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除夕(1)

  穿越南宋当皇帝第109章除夕(1)自兴庆元年以来,金陵讲武堂、大宋水师学堂的创立,编练新军,虽然朝堂上看不出什么,但民间的尚武之风却已见端倪,愈演愈烈。

  愈演愈烈,是因为大宋朝廷虽然上层孱弱,血性缺失,但上承唐及五代,边事连连,民间尚武之风从未消失。这也是西军、岳家军等能与辽金铁骑野战的原因。

  但也正因为大宋上层血气缺失,以至于赵竑要出征蜀口,朝中反对的暗流涌动。

  南宋历次北伐中原,堂而皇之地恢复失地,朝中许多官员都惶惶不安,阳奉阴违,致使每一次北伐都阴风阵阵,掣肘重重。

  赵竑将要御驾亲征,要对无坚不摧的蒙古铁骑动兵,更是让主和派的士大夫们纷纷吓破了胆,明里暗里串联,要阻止大宋皇帝的肆意妄为。

  打赢了,官员们没有任何好处;打输了,则很有可能利益受损。宋室南渡百年,他们的坛坛罐罐都在东南,为一个虚无缥缈没有归属感的中原烂地,他们没有任何兴趣。

  最关键的是,风险极大,好处何在?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除夕,冬日清晨,御书房中,赵竑正在翻阅奏折,他面前的桌上,就摆着一盘石榴,红珠耀眼,饱满圆润,惹人注目,让人垂涎三尺。

  这个时代的储藏技术,看起来不容小觑。

  余玠和曹友万二人率兵去了西夏,西北金境暂时并无战事,由此可以估计,蒙古大军应该正在攻打灵州。

  余玠曹友万们异国他乡冰天雪地浴血奋战,舍生忘死,他待在临安城还有石榴吃,有茶喝,温暖舒适。这让他感慨万千,常常难以心安。

  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余玠曹友万们不是这样,也没有这样的条件。他更不会在临安城轻歌曼舞,这样他不会心安。

  “陛下,这是四川制置使崔与之,四川总领范钟的奏折。”

  宰相薛极和兵部尚书宣缯进来,呈上几份奏疏。

  “陛下,与鞑靼用兵,虽是有备无患,但鞑靼势大,一旦动兵,刀兵四起,便是山河动荡,后患无穷。陛下三思。”

  看赵竑眉头紧皱,以为赵竑是在担心边事,薛极大着胆子劝道。

  单单是派兵入夏,已经是遭人非议,若是再和蒙古大军正面起冲突,难免会被朝臣非议。

  “宣卿,你是兵部尚书,你对朕用兵鞑靼,是不是也心存疑惑?”

  赵竑抬起头来,看着自己的参政大臣。

  史弥远的儿女亲家,自己登基以来,宣缯还算实干型官员,辅助薛极处理军政事务,编练新军和官员调遣,表现的话算可以。

  “陛下,鞑靼侵夏,势如破竹,夏国覆灭,只在旦夕之间。以臣所见,夏金必将为鞑靼所灭。居安思危,鞑靼日后必为我大宋心腹大患。只是……”

  宣缯顿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陛下,未雨绸缪,臣以陛下马首是瞻。但朝堂上官员因循守旧,主和者居多。陛下若是要想对鞑靼用兵,恐怕会惹得满朝非议,阻力重重。”

  满朝非议、阻力重重?

  看来,朝堂上的官员,大多是反对他对外用兵了。

  “陛下,西夏朝不保夕,陛下无需发兵塞外。只要扎紧篱笆,自保即可。如此一来,朝臣自不会有所掣肘。”

  赵竑目光扫向薛极,后者同样是一番规劝。

  “两位卿家,朕再说一遍。朕布兵于蜀口边塞,只是防患于未然,不会轻易出兵。鞑靼若是侵我大宋,朕也不能束手就擒。强盗来了,朕绝不会做缩头乌龟!”

  两位执政大臣,看样子是明白人,不愿做头埋在沙子的鸵鸟,比起那些只谈心性的官员来说,还有可取之处。

  自己派兵增援西夏,看来还是有些轻率,让反对者们找到了攻击自己的借口,自己也低估了这些人的决心。

  “臣知道了,臣遵旨。”

  宣缯和薛极点头哈腰,都是无奈。

  不用说,皇帝是铁了心要在西北布防。是不是对外用兵不知道,反正不会示弱。

  “宣卿,崔与之奏折上说,成都大营和利州大营兵练的不错,朕心甚慰。你说,朕要不要派得力大臣过去,看一下练兵的效果?”

  赵竑看着宣缯,心里暗暗嘀咕,宣缯似乎有心事,却不知是什么。

  “陛下,臣可以马上动身,代陛下去四川一趟,为陛下分忧。”

  宣缯一怔,立刻说了出来。

  “那也不用着急,今天是除夕,先好好过节,过了元夕节再去即可。”

  有崔与之和范钟坐镇,有讲武堂的军官们负责编练新军,自己何必事必躬亲?

  既然已经委任曹友闻吕文德们整饬边军,就交给他们去折腾吧。

  “薛相,两浙路推行新政,听说不太顺利。”

  赵竑的目光,转向了面色愁苦的薛极。

  这位宰相老臣,和当朝枢密使宣缯一样,表现的唯唯诺诺,似乎都有心事,让他很是奇怪。

  堂堂大宋执政大臣,谁还能让他们不安?

  “陛下,两浙路虽然新政推行缓慢,但也是有条不紊。临安府、绍兴府和平江府的障碍已经被扫平,接下来就快多了。估计到明年夏日前,就可以完全推行。”

  薛极的话,让赵竑微微颔首。

  今年是他登基后的第二个年头,推行新政的四路分别是两浙路、江南西路,以及四川路。有了江南东路推行新政的经验,这几路虽然依旧是困难重重,但都在压力之下,有序进行。

  四路之中,以四川路推行新政最为快速,到了年前,已经就可以基本完成。江南西路紧跟其后,今年之内,应该可以完成大部。

  两浙路因为是临安府所在地,官员甚多,新政的推行则是缓慢许多。即便是在高定子的铁腕治下,有赵竑力挺,有反贪司明察暗访,仍然是阻力重重,直到现在,才推行了一半不到。

  “薛卿、宣卿,我大宋各路推行新政,你二人统筹调拨,居功至伟,可为我朝楷模。这有些茶酒钱帛,算是朕的一番心意。”

  赵竑看着二人,由衷地说道。

  高定子在两浙路推行新政,大刀阔斧,薛极和宣缯都是两浙路豪族,两浙路推行新政,这二人率先呈报田亩,并补齐了赋税,引得不少官员乡宦纷纷效仿。

  相比之下,朝中的两浙路大臣们,除了推诿抗拒,就是装聋作哑,千方百计想蒙混过关。这出乎了赵竑的意料,也在他预料之中。

  大宋其它几路推行新政,薛极和宣缯调拨款项,分派官员,政务井井有条,也让他省心不少。

  “陛下,两浙路是天子脚下,朝廷重臣居多,要拿掉这些人的利益,等于割他们的肉。陛下坐镇中枢,臣等只是做事而已。”

  “谢陛下天恩!臣等感激不尽!”

  薛极和宣缯强装笑脸,心里却是安静了许多。

  有皇帝的力挺,皇帝够强硬,他们的处境,也会好过一些。

  现在就希望,皇帝能够一直强硬下去,不用和稀泥,更不能卸磨杀驴。

  “陛下,周主事和徐副主事在外求见。”

  董宋臣的声音响起,宣缯和薛极赶紧告退,和拿着赏赐的禁军离开。

  赵竑看着两位执政大臣离去的背影,目光幽幽。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穿越南宋当皇帝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