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这公平吗?

  第584章这公平吗?

  长春城是赵与芮在宝庆八年开始兴建的辽东重城,当时选的位置在后世宁安附近,靠近牧丹江市,倚镜泊湖而建。

  前后历时八年,才全部完工。

  后设长春军,长春军六千人里,有一半驻长春城,然后三千驻附近各小城,辐射统治方圆上千里。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和移民,长春城目前人口超五十万,是辽东最大的城,没有之一。

  距离大宋燕京更近的沈州人口都没有这里多。

  因为赵就藩后,全力经营这里,大力往这里移民。

  长春地处辽东要道,往沈州不到一千里,往海叁威不到五百里。

  在赵与芮的大宋,长春城在辽东的核心地区。

  明朝的辽东地盘,不如赵与芮大宋辽东的三分之一。

  地盘大小不同,核心城自然也不同。

  长春城现在是辽东省里人口第一大城,兵马第二多的城,重要程度仅次于省府沈州。

  赵在城中留了五百人,王安节相当纠结,要不要上报给皇帝陛下。

  纠结的原因是报也不好,不报也不好。

  往小了说,长春城本是赵属地之一,他经过这里,留五百人怎么了?

  往大了说,长春城是大宋的,你赵王府又不在这,你在这里留五百人想干什么?

  报也不好,不报也不好,王安节这两个好像老了几岁,白发都白了好多。

  这时他能明白,父亲王坚生前说的话,身为统兵大将,千万不要参和储君之争。

  但是如果被逼的没办法,那就一定要果断,不能想着首鼠两端。

  “砰砰砰”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

  “进来。”王安节先放下笔,暗暗长叹,自己在战场上杀伐决断,没想到战场之外,比打仗还难。

  “父亲。”外面进来的是他的长子王建。

  王建也才二十出头,长的英武帅气,娶了个营中正将的女儿,那正将也是当年王坚部下,算是亲上加亲。

  “燕王的人安排好了?”王安节沉声问。

  “都安排好了,在城东大营。”

  “他们在这干嘛?”王安节不爽道。

  “燕王的人说马上有批重要的商品从牡丹江过来,他们要接货。”

  听起来好像是个很好的理由。

  牧丹江北边通向哪?通向赵与芮建的远东库页城。

  远东辽东都是燕王封地,听起来更没问题。

  但王安节知道,远东那边物产是丰富,却也用不着要留五百人在这里接货的。

  都是些皮毛,野货,留十个就够搬运。

  王安节想了想,又问:“他们带兵甲没有?”

  “这倒没有。”王建很奇怪:“父亲担心什么?”

  “陛下巡察四海,各位皇子恐怕都要蠢蠢欲动。”

  “不会吧。”王建一脸不可思议:“我看陛下龙精虎猛,也不算老?”

  王安节摇头,倒不是说老不老的问题,是皇子们都会想好好表现自己,争取储君之位。

  不过有些话,他也不好和儿子说。

  燕王赵有唐宗之能,王安节原本感觉他希望比较大,可这次赵与芮并没有去远东,而是去了高丽和东瀛,也没见儿子,这就很奇怪。

  这或许在皇帝眼里,高丽和东瀛两省,比现在的辽东和远东还重要。

  “那父亲认为,哪位皇子有机会成为储君?”

  “不好说,帝王家的事,咱们身为人臣,最好不要妄议。”

  王安节当天纠结了半天没下定决心发电报,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听到一个消息,燕王留下的五百多人中,又分了一半去沈州了。

  沈州是辽东省省府,制置使和都司都在那边。

  以前沈州还有总督府,吕文德干过总督。

  吕文德退休后,原大兴军统制汪世显为辽东总督,负责大兴省和辽东省两省事务。

  后汪世显又病故,迁泰北军统制吕文焕为辽东总督。

  吕家在辽东的势力还是蛮大的。

  吕文德儿子吕师夔和赵是连襟,这么想想,也算正常。

  “去了一半沈州?”王安节听到这消息,终于决定不上报。

  五百人少了一半,这没什么,人家就是走商路做生意的。

  不知道为什么,王安节事后心里居然隐隐有些激动。

  他是王坚之子,出身将门,运气也很好,父亲王坚很早就被皇帝重用。

  没多久,皇帝要消除世袭勋贵,但对王坚,孟珙这些早期心腹都是大张绿灯。

  所以王安节从小从军,早早就位立营指挥之职。

  但大部份时间里,他都是跟着父亲打仗,真正独当一面,还是元贞十三年,王安节以南路军主将,孟之英为副将,攻打占城。

  当时占城只是个小国,宋军兵马精锐,武器先进,根本没有一点难度。

  之后王安节又参与了攻打德里苏丹国的战役。

  他这一生就参与了这两次大战,德里苏丹国被灭后,朝廷十几二十年没有大型战役,王安节干到统制就没有再进步。

  身为军人武将,当然希望有仗打?

  他父亲王坚可是干到总督,在国公致仕。

  我不说干到总督,起码也得干到都指挥使吧。

  赵与芮肯定想不到,因为自己要巡察四海,引的大宋无数军将各种心思,很多原本平静的心,都变的骚动起来。

  ――

  三月,赵与芮的船到大员。

  大员省现在是他五子赵烽的封地,为周王。

  赵烽和赵绎是一个母亲,比赵绎小了很多岁,目前才二十多岁。

  在赵与芮的严厉管教下,赵烽也算中庸,没赵祺仁厚,但也没赵绎凶残。

  赵烽的封地是诸皇子中最小的,但大员起步早,是大宋第二个海外基地。。

  而赵与芮到临安后,济州基本不再扩建,全力经营的第一个海外基地就是大员。

  将近四五十年下来,大员经过无数次的移民和发展,当地人口已经达到七百多万,也算是个大省。

  大员人口成份复杂,真正的汉人约占十分之一,然后有大量女真人,毕竟金国灭国后,绝大部份女真人都被迁移到大员。

  之后赵与芮从各地迁移百姓,波斯人,德里苏丹人,汉州土著,高丽人,日本人,什么都有。

  这几十年下来,大员人口组成中,最多的是汉人,其次是当地土著,然后是女真族。

  当然,这些年各族相互通婚,早期的女真人,蒙古人也几乎变成真正的汉人。

  三月中旬,赵与芮的蒸汽船刚到大员沿海,原本打算靠岸,结果赵与芮叫来全勇。

  “先不急着靠岸,围岛上转转。”

  赵与芮上次悄悄来大员,还是六年前的事。

  全勇连忙下令蒸汽船沿岛转一圈。

  这一转就是好几天,弄的岛上等皇帝的人也莫名其妙。

  但有心人应该猜到赵与芮在看什么,极可能在看大员岛的防御。

  大员易守难攻,可以容纳大型登陆船的海岸可不多。

  大宋经营大员四五十年,能登陆的海岸造了大量的炮台,设了无数障碍。

  就在赵与芮沿着大员转圈的同时,一封电报从大员发到了大明城。

  大明城是大明省省府,平时明王赵绎都在这里。

  但今天接到电报后,电报室的人立刻往大宋湾的和平城转发。

  原来赵绎已经不在大明城,而在大宋湾的和平城。

  和平城是宋军当年立足波斯时,建的第一座城,目前算是大宋湾附近最繁华的城市。

  和平城中。

  中年赵绎静静坐在主位,身边有几个心腹在侧,其中有两个居然是蒙古族,正是忽必烈的儿子朵儿只和脱欢。

  当然,现在这两人除了外观之外,一切打扮和宋人无疑。

  房间里有些安静,大伙脸色都很古怪,似乎在等什么。

  “噔噔噔”外面突然传来快速的脚步声,不一会,有个武官推开大门。

  这武官正是和平城统军统制宋显德。

  当年陈小刀走时,向赵绎推荐了宋显德。

  时宋显德不过是波斯境内清州驻军副将。

  一转眼,宋显德已经成为军统制。

  但宋显德年纪也不小了,看起来接近六十岁,如果不出意外,再过一两年就得退休。

  “大王,陛下到了大员,他的蒸汽船,正在大员绕行。”宋显德拿着电报道。

  “啊”四周诸人惊讶,不知道赵与芮为啥在大员绕行。

  赵绎眉头紧锁,沉思了片刻,终于缓缓道:“外面都在传言,父皇巡察之后,要移镇各藩。”

  “父皇显然在想,哪个儿子,可以到大员去?”

  赵与芮准备移藩,消息已经传的满天飞,各皇子和皇子们身边的心腹都很震惊。

  “真要移藩?”宋显德满脸害怕之色。

  他年纪不小了,也就是赵绎心腹才一直干到现在,或是换了皇子过来,他明年铁定得退休。

  “不但要移藩,听说还会重新分藩。”秦忠虎沉声道。

  “什么意思?”诸人大惊失色。

  “比如把汉州和大员分成一起,因为周王封地太小,汉州和他较近,如果谁到大员,可能还会得到汉州。”

  简单来说,因为各儿子封地,人口,经济情况大小不一,赵与芮可能想公平点,重新分封。

  现在的情况来看,封地地盘最大的赵。

  经济最好的赵祺。

  兵马最多的是赵绎。

  没办法,赵绎这边面对大蒙和欧洲,是大宋朝的最前线,布置了最多的兵马。

  大宋的其他地方,都没有敌人。

  赵绎想到自己地盘兵马最多,一旦被移藩?

  “大王,如果真要移藩,这是最后的机会了?”部下宋显德这时突然跪下,双手抱拳一副忠心的表态。

  “嘶”他这话简直把现场所有人吓的倒吸一口冷气。

  “混帐。”赵绎大怒:“你想说什么?”

  宋显德也管了,他都这把年纪,再不为儿子拼下,以后就没机会。

  “我们这边兵马最多,一旦移镇,大王就失去最大的助力,今后都难翻盘。”

  “你疯了。”赵绎满脸通红,怒骂道:“你父皇还在,你想鼓动我造反?”

  “失败了才叫造反,成功了――就叫――清君侧-――”

  咣当,赵绎面前的茶杯都轰然倒下。

  他满脸通红瞪着宋显德,片刻之后:“来人,把这狗东西带下去。”

  但屋外并没有人进来。

  众人几乎同时反应过来:“大王不要。”纷纷为宋显德求情。

  现场除了秦忠虎外,几乎文武要员,全部跪下。

  “你们想干嘛,你们都想造反吗?”赵绎大怒,眼睛一个个死死看过众人,看他们的不同表情。

  有些人满脸愕然,显然是随众下跪的,根本没想到这事。

  有些人表情兴奋,似乎想法和宋显德相似。

  也有人一脸茫然,显然在纠结。

  他把所有人表情看在眼里,然后不动声色的看了眼秦忠虎。

  “大王息怒。”秦忠虎这时也赶紧下跪:“兄弟们也是大王着想,为兄弟们的家人着想。”

  “恕下官斗胆。”秦忠虎大声道:“自陛下登基,威加海内,雄居八方,大宋扩疆万里,气吞诸国,立下千古不世的伟业。”

  众人听的也是心神激荡,有些人想到皇帝的厉害,表情立刻露出害怕之色。

  “然,这些江山是谁打下来的?”秦忠虎声音更大了。

  “这是在场诸位兄弟和他们长辈先人浴血奋战打下来的。”

  “可陛下登基之后,年年消权,取消世袭,动则安排考试,请大伙看看宋统制”

  “宝庆二年从军,打济南,灭金国,进高丽,援西夏-――从军大半辈子,为大宋抛头颅洒热血――立下无数功劳。”

  “从军数十年,到现在还只是个小小的统制。”

  “其三子名龙,七次科举,屡试不中,不能为官,不能为将,只能在朝廷的企业中碌碌一生。”

  “诸将军的儿子都这般下场,以后他们的孙子又会如何?”

  “咱们打下的江山,就看着别人耀武扬威吗?”

  “咱们的浴血奋战,不如别人读几年书,考一场试吗?”

  “这公平吗?”

  “不公平。”屋子里几乎人群激奋,所有诸将振臂狂吼。

  所有人的脸上,全是愤怒和不甘。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