庭不和离婚的案例越来越多,所以在景泰四十九年,中枢支持分家。

  家庭,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都是生产力决定的。

  随着蒸汽机普及,生产力越来越高,家庭劳动力就不需要那么多了,也就促成了分家的必然前提。

  人又都藏心眼有私心,谁愿意一大家子一起过,一切都共享,狗屁倒灶的事情不老少。

  以前女子不当家,有事也就忍着。

  现在女子当家,鸡毛蒜皮的小事,矛盾不断,自然而然的大家族就过不下去了。

  分家,应运而生。

  政策虽然发布了,但没写强制,各家是看情况而定,中枢是不管的。

  蒸汽机,不止在家庭关系上搅得天翻地覆。

  也促进社会进行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最直观感受,商品价格暴跌。

  蒸汽机普及后,机械逐渐取代人力,但这种取代,不是不用人力,而是改用技术型工人,操作机器型工人更吃香。

  蒸汽机刚出来的时候,各地工会都在闹,认为蒸汽机会让工人淘汰掉。

  结果六年过去了,工厂不止没有淘汰职工,还扩招了职工,不止没有裁撤工人,还增加了工人的工资。

  产能翻番,商品价格下降,自然扩大了市场份额,不但没亏本,还赚钱,连带着,工人工资跟着涨钱。

  现在是工资够花,物价还下降了。

  民间才看到了蒸汽机的好处,才加快了普及蒸汽机的速度。

  普及一件东西,不是中枢下令就有用的,得让民间得到实惠,好东西得有用才行,不然光吆喝没几個人上当。

  就说那服装厂,蒸汽机推广之前,一套成衣,价格在2块钱左右,包括长袍和一条裤子。

  而今年,一套同材质成衣,价格下降到了1元钱,赶促销的时候8毛就能买到。

  以前一家服装厂,日产量1000件,现在一家服装厂,日产量1万件。

  刚开始,厂长还担心呢,卖不出去咋办,结果,订单是以前的十倍。

  其实,百姓不懂经济账。

  看似2块钱一套成衣,很便宜的,但一个普通人家,刨除房贷之外,可支配收入真的不多。

  一年四季都要买衣服,逢年过节也得换一件,所以呀,一年一个人服装支出在20元以上,因为冬装贵。

  所以,看似很多人家穿得不错,其实是就一件拿得出手的衣服。

  随着衣服价格暴跌,自然愿意多买几套。

  大明有30亿人口啊。

  一人多买一件,能养活多少家工厂?

  别忘了,这些年成衣市场,并没有覆盖30亿人口,市场规模也就1个亿上下。

  可衣服是所有人都要穿的。

  为什么覆盖规模达不到全部,因为贵,现在价格降下来了,市场规模自然就扩大了,是成倍的扩大,不比原来赚得多?

  而百姓家结余的钱,又可用于其他方面支配,比如美食、旅游方面支出。

  百姓肉眼可见的,生活成本在下降。

  蒸汽机推广,不但没有摧毁现有格局,反而让百姓腰包更鼓了。

  民间推广蒸汽机的声音越来越高涨。

  不止服装业,蒸汽机覆盖全行业,最直观感受的是采矿业,石油是化纤、塑料的源头,又是煤油灯、沥青路的原料,以前采矿用人挖,用简单机械采。

  有了蒸汽机,用机器采,采量肉眼可见的提升。

  采矿工人减少了,矿主明显赚得更多了。

  而被闲置的劳动力,可以多开几个矿啊,石油用量巨大,采多少都不愁卖。

  没有矿,就去藩国开采呀。

  石油工人,永远都不失业。

  说到工会制度,是在景泰二十四年的时候推行的,到现在,各地都有工会,为工人发声。

  但这个工会,虚有其表,因为工会人员是不赚钱的,工会也不是盈利部门,愿意管闲事的人不愿意受条条框框约束,不愿意管闲事的,压根不会搀和。

  这就导致了工会,虽然有,但起不到什么作用。

  有的甚至是资本家扶持起来的,掌控底层工人的手段。

  从工厂建立之后,城市里就诞生了工人阶级。

  其实,景泰五十二年的社会,基本和六七十年代很像了,除了没电,其他都一样。

  为了发展旅游,百姓出行极为方便。

  长途有马车,城市里穿行有黄包车、人力推车,现在有的地区还通铁路。

  以前黄包车车夫穿着西服做工。

  现在不穿了,因为西服板身子,穿着干活不舒服,现在穿的更加休闲,短裤短袖。

  西服,都是服务行业才穿的,像餐厅的服务员、酒店的迎宾员等前台人员,才穿西服。

  有的官员下朝,也是乘坐黄包车回家,官轿可没黄包车舒服。

  走在街上,看见白皮肤蓝眼睛的女人,千万别觉得怪异,明人都习以为常了,她们都是国外移民,说的是汉话,行的是汉礼,已经是大明人了。

  倒是有一些白皮肤的男人,没有扎辫子穿旗服,他们也是明人,是皇帝从各国招来的工程师,早就入了明籍。

  宫廷画师达芬奇,已经入朝为官了。

  虽然他的祖国意大利覆灭了,但他现在以明人自居,甚至在大明,有很多意大利人,在为大明奉献。

  达芬奇俨然成了大明意大利派的代表人物。

  大楚移过来的意大利人,有本事的被挑出来,审核三年后便入明籍,和明女结婚,完全成为明人。

  至于没本事的,就去挖矿修路了。

  不止意大利人,很多立功的黑人,也入了明籍,他们都是从奴隶做起,靠着各种功劳被一层层提拔起来,进入明籍。

  所以呀,在街上看见几个黑人,也不用震惊,他们都是有特殊能力的人,并且都和明女结婚了。

  像修通中华江的奴隶,活下来一千多万人,又参与修建铁路,自然有很多被提拔起来,得到重用的人,比比皆是。

  他们有印度人、有罗马人、有黑人、有印第安人、东南亚夷人等等,各族人都有。

  大明包罗万象,有本事的人就会得到重用。

  反而,他们比任何明人都重视明人这层身份,真心以大明为自豪。

  他们甚至比士大夫更加守礼,恨不得天天背经义,这些年,诞生了很多学者。

  有的人在报纸上,文章写的特别精彩,本人发布一张画像,竟然是个黑人!

  大明诞生了很多夷族诗人,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们极力守旧,极力反对白话文。

  这现象让皇帝都惊异,最保护汉文化的,竟然是夷族。

  景泰四十七年,大明出现第一个黑人考中进士,但他是第二代黑人,母亲是明女。

  此人还得到了皇帝嘉奖,皇帝说入了明籍,便人人平等。

  作为极端民族主义者,皇帝那一刻不知道多无奈。

  尔后,黑人进士也没有遍地开花,至今只有一个,举人却有一些。

  而黑人的主要战场,还是运动方面,在运动场上,他们是真天才,三大球、田径赛场上,遍地是他们的身影。

  反倒乒乓球、羽毛球、棒球、网球才是明人的天下。

  体育行业,完全办起来了。

  运动会上一百多项,有三十多项办起了联赛,以足、篮、排、马球、乒乓、羽毛、网球、武术、泰拳、摔跤、扑克、麻将等等项目,都办起了联赛。

  百姓生活富足了,茶余饭后,买张票看场比赛,顺便参与点小赌,是很正常的事情。

  赌博不合法,但有限金额内玩一玩是可以的,绝不能超过限额,限额就是五块钱,赢钱规模不能超过一倍。

  这些都是刚性规则,不允许触犯。

  为了照顾全国所有城市,尽量让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联赛队伍,大城市就别说了,几乎各大联赛都有球队。

  体育项目繁荣,文艺项目自然更繁荣了。

  相声、小品、舞台剧,以及地方戏,是百姓茶余饭后最喜欢的娱乐节目,买张票,进家茶馆,欣赏一段相声,一段戏曲,日子过得美了。

  因为没有麦克风,所以门槛不高。

  赚的就是零钱。

  百姓家里富裕,都不差三块五块的,看个乐呵,过一天挺舒坦。

  说起进士,截止到景泰四十九年,大明全部省份,都诞生了一个进士,最后一个诞生进士的是三缅地区。

  若在花名册上,看见詹姆斯、杜兰特、贝克汉姆都不用怀疑,肯定是汉名。

  他们算是第一代移民,第二代的时候,就不会叫这么蠢的名字,就会改成能理解的汉名。

  但汉姓包罗万象,哪国的名字套进来,都能和汉人攀上亲戚。

  天下源头是华夏。

  从景泰十一年,发现第一枚甲骨文片,景泰十二年成立甲骨文研究局,如今已经破译出大规模甲骨文。

  为了发展旅游业。

  各地仿造故宫博物馆,仿建博物馆,将古董存放在博物馆里,进行展览收票。

  截止到景泰五十二年,大明注册博物馆774家,其中官方博物馆有420家,私人博物馆352家。

  其实,华夏文明一直是保护古墓、保护文物的。

  景泰八年,大明发布最严厉古墓、文物保护法,进行最严格保护。

  景泰二十七年,建立故宫博物馆。

  刚开始是陈列宫中储存的庞大宝物库,建立故宫博物馆,内帑支出百万纹银,挨着皇城,拆除大量民居,建立了占地面积20万平的庞大建筑群。

  工程耗时七年,景泰三十四年完工,世界规模最大的故宫博物馆定型。

  然后,皇家将宫中储存的宝物,全部放在博物馆里展览,合计180万件。

  二十年过去,至今仍是文人骚客打卡点,每天接待人流络绎不绝。

  这些年连年战争,战利品极多,再加上考古挖掘、抄家所得,故宫博物馆已经装不下了。

  所以,景泰四十七年,中枢决定,扩建故宫博物馆。

  但,博物馆再扩,就会把古宅子也扩进去,内城这些古宅也是打卡点,很多没落家族都靠旅游这点钱呢,没理由把宅子卖给朝廷。

  朝廷合议很久,决定在石景山,建立石景山博物馆。

  皇帝干脆批地1200亩,等于80万平,比紫禁城还要大,紫禁城才67万平。

  拆除大量楼房,建立景泰宫博物馆。

  就是皇帝心心念念的万国城。

  景泰四十八年破土动工,预计十五年完工,总投资高达1200万。

  这家比紫禁城还大的博物馆,预计能陈列2000万件至宝。

  财部预计,12年就能回本,然后稳赚不赔。

  所以呢,这钱就变成了皇企和国企共出一半,建立景泰宫博物馆有限公司,招聘人才进行管理。

  赚钱嘛,不寒颤。

  当时皇帝都后悔用景泰年号了。

  因为故宫博物馆爆火,外加旅游业兴起,各地都跟着建博物馆,跟风最厉害的是陕西。

  陕西这地方,一铲子下去,绝对一筐宝贝。

  仅公办博物馆,就有17家,民间博物馆,高达32家,民间没注册的小型博物馆,不计其数。

  景泰十七年,中枢成立考古司,负责保护性挖掘古墓,古墓品仅可用作博物馆观赏,不许买卖。

  从全国2000件文物中,甄选170万件宝物,填写花名册,命名为国宝,永不许出境。

  政策一下,古董从硬通货、流通价值,变成了更高的观赏价值,博物馆应运而生。

  百姓家中的宝物也不用藏着掖着了,这回拿到明面上,放进博物馆里,让人观赏,赚门票钱,只要你注册了,那么这件古董就属于你的。

  几乎每一年,中枢都会增加国宝数目,截止到景泰五十二年,国宝数量暴增到了1900万件。

  一方面是新发现物件很多,另一方面是民间将一些稀世珍宝拿了出来,还有就是藩国的战利品。

  民间收藏家,不太相信官方人品。

  干脆三五个好友,联合起来,共同出资办一个博物馆,这种私人博物馆,不一定收费,但入门门槛很高。

  收藏家真不差那点钱,他们追求的是共鸣,对宝物的深层理解。

  反而对那些走马观花,打卡拍照的游客不屑一顾。

  近几年,客流量飙升,各地博物馆,都迎来了庞大客流潮,赚得盆满钵满,民间开办博物馆的越来越多。

  有的没落贵族,发现了这商机,把自家大宅子拿出来给游客参观,赚点烟钱。

  像陕西,压根不愁古董,这东西太多了,可能谁家用的喝水的碗,都是宋朝的。

  景泰三十七年的时候,又保护性挖掘了秦始皇墓,可以说,陕西遍地是古迹。

  景泰四十七年,和景泰宫同时上马的项目,还有陕西的阿旁宫和大明宫,前者是秦始皇珍藏珍宝的地方,后者代表着盛唐之盛。

  皇帝打算仿制出来,用来存放文物,建立两宫博物馆,主要是为了赚旅游钱。

  这份投资,同样是国企、皇企共同投资,皇帝倒是想吸引民间投资,但民间没人敢投,这是宫殿啊,谁敢投?

  阿旁宫预算200万,可以接受,大明宫预算高达3000万,皇帝差点想撤资。

  而随着博物馆的发展,书画展也随之发展起来,毕竟游客就是流量,流量来了,什么都能赚钱。

  书画展办起来,造就了一批书画名家。

  话说回来,像陕西、西域、山西、湖北等这些地方都不缺文物,内地都不缺文物。

  但东北是真缺呀。

  唯一拿得出手的是,金朝的宁古塔,也就这东西出点名,徽钦二帝的尸体还不敢拿出来展示,其他的东西真没有啊。

  但东北有自己的办法。

  自己没有,埃及有啊,希腊有啊!

  希腊那地方,跟陕西似的,一铲子下去,全是文物。

  奥斯曼人根本不懂欣赏,干脆让大明去考古,然后搬回来,放在东北,东北六省,加上长城北五省,一共十一个省,啥也没有。

  把希腊的东西挖出来,分一分,旅游资源不就来了嘛。

  景泰四十九年,十一省布政使联合上疏,请求皇帝给奥斯曼下旨,允许大明去希腊挖掘文物。

  这不是盗墓吗?

  当年保护性挖掘秦始皇墓,被民间骂吐血了,有人甚至诅咒大明皇室,也会被后人挖掘坟墓。

  直到兵马俑问世,反对声音少多了。

  但秦始皇墓真的没法挖,起码以现在的技术无法挖掘,只能那整片控制起来,完全保护,等以后技术发展起来,再行挖掘吧。

  这些年,考古人员全在民间保护古墓。

  什么叫保护性挖掘呢,就是这个墓漏水了,被盗了,出现不可抗力,不得不挖掘。

  几乎挖一座大幕,就要在原址上建一座博物馆。

  当然了,这是国企。

  地下一切的东西,都属于朝廷的,当然没明说,不然民间得疯,因为地下也埋着人家的老祖宗。

  中枢还真允许了。

  景泰五十年,大明考古队,高达三万人,浩浩荡荡去希腊和埃及,进行考古。

  埃及是大楚领土,总得给大楚也喝口汤,大楚也建一座博物馆吧。

  但希腊就不用了,顺便把奥斯曼也搜一搜,看看有啥好东西。

  对于爱好收藏的人来说,现在的大明是最大的盛世,他们能近距离欣赏古人的智慧,而不是在书里干巴巴地看着记载。

  皇帝也有收集癖。

  故宫博物馆200多万件文物,书画类文物中,都盖上了皇帝的印章。

  皇帝亲手盖的。

  民间的臻品,也都被皇帝盖上了印章。

  上一个盖章狂魔是唐太宗,下一个盖章狂魔是乾隆,中间藏着个景泰帝。

  不止国内的。

  皇帝复刻了自己的玺,送去藩国,让藩王负责盖,国外的顶级珍宝,都要留下景泰帝的痕迹。

  天子有十二玺,景泰帝有十三个。

  一枚是仿制的,直接放在国外,各国轮流盖。

  民间叱责皇帝是盖章狂魔,污染了宝物。

  但这种风气,却被民间收藏家效仿,多好呀,盖个章,证明我来过。

  皇帝还会把自己的宝玺送出宫去,挨个博物馆盖章。

  此事还被中枢百官联名上疏,皇帝没听,但多少收敛了一些,专门挑精品盖章。

  惹得朝臣狂翻白眼,民间骂他的声音更多了。

  京城里遍地能看见黄包车和卖报纸的。

  近几年,又多了卖香烟的。

  烟叶产自南美,景泰四十七年,大明大规模往南美移民。

  皇帝在南美封了五王,将南美称为唐地。

  封皇三十六子朱见滠为唐王,第一个登上南美开拓,随后将皇三十三子、皇三十四子、皇三十五子、皇三十八子,全部封去南美。

  朱见滠是皇帝幼子中出类拔萃的,所以封去南美,开拓新地。

  南美的产物,也传进了大明。

  其中最得民间喜爱的,就是香烟。

  从景泰四十八年开始种植,景泰四十九年,各省开了一家卷烟厂,一共52家卷烟厂,其中皇企11家,国企11家,30家民企,其中有15家,有皇、国股份。

  景泰五十年打向市场,反响不错。

  今年,又有百家企业,得到香烟执照,开始生产香烟。

  如今有多少企业,捧着黄金等待得到执照,因为香烟太赚钱了,景泰五十二年,粗略统计民间烟民高达7000万。

  云南、贵州、广西、老挝、缅甸,靠种植烟叶,成为景泰五十一年,各省经济排行龙头。

  傻子都能看出来,未来香烟市场多么恐怖。

  皇帝支持香烟推广,却极力反对毒品,景泰五十年,大明和40个大藩国,110个小藩国,联合签订禁毒协议。

  在封国方面,皇帝非常偏心。

  大陆地盘都分封给了自己儿子和亲侄子,好的岛屿分封给了近支亲王,比如赵王,垃圾岛屿则分封给了远支亲王。

  近支亲王封的都是群岛,虽是岛国,要么位置重要,要么环境优越,人口也多,自成体系。

  封给远支亲王的,都是一个岛,也不管什么位置不位置,随机抽签,随机移民,各方面都不上心。

  对自己儿子,更是恨不得把大明一切都送去封国。

  看看大商、大隋、大楚、大唐、大夏、大周都能看得出来,这些藩国都有称霸的本钱。

  皇帝对侄子也不错,崇王,捞个顶好的地盘,红海、亚丁湾,十分富饶。

  宗室里的诸王,封的毛里求斯、科摩罗、塞舌尔,找地图都找不到这种小岛。

  上面有个两三万人顶多了。

  这些藩王天天诉苦,皇帝嫌烦,将藩国的宗主权,移交给该大陆板块上的霸主国,非洲的大楚,大洋洲的大周,北美的大夏,南美的大唐。

  这些国家,不得不照顾这些小老弟。

  各大藩王拿着长辈架子,不停像本地老大索取,弄得这些国家也头疼不已。

  像澳大利亚,岛屿星罗棋布。

  封了五王过去,周王朱见淞,是周地的宗主国,朱见淞就十分头疼,他封地是西奥。

  西奥是最穷的地方。

  之前刚封的时候不知道,在澳大利亚深耕二十年后,才知道,东奥最富。

  但东奥有两个王,皇三子朱见渝在东北澳,皇五子朱见沪在东南澳。

  东南澳最富,悉尼、堪培拉、墨尔本全在这里。

  所以整个澳大利亚,看似宗主国是周王,其实是吴王朱见沪。

  这件事还是近两年皇帝才知道的。

  皇帝做主,把周王朱见淞的二儿子,分封去墨尔本对面的布莱顿岛上去,算作补偿朱见淞。

  对此吴王也闹,却被皇帝呵斥,巴斯海峡里有两个岛,一个是金岛,一个是弗林德斯岛,这两个岛,可以分封给吴王两个儿子。

  宗室一看,皇帝是真偏心啊。

  好地方都给自己孙子留着,我们宗室也姓朱!

  澳大利亚开垦了二十多年,五王封国内总人口,达到了1个亿。

  新几内亚被皇帝命名为宋,皇八子朱见漪为宋王;旁边的新西兰为郑地,皇九子朱见渚为郑王。

  这块地盘,也参与了世界贸易。

  皇帝赏赐五王20艘宝船,每国四艘,允许他们做贸易。

  但现阶段,他们没有足够的机器,只是做原材料生产国,为大明提供原料,然后大明提供他们商品。

  从景泰五十年开始,他们从大明购买大批淘汰的机械,开始组建自己的工业化。

  但五国被皇帝喂饭喂习惯了,不喜欢自己开动脑筋。

  反而往国内进行很多投资,躺着赚钱就行了。

  这块大路上没有天敌,所有各种生物都会泛滥。

  明人来了就不一样了。

  明人是什么都能吃掉,什么都会吃。

  像周、宋、郑三地就是天然牧场,源源不断为国内提供肉食,反而肉罐头,成为这块新大陆上的第一个产业链。

  景泰四十九年,葡萄牙人经过万里航行,从大明来到了这块新大陆。

  他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

  靠近的时候,看见码头繁忙,全都是他在欧洲见到的明人,他大惊失色,请求见当地的官员。

  却被人当傻子似的看他。

  他叫哥伦布,一个从意大利逃去葡萄牙的航海家,这是他第三次航行。

  这年代的明人,见外国人稀松平常,那些扎辫子的旗人,都是外国人,他们的奴隶。

  一个外来的奴隶,还想见知县?

  哥伦布会说几句汉语,不然他不会在大楚打下意大利时候逃走。

  说实在的,他对汉人是又爱又恨,恨他们夺走了自己的家园,也佩服他们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

  这些年,他去过意大利。

  以前意大利是有名的脏乱差,人是又烂又爱吹牛,天天搞什么艺术,就是不干正事。

  大楚建立之后,所有港口,每日繁忙无比,整个欧罗巴的货物,大楚是中转站。

  那里的明人,没有一个喊累喊苦的,都在默默的工作。

  他们很善良,对任何人都没有敌意。

  若不是他从意大利逃出来,亲眼看到一个个空城,他都不敢相信,这个是他认识的明人?

  其实他细看,就会发现,做那些事的明人,要么是红脸蛋高颧骨,要么是小矮子,反倒明军士兵这样做的少。

  他发现,明人如影随形,不管在哪里,都能看到非常多的明人。

  他从葡萄牙出发,走过开罗运河,整条运河上,全是明人,甚至在沙漠里,都能看见很多明人。

  从红海进入大唐洋,遍地都是大明商船,停靠任何码头,看到的都是明人。

  一路到马六甲,越过马六甲,明人更多。

  没有一个码头,不是明人的。

  千辛万苦,行驶到了新大陆,这里早就被明人占领了,看他们的样子,像是在这里生活很久了。

  他很搞不懂,世界上怎么这么多明人啊!

  大楚就是,旁边的什么寿国、兴国,全都是人。

  他通过马六甲时,问过当地一个官员,那个官员告诉他,大明加上所有藩国,人口高达37亿。

  这就让他更加恐惧了,葡萄牙一共才多少人口啊?

  和大明比起来,就是一粒沙一样。

  哥伦布在布鲁姆,就是大明的金州,见到了当地知县,知县刚从社学回来。

  大明本土预计景泰五十五年,实行十二年教育。

  如今澳大利亚还是六年教育。

  县令是大明的进士,被分到藩国来帮助藩国建设,来了十二年了,当初规定,本土帮助藩国三十年。

  等到期了,他就要回京述职了。

  其实,他也想留在本地,周王也极力挽留,但他想回去看看,再做决定。

  这些年,来澳大利亚工作的明人很多,本土和藩国都是一样的,没人觉得哪里不一样。

  藩国也在统一使用大明律,只是也有藩国法律,但大明律是根本法。

  哥伦布和这县官交谈才知道。

  大明竟要推行十二年教育?

  大明已经明确改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太学、国子监六个级别。

  太学就是研究生,硕士;国子监变成博士生,博士。

  选举的教材,用的是选修制度,和大明一直采用的学分制度,国子监就是学分制度。

  小学毕业后,就要选科,一共有二十多门,物理就分几门,有热学、力学、光学、声学、机械学等等学科,还有文学、语文、数学、口才、历史、政治、生物、化学、实验、常识、逻辑、道德等等学科。

  全是自选,然后修学分制。

  学分修满就可以毕业,没有中考,因为是义务教育,用中考可能会挡住一批学生上高中。

  现在是有中考的,中考就结业考试。

  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后,就取消中考,统一实行高考。

  哥伦布掰着手指头想,自己读过几年书啊!大明竟然要求十几亿孩子,读12年书,这是什么概念?

  各行各业会人才大爆发!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