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鸿机走后,奕匡也拿出来一份奏折:“老佛爷,这是京师大学堂丁韪良的折子。”
一听是洋人,慈禧精神一振:“他有什么事要说?”
奕匡道:“丁大人说,希望可以在京城建个天文台。”
“天文台?”慈禧问,“就是放望远镜的?”
奕匡点点头:“是的,老佛爷。”
慈禧说:“丁大人还真有心,我是有几台洋人进贡的望远镜,他竟然主动提出建个天文台保管。不过想想也有点麻烦,不能随时拿来看一看。”
“老佛爷,不是这意思,”奕匡连忙纠正,“丁大人是说建个专门观测天文的天文台,就像,哦对了,就像我们的观象台。”
慈禧多少有点尴尬,说道:“观象台就观象台,说什么劳什子‘天文台’!”
“老佛爷,洋人都有这玩意,英吉利国还有皇家天文台。”奕匡说。
“不就是测算个历法嘛,我知道,但我们的钦天监不一直有这功能,为啥还要再建?”慈禧问道。
奕匡只好又解释道:“不单为了历法,还可以观测天上的星星,而且听丁大人说,这种望远镜非常硕大,能看很远。”
“行吧,既然是洋人都有的东西,说明差不了。建一个就建一个,让户部拨银子吧。”慈禧点了头。
奕匡道:“另外,丁大人还提议,观象台可以让李谕来负责。”
“李谕?”慈禧对李谕印象不浅。
“是的,老佛爷,丁大人说他在什么天体物理学上造诣颇深,是国内,哦不,全世界最懂此道之人。”奕匡回道。
“天体?物理学?”慈禧显然不懂这个名词。
只不过奕匡也解释不出来个所以然,于是说:“可能就是李谕在洋人报纸上发表过的东西。”
慈禧不想在这种费脑筋的问题上纠结了:“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你就照着丁韪良的意思来吧。”
一直站在一旁的文渊阁大学士王文韶此时说:“提到李谕,我此前收到过来自日本国贵族院议长近卫笃麿的来信,他屡次询问到此人,甚至问及他有没有在朝廷任职。”
“哦?”慈禧眉毛抬了抬,“日本国贵族院议长?”
近卫笃麿与国内的朝野重臣联系很多,与奕匡、王文韶、袁世凯、张之洞等都有频繁的书信来往。
王文韶说:“近卫笃麿在日本国内是十分有影响力的一位政客。”
奕匡对王文韶的话表示了肯定:“近卫先生同我的信中同样讲到多次李谕,并表示日本国内数个大型财团,如三菱、三井等都对李谕十分关注。”
日本四大财团里,这两个是比较早的。
慈禧想不到李谕的能量这么大,有的东西平时不重视,但突然外人表示有兴趣后,自己才会真正关注。
慈禧说道:“既如此,更要照准丁韪良的提议。他说的那个什么观象台,快点建好,省得让洋人说我们不重视人才。”
“奴才遵旨。”奕匡道。
慈禧是很重面子的,也很害怕洋人,丁韪良和近卫文磨一搬出来,效果惊人。
只不过不知道能建成什么样子。
慈禧金口一开,观象台马上动工,并且由丁韪良负责采购大型天文望远镜,而另一边,商部也很快批下一块地给李谕作为工厂使用。
徐世昌申请下的地在今天东四环之外,接近东五环的位置,还没有到通州。
北京城历史上一直很小,甚至直到改革开放前,三环以外基本还都是荒地。
至少北京市公交公司甚至一度认为,三环以外应该算是郊区,按照公交公司的规定,乘坐300路以上的公交车,就必须购买“郊区职工月票”,而300以下的公交车绝大多数都行驶在三环以内。
那里此前有一些洋人留下的产业,但在义和团运动中遭到了破坏,修整修整后可以使用,起码比重新建要快。
倒是省了不少钱。
徐世昌非常积极,办事也比较利索,立刻撺掇着让李谕赶快招人。
李谕虽然很想说企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理解他们着急图强的心情,于是同意在报纸上登出告示,招纳人才。
招人条件放到后世看起来,就和闹着玩似的,不过目前看,却是万中挑一。
“现经由大清商部同意,本人李谕需成立一家现代企业,面向各界招揽人才。需懂得基本的数理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财经知识以及律法知识,最好还能够通晓英文,因将来产品要产销国外。以上岗位皆是公司中高层管理岗位,可以获得优先股。”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最好能有初高中文凭。
李谕在京津两地的《大公报》以及上海的《申报》都发了告示,很快就收到了回应。
谢煜希拿着一封上海来信找到李谕,“这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的来信,他提到自己的学生对中国自己的企业非常上心,尤其是听到你的名字后,全都要求应聘。”
李谕喜道:“圣约翰大学?太好了!”
如今听过圣约翰大学这名字的国人应该是凤毛麟角了,更别说知道这所大学的具体细节。
但这所大学在民国时期可是号称“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
很多民国时期的大人物都毕业于此校,就比如“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宋家的宋子文、着名学者林语堂、建筑家贝聿铭、民国才女张爱玲等等。
圣约翰大学十分注重英语教学,规定所有科目一律采用英语教学,校园内也要采用英语进行交流,圣约翰因此成为中国第一所全英语教学的学校。
该校的学费非常高昂,民国时期,每学期学费高达两百多银元。所以考入圣约翰大学的都是富家子弟,每到周末,接学生回家的汽车便会在圣约翰大学校门口排起长龙,这在旧上海也是一个奇观。
放眼国内,目前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质量绝对是数一数二。
校长卜舫济是个美国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所以与谢煜希先取得了联系。
圣约翰大学基本也是从他手里壮大起来,他一直当了五十多年校长。
此人实行“政教分离”,也就是政治与教育分离,主张学生不应该过问政治,反对以学校为政治运动的发动中心。
虽然学生的热情很难压制,不过从后世的眼光看,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
毕竟学生太热血,太容易被扇动,万一成了愤青就坏了。
不仅圣约翰大学,蔡元培此前任教的南洋公学学生也非常希望助力民族企业。蔡元培更是对民族产业非常热衷,亲笔给李谕写了信。
李谕多少有些受到鼓舞,都是些有干劲的年轻人。
此时但凡受过一点教育的国人,大都比较有爱国心和上进心。
知耻而后勇嘛!
李谕不愿拂了他们的意,决定动身去趟上海。
每每这时候都感慨要是有高铁该多方便,后世的京沪高铁几个小时的路程,如今却要花几天坐轮渡。
从京城坐火车抵达天津塘沽港时,唐绍仪临时截住了李谕。
“我听菊人兄提到,你要开设工厂,千万不要忘了我们天津北洋。”唐绍仪道。
李谕笑道:“我当然记得,后续汽车和无线电产业的第一分厂就会放在天津!”
天津是北洋的大本营,甚至相对来说还要安全一些。
以后在上海还需要再设一厂,以作为呼应。
有了承诺,唐绍仪才“放”李谕上了船。
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与蔡元培一起来码头迎接了李谕。
南洋公学是上海交大与西安交大的前身,圣约翰大学也不简单。虽然被撤销,但它的各个院系并入了各大名校,比如:
新闻系和外文系、中文系、历史系并入复旦大学;
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并入同济大学;
机械工程系并入交通大学,也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理学院、中文系、教育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都是现在响当当的985、双一流名校。
“李谕先生,对了,应当叫你院士先生了!”蔡元培上前欢迎说,“再次见面,实属荣幸!”
李谕笑道:“校长不用这么客气。”
蔡元培给他介绍了旁边的卜舫济,“卜校长也一向重视教育,如今圣约翰大学培养的学生可谓供不应求。”
美国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短,再搞英国的殖民那一套晚了,所以算是比较高明地重视起了教育,希望能够通过影响中国的年轻一代以便将来影响中国。
所以现在国内搞教育的洋人,好多都是来自美国的教会。
卜舫济与丁韪良差不多,最初都是传教士,两人也均是神学学士。
——当然,传教这件事想在中国推行,的确太难了。
而教育就容易被人接受,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
卜舫济说:“李谕院士,我的学生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往往还没毕业就被抢光。但当他们在听闻你要开办企业时,竟然一股脑要投奔你,你可真是有非同一般的魔力!”
他说的没毛病,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在清末民国时期非常吃香。
其实只要是能懂英文,已经可以在清末民初时期吃得开。
李谕也不客气,直言道:“我绝对不会辜负学生们的希望。”
几人先来到了圣约翰大学。
就组织架构看,目前圣约翰大学差不多是国内最完善的。
科目设置齐全,尤其是到了民国时期都很难建设的理工科,这里也早早设立。
卜舫济校长一直大力提倡自然科学,几年前筹集了1.5万美元和白银4000两兴建“格致楼”,楼里设有物理、化学实验室。
别看如今随便一个国内的中学都设有这些实验室,但在当时,类似的大学几乎可以说绝无仅有。
“先生先来礼堂吧,学生们早就在等候。”卜舫济说。
当李谕进入礼堂时,学生们立刻沸腾,如今能够让洋人认可的国人哪有几个?何况李谕能够身兼多国院士,在学生们眼中,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
卜舫济维持了一下纪律:“大家安静一下!让当今科学界最闪耀的李谕院士给你们好好讲几句!”
李谕看着台下上百双诚挚而激动眼睛,不仅有马上毕业的,也有低年级的学生,他清了清嗓子说:
“见到你们的热忱,让我有些诚惶诚恐。大家必然知道,相比洋人,我们现在太弱了,弱到连几颗像样的螺钉都造不出来。就算是不断去强调自信心,在事实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才要一点点改变这种状况,从小事做起。你们要跟着我做的,则是洋人也造不出来的东西!那时候,你们或许就能够看到一丝真正的尊重!”
李谕穿越前的时代,虽然相当部分的欧美日韩人仍旧看不起中国人,但情况早就大为改观。
不过在此时,国人面对洋人时,看到的真的大多只有傲慢与鄙夷。
能够让洋人看得起的人,在国人眼中是非常不得了的。
现在李谕甚至敢说自己设立的企业将要制造洋人都无法掌握的东西,简直让人兴奋。
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大家压根不会相信,但李谕对科学的深刻造诣已经深入人心,大家对他是崇拜加上绝对的相信。
李谕又补充道:“这次我需要招揽的人才,不仅会进入将来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还会进入最先进的实验室,想要做点大事,让中国人抬起头来的,就加入我吧!”
虽然李谕并不擅长人事,也不擅长画饼,不过直白的几句话效果已经非常好。
学生们果然十分激动:“我们要跟随李谕院士!做骄傲的中国人!”
校长卜舫济说:“我已经准备好了表格,有意应聘李谕院士公司的,都可以填表。”
他刚拿出一沓表,很快就被抢光,甚至都不够,一些人只能在白纸上直接写。
李谕的目标主要是理工系、经济系、医学系以及法律系。
一名只有十五岁的少年突然拿着表格找到李谕:“院士先生,我已经填了一半,可突然发现为什么还有年龄限制,必须要18岁以上?”
李谕微笑着解释:“因为我可不敢招纳童工。”
他眼光突然瞄到少年的名字“顾维钧”!
好嘛,现在他正好在此校读书。
顾维钧对此不满:“家父说过,他十五岁时已经随着爷爷做工了,我为什么不行?”
按照历史走向,顾维钧明年就会留学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
李谕笑道:“你的路还很长,最少还要把学业先修完。”
顾维钧只得遗憾道:“院士大哥,你可要记得给我留个好位置!”
李谕哭笑不得:“我记住了。”
不过他一旦去了美国,可要在美国待差不多七八年。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