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些新来的守卫们,在控制住了冀州皇城的大门之后,第一件事情不是进入各自的岗位驻守,而是就地开始更换服装,在铠甲的外面罩上了一件白袍。
然后又打开冀州皇城的大门,将外面那些秘密集结而来的白衣人,给神不知鬼不觉的全部都放进了冀州皇城之中。
算起来这些白衣人至少也有三千之多,等把这些白衣人都放进了冀州皇城之后,新来的守卫们就立刻又封闭了皇城的大门。
这一回无论是谁来叫门,他们也不会开了,而那三千白衣人在进入皇城之后,立刻就在专人的引导下。
直扑司马懿所被监禁的地方,沿途碰到的所有宫人、侍卫,全部都一个不留,见一个杀一个。
而司马懿那边,也早就已经跟司马师和司马昭二人做好了准备,只等这些白衣人杀到,就里应外合的杀散了周围的守卫。
重新恢复了自由之身的司马懿也不多废话,直接就领着自己秘密豢养出来的这三千死士们,杀奔司马炎所在之处。
其实晋国的皇城也并非就没有其他的守卫了,甚至哪怕已经是调出了大量守卫,去冀州城内各个区平定内乱了。
眼下晋国皇城内剩余的守卫数量,也还是要远在司马懿这三千死士之上的,只是冀州皇城和冀州城的问题一样。
都实在是太大了,哪怕是原本看起来数量很充足的守卫,被分散到各个地方防守之后,也会显得很薄弱。
所以当司马懿带着那三千死士,杀到了司马炎面前的时候,司马炎的身边也只才聚集起了几百人的护卫。
这还多半都是原本就常年跟随在司马炎身边的护卫,只有一小部分护卫是因为距离较近,这才能及时的赶回来救驾。
更多的冀州皇城护卫要么就是根本不知道发生了这件事情,要么就是还在往这里赶呢,可惜已经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
而司马懿一见司马炎,就立刻给自己的大孙子,也来了一个发誓套餐,说以自己的声誉保证,只要司马炎愿意投降,自己绝对不会辜负他云云。
这话差点没给司马炎气笑了,司马炎心想:就以您老人家的为人和信誉,请问还有什么可以继续下降的空间吗?
但是司马炎却并没有下令让侍卫们固守待援,跟他爷爷司马懿血战到底,而是直接就下令让侍卫们放下武器投降了。
然后司马炎就邀请司马懿进殿一叙,至于他们之间到底都谈了些什么,其实也已经无关紧要了。
只知道司马炎虽然被自己的爷爷给夺了权,但是司马炎却并不难过,因为司马炎知道自己留下来了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
就算他爷爷司马懿夺过了晋国的皇位,这个晋国的皇帝司马懿也当不了几天了,外面的钟神秀、曹操、刘备、孙权他们这些人已经要打进来了。
到时候他们司马家的人,就都要沦为阶下囚了,既然他爷爷司马懿非得要抢着来当这个亡国之君,那司马炎就让他爷爷司马懿当呗。
可是司马懿之后的操作,却大大的出乎了司马炎的预料,因为司马懿在夺权成功之后,并没有选择马上登基加冕,为自己正一正名分。
而是在第一时间就亲笔写了一封降书,然后让自己的二儿子司马昭,亲自带着这封降书,去向外面的乐国国君钟神秀请降。
没有错,这才是司马懿这一次夺权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要献出冀州城向钟神秀投降,保全他们司马家一族。
事实上最早司马懿用自身的天赋技能,来豢养这三千死士的时候,也确实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有机会像今天一样。
趁着冀州皇城守卫空虚,杀入冀州皇城之中,从司马炎的手中夺权,独揽晋国的大权,跟天下的群雄们争一争这天下。
可惜今时不同于往日了,早在晋国因为内斗而失去了对外扩张的先机,被乐国、曹魏、蜀汉、东吴,他们给围困于冀州城之中后。
司马懿认为再夺权就已经是如同鸡肋一般了,就算司马懿能够夺权成功,也不过就是替司马炎擦屁股,收拾眼下的这个烂摊子而已。
而且司马懿本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取胜的办法,实在是双方的实力差距过大,非人力所能回天地。
就算司马懿硬顶上来,最终也多半是会落得一个累死的下场,就跟“昔日”里硬挺着北伐的诸葛亮一样。
所以司马懿在最后一次,尝试在钟神秀、曹操、刘备、孙权他们四人,第一次会盟之时发动突袭,引他们四家内斗未果之后。
其实司马懿就已经放弃了当初那个想要找机会夺权的计划了,只打算要继续躺平下去,等到司马炎撑不住了。
冀州城被攻破的那一天,司马懿再发动自己所豢养的这三千死士,趁着那个局势最混乱的时候,从冀州城杀出去脱身。
可是谁想到前几日天象异变,司马懿也是有夜观星象之能的,顶多也就比诸葛亮弱一点,所以司马懿很快就也知道了天下将要有变。
再这么继续躺平地拖下去,‘成吉思汗’铁木真都要南下打到冀州城来了,到时候司马懿还能往哪里跑啊?
难不成去投降去投降‘成吉思汗’铁木真啊?先不说人家蒙古大汗要不要他,他司马懿也丢不起这个脸啊。
所以司马懿在反复斟酌之下,才想出来了这么一个办法,先抓紧时间结束冀州城眼下的战局。
最大限度地保留冀州城的元气,如此一来日后才能够有机会抵御住北方‘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南下入侵。
而想要快速结束冀州城这里的战局,那就必须要让某一方认输投降才行了,乐国、曹魏、蜀汉、东吴他们那边。
司马懿肯定是控制不了了,而且对方现在也已经是胜券在握了,这脑袋得挨多少驴踢,才能让司马懿给说的认输退兵啊。
那么司马懿也就只能朝着司马炎使劲了,正好司马懿针对司马炎,也早就已经有了准备和预案了。
可以说是一对付一个准,要不然时迁、燕青、乐和等人,怎么能那么容易就在冀州城内发动起义呢。
正是因为有司马懿的暗中相助啊,或者也可以说司马懿和乐国的谋士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大家都想到一起去了。
如此一来司马懿才能顺顺利利的引走冀州皇城之中的大部分守卫,成功地杀到司马炎面前夺权。
至于向谁投降的问题,那对于司马懿来说就更好解决了,曹操、刘备、孙权,那基本上都可以算是他们司马家的苦主。
司马懿要是向他们三家投降了,那还不是自寻死路吗,就算他们要以司马家作为日后其他投降派的榜样,不害他们司马家一族人的性命。
那恐怕日后他们司马家一族,也没有任何的政治前途可言了,改变不了日后发生的任何事情。
等到‘成吉思汗’铁木真一南下,照样还是逃脱不了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那他司马懿这是图什么呢?
死在谁的手里不是死,还不如现在就负隅顽抗从容赴死呢,所以现在摆在司马懿面前的也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那就是向乐国的国君钟神秀投降,也正好这个乐国的国君钟神秀,目前也是乐国、曹魏、蜀汉、东吴。
他们这四国诸侯势力联盟中最强大的那一个,而且跟他们晋国司马家在过去,还没有任何的恩怨瓜葛。
眼下对方之所以要来攻打冀州城,也只不过是源于之前的一点小摩擦而已,但本质上其实就是对方馋冀州城了。
如此一来只要司马懿能够把冀州城献给这个钟神秀,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乐国国君钟神秀的需求。
不是一定就非得要他们司马家一族的性命,不像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个,冀州城他们想要。
他们司马家一族的性命,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个一样也想要,那司马懿该怎么选就不用多说了吧。
另外根据司马懿在暗中收集到的一些情报来看,这个乐国的国君钟神秀,似乎还是一个没有任何天赋技能的普通人。
而且据说这位乐国的国君钟神秀,虽然极好女色,但是目前却好像还没有任何的子嗣,可见是有些问题的。
再加上乐国也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人才,那么他司马懿投降这个乐国的国君钟神秀后。
就很有可能会因为献冀州城之功和自身超凡的才干,而受到那位乐国国君钟神秀的赏识和重用。
这样一来只要他司马懿能够帮助钟神秀,成功地度过‘成吉思汗’铁木真南下入侵的这个难关。
那么日后他司马懿完全就可以在乐国深耕细作,重现“昔日”里他们司马家篡魏一统,鸠占鹊巢的神奇操作,岂不是美哉。
所以司马懿才会在成功夺权之后,第一时间就去向钟神秀请降,为的就是要及时拿下这个献城之功。
以免投降的晚了,再真让钟神秀、曹操、刘备、孙权,他们带人打进冀州城来,那到时候他司马懿的献城之功,可就真的要打了折扣了。
而当钟神秀接到了司马懿降书的时候,其实也是很惊讶的,下意识的就觉得这里面是不是会有诈。
实在是钟神秀也没有想到,居然还真的有这种大好事,能够精准的落在自己的头上,这可比天上掉馅饼要夸张的多了。
因为冀州城现在虽然在乐国、曹魏、蜀汉、东吴,他们这四国诸侯势力的猛攻之下岌岌可危。
但毕竟其健全的防御体系,还在那里摆着呢,防御纵深也足够多,就算乐国、曹魏、蜀汉、东吴,他们这四国诸侯势力。
全部都不惜伤亡的继续猛攻,冀州城的守军也应该还能够再撑上一段时间,就算突破攻陷了冀州城的城墙。
也完全可以继续打巷战嘛,反正冀州城那么大,司马炎的挣扎空间还很大,不用这么着急就投降才对啊。
可是钟神秀看着手中这封司马懿亲笔所写的降书,再看看前来送降书的司马昭,就由不得钟神秀不相信了。
实在是司马炎的心就算是再怎么狠,也不能派自己的亲爹来送诈降书吧,那样就算司马炎日后打赢了这一仗。
那司马炎还要不要活了,脸面是真的一点都不要是吧?同理司马懿夺权成功了也是一样,就算是再怎么诈降。
也没有拿自己亲儿子去诈降的,这个沉没成本也太高了,至少一般的狠人绝对做不到,非得是那种特别狠的不可。
而且本来他们晋朝司马家的风评就非常的不好,大家评价其他朝代的时候,都说人家是以忠孝仁义来治天下的。
可是到了他们晋朝司马家这里呢?似乎就只剩下一个以孝治天下了,因为他们晋朝司马家不忠、不仁、不义。
现在要是再来一出祭献亲爹或者亲儿子的诈降计,那他们司马家可就连唯一的孝都没有了,以后还怎么在社会上混呐。
所以钟神秀个人认为,司马昭拿着他爹司马懿亲笔所写的降书,来向他们乐国投降一事,有多半的可能是真的。
只是钟神秀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喜欢独断专行,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哪怕钟神秀的心里面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也愿意再跟自己手底下的这些谋士们商议一下,毕竟兼听则明嘛,万一有什么跟钟神秀想法思路不一样的意外收获呢。
就算手底下这帮谋士们的意见不统一也没有关系,到时候钟神秀自然是能够出来一锤定音,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还好钟神秀的天赋技能:‘用人不疑’,非常的给力,让钟神秀手底下的这些谋士们,在抛却了自己的私心之后。
能够全心全意地为钟神秀效力,所以他们在商议的时候,才能够完全抛弃感性而保持理性,商议出一个合适的办法来,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中。
否则恐怕也只能是越商议越乱了,就像袁绍手底下的那些谋士们一样,还好钟神秀手底下的那些谋士们,从来都不用担心这一点。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