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中秋节3

  第367章中秋节3

  太阳落下去了,从皇城城楼上望去,前门大街上升起了一盏盏大红灯笼,天还没黑,灯笼已经点亮,大街上人群熙攘,热闹异常。

  远远看去,一派节日的喜庆氛围,中秋味道在空气中弥漫。

  城墙上,建武帝背着手走在前面,王鹤堂、赵子勋跟在他的身后。

  戴权捧着披风若即若离地跟在后面。

  建武帝一边走一边说道:“京城的粮价涨得太快了,都要九百钱了,虽说老百姓这两年手里攒了点钱,但也经不起这样折腾。朕的意思先从通州军粮库调五万石军粮,有顺天府按人口分发给南北城的平民百姓。还有,内阁拟一道公文,告诉那些粮商,京城粮价不能超过八百钱。”

  王鹤堂:“是。”

  赵子勋说话了:“通州军粮库不能再调粮了,关外十余万驻军的军粮都是从那里调拨的。还有,月底要给燕山要塞的驻军调拨一万二千石粮米。昨儿我问了户部,他们说通州军粮库还剩不到十五万石粮米.”

  建武帝停住了脚步:“内务府从江西士绅大户手中购买了一批粮食,九月初可以入京。”

  王鹤堂和赵子勋对视了一眼。

  建武帝望向王鹤堂:“朝鲜和倭国的粮食什么时候运来?”

  王鹤堂:“这两国的秋收还没开始,最早也要十月底才能送来。”

  建武帝沉吟了好一阵子,接着断然说道:“不行!让他们立刻将粮食送来,九月底之前送来。”

  王鹤堂一惊:“这,一个半月肯定送不到啊”

  建武帝想了想:“让内务府派船去。另外,一家二十万石就行了。”

  王鹤堂:“遵旨。”

  建武帝又踱开了脚步:“朕最近身子不大好,朝廷的事你们多担着点,特别是西北、南疆和南洋的战事,这直接关系到朝廷的安危。”

  王鹤堂、赵子勋:“遵旨。”

  建武帝:“朕身上有着家孝,今年不过中秋,就不留你们吃瓜饼了。”

  “是。”二人躬身行礼,然后退了下去。

  “赵子勋留下。”建武帝补了一句。

  赵子勋停了下来。

  建武帝一边走,一边向赵子勋问道:“这一向你身子骨还好吧?”

  赵子勋:“劳陛下惦记,臣这一向还好,就是伤了点风,晚上睡得也不安稳.”

  建武帝:“朕也一样呀。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就咳嗽,夜夜睡不安稳,连续好几夜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朕能明显感觉身子虚弱了不少.”

  赵子勋听到这里,连忙拱手道:“请陛下保重龙体!”

  建武帝深深地叹了口气:“很多人都认为当皇帝是乐事,可据朕看这是天下第一号的苦差。自登基之后,朕哪一天不是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生怕祖宗的基业毁在自己手里。”说完,停下脚步,接着又把目光向赵子勋望去,“朕知道,因为金枢卿和保皇党的事,你心里有着怨气”

  赵子勋只是望了一眼皇帝,将双眼垂了下来。

  一阵强烈的孤独感袭了过来,建武帝心中一酸,沉默了一阵子,接着说道:“朕原本还想让你再历练历练,如今朝局突变你先担任内阁次辅,怎样?”

  赵子勋简直懵了,怔在那里一动不动。

  戴权温言提醒:“次辅,谢恩吧。”

  赵子勋这才醒来,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急忙答道:“臣叩谢陛下天恩!”

  建武帝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起来吧,起来说话.”

  赵子勋叩了个头,这才站起来。

  建武帝:“关外的首领贵族快要入京了。接下来,朕要安心将养,为西山狩猎做准备。所以,朝廷的事你要替朕盯着。有你在,朕放心。”

  赵子勋:“是。”

  “天色不早了,回去陪家人过节吧。”

  “是。”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建武帝问道:“今儿文渊阁是谁当值?”

  戴权:“是李守中。”说着,走过来把披风给他披上。

  “李守中?”

  建武帝抬头望了望天上的月亮,想了想:“走,去文渊阁。”

  一轮橙黄的月亮斜挂在大观园嘉荫堂的飞檐上,静静地照着。

  此时大观园正门大开着,门洞倒厦滴水檐下吊着羊角大灯,各处的灯笼早已点亮,将园内照得灯火通明。

  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

  薛姨妈、薛宝钗、薛宝琴和李婶母女仨以及林家的女眷皆在里面候着。

  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净手上香拜月,等贾母拜完,邢夫人、王夫人、林黛玉等贾家女眷才跪下来一起拜月,贾琥、贾赦和贾政等人全都站立一旁。

  民间有句谚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男人是不拜月的。

  中秋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一起吃团圆家宴,赏月。

  往年都是用屏风隔开,女眷坐里间,爷们坐在外面,一起吃饭赏月。

  今年多了林家,林家的爷们不可能同贾家的女眷坐在一处,同样贾家的爷们也不能同林家的女眷坐在一处。

  所以,今年的中秋家宴分在两处,贾母领着女眷在大观园吃饭赏月,男人全都在会芳园,当然,大脸宝是特例。

  拜完月,贾母便说道:“你们去吧。好好招待亲家,不可轻忽了他们。你们都不在,她们姊妹今年也能放开了,不像往年那样都拘谨着,我也能跟着乐乐。”又对贾琥,“好好陪你姑父喝几杯,但也不要让他喝多了,知道吗?”

  贾琥一笑:“老太太放心。”

  贾母又对贾赦、贾政:“你们也不要多吃酒,陪着你们妹夫说说家常话。”

  “是。”

  贾赦、贾政领着众人向贾母行礼,方退了下去。

  湘云和惜春一直躲在林黛玉身后悄悄地望着这边,见状,湘云扯了惜春一下,惜春会意,立刻脆声喊道:“哥哥!”

  贾琥听了,对贾蓉说了两句,便转身走了过来。

  这边,惜春从林黛玉身后走了出来,开心地望着贾琥。

  贾琥望了一眼林黛玉,然后对惜春说道:“我二更天会过来陪你们吃酒赏月。”说着,摸了摸她的头,“什么事,说吧。”

  惜春扑闪着眼睛望着贾琥,不说话。

  贾琥忍住笑说道:“不说,那我就走了啊!”

  “哎呀!你怎么这样小气!”

  惜春气得一跺脚,撅嘴道:“云姐姐想放烟火,我想放孔明灯。”

  顿了顿,“二姐姐、三姐姐和林姐姐她们都想放孔明灯。真的!”

  贾琥笑着点了点她:“行吧。就当是你二姐姐、三姐姐和林姐姐想放孔明灯和烟火。”

  湘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又连忙忍住。

  在一旁看着的林黛玉也忍俊不禁,捂着嘴笑了起来。

  惜春脸红了红,刚想说话。

  贾琥接着说道:“二更天的时候我带上来,大家一起放烟火、孔明灯解酒。”

  惜春开心的笑了。

  贾琥走过去敲了下湘云的头,对林黛玉说道:“你不冷吧?”又去摸了摸她的手。

  林黛玉拍开他的手,笑着说道:“你快去吧。”说完,除下手腕上的那串念珠,递给了他。

  贾琥又去摸了摸她耳上的金环玉兔耳坠,“喜欢吗?”

  贾母忍不住了:“你有完没完了?!”说的众人都笑了。

  饶是习惯了贾琥的不守规矩,林黛玉还是红了脸,伸手推了他一下。

  贾琥笑了笑,转身走了出去。

  见贾琥走了,贾母命人将三家女眷请了出来,让她们也拜了月。

  拜了月,贾母等人又在嘉荫堂吃茶说话。

  贾母笑道:“我是最喜欢热闹的,今年更热闹了。赏月在山上最好,我已命人在那山脊上的大厅上摆下了筵席,咱们就在那里吃酒赏月,然后再行酒令,那才有意思呢。”

  一语未了,李纨走了进来:“老太太,都齐备了。”

  贾母向薛姨妈、李婶等人笑道:“咱们走吧。”说着,扶着鸳鸯的手往山上来,又对王熙凤道:“仔细脚下,看着点。”

  “嗨,没事。”

  说着,王熙凤却握紧了平儿的手。

  不过百余步,众人便来到了凸碧山庄,厅前平台上已摆下了酒席。

  中秋家宴用的桌椅全是圆形的,状似月亮,意思是阖家团圆。

  林家女眷一桌,薛家、李家母女一桌。

  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垂首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和王熙凤、秦可卿,右垂首林黛玉、惜春、迎春、探春、湘云和宝玉。

  贾母笑道:“我是个不会说话的人,只能一杯薄酒敬诸位,聊表心意。今晚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多担待。”说着端起了酒杯。

  众人纷纷举起酒杯,站了起来。

  月光也静静地泼洒在礼宾院的屋脊上。

  窗大开着,门也大开着,一片月光透过窗户照进屋里。

  月光下,弘昼和土井大老相对而坐,二人中间的炕几上,赫然摆着内阁下发给两国的公文,催缴孝敬的公文。

  弘昼开口了:“躲不过去了。皇帝开了口,那些文官不敢再给咱们说情了。”

  土井大老:“是。二十万石,依照现在的粮价,近二十万两白银啊足够整个幕府三年的花销了。”

  弘昼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土井大老:“相较于中原,我们这种物资极度贫乏的小国,即使是贵族的一日两餐也只有小鱼干、腌萝卜、酱菜和大米饭、汤泡饭等等,就连将军也不能每日吃上一碗白米饭和生鱼片。甚至平民百姓只能吃野菜、杂食来勉强果腹。”

  弘昼心中一笑,难怪一个个跟饿死鬼一样。

  土井大老接着说道:“我们原以为这次能从中原带些粮食回去的.世事难料啊!”

  弘昼:“决定了?”

  土井大老叹了口气:“不然呢?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同意,去的是内务府的商船,倘若不同意.呵!”

  弘昼突然想起了:“有件事我也是这几天才听到,内务府有人做粮食生意”

  土井大老眼也不眨紧紧地盯着他。

  “我们也拿不出这么多的大米来。正好内务府的船去运粮,左手倒右手的事.”

  “什么价格?”

  “听说是以当日京城的粮价为准。”

  “不能便宜吗?”

  弘昼怔住了,半天没有吭声。

  土井大老:“我们共带来了价值约十万两的财物,如今典当的差不多了”

  弘昼一笑:“我们可以借给你们。”

  土井大老一凛:“哦?”

  弘昼手一摆:“我曾同你说过,一旦大周朝乱起来,咱们就能跟着捞点好处到时候,还需要咱们两家齐心协力才行啊!”

  “这?!”土井大老又是一凛。

  弘昼:“现在还不是谈这件事的时候。”

  正在这时,一阵喧哗声从院外传来,接着传来了村上的声音:“我要见大老!”

  土井大老:“让他进来。”

  咔呀一声,院门打开了,村山疾步走了进来。

  村上见到大老,一膝跪倒,禀道:“大老,土井君违反您的命令出门去了。”

  土井大老眉一皱:“他去了哪里?”

  村上:“说是要去大相国寺参加祈福法会。”

  闻言,土井大老摆了摆手:“随他去吧。”

  村上:“是。”答着,站起身,然后退了出去。

  弘昼站了起来,抬头望了望月亮,笑着说道:“我已让人备下了筵席,咱们边吃酒赏月,边商议买粮的事。”说着,将手一让。

  土井大老沉思了一下:“叨扰了!”说完,陪着弘昼走了出去。

  大观园里依旧灯火通明。

  两个婆子打着灯笼在前,贾琥换了一件石青色的便袍,腰间系着一条金黄色的缎带,背着手向凸碧山庄走去。

  琥珀抱着一件绛红色的呢绒大披风在一旁紧跟着。

  身后,林之孝家的招呼十几个婆子抬着三只箱笼和四个箩筐。

  转眼间一行人便来到了山脚下。

  突然,一阵悠扬的曲笛声传来。

  贾琥停住了脚步,侧耳听了听,然后笑道:“说起享受来,这一家子谁也比不得老太太。”说的琥珀与众人都笑了。

  掏出怀表瞧了一瞧,已经二更天了,贾琥一边听着笛声,一边向山上走去。

  这里贾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了暖酒来,一边听着曲笛声,一边吃酒赏月。

  这时,不远处天空在缤纷地落下焰花,间杂着二踢脚窜到空中爆炸声,众人纷纷回头望去。

  贾母一笑:“这是哪一家在放烟火?”

  王熙凤:“看方向,该是代儒太爷家附近。”

  尤氏笑道:“一定是贾芸放的。”

  王熙凤好奇了:“有喜事?”

  尤氏对贾母道:“黄昏时,他母亲打发人来报喜,三妹子有喜了。”

  贾母笑道:“果然是喜事,必须庆贺,来,咱们一起喝一杯。”说完,端起酒杯干了。

  众人纷纷端起酒杯干了。

  突然,门外传来婆子的声音:“二爷来了!”

  话音未落,贾琥走了进来,笑着说道:“果然是老太太会享受,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静,再听这悠扬的曲笛声,当真是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

  贾母笑道:“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

  此时除了贾母,邢夫人等人全部都起身相迎。

  贾琥笑着不断点头:“不要多礼,不要多礼。”

  众人又都乱纷纷地坐下。

  走上前与林黛玉的伯母婶娘说了几句话,又转身同薛姨妈、李婶打了招呼,贾琥径直走到林黛玉身边坐下,拿起一块月饼吃了起来。

  惜春连忙给贾琥倒了杯热酒,然后两手握着脸,笑盈盈地看着他。

  贾琥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端起酒杯一口饮干,又吃了一块桂花糕,这才说道:“没忘你的孔明灯,一会儿就送上来。”

  一语未了,林之孝家的招呼婆子抬着箱笼和箩筐走了进来,放在院中,然后退了出去。

  湘云和惜春一齐望向贾母。

  贾母笑道:“咱们也把烟火、孔明灯放了解解酒。”

  听了这话,众人这才活跃起来。

  管事媳妇忙上前将烟火、孔明灯摆放好,那边又有丫鬟取来了线香。

  湘云接过一根线香兴冲冲地走了上去,直接点燃了一个二踢脚,“砰”地一声,二踢脚呼啸着窜到凸碧山庄的上空再响一声。

  探春、惜春和宝琴也拿着线香走上前放烟火。

  贾琥接过琥珀手里的披风给林黛玉披上,然后把她搂在怀里给她捂耳朵。

  贾母笑着点了点他,却也没说什么。

  地上点燃的起火在冒着焰花,天空也在缤纷地落下焰花,间杂着二踢脚、一声雷、飞天十响等爆竹的声音,怎一个乐字了得!

  放罢,惜春和湘云几人又点燃了孔明灯。

  此时月至中天,比先前越发迷人,一盏盏红色孔明灯冉冉升起,在明亮的夜空,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向着月亮飞去。

  贾母来了兴致,也放飞了一盏孔明灯,还肃穆祈祷了片刻。

  贾琥也陪着林黛玉放飞了一盏孔明灯,然后被惜春强拉着又放飞了一盏孔明灯。

  湘云和探春又打开了另外三只箱笼,里面全是披风。

  贾琥笑道:“我也是才想起来,过了十五要起大风.”

  惜春好奇了:“哥哥,你怎么知道的?”

  探春笑道:“二哥哥常年领兵打仗,自然是懂得夜观天象的。”

  “哇!哥哥你真厉害!”惜春一脸崇拜地看着贾琥。

  贾琥哈哈大笑:“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哥哥!”

  惜春也开心地笑了。

  看着互相吹捧的兄妹俩,众人都笑了起来。

  说闹一阵子,众人不仅解了酒,也都觉的有些饿了。

  小厨房里早就备下了清淡的白米粥,还有几样精致小菜。

  大家随便随意吃了些,用过漱口茶,围坐在一齐说笑打发时间。

  中秋有个熬夜的规矩。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

  有王熙凤在,绝对不会冷场,正说着笑,湘云和宝玉突然站了起来,齐声说道:“十六了!”

  众人先是一怔,接着都望向贾琥。

  就在这时,室外屋檐下一声声铜马“叮——咚咚——”传了进来。

  接着,一阵风吹了起来,众人的袍角被荡了起来。

  “起风了!起风了!”惜春惊喜地喊道。

  贾母眼睛一亮。

  众人望向贾琥的眼神都变了。

  鸳鸯等人连忙取过披风给贾母等人披上。

  这时,贾琥从怀里掏出了怀表,时间到了,转头望向院门外,这个方向正好是外城大相国寺。

  突然,黑夜中亮起一处火光,贾琥明白,大相国寺烧起来了。

  风吹火猛,不一会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红楼正经人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