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离开匈牙利,来到波西米亚
在米尔恰大公疲惫的回到了房间休息,此时他心里很羡慕彼得,可以去其他国家看看。但他不行,他是大公,必须留在这里。
玛利亚因为彼得去旅行没有告诉她而和米尔恰闹矛盾,这让他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儿子出去看看是好事,而且盘缠也充足,又有护卫,没事的。
米尔恰重视人口增长,他用一切办法鼓励生育,一度还想过宵禁,教会也下场鼓励,宣传生育理念,同时稳定的环境也是人口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这边瓦拉几亚蒸蒸日上,那边彼得也来到了波佐尼。因为接下来要去布尔诺和布拉格,加上彼得还没有克服晕船的毛病,所以船就不能用了。波佐尼是匈牙利边境地区的重要经济和行政中心。这一战略位置注定该市会遭遇频繁的攻击和战斗,但是也为它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1291年,安德鲁三世首次授予城市特权。
和布达比起来,这座城市更多的是军队和要塞。商贸也很繁荣,但更多的也是农产品和牲畜。
“匈牙利除了这些东西就没了什么能拿出手的吗?”尼古拉说道。
“匈牙利天然的土地给他们带来了粮食和富裕,加上特兰西瓦尼亚的矿产。”
越说越觉得匈牙利太好了,不说了。
不过因为靠近波西米亚,那里的商品也能在这里看到。主要是金银首饰和一些纺织品。
“这些真是不错,都是从波西米亚来的吗?”
“当然,这是我从布拉格和布尔诺进的高级货物。”商人一脸自豪,仿佛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怎么,波西米亚的很畅销吗,说的这么伟大?”
见有人不服,那个商人马上换了个严肃表情。
“这位您也别不服,波西米亚来的货物都是抢手货。不仅是匈牙利,波兰、威尼斯、法国都从这里大量进口,我这好不容易才抢到的。”
商人说着波西米亚的抢手货,也说了将这里的粮食运送到布拉格就是好几倍的利润。这个情况彼得明白,就是他们境内的银矿开采多了,通货膨胀了。
既然如此,那就更得去看看了。这个神罗境内唯一的王国,四大世俗选帝侯之首,正在向他招手。
在波佐尼,他们雇了几辆大车,并购买了一些粮食,打算去布拉格卖掉。
“这个什么神圣罗马帝国,是个什么东西,难道他们你臣民都是天堂里的人物吗?”
尼古拉的话让彼得忍不住了,就加将神圣两个字就变得高大上了,那怎么不多加几个呢。
“神圣罗马帝国只是加上了神圣两字,现在的他一点都不神圣。”
“可是他的土地很多”
“是很多,但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
彼得开始源源不断的诉说这个大国家的历史,其丰富程度让梅森都自愧不如。
“大人,您真是厉害。就算是最了解历史的人在您面前,也得甘拜下风。”
这让彼得很受用,一时之间,他就说出了那个后世调侃的话。
“这个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是罗马,更不是帝国。”
彼得说完,全场一片静寂。没有一个人去搭话。
“大人,这…”
彼得也感觉有些不合时宜了,就转移话题,询问现任波西米亚国王的情况。
“现任国王文策尔是靠着他父亲坐上的国王宝座,原本他就是帝国的皇帝,但因为没有去罗马加冕,所以他的头衔就是罗马人民的国王。”
彼得点点头,这和他之前了解的一样。这位波西米亚国王就是个傻子,他在位期间不少贵族打算割据起来,并且组建了一个同盟,他的弟弟――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也在其中。
“既然如此,那就看看去。”
随着彼得的命令,这个临时组建的商队开始行动。布尔诺距离这里有125公里,需要三四天的时间。
很快,彼得觉得坐车比坐船还要命。尽管雇了最好的车,但颠簸的路线还是让他的屁股疼得要死。没多久就决定骑马来行进。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的边境。上面波西米亚的旗帜在上方飘扬,不少东方的商人都从这里进入。
彼得带着的车队也来到关卡,在付了通行费后就正式进入神罗境内。然后他就知道了神罗境内的琐碎。
神罗本来就不是一个帝国,只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即使是三十年战争前,其国内也有390个邦国和1400多个领主土地。更别提现在了。
在前往布尔诺的途中,彼得就遇到了好几次的敲诈。货物不小心掉在地上,周围就出现人要求收税。他们的理由是你的货物掉了,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所以你要交钱。
这是什么强盗逻辑,但彼得还是交税了。难不成还要去和他们打一架吗?
好在距离布尔诺也已经不远了,彼得命令他们快速前进,并且小心地上,因为有些是领主自己派人挖的,为的就是多收钱。
他们在想着如何改善交通,他们却自己将道路挖的坑坑洼洼,这就能体现出东西方思想的不同。
到了布尔诺,彼得直接就让人将粮食全部换成货币,他不想在被敲诈了。
来到后,彼得发现这里的德意志氛围也很多。上层社会人士基本是德意志人,而本地的波西米亚人则出于低级位置,包括农民、工匠、雇佣工人等。
这还不够,从中欧来的德意志人继续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加上精神信仰天主教堕落,他们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
“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
酒馆里坐满了波西米亚人,他们都出于最低级的阶层,他们不仅对世俗阶层失望,也对天主教会失望。
彼得点了一杯当地的啤酒,坐在旁边看着。
“那些人太猖狂了,我去拿上个月的报酬,结果以各种理由克扣的只剩下三分之一。”
“你这还能拿到钱,我做了一个月,就被一些粮食抵了。”
不少人发着牢骚,越说越激动,讨论声甚至一度要掀翻屋顶。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