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王朝的正统性?得国正者,唯汉与明!(求订阅)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一百九十八章王朝的正统性?得国正者,唯汉与明!最新网址:随着一条鞭法的推行,方克勤的名声变得两极分化。

  在读书人和那些官吏的眼中,他是有史以来的最大奸臣,是恶贯满盈之人,坏到了骨子里。

  可在百姓的眼里,他却是绝无仅有的青天大老爷。

  百姓们甚至主动为方克勤建造生祠。

  所谓生祠,指的是为活人建造的祠堂。

  无大功者不能承受。

  若是一般人活着被建造生祠,那是要折寿的。

  但方克勤做了这么多实事,却是能承受得住。

  虽然方克勤是听从天子的命令执行的一条鞭法,但是能将事情做到这种程度,功劳算是绝无仅有了。

  方克勤感受那些源源不断的功德之力,这些功德,让他的实力和境界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而这也更让方克勤坚定了自己的道路。

  对于他这样的儒士文臣而言,最大的追求便是青史留名,名垂千古。

  而现在,机会就在眼前。

  岂能轻言放弃?

  方克勤早就将自己的性命当做了身外之物。

  ……

  应天府。

  皇宫内。

  苏澈看着手中的奏报,不由得微微一笑:“民间百姓自发为方克勤建造生祠?”

  “自古以来,百姓主动为其建造生祠者,无不是能吏。”

  “这方克勤戴罪立功,倒是做了不少实事。”

  “唔……”

  苏澈看着奏报的内容,忽然想到了什么,不由得双眼一亮。

  “建造祠堂,举行祭拜……”

  “我也可以建造我大明功臣的祠堂,甚至建造烈士墙,让所有人记住他们曾经的付出!”

  自古以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战争和祭祀,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战争,这决定了国家的生死存亡。

  而祭祀,同样也非常重要。

  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这世上的人,重视的不仅仅是物质,意识层面同样非常重要。

  选择正确的祭祀目标,可以很大程度凝聚民族的团结。

  现在祭祀的都是什么?

  儒家的圣人。

  古代的先贤。

  天地山川神明。

  祭祀这些,同样会有效果,但效果并没有那么直接,因为祭祀他们的人太多了,前朝祭祀,本朝同样也祭祀,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换一个祭祀的目标呢?

  大明驱逐鞑虏,光复华夏,如此丰功伟绩,如何不能被祭祀?

  苏澈的行动能力是非常强的,他决定的事情,立刻就要去做。

  这一日朝会上,苏澈宣布了新的政令,他决定祭祀本朝烈士、以及那些开国功臣。

  这话一出,朝堂上下,顿时沸腾起来。

  所有大臣全都炸毛了。

  这些日子,隔三差五一个政令,让这些文臣心里憔悴,折腾得够呛,这安生日子还没几天呢,又来啊??

  而且,陛下准备祭祀的,竟然是本朝的那些勋贵武夫?

  凭什么啊?

  就凭这些人,也配和圣贤相提并论,一起享用祭祀产生的愿力?

  哪来的脸!

  当即就有很多大臣出面劝阻,哪怕劝阻会被降罪,他们依旧义无反顾。

  “陛下,古之圣贤,山川神明,都是后人祭祀……现在那些勋贵都还活着呢,如何能祭祀他们?”

  “陛下,祭祀乃是国家大事,绝对不能如此轻易决定,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陛下,如何能自己祭祀自己?这是哪来的道理?”

  “陛下,勋贵本就骄纵,如果再祭祀他们,可能会出大问题啊,这事还望陛下好好考虑一番。”

  听着诸多朝臣的不断劝阻,苏澈却有些不耐烦的皱起眉头,他盯着这些文臣,有些奇怪的说:“我要祭祀的并非只有那些将军和士兵,文臣也会被祭祀的,你们反对得这么快干什么?”

  这话一出,诸多大臣顿时面面相觑——啊?他们也有份儿啊??

  这下子有些尴尬了。

  他们劝谏得太快了,这时候难免有些自食苦果,一个个都有些无奈,陛下说话怎么还大喘气呢,也不一口气说完,害得他们还得拼命圆回来!

  能混到这个位置的大臣,脸皮厚的人绝不在少数,此刻不少人咳嗽了一声,直接话锋一转,再次说道:

  “陛下,是我们莽撞了,这事情仔细想了想,并非不可以,驱逐鞑虏,光复华夏,此等功勋,当然值得祭祀!”

  “自北宋以后,山河破碎,这么多年都没人能一统山河,大明以南逐北,千古未有,如此壮举,的确可以祭祀。”

  还有一些脸皮比较薄的,此刻听着同僚这些两面的话语,脸都红了。

  之前拒绝是因为自己没好处,可当这好处确确实实的轮到自己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

  不过,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王朝正统性的问题。

  既然祭祀这些人……

  是因为驱逐鞑虏。

  那大明继承的是什么政权?

  这个问题,在很早之前就讨论过。

  朱元璋一开始的态度很坚决。

  他的政权是彻彻底底的汉人政权。

  和元朝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毕竟他一家人全部死在了元朝的治理之下。

  父母,兄弟四人,两个姐姐,三个侄子,大伯和他四个儿子七个孙子,全都死了,死的就剩自己和一个侄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会认可元朝的统治?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

  史书记载。

  朱元璋说:朕本淮右布衣,暴兵忽至,误入其中。自红巾妖寇倡乱之后,南北郡县多陷没,故大明从而取之。

  这一套说法,也成了很多人攻击老朱的说辞,说他将和自己一起起义的人说成了妖寇乱党。

  但实际上,这仅仅只是为了政权合法性的一套说辞而已。

  为了让国家的政权变得合理,朱元璋准备了好几套说辞,而这仅仅只是其中一套而已。

  亲元和反元的都有,不同场合灵活选用。

  所谓的“大元顺民”这套,其实不太经常用。

  这一套说法,更多用在那些收复的元朝旧民,以及那些蒙古人的身上。

  在元朝的统治之下,造反的人其实并不全是汉人,还有很多蒙古人。

  为了快速收复这些人,收服这些地区,这一套说法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

  国家的统治权继承问题,也是一个问题。

  明朝到底继承的是什么朝代呢?

  朱元璋承认了元朝的政权,继承了元朝的政权,这就不能过度的宣扬驱逐鞑虏这件事情。

  如今有大臣再提出来,就是这个问题。

  大明的政权正统来自哪里?

  面对这个问题,苏澈只是微微一笑,淡淡说着:“朕不是已经给了你回答吗?”

  “啊?”提出这问题的臣子愣了一下,随后有些没反应过来:“陛下给了回答吗?”

  “是啊。”苏澈淡淡说着:“我册封南宗的孔氏为文宣公,不就是已经告诉你们答案了?”

  这话一出,不少大臣纷纷面面相觑。

  他们还真没想到,陛下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南孔册封的是文宣公,而这个爵位来源于唐朝的册封,也就是说,陛下认为,大明的政权来源于唐朝?

  但问题是,这八竿子也打不着啊……

  时间的跨度实在是太大了。

  扯这么大,就不怕扯到蛋?

  苏澈瞥了一眼这些朝臣,他的意思很直白,这些方面的事情是你们来考虑的,而不是咱来考虑的,如果什么事情都要皇帝来考虑,那养着这么多的大臣来干什么呢?

  苏澈想了想,继续说道:“或者继承大汉政权也行!那就继承大汉吧!”

  这话一出,朝臣全麻了!

  有这么随便吗??!

  大汉??

  大唐就算了,大汉都来了?

  那得追溯到什么时候?

  大汉都亡了多少年了!

  这怎么可能找到什么追溯!

  这是个苦差事。

  不少大臣一度怀疑,可能是因为陛下看到他们嫌弃大唐不好追溯,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所以给了个更难的选择出来,让他们两者取其轻。

  实际上,这就是这些大臣小心眼了,苏澈还真没有这个想法,他笑了笑,缓缓说道:“朕为什么会说大明继承大汉的政权,可以这么理解。”

  “自古以来,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这话一出,朝堂上下,所有臣子都瞪大了双眼,全都一脸懵,这话又是何解?

  就连在苏澈旁边,一直没说话的朱标,都愣了一下。

  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这话好生霸气!

  直接将其他的王朝,全部略了过去,认为他们是得国不正,不配和大明相提并论。

  甚至就连刚刚要追溯的大唐,都被顺带歧视了。

  所有臣子都认真听着苏澈讲话。

  只听苏澈缓缓说着:“何为得国之正?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故而,自始皇以来,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得国正否的几个标准。

  一,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

  这是说开国皇帝必须是布衣出身,成就霸业全靠个人实力,与家族背景和祖先荫蔽全部无关。

  汉高祖刘邦发迹前只是沛县泗水亭长,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出身于社会最底层,当过和尚,要过饭,二者都是名副其实的“匹夫起事”。

  反观秦、晋、隋、唐、宋、元各朝,开国皇帝要么出身于贵族,要么出身于世家,要么夺权之前就已经身居要职,建立新王朝凭借的并非一己之力,都不能算是“匹夫起事”。

  第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这说的是,被取代的政权必须是早已丧尽民心的暴政,起义的初衷是推翻腐朽,除暴安民,而非实现个人野心。

  汉高祖刘邦推翻的是不得人心的暴秦统治,明太祖朱元璋推翻的是外族入侵的蒙元统治,二者的初衷都是为民除暴,重塑江山,初衷“正”,得国自然“正”。

  其他朝代则不然,或目的不纯,或手段不正,正当性无法与汉明两朝相提并论。

  总之,汉朝与明朝满足“得国最正”的所有条件,而秦、晋、隋、唐、宋、元则各有各的“不正”之处。

  当苏澈缓缓说明了自己的理由后,朝堂上下,不少大臣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这是一个全新的说法。

  一个更加宏远的说法。

  此前。

  为了寻找王朝的正统性,朱元璋可谓是煞费苦心。

  因为不承认元朝。

  那就得承认宋朝。

  可宋朝是刘福通这帮人用的。

  刘福通也好,韩林儿要也好,都死了。

  这事情就不好办了。

  思来想去,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元朝正统。

  可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既然承认元朝正统,那朱元璋这一伙人,不就是反贼吗?

  于是朱元璋思前想后,最终想出了一个“殿兴有福论”,来解决自己王朝的正统性的问题。

  所谓殿兴有福论。

  又叫“首倡必谴,殿兴有福”。

  朱元璋将自古以来的起义军分为首乱和殿兴。

  首乱就是率先搞事的,这批人会遭天谴,比如反秦首倡是陈胜,反元首倡是刘福通。

  而刘邦和他自己是殿兴,属于半路加入,救万民于水火。

  ——此为“殃归首乱,福在殿兴”。

  大白话就是,一个王朝,无论它再怎么动荡不安,只要这个架子一天不倒,就不能说天下不定。

  这时候谁敢造反,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都是使天下由定入乱,必须谴责,上天也会降下惩罚。

  秦朝的陈胜吴广、东汉的黄巾军、盛唐的安史、晚唐的黄巢、元朝的红巾军,这些率先造反都没好下场,而殿兴的汉、唐一般国祚绵长,这是有历史依据的!

  总之,不管你活不活得下去,“首乱”就是坏!

  第一批造反的只会为王前驱!

  殿兴有福论的破绽,还真不容易找出来。

  这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天才的想法。

  然而这一套说法,根本没有什么用。

  如果殿兴有福论真有用的话,大明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造反,也不会被灭了。

  这一套说法甚至还会便宜后来的清朝。

  与其用所谓的“殿兴有福论”,还不如用“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这一套全新的说法,甚至比继承大唐的法统,还要更加有利和直白。

  可谓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法统传承!

  同时,这也将大明的正统性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最新网址: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