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完成“小目标”
瞌睡了有人递枕头,舒服啊。
刘舟破镜重圆的故事,几乎就是现成的引爆素材。
这要是都不能利用起来,丁澜估计都能把公司上下都清洗一遍,全是废物还留着过年?
在真金白银的炒作下,刘舟的故事迅速成为了社会性话题,热搜榜已经不能满足这个话题的热度了,甚至登上了某些小官媒的版面。
毕竟在这个恋爱困难、人口增长停滞的年代,这种天然糖精的故事简直天生就自带ZZZQ的光环,话题度拉满!
而和刘舟这个名字一起出圈的,还有他背后的那碗鸡汤——《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周六,单日票房1.27亿!
杨睿猜到这个周末的票房可能会有突破,但这个数字还是吓了他一大跳。
太猛了!
累计票房也已经到了3.98亿,远远甩开了身后的跟随者。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青春飞扬》,同日票房虽然重回两千万大关,但也仅仅只有2147万而已,已经连《那些年》的车尾灯也看不到了。
周日,票房继续高歌猛进,单日1.44亿,总票房5.42亿!
仅仅用时一个星期时间,《那些年》已经提前完成了五亿的“小目标”!
整个华娱电影市场,都为之侧目!
只论票房,这个数据并不吓人。
可是它成本低啊!
根据“舅舅党”的消息,拍摄制作成本低到令人发指,宣发费用虽然比起《石头》大幅上升,但所有成本加起来都不会超过八千万!
按照最笼统的“三倍回本论”计算,差不多2.5亿就已经能回本了!
而现在,一个星期就已经五亿了!
更加可怕的是,整整一星期了,这破电影的票房势头竟然才刚刚开始上扬……
就尼玛离谱!
如果是《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还有人嘴硬不服,觉得那是杨睿运气好撞上了最弱春节档。
那么这一次,《那些年》的票房走势直接打服了不少嘴硬王者。
全新人挑大梁、在非热门的档期里,生生整出来翻江倒海的阵仗,这本事也是没谁了!
照这个走势下去,十亿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十五亿也是可以展望一下的。
老天爷,这只是一部青春片啊?
八千万的成本而已,这能赚多少啊?
一想到那个天文数字,不少人羡慕地眼睛都冒火了!
这比抢银行都快!
而在某些公司里,员工的懊恼和老板的咆哮已经成了这几天的主旋律。
这些公司,都是当初因为看低《那些年》而放弃广告植入的。
当初他们还为自己的“明智选择”而沾沾自喜,然而现在……所有同行看他们的眼神都像是在关爱智障。
《那些年》唯二的广告植入者之一——永恒单车,这几天全公司上下走路都是飘的,所有人的嘴角就没放下来过。
各个平台上,关于永恒单车的搜索量和咨询量几乎是爆炸式增长,线下门店和电商平台的订单多得让人头皮发麻!
尤其是电影里男女主骑的那两款车子,简直成了爆款中的爆款,规模不大的工厂已经三班倒连轴转了,还是跟不上订单增长的速度。
而公司的股价,这两天更是如同坐了火箭,直接一飞冲天!
原本人嫌狗厌的公司股票,直接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全公司上下除了用PPT忽悠投资人的时候,真的是做梦都没想过自家竟会有这一天!
而这,仅仅是他们用七十万的广告费换来的。
这离谱的性价比,甚至都让人觉得不真实!
相比之下,隔壁《青春飞扬》那些个砸了大几百万的植入者,直接成了人傻钱多的“大冤种”……
不少悔断肠子的公司,偷偷派人拨通了星晴文化的电话,想要试探有没有下一次合作的可能。
结果……电话甚至都没被接到丁澜那里,就被提前婉拒。
这是被拉黑名单了!
该死的,这是错过了一棵前途无限的摇钱树啊!
闹出这么大的乌龙,肯定是要给董事会一个交代的。
高高在上的老总们肯定是不会出错的,那就只有让“有眼无珠”的高管来负责了。
很快,猎头市场上就陆陆续续出现了一大群履历显赫的“前高管”……
《那些年》票房大爆,广告受益者当然不是只有永恒单车一家。
电影里出现的手机,几乎清一色都是鸿蒙品牌的。
虽然受限于年代,不可能拿NOV机出镜,但杨睿的用意大家都心知肚明。
好笑之余,也只能感慨这个代言人的敬业。
再想想自家那几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代言人,唉……
8月30日周一,《那些年》票房陡然暴跌到了0.88亿,跌幅相当惊人。
但市场和杨睿本人,却并不为此担心。
因为这一天除了是周一之外,还是个很特殊的日子——中元节。
这一天,除了部分不信鬼神者、和那些为了生活无奈挣扎的人,好多人入夜之后都会躲在家里不出门,哪怕只是为了迎合家人的“劝告”。
双重因素叠加,票房多多少少会受点影响。
8月31日,单日票房直接反弹回到了1.12亿!
事实证明,确实没必要担心,稳得很。
也就是在这一天,鸿蒙全网官宣了一个消息——NOV系列,将会推出《那些年》限定版。
限定版的内容包括:专门定制的手机保护壳、系统主题以及专门录制的BG铃声、电影海报、几位主演的亲笔签名照、男女主Q型手办等等……
这一系列东西加起来,仅仅只比普通版贵了149元而已。
然而现在,光是杨睿的一张亲笔签名照就已经价值不下四位数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