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媳妇给娘家给个三瓜两枣什么的,就说是扶弟魔,若是小舅子结个婚,做女婿的帮衬一部分彩礼钱,就诉苦水,媳妇是个扶弟魔。
若论及扶弟魔,历史上,说孝宗张皇后为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张皇后,有两个弟弟,长为张鹤龄,次为张廷龄,乃弘治一朝,出了名的国舅爷。
孝宗一生,宠爱张皇后,爱屋及乌,万千宠爱,集于张氏一门,赏赐庄田,赏给盐引,眼睛都不带眨的。说的夸大一些,恨不得将国家都赏赐给张氏兄弟。
张氏兄弟,受到的恩宠,那是无法形容的。
张皇后父亲,名叫张峦,沧州兴济人,国子监生,老妻金氏,号为金夫人,张峦因了皇丈的关系,封赐寿宁侯。
弘治五年,张峦死了,长子张鹤龄袭封宁寿侯,孝宗将金夫人接进皇宫奉养,遭到文武百官反对,上疏弹劾。
孝宗说;文武百官说得对,朕就这么一个丈母娘,朕不侍奉,谁来侍奉。
张鹤龄兄弟,常常进宫看望母亲,与孝宗称兄道弟,亲热的不是一般。一次吃酒,姐夫舅子微醉,孝宗如厕,张鹤龄见皇冠好玩,就戴在头上玩耍。
这时,随侍太监何鼎看不入眼,大声训斥张鹤龄;你是什么东西,敢亵渎神器。张鹤龄怕了,记恨何太监。
再过几日,张氏兄弟又进宫玩耍,张鹤龄迷上了一位宫女,动了歪心思,要图谋不轨。
就是说,张鹤龄要给孝宗戴绿帽子。
何鼎这一次不客气,持金瓜将张鹤龄暴打一顿,严厉教训了。
这时候,金夫人不依了,要孝宗惩处何鼎。
孝宗是个好脾气,意思是;我不计较绿不绿,何鼎你不要多事。
金夫人有恃无恐,伙同太监李广,将何鼎给整死了。
既然皇冠可以戴的,宫女可以奸污,张氏兄弟还有什么事不敢干。
弘治九年,建昌伯张廷龄,因为争庄田一事,与庆云侯周彧打了起来。
庆云侯周彧,也是外戚,乃宪宗的小舅子,周太后的弟弟。论起来,是孝宗的表叔,孝宗重亲情,优待周氏一门。
这庆云侯周家,也不是省油的灯,相中了河间府一片地,这片地是外戚孙家的。这孙家,是宣宗孙皇后的娘家人,田主人名叫孙忠。
孙家的地,左边连的是庆云侯周彧的田地,右边连的是建昌伯张廷龄的田地,两家都打歪主意,周家抢了先。
当然,孙家是过去式了,这时失势了,斗不过庆云侯周彧,孙忠想了一计,将地投献给张家了。周家说这是我的菜,谁也别打主意。
张家说;老子天下第一,老子看中的地,就是老子的,谁也别跟我争。
就这样,谁也不服谁,武力解决最公平。
老国舅爷与小国舅爷打架,阵势非同凡响,两帮纠集了无数地痞无赖,也许还有京军参与,打死了很多人,惊动朝野。明史用了八个字形容;喧嚣朝廷,上彻辰宫。
外戚械斗,影响不好,文武百官上疏弹劾。孝宗是个老好人,一味和稀泥,曲意庇护,敷衍了过去。
自此,两家杠上了,争宠,争地,争财,什么都争。
弘治十六年,庆云侯周家,争得八十万盐引。朝廷每年发二百万余盐引,八十万盐引,孝宗大手一挥,送给你了,大气不大气,算不算扶弟魔。
宁寿侯张鹤龄一看,也要争,要一百万盐引。意思就是说,要拿走朝廷一半的盐引。孝宗大手一挥,送给你九十五万,够不够。
孝宗是阔气的很,户部韩文当家,拖著不给,周家与张家要兑现,韩文这个人一根筋,就是不给,这一拖,就拖了几年,武宗尚未登基,要账的来了。
外戚要账,太监李荣,为什么要撺掇。
原来,这里面还夹著一个大盐枭,两家外戚,一个大盐枭,三方共同把持了朝廷盐引。
这个盐枭名叫景清玉,是太监的代理人。景清玉与太监萧敬,李荣,谷大用有非常深的关系。
太祖借鉴历朝教训,严禁宦官干政,严禁外戚干政。太祖的祖训,到了孝宗手里,被忘得一干二净,外戚把持盐务,太监把持盐务,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太子朱厚照权衡利弊,采取了户部建议,废除先帝许诺的盐引,举朝称庆。
太皇太后,皇太后不干了。亲自找上门来,都为自己的弟弟,讨要说法。
太子朱厚照年幼,一看,老奶奶,老妈发怒了,找自己的麻烦。太子怕了,答应如数照给。
太皇太后高兴了,张皇后高兴了,太监们也高兴了,朝臣们不干了,唯有太子朱厚照,夹在两头受气。
太子朱厚照,还没有进行权力交接,就已经与两宫太后关系紧张,与大臣们关系紧张,举步维艰,左右为难。
外戚与宦官争得盐引,是怎么一回事,请听下回分解。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