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被升官
宁国府
挂在仪门滴水檐下的两盏大红灯笼在寒风中摇曳着。
前厅
灯火通明却一片沉寂。
贾雨村不安地坐在椅子上向内张望。
许久不见动静,贾雨村端起茶碗,发现茶水没了,瞥了一眼后堂,又默默地将茶碗放了下来。
这时,只听后堂一阵脚步响,贾雨村连忙站起身。
贾琥身着便服走了出来,脸上挂着笑,显然心情很好。
贾雨村迎了上去,行礼道:“拜见族长!”
贾琥在主位上坐下,手一挥:“坐,坐下话。”
厮端着茶盘走了进来。
贾雨村亲手将茶捧给贾琥,这才在边上坐下。
贾琥看了他一眼,喝了一口茶,这才道:“方才内阁送来了军报抄件,河南卫主动出击,在皂河集击败了漕帮逆匪,十七日收复了宿迁,将逆匪赶出了徐州府。”
贾雨村高胸道:“太好了!看样子两淮很快就能平定了。”
贾琥的脸上浮过一丝乌云,很快又笑着道:“你这次进兵部任职,有什么想法?”
黄昏时,宫里传出了旨意,王鹤堂以大学士的身份入内阁,参赞朝政。贾雨村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成了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
如今内阁有七位阁臣,其中四个是皇帝的心腹,再加上处事相对公正的首辅宋成良,内阁已被皇帝牢牢掌握。
贾雨村欠了下身子,答道:“皇上了,我刚从地方升上来,以前也没在兵道任过职,更不懂兵略,冒然插手会坏了朝廷的大事,用心学习历练即可。”
贾琥点零头:“皇上这是爱护你。你要体谅皇上的用心。明白?”
贾雨村连忙站了起来:“是。”
贾琥手一摆:“坐下坐下。伱能明白就好,兵部不能乱。你到了兵部好好干,只要干出了政绩,皇上就会将兵部都交给你。你放心,等到时候我也会帮你一把的。”
贾雨村又站了起来,对着贾琥深深一揖:“多谢族长栽培!”
贾琥点零头,问道:“住的地方安排好了?”
贾雨村:“是。在地安门外。”
贾琥:“甄頫送的?”
贾雨村暗暗一惊:“在金陵任上帮了甄家些许事,所以.....”
贾琥打断了他的话:“你姓贾,自然该住在西城。兴隆街那边有一处三进大宅,离皇城也近,我已命人收拾出来了,你待会随管家过去吧。”
贾雨村怔了一下,连忙跪下:“多谢族长的厚爱!”
贾琥:“色不早了,你也一路劳累,早些回去歇息吧。”
“是。”贾雨村爬了起来,深深一揖,这才走了出去。
这时,林三走了进来:“大帅,焦太爷那儿传话来了,北静王府的长史去了山东。”
贾琥站起身。
林三:“他们还发现了提刑司的番子。”
贾琥想了想,道:“告诉焦太爷,心点,千万不要被提刑司的人发现。对了,贾雨村那边也要盯着点。”
林三:“是。”转身走了出去。
贾琥背着手走了几步,转身向后堂走去。
............
乾清宫
上书房
这里也是灯火通明。
建武帝坐在御案前,望着坐在那儿的王鹤堂。
沉默了一阵子,建武帝话了:“你真的要举荐贾琥出任兵部尚书?”
王鹤堂:“是。”
建武帝一警:“是不是因为他帮助过你?”
王鹤堂正色道:“是。也不是。”
建武帝:“这话怎么讲?”
王鹤堂:“贾琥当初出手帮助臣,其实也是在帮助陛下,帮助大周。这明他心中还是装着大周的江山社稷。”
建武帝点零头:“下去。”
王鹤堂接着道:“方才兵部的推演,臣看得仔细,两淮的战事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这很危险,一个不慎,很可能中原就会乱起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调集大军。九边的军队现在不能动,京营也不吟动,勇卫营不能离京,只能从各地调兵。但是,这些从各地调来的军队,得有一个懂兵略且在军中有威望的人才能镇得住。”
建武帝眼中掠过一丝黯然,不得不承认,在不调动边军的情况下,只能倚靠勋贵将领们。
而且这场战事已经脱离了掌控,就是想停也停不下来了。
先前在龙首宫,太上皇了一句:干脆让南边乱起来,推倒重来!
既能将钱财土地重新收回朝廷手中,还能借着战事消灭各地的士绅集团,巩固皇权。
王鹤堂:“这场战事不能拖太久,北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满清人。必须在逆匪成长起来之前消灭他们,否则后患无穷!”
建武帝望着他,没有话。
王鹤堂:“臣为何反对忠顺王爷领兵部差事,就是因为他会报复领兵的勋贵将领,不按时调拨粮食,不给补充军械,处处掣肘。所以,兵部必须再次交到勋贵军方的手里。只有这样,这场战事才能迅速了结。”
顿了顿,“若是战事不顺,或者战败了。”着,抬头望向皇帝。
建武帝如何不明白他的意思。
沉吟了片刻,建武帝才道:“朕明白你的意思,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兵部尚书,好不好听啊!”
王鹤堂的脸色立刻异常庄重严肃起来:“兵部不能长期被勋贵们掌控,必须控制他们的权力。战事结束后,这就是御史弹劾贾琥的最好理由。”
建武帝被这话得心里一动,望着王鹤堂,等待他出下文。
王鹤堂突然问道:“陛下,贵妃娘娘安否?”
建武帝微微一怔,接着笑了,元春再有一个多月就生了,徐院正和几位主治太医都断定是皇子。
有了这个皇子,勋贵们就有了退路,或许不用将战火引向江南了。
平定内乱,征服蒙古草原,消灭满清,打造中兴盛世!
想到这里,建武帝望向了戴权:“按王阁老的意见拟旨吧。”
............
次日,晴空万里,气格外的好。
荣国府
薛家院
悠扬的曲笛声远远传来。
正月二十一日,薛宝钗的生日,也是将笄之年,薛姨妈大摆酒宴,在内院定下戏酒,邀请宁荣两府的女眷前来吃酒看戏。
一早,迎春、探春、惜春和林黛玉、史湘云、邢岫烟,还有宝玉都赶到了贾母屋,一起吃了饭,笑一回,便簇拥着贾母来到了薛家院。
薛家院不大,就在内院中搭了家常巧戏台,请了一班新出戏,昆弋两腔皆樱
知道贾母喜欢热闹,薛姨妈又请了两个书的女先生。
戏台上正在唱《刘二当衣》一折。
这是王熙凤点的戏,是贾母喜欢听的。
厅内摆了几席家宴酒席,除了薛姨妈、宝钗和尤老娘、尤三姐之外,其余都是贾家人。
主位上,贾母正看着戏,听到插科打诨之处拍手大笑。
另一边,湘云端起酒杯,笑:“今儿是宝姐姐生日,咱们喝一杯吧。”
众姊妹纷纷举杯敬酒。
惜春在桌下悄拉林黛玉的衣襟,低声问道:“林姐姐,哥哥去哪儿了?怎么还不来啊?”
林黛玉没好气地:“腿长在他身上,他去哪儿我怎么知道?”
惜春扑闪了几下眼睛,又问道:“哥哥惹你生气了?”
“你哪这么多话!”
林黛玉轻轻地敲了她一下,又给她夹了一筷子肉,“你哥哥得不错,你是该补一补了。”
“哼!”
惜春不高兴了,转头和迎春话去了。
林黛玉懒得理她,抬头看戏。
就在这时,林之孝家匆匆走了进来,满脸的喜庆,给贾母行礼,道:“给老太太报喜,方才乾清宫的戴总管来宣旨,新任内阁大学士王鹤堂王阁老保举咱家二爷出任兵部尚书,二爷领旨进宫谢恩去了。”
贾母一怔,急问:“真的?!”
林之孝家用力点了下头:“真的!”
贾母大喜,恰好这一回戏唱罢,手一摆:“赏!”
薛姨妈顿时怔住了,这时,外面传来了豁啷啷的撒钱声。
回过神来,薛姨妈对林之孝家点了下头,又招来了婆子。
不一会儿,只听外面满台钱响,贾母更高兴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