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找回当初的自己

  天蒙蒙亮,将将起来的,不只是四合院。

  麦店村的村口,一辆板车架就被几个人合力的抬了出来,随后车轱辘也被从里面推了出来,车架往上一架,一辆完整的板车就这样合体。

  “这车,真该刷刷了,老叔,上次大春他们几个偷粪,也不知道去河边洗洗~!”

  机灵的小伟把板车安装好后嗅了嗅手掌,嫌弃的甩了甩,也没敢往身上擦,唯恐把衣服上也沾上了米田共的味道。

  仔细看看板车架,就能看出,犄角旮旯的地方,淋的到处都是金汁,有些天都没清理了,很多都凝固了,农具间放板车的边上,还有两个大桶,四个小桶,也是同样的情况。

  “没时间了,事情宜早不宜迟,一切等回来再说,你们去洗洗,我先走了~!”

  中年人看到这一幕,也是闷不吭声,还能怎么说。

  从前些天,城里来下来人后,整个村子,男女老少,谁还惦记着上工,赚那几个工分,就更别提不光危险还很脏的偷粪,一听说进城,可不全部都停歇了。

  农活都没几个人干了,谁还有心思洗。

  “诶,老叔,您慢点~!”

  被几位年轻人称呼老叔的这位,赫然就是昨晚,坐在廖大中旁边的那位中年人,阴暗的灯光下,整个人显得阴恻恻的。

  大白天,简单收拾后,再加上旁边几个年轻人都恭恭敬敬的样子,还是能衬托出在村子里的权威,至少,比陶支书,差不到哪里去。

  此时他一脸严肃的看着西边,倒是没有嫌弃板车上的臭味,坐在扶手上,单腿一蹬,板车的车头往上一抬,就这么全靠腿的力气,就让板车窜了出去。

  与刘强他们靠着骡子拉着不同,他这种,完全靠的是人力,也是巧劲,而且,上到平坦的大路上,速度还比骡马拉的板车快多了,就这么朝着城里一溜烟的跑去,一看,就是老把式。

  天蒙蒙亮,马路两旁的田地里,包裹着一层淡淡的雾霭,春夏交际的清晨,空气还是微微有些凉的。

  然而,赶车的中年人,丝毫不顾身上单薄的衣物,把板车驾驭的像一个矫健的大袋鼠一样,一蹦一滑行。

  公交车暂时还没有通到村里,与廖大中的铁脚板硬是走到公交站相比,他这种通行方式,简直是风驰电掣,唯独蹬地的那条腿,费点劲罢了。

  这个点,路上是没有多少人的,随着时间推移,到达村外最近的公交站时,才能看到不少人正在等候着早晨最早的班车赶着进城。

  相对于偏远的山村,处于京城边缘的村民们,想要进城一趟,还是要简单的。

  毕竟不是出远门,不需要村里开的什么介绍信,只要愿意舍弃当天的工分,搭上来回车票钱,进个城,就像秦京茹那般,随时都可以。

  板车继续前行,并未在公交站多做停留,甚至速度都没慢下来一点,东直门那边开来的公交车,都能在薄雾中隐隐约约得以看见。

  车上载着的回头客并不多,马路上已经能略微看到一些背着空背篓的行人,行色匆匆的往郊外赶去。

  源自于六零年制定的蔬菜水果二类商铺的相关规定还尚未取消,一部分自留地产出的蔬菜,有部分舍不得吃,又不舍得价格便宜些卖到收购站。

  那就只能趁着晚上背着背篓挑着挑子,偷偷摸摸的到京城的“夜”市,进行着私下交易,白天背着空背篓再返回村里。

  城里人少了票据,等于多了定量,老农也从中赚取一些差价,虽然不多,但辛苦攒下来,一年到头还是有一些余钱。

  只要勤劳点,招子放活一点,基本上,也不会出现拉饥荒的问题,抗风险能力,比远离城市的乡村,要好上太多。

  对了,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公交车是不会坐的,因为挑子背篓占地方,很多时候得收两个人车票钱,对他们来说,并不划算。

  蹬着自行车,往城外赶路的李峰,一路走来,看着马路边偶尔在路边驻足歇歇脚的老农,忍不住有些扪心自问,自己对麦店村的村民,是不是过于苛责了。

  去过“夜”市的他,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那些多出来的狼皮,兔子皮,他曾经也是偷偷摸摸冻的鼻子冒泡才卖出去,也只是为了家里能过上好点的日子。

  人家想要讨个饭碗,他则是严词拒绝,虽然是为了厂里,但是否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都是平头老百姓,职工们的生活,比这些人,至少强上了太多太多,自己再人为抬高了这座门槛,等于是把那道高墙,又给筑高了。

  都不容易啊~!

  骑着自行车的他,感受着凉风习习,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心也逐渐变冷了,自己位置是上去了,但有些东西,好像不知不觉中,也都忘记了。

  忘记了当初刚穿越来时,作为底层人民的艰难,忘记了让更多人,更多穷人更有尊严的。

  回首提干之后,出城的机会少了,更多接触的,都是像郑朝阳,刘鼎,杨厂长这样的“大人物”。

  他现在勉强在这些人中,也成为了所谓的“大人物”,却忘记了,当初开大车时,很多人宁愿省那五毛一块钱,选择在车厢里硬扛着的场景。

  这次清晨出发,去麦店村实地考察,是李峰有感而发的举动,想亲自看看,距离轧钢厂的路程,骑车大概多长时间,走路大概多长时间,公交车方不方便到达楼下。

  毕竟,前期的拿地投入都得十几万,后面几十栋楼开工建设的人工,材料费用至少也得百万往上,对于轧钢厂来说,选择一块风水宝地,那就更为重要。

  虽然以前是开车经过,但那毕竟是踩着油门,对于大部分职工来说,不现实,很多人上班还是得靠走,或者蹭同事们的自行车,然后攒钱自己买车。

  没想到,这刚从使馆区出来没多长时间,就再次看到了,自己当初穿越时,还略感不适应的景象。

  国家初创,百废待兴,工农业剪刀差,重重词语在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回荡,他忽然想起,自己许久许久,好像都没把那个代表档员的徽章别在胸口了。

  记得,当初刚拿到时,在姜科长面前嘚瑟的样子,李峰的眼眶,不知道吹进了什么东西,渐渐地,有些湿润,一路骑行,他好像找回了某些东西。

  “哎,罢了,罢了,不行扫扫地,打扫打扫卫生,事儿总得有人干~!”

  看着迎面而过的板车,李峰轻叹了一口气,默默念叨道,心底也开始盘算着,京城的两个分厂加上总厂,大概能挤出多少这样不需要文化水平,但又得有人做的岗位。

  跟李峰擦肩而过的那位中年人,目光始终看着前方,对于一旁擦肩而过的,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并未多做关注,甚至,看都没看一眼,就略过了。

  压根没有意识到,刚才身旁过去的那位,就是要拆他们村子的廖大中口中非常“难缠”的轧钢厂副厂长。

  而且,经过这一路的亲眼目睹,这位铁石心肠的副厂长,对于麦店村的态度,也已经有所改变。

  中年人没有停下脚步,李峰也没有停下脚步,他目的地是印象中的麦店村,而中年人,目的地却不是在轧钢厂,至少,暂时不是。

  过了使馆区,过了平安驾校,一直到东直门外的红星轧钢厂,这辆仅凭借单腿蹬的板车,并未做丝毫的停留,拐了个弯后,径直向南边的火车站驶去。

  最后,到达崇文门旧址的不远处,这辆疾驰了二十里地的板车,才略微的放慢了速度。

  这个点,路上行色匆匆的上班人群多不胜数,无轨电车,公交车,自行车把马路主路面上占的是满满当当。

  最后,板车到达了琉璃厂附近,这才犹自停下。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